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 勾股定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6)

时间:2020-09-17 08:43:33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4.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5、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三、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四、课前预习:

1、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勾3,股4,弦5)。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与的关系,和的关系,即_____,_____,那么就有_____+_____=_____。(用勾、股、弦填空)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勾股定理内容

文字表述:

几何表述:

2.如图,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

⑶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的关系: ;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五、课内探究

例1、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

a、b、c。求证:。

分析:⑴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

即4×× +﹝ ﹞2=c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而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中,∠C=90°,

∠A、∠B、∠C的对边为a、b、c。求证:。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_____________

右边S=_____________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在Rt△ABC,∠C=90°

⑴已知a=b=5,求c。

 

⑵已知a=1,c=2, 求b。

 

⑶已知c=17,b=8, 求a。

⑷已知a:b=1:2,c=5, 求a。

 

⑸已知b=15,∠A=30°,求a,c。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

⑴已知_________边,求________边,直接用_______定理。⑵⑶已知_____边和_______边,求__________边,用勾股定理的变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六、拓展延伸

1.已知在Rt△ABC中,∠B=90°,a、b、c是△ABC的三边,则

⑴c= 。(已知a、b,求c)

⑵a= 。(已知b、c,求a)

⑶b= 。(已知a、c,求b)

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b、c,有a<b<c,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c的值,并把b、c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3、4、5

5、12、13

7、24、25

9、40、41

……

……

19,b、c

3.△ABC的三边a、b、c,

(1)若满足,则 =90°;

(2)若满足,则∠B是 角;

(3)若满足,则∠B是 角。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七、当堂检测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斜边长为25 B.三角形的周长为25

C.斜边长为5 D.三角形面积为20

2、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条直角边长多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 )

A.4 B.8 C.10 D.12

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5和12,则其斜边上的高的长为( )

图1-1-5A.6 B.

图1

5、已知,如图1-1-5,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边相等)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

已知AB=8cm,BC=10cm,求CF 与CE 。

6、已知: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6cm。

⑴求等边△ABC的高.

⑵求S△ABC。

课后反思

九、课后训练

1.填空题

⑴在Rt△ABC,∠C=90°,a=8,b=15,则c= 。

⑵在Rt△ABC,∠B=90°,a=3,b=4,则c= 。

⑶在Rt△ABC,∠C=90°,c=10,a:b=3:4,则a= ,b= 。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长为 。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

2.已知:如图,在△ABC中,∠C=60°,AB=,AC=4,AD是BC边上的高,求BC的长。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

AB⊥AC,∠B=60°,CD=1cm,求BC的长。

17.1 勾股定理(二)

一、学习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3、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三、课前预习:

1、填空: 在Rt△ABC,∠C=90°,

⑴如果a=7,c=25,则b= 。

  ⑵如果∠A=30°,a=4,则b= 。

⑶如果∠A=45°,a=3,则c= 。

 ⑷如果c=10,a-b=2,则b= 。

⑸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 。

  ⑹如果b=8,a:c=3:5,则c= 。

2、如图,水池中离岸边D点1.5米的C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恰好落到D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例1(教材P26页探究)

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

四、课内探究

例1(教材P25页例1)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⑵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

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

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

⑸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兴趣。

例2(教材P25页例2)

OBDCCACAOB

O

B

D

CC

A

C

A

O

B

O

D

分析:要求出梯子的底端B是否也外移0.5米,实际就是求BD的长,而BD=OD-OB

例2:已知:在Rt△ABC中,∠C=90°,CD⊥BC于D,∠A=60°,

CD=,求线段AB的长。

分析:本题是“双垂图”的计算题, “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

识点有:3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

,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

及30°或45°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

拓展延伸

1、探究: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吗?

分析:(1)若能画出长为的线段,就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

5O1234

5

O

1

2

3

4

5

5

O

1

2

3

4

如图:螺旋状图形是由若干个直角

三角形所组成的,其中①是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那么= ,= ,= ,= ,

= ,= ,= ,…,= , …,

= .

六、当堂检测

1.△ABC中,AB=AC=25cm,高AD=20cm,则BC= ,= 。

2.△ABC中,若∠A=2∠B=3∠C,AC=cm,则∠A= 度,∠B= 度,∠C= 度,BC= ,= 。

3.△ABC中,∠C=90°,AB=4,BC=,CD⊥AB于D, 则AC= ,CD= ,BD= ,AD= ,= 。

4.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于D,AB=6,AC=4,BC=8,求BD,DC的长.

5、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2,CD=1,∠A=60°, ∠B=∠D=90°.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七、课后反思

八、课后训练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3.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 。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5题图

4.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 。

5.一根32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P、Q两点,PQ=16厘米,且RP⊥PQ,则RQ= 厘米。

6.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 米。

7.如图,原计划从A地经C地到B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A地到B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300万元,隧道总长为2公里,隧道造价为500万元,AC=80公里,BC=60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

8.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24米,∠B=∠C=30°,E、F分别为BD、CD中点,试求B、C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AB和AE的长度。(精确到1米)

推荐访问:导学案 勾股定理 下册 八年级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 勾股定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6)》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 勾股定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6)》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