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诗词学习-诗词第三课讲义x

时间:2020-12-04 18:11:47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诗词第三课讲义

今天一起分享 律诗 第三讲

之前我们已经上了两节课了,首先一起来复习一下

一、什么是平仄

用今音说,就是 1、2 声为平声, 3、4 声为仄声(还有特殊情况,此

说只能近似说)。我这样说今音,是因为最近和同学交流时候,发现

有同学把今音和古音搞混了。希望大家还是好好看一下讲义。

古音当中也分四声。平、上、去、入。古音: (大家注意一下古四声

发展的走向)

1,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需要对基础学员说明一下, 我们一在说这个平仄, 就是要大家知道我

们现代汉语中的 1、2、3、4 个声调是怎么划分平仄的,为什么在我

们今天有些读 1、2、声调字在《平水韵》表中变成了去声,或者入

声字,统归为仄了。

对于声调的发展走向为什么会成现在这样, 有其历史原因, 我们不必

深究,我们现阶段只要知道这四声在我们 《平水韵》表中的平仄是怎

么样划分的,这些平仄的划分要怎样使用就可以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熟悉 《平水韵》表,抽空多看一下常用的哪些韵部的字,对比一下,感觉一下,作为平声韵部和仄声韵部的声调上有什么不一样的。

特别说明,对于入声字, 大家不必纠结于怎么样记住这些入声字。

 你现在只要知道或者掌握判定入声字方法就可以了, 不要死记硬背。

 一些常用的入声字有其规律,如果实在不能判断,可以借助工具去查。

用多了就会记住。

二、押韵

也叫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 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 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在律诗或者绝句中,一般都是第二,四,六,八句押韵,至于首句是否押韵,要看首句末所收到那个字是平还是仄, 如果是平,那这个首句也是押韵的, 那这作品也也叫首句入韵式, 如果首句的末所收到那个字是仄声,那这个首句就不押韵,也叫首句不入韵式。律诗是一韵到底。即全章从头到尾都押同一韵部。

三、格律诗的粘、 对 、替

粘:粘是指韵句与其后一句(奇数 3、5、7),句子中第 2、4、6 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即平粘平,仄粘仄。

对:是指律诗中一联的前后两分句中 2、4、 6 位的平仄相反 ( 粘是指上下两句中 2、4、6 位的平仄相同 ) 简单的讲, “对”就是平仄相反。就是一句中,两个分句中的 2 位、 4 位、 6 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反。

替:替就是每一句的音节处( 2 、4 、6 字)平仄相反 ,也就

是说,在每一句中,第 2、4、6 位置上的字的平仄是交替出现的。

今天我们学习要来谈谈律诗及其律诗的格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律诗。

一、关于律诗的由来

我们今天学的是格律诗, 属古代诗的一种, 从唐代开始形成的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格式写作的诗,又称“近体诗”“今体诗”。

由此有别于唐代之前的古体诗。

 顾名思义有律的诗, 写的时候要遵守纪律,否则就不是律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起源于汉末,成熟于唐末。

律诗,有四个概念: A, 指历史上一切有“律”的诗,“律”代表官方制订、发布的规则。

B, 指唐宪宗、唐哀宗时期的诗。

李义山等人在总结近体诗, 今体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由官方颁布而执

行,也就是俗称的晚唐诗。

说到晚唐诗就不得不提到两个概念。

1)今体诗:指唐玄宗时期,钦定而颁布的格律。大家依此各类而操

作的诗作品,就是“今体诗”。 比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

2)近体诗:指从齐梁体、永明体到今体诗之间的诗作品,含齐梁体

和永明体。比如杜审言(杜甫的爷爷)、宋之问等的作品。

C, 北宋欧阳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的格律。

称为格律诗,简称“律诗”。 此类作品,包括宋诗,元诗,明清诗。

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诗作品, 其中中华民国以及中华

人民共和国时期,只是部分作品符合。

D,今天所说的律诗,指历史上相对符合(未必全面符合)格律的诗作品,亦包括唐朝时候,并未归在律诗范围内的民间作品,比如,朋友之音的酬唱,以及压私韵的作品。

实际上,唐朝,共四次颁布诗格律,分别为李渊、武媚娘、李隆基、李纯四人各自当政掌权时候制订。

李纯,宪宗,原名“淳”, 被立太子后,改“淳”为“纯”。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大家在阅读唐诗时, 看到不少作品, 并不完全符合格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拿今天理解的格律, 也就是用格律去印证, 自然会出现偏差,毕竟,从初唐到北宋,时间上跨越 500 年左右。

这就象我们用今天的法律, 去审判 500 年前的古人,显然不符合我们今天法律,毕竟, 500 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概念。

今人看唐诗不合律的原因还在于, 即使是近体诗出现之后也有人为追求古朴的风韵,而故意破律作古风(即古体诗);

还有些诗人不如李白杜甫, 愿意模仿汉乐府诗体作古体诗, 也被称作“乐府”,只是不配乐了。

 这些乐府诗在我们今天看来, 除了不合律以外,与其他古风并无差别,有时候很难辨认。二、诗的分类

我个人把当下人们所创作的诗歌分为新诗和旧诗两类。

 新诗不论,旧诗再分古体诗(或叫古风)和近体诗(或叫格律诗)。

好多古文学者也把格律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近体诗的概

念最早是唐人提出的, 唐朝人把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都看作是古体诗,把唐朝新兴的格律诗称作是近体诗。

从创作的角度看, 用王力的话说, 古体诗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

(但韵的要求与近体诗差不多)而近体诗则一般应严格遵守格律。

古体诗可押平声韵或仄声韵, 可以再按体裁划分为古诗和乐府, 按字数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近体诗必须押韵平声韵,可再按体裁划分为律诗和绝句, 也可以按字数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六言有但较少见),所以我们知道有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另外,还有排律,这个我们也曾经介绍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翻看一下前期的讲义。

 这里,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七言、 五言律诗和七言、五言绝句类。

三、格律诗的格式

1)关于字数规定

七言:每个句子 7 个字。

五言:每个句子 5 个字。

五律:每句 5 字、有八个分句,共 40 字;七律:每句 7 字、有八个分句,共 56 字;七绝:每句 7 字、有四个分句,共 28 字;五绝:每句 5 字、有四个分句,共 20 字。

2)关于几个概念

代课主讲 - 大德 (359973397) 20:21:33

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需掌握几个相关概念:

1. 起, 七绝五绝的第一句,七律五律的 1、2 句(即首联)。

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首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颔联)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颈联)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尾联)

起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承,七绝五绝的第二句, 七律五律的 3、4 句(即颔联,要求对仗)。

代课主讲 - 大德 (359973397) 20:22:55

转,七绝五绝的第三句, 七律五律的 5、6 句(即颈联,要求对仗)。

合,七绝五绝的第四句,七律五律的 7、8 句(即尾联)。

以上这四个概念是我们律诗基础创作的重点, 其功能及创作特点、 方法等我会放到后面的课程里讲

就是起句的第一分句的第二字为起。是平为平起,是仄为仄起。

好雨知时节,其中的“雨”上声,为仄起句。

就是起句的第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 是平为平收, 是仄为仄收(注

意是最后一个字)。

如:好雨知时节,其中“节”,为仄声,所以为仄收。因它是入声字

首句入韵式

绝句起句或律诗起句的第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 就得押韵,所以

称首句入韵式。首句入韵式第一句必须押韵。

首句不入韵式

绝句起句或律诗起句的第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 则不押韵,称首

句不入韵式。

%一定注意:说平起或是仄起是以律诗的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讲的 ,

而不是第一个字。

 七言诗起句格式有四种格式 (五言诗则只需将每句

前两字删掉即可):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家看一下,第二字,第七字的平仄,说一下这是什么格式?

它是“平起仄收式”第二字为平,尾字为仄,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家再看一下, 第二字和第四字的平仄, 它是 仄起平收式(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3.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仄收式,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4.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式,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 是平收还是仄收, 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

和该句末一字。

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七言诗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起仄收式)第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依据我们前面学到的知识,第二句应该是“对”是吧。那怎么对呢,还记得那个:“粘,对,替”吗?

那第二句应该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注意括号的位置用字可平可仄。(也有写成“中仄平平仄仄平”)

近体诗强调 2、4、6 字位置的平仄,所谓“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就指这。

但也不绝对,比如这句中,第三个字就不能随便改为仄声, 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为什么呢?

近体诗忌孤平, 也就是一句中除去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我们下面的排列都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三句的话,应该“粘”了,还有注意“替” 那就应该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是不是,大家看一下。用第三句粘第二句对不对。

 (注意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 是要押韵的, 单句末一字是仄声, 除了第一句末一字可平可仄)。

第四句,应与第三句对:(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吧,大家再仔细看一下。注意是运用我们学过的 粘 对 替 ,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注意,第 2、4 句(也就是偶数句)末括号内写“(韵)”是我们的

押到韵字,当然也都是平声韵字。

 这首绝句如果继续排下去, 就是律诗了。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 )平(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韵)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

(平 )平(仄) 仄 仄 平 平 。(韵)

举个例诗:《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大家看一下,核对一下看看这个格式。

接着看第二种类型: 2. 仄起首句入韵式(仄起平收式)

第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接着看第二种类型: 2. 仄起首句入韵式(仄起平收式)

第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根据粘替对的原理,第二句哪位诗友说下,是啥?

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呢?

第三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即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七绝又一格式完整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再复制一下,就成为七律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言诗首句还有两种格式,以此类推。

其一式:平起平收

首句格式如:(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二式:仄起仄收

首句格式如: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律其实是七律的扩展,扩展到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

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1) 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OO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代课主讲 - 大德 (359973397) 20:45:07

(2) 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OO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



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OO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 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OO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律的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的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

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

这种首句用邻韵典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

由于我们是初学, 我们提倡还是用同一韵部的字。

 今后的作业当中一律使用同韵字为准。

舍南舍北皆春水 -- 第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见群鸥日日来 -- 第二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花径不曾缘客扫 -- 第三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蓬门今始为君开 -- 第四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推荐访问:诗词 诗词 讲义 学习 诗词学习-诗词第三课讲义x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诗词学习-诗词第三课讲义x》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诗词学习-诗词第三课讲义x》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