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十七孔桥的传说

时间:2024-05-05 17:16:56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十七孔桥的故事

十七孔桥的故事

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其实,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雕刻了五百多只狮子,比芦沟桥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这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全长一百五十米,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那十七个券洞上边雕刻着石狮子的汉白玉石栏杆,就象是一道霓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了。 相传,在乾隆年间修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那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是石匠们一斧一凿从房山的大石窝开采的。有一天,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长过耳根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工地上的人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悠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理他。 这个老头背着工具箱子离开工地,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呆住不走了。他夜里就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一天傍黑儿,下起了瓢泼大雨,风吹雨稍迷得老头睁不开眼睛,他双手抱头蹲在树底下蔽雨。正好,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路过,见那老头饥饥缩缩的样子,挺心疼,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

老石匠搬到王大爷家,有房子住,还管饭吃。他整整住了一年,也叮叮当当一天不停地凿了一年龙门石。一天早晨,他对王大爷说:“今天我要走了,我吃你的饭,住你的房,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也没有什么报答的,就把这块石头留给你吧!”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我要它也没用。”老头说:“就这块石头,真要到节骨眼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说完,背起工具箱,顺大道往南去了。

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听说乾隆皇帝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提醒了总监,就派人四面八方去找他。 总监打听到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眼看到窗户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量了量尺寸,结果是长短薄厚一分不差,就好象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总监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王大爷说:“这是天上下来神人专为修桥凿的,可救了我的急啦!你张口吧,要多少银子我支付多少。”王大爷说:“你也别多给,那老石匠在我家吃住了一年,你就给一年的饭钱吧!”总监听说,留下一百两银子,就把龙门石运走了。

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

那些石匠、瓦匠们,人人都吐了一口气:总算把石桥修成了呀!要不然,皇上怪罪下来,还有大伙的活路吗?正当大家高兴的时候,有个老石匠忽然醒悟过来,对大伙说:“诸位师傅现在该明白了: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从这以后,鲁班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啦!

十七孔桥的名字

十七孔桥的桥洞为什么要建十七个孔呢?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

颐和园十七孔桥是一座长150米的17孔联拱大石桥,飞架于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计544只,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的东边有一尊镇水铜牛。

镇水铜牛位于昆明湖的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清乾隆二十年(1755)用铜铸成,称为“金牛”。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起。牛背上还铸有由乾隆帝撰写的80个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铭文为:“夏禹治河,铁牛传诵。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 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百科名片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

坐落在宽阔的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整体桥长150米,宽8米,因由17个桥洞组成而得名,是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梁。它西连西湖岛,东接廊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最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游兴。

从全湖来看,长长的西堤与从西堤岔出去的短堤将湖隔成三块,而分立其中的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岛,分别象征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道教信仰中的不老仙境。从全园来看,南湖岛与万寿山佛香阁的位置在对景手法上呈一宾一主之姿。

而西堤之外无限深远,借用园外西山淡抹的自然风光,给人开阔之感,确是景无边,意不尽。

颐和园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虫柬 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

篇二:十七孔桥导游词

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XXX,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中的著名景区——十七孔桥。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愿我们共同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十七孔桥的简介

现在,我们脚踏的是昆明湖的堤岸,大家请看湖心的小岛,走上这座通向小岛的石桥,就可以去岛上游玩。这座石桥名为十七孔桥,这座桥是仿照卢沟桥而建造的,建于1750年。桥全长150米,宽8米,由十七个桥洞组成而得名。

十七孔桥的名字

为什么叫十七孔桥,或者说为什么桥身建有十七个桥孔呢?十七这个数字并不符合皇权九五之尊的逻辑,它为什么要设计成十七个孔呢?据说道理就在于:如果桥设计为九孔,那么就会因拱度过大而容易被冲垮或崩塌。想来想去,臣工们最终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不失九五之尊,又不降低桥的质量,那就是设计为十七孔,桥两边从任何一边数起,桥的最高处就是在第九个孔上。 十七孔桥的石狮

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其实,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雕刻了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石狮子,比芦沟桥的狮子还多59只呢!这是中国狮子最多的一座桥梁。可与著名的卢沟桥石狮媲美。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对于这一大群小狮子而言,十七孔桥庞大的身躯就像是它们广阔的世界。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象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十七孔桥之美----水中神兽

十七孔桥西通龙王庙,东接廓如亭,飞跨在东堤与南湖岛之间。十七孔桥就像是一道长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是通向仙境的唯一道路。踏上这条通路,两边的栏板洁

白如云,下面的湖水映出青天,通路那边是琼楼玉宇,极目远望是渺渺群山。在这条通道上悠然而行,人世中的搅扰不知不觉地淡去,心境逐渐变得沉静清澈。不知红尘中的你是否也找到了人间返本归真的唯一通途?

清朝乾隆皇帝四处题字,在这里当然也不能免俗。他亲手为十七孔桥撰写了一整套匾联。桥的南端横联是“修蝀凌波”,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天地之灵炼就的彩虹,飞架于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灵鼍偃月”,把十七孔桥描绘成水中神兽,是一条巨大的鼍龙横卧水中脊背露出水面如同半月。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好一番诗情画意。

欣赏十七孔桥之美,有四时之美,有晨昏之美,但更重要的是从不同角度去领略,即站在园中各处望桥,和站在桥上望园中各处。比如站在桥上眺望万寿山,这是十七孔桥的最好镜头。扶着汉白玉桥栏,欣赏万寿山,水波、雕栏、长廊、绿树、崇阁、黄瓦、青天、白云,浑然一体,如世界上真有“蓬莱仙山”,也不会胜过这里。北京春天多风,在风天站在桥边,望着昆明湖动荡的波涛,似乎万寿山也会浮动起来,一线白石栏杆也成为一条幌动着的珍珠项链了。二是站在万寿山麓看“十七孔桥”,这在庚子前自然是办不到的,但颐和园开放之后,这便成为游人不可忽略的一个美丽的画面了。从知春亭一带,往北,再折而西,沿湖走,随处都能望到这一卧波长桥,宜晴,宜雨,宜雪,宜月,无时不是静静地卧在那里,如果你能坐船在湖中欣赏她,那就更美了。读者中有谁知道吗?她是无独有偶的,她有个“姐姐”,在苏州“石湖”,“石湖串月”的“杏春桥”,同她的造型一样,只是没有她华丽。如果说“十七孔桥”是“宫廷妃子”,那石湖杏春桥该是江村的浣纱女了吧

十七孔桥的故事

说道这做优美典雅的桥是如何建成的,还有这样一段老北京们心口相传的美丽传说。话说乾隆年间,修桥工地上正在忙碌,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乱发长的过耳根台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工匠们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都嫌弃他。

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游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搭理他,就背着工具箱子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从此风餐露宿,夜里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

这老石匠在王大爷家一住就是整整一年,也凿了一年龙门石。王大爷也不嫌弃,只当是找了个作伴的老朋友,一日三餐还从来不怠慢。一天早晨,老石匠起身告辞,把龙门石留给王大爷做答谢。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我要它也没用。”老头说:“我这块石头,真要到节

骨眼儿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说完也不顾王大爷的推辞,就走了。

此时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听说乾隆皇帝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大家四面八方去找。

后来打听到那个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工程的总监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一量正合适,就好像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大伙这才明白那老石匠是鲁班仙师下凡帮忙修桥。总监留下一百两银子,把龙门石运走了。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众人无不感激仙师的呵护,并反省自己只故干活挣钱,却忽视了做人。幸亏王大爷心地善良,经受住了仙师的考验,才使十七孔桥顺利完工。

好了,剩下的时间请大家到小岛上游玩吧,2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大家要注意安全!

好了,各位朋友,短暂的颐和园之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到北京游玩时,我还能为大家做导游,祝大家一路顺风,再见

篇三:颐和园的传说故事

颐和园铜牛的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

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

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 (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

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四: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为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 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 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宫天河,当然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为此,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能够象征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边,建起了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传说五:铜牛遭难民相救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留下一点痕迹。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由于人民的保护,

时至今日,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向广大游人展示。

传说六:铜牛的铸造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

重要的人文景观。

瓮山的来历

颐和园里有一座万寿山。在乾隆十六年以前,这万寿山原来叫做“瓮山”。提起瓮山的名字,在北

京西郊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瓮山一带平地出泉,是一片沼泽水洼,当地的人都以打鱼摸虾、垒砖烧窑、做小买卖为生。除去几家财主以外,老百姓生活很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家户户为填包肚子四处奔波。 瓮山的半山腰里,有一座又破又小的财神庙,庙里供奉的是财神爷赵公元

帅。老人们说:“赵公元帅心善,他要每年四月十五这天显灵,周济一户穷人。”

果然,接连几年,每到四月十五赶庙会时,总有一个穷人发了财:先是扛活的赵老黑挖出一瓮元宝;后是卖豆浆的王瞎子捡了一瓮珍珠。这些事传到有钱人耳朵里,那些财主和大官们可就急红了眼!到四月十五这天,他们也穿起破衣烂衫,腰里系根杂布绳,肩上搭个捎马子,假装穷人,在庙会上晃来晃去,妄想让赵公元帅度化他。在瓮山西南有一家大财主,叫王有财。他家有一顷水地、两顷旱地,北京城里还有几座买卖铺子。王有财贪心不足,还想发大财,就在四月十五这天,穿上他家长工的一身破衣裳,到瓮山上去赶庙会。他在人群里走过来闯过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善心的财神爷度化度化我吧!我家有八十老母,都饿病啦!”他从东走到西,从南念到北,转了六六三十六圈,还是没有遇到那位宽衣大袖、鹤发童颜的财神爷!他累得腰酸腿痛,

口干舌燥,没精打采地回家去了。

王有财到家后,喝了两杯茶,倒在炕上就睡着了。他梦见,从瓮山财神庙走出来两个小孩,一胖一瘦,个头一般高,都穿着一身红兜肚,一蹦一跳地往后山走去。那个胖小孩说:“师傅叫咱俩今天晚上,把那一瓮金豆度化给一个最穷的人,咱们快去挖金豆吧!”瘦小孩问:“那个最穷的人是谁?”胖小孩说:“咱师傅访察了一年才找到他。这个人住在山西边,叫大老李;他有个小

孩,眉尖上长着一颗痦子。师傅让咱们把金豆埋在他家西屋旮旯儿里。”这两个小孩走到山后一棵松树底下,一锹又一锹,挖出来一个鬼脸青色的小瓮来,细脖大肚子,盛满了光闪闪的金豆。瘦小孩提起小瓮就要走,不小心掰下来一块瓦碴儿,他把瓦片扔在地上,抱起小青瓮就走了。王有财见把金豆拿走了,急得大声喊起来。这一喊,把他自己喊醒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王有财急醒以后,跳下炕就往瓮山跑。他找到那棵松树,果然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块破瓦片,跟他梦里看见瘦小孩扔的那块一模一样。他捡起来揣在衣袋里,盘算着怎样才能找到大老李,想

办法去那瓮金豆。

第二天一大早,王有财来到瓮山西边青龙桥一带,到处转悠。见到小孩就看人家眉尖上有没有痦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就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在青龙桥村西,遇到一个卖切糕,就搭起话来,问:“你贵姓?”卖切糕的说:“我姓李,人家都叫我大老李。”王有财一听说他就是大老李,就别提多高兴了,又接着问:“你家孩子有多大了?”大老李叹了口气说:“不瞒你说,我打了半

辈子光棍,四十岁才娶亲,快五十岁了,还没尝过当爹的滋味呢!”

正说到这儿,从街里跑过来一个小孩,喘着粗气喊:“李大叔,我大婶生了个小胖子!”大老李一听,拔腿就往家跑,连切糕车和王有财都忘掉了。等他料理好家里的事,再来推切糕车时,王有财还站在那里帮他看车呢!王有财问:“你大喜啦!孩子长得很富态吧?”大老李笑着说:“长得又胖又壮实,一脸福相啊!喜眉笑眼,眉尖上还有一颗痦子。”王有财想:果然就是他家!连忙奉承说:“这就是喜鹊(雀)登梅(眉)嘛!”大老李推着切糕车回家去了。王有财跟在他后边

认准了家门。

过了几天,王有财提着饽饽匣子和两瓶白酒,到大老李家去贺喜。大老李也留他在家吃饭。

以后,两人越混越熟,经常来往。

一次下大雨,大老李家的房子塌了。王有财说:“我家祖坟的几间房归你住,你这房就归我

啦!行不行?”大老李说:“那敢情好,我们全家就谢谢您啦!”

大老李前脚搬走,王有财后脚就迈进家门,到西屋墙旮旯去挖金豆。挖来挖去,果然挖出来一个鬼脸青的缺沿小瓮。他从兜里掏出那块瓮片一对,正好对上。他刚一提起瓮盖,就从瓮里钻

出几条毒蛇来,紧紧地把他缠住,有咬得他浑身是伤,不久就死了。

后来,大老李有搬回青龙桥,他在重新盖房时,也挖出了一个鬼脸青的小瓮,瓮里盛满了金

豆。因为这一瓮金豆,是从山坡上松树底下挖出来的,这座山就叫做“瓮山”了。

慈禧在颐和园内的日常生活

西太后晚年驻跸颐和园,生活上极尽享乐之能事。溥雪斋在《晚清见闻琐记》一文中,讲述了西太后在颐和园内一天的生活情况。西太后每天按定起床(宫中叫作“请驾”),起床后为梳洗时间,这时各处的供差太监等,皆侍候着皇太后梳洗。梳洗完毕后,室内太监喊“打帘子”,专供开帘的

“殿上太监”便应声将帘子打开。这时鹄立等候的太监等跪满殿内和庭中,同时高呼“老祖宗吉祥”,真是一呼百应,大有声震屋瓦之概。西太后走出外屋,先披阅全国各处报来的奏折,看完即到仁寿殿传见臣工,当时叫作“见起”,又称为"叫军机"。接见之后回到乐寿堂住处“传膳”(吃饭),吃饭后照例要“进果食”,即吃干鲜水果、点心之类。吃完果食照例出乐寿堂散步一次,经常是在长廊上漫步,由宫眷、太监、宫女等簇拥跟随,准备太后随时乘坐的小轿等也在后随行。散步后回寝宫歇午睡,睡醒后有时到听鹂馆绘画消遣。这时,由“如意馆”(宫中画苑)的人跪地手托颜料碟等侍候着,照料。还有一位云南女画家缪嘉惠在旁“指点”。 有时不画画,命把太医院的大夫叫来,但这并非为看病,而是唤他们来跪在地上朗读四书--如《论语》之类,西太后在一旁听着。还有时一高兴,命把“咱们本家儿的叫来”(当时呼宫中太监戏班之语),于是太监便开始“髦儿排”,即不上装的清唱。照例还有“内廷供奉”(即当时有名演员如谭鑫培、王愣仙、杨小楼、大李七、陈德霖、龚云甫、十三旦、王瑶卿、王凤卿、朱素云、钱金福、王长林……等皆经常召入宫中供差)当场指导。戏剧后“进晚膳”,用饭毕还要摆上果桌、果盒等。西太后这时不一定吃,身旁的宫眷等却要大吃一顿。晚饭后到仁寿殿写大字,如四尺方幅寿字等。写完几幅之后,照例还有一顿夜宵(宫中叫作“灯果”),如酱肉、小肚、烧饼、粥之类。有时还令太医院做灯谜。有一次,西太后对于太医院所做的“踏雪寻梅”打药品“款冬花”的灯谜,大加赞赏。西太后入了寝宫,

颐和园逐渐平静下来。这就是西太后平时在颐和园一天的生活。

清宫膳食

按时清宫制度,帝后膳食的管理机构由内务府和光禄寺两个衙门负责。内务府下设的御茶膳房是直接为帝后服务的。慈禧个人的寿膳房在大戏楼之东,有八个院落,108间房,由128人操作。

光绪另有膳房。

膳食所需的供应由“掌关防管理内管领事务处”负责。这个机构有官员70人,使用苏拉4950人。 “处”以下设有:(一)“官三仓”掌管存制粮食和糖类原料。(二)“内饽饽房”、“外饽饽房”负责制作点心。(三)“酒醋局”制酒、醋、酱和酱菜。(四)“菜库”专供瓜菜。另外由内务府广储司的茶库供茶,掌仪司供果,广丰司供羊肉和牛奶。宫中饮水取自玉泉山泉水,大米来自玉泉、汤泉和全国各地。同时,盛京将军、盛京佐领、盛京三旗网户、打牲乌拉、张家口外牛羊群各总管还要按照不同的地方特产,每年按规定数量上交鹿、狍、鹿尾、鹿舌、鹿筋、熊、野猪、野鸭、虎骨、鹅、腊猪、咸鱼、鲟鳇鱼、鲈鱼、栾色鱼、乳酒、乳油、大乳饼等蒙古王公要进献黄羊等。

其他燕窝、鱼翅、海参等由其他各处进贡。总之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帝后每天膳食原材料供应订有不同的标准。皇帝每天的副食份例:盘肉22斤、汤肉5斤、猪肉1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白菜菠菜香菜韭菜共19斤、各种萝卜60个,各种瓜各种瓜每种1 个、苤蓝及闭蕹菜6斤、葱6斤、酱和清酱各3斤玉泉酒4两、醋2斤、牛奶100斤、乳油1斤、香油1斤、芝麻1合5勺、澄沙3合、白糖核桃仁黑枣各12两、玉泉山水12罐。以上是每天的份例,不管用不用,天天照数供应。且份例外山珍海味要什么有什么。按宫里的制

度,皇帝的份例是最高的,但对慈禧恐怕就是另当别论了

下面记录了冬十月慈禧一餐的菜谱

火锅二品:羊肉炖豆腐、炉鸭炖白菜

大碗菜四品:燕窝“福”字锅烧鸭子、燕窝“寿”字白鸭丝、燕窝“万”字红白鸭子、燕窝“年”字

什锦攒丝

中碗菜四品:燕窝肥鸭丝、溜鲜虾、三鲜鸽蛋、烩鸭腰

喋菜六品:燕窝炒熏鸡丝、肉片炒翅子、口蘑炒鸡片、溜野鸭丸子、果子酱、碎溜鸡

片盘二品:挂炉鸭子、挂炉猪

饽饽四品:百寿糕、百福捧寿糕、寿意白糖糕、寿意苜蓿糕, 燕窝鸭条汤、鸡丝面。 此外,慈禧还随时指定某厨师专做特殊品种的菜。寿膳房有谢二、王玉山、张永祥等各厨师。王玉山善作“抓炒”,被称为“四大抓”--抓炒里几、抓炒鱼片、抓炒腰花、抓炒虾。此人后在园内颐和饭庄工作,直到1952年)。寿膳房将酥造肉和剥皮鸡蛋四个放在一起上屉蒸,鸡蛋一半

露在外,像和尚头,慈禧赏此菜名"和尚跳墙"。

清宫制度每天早晚二餐,早餐在辰刻,晚餐在午刻,于是晚上再吃小吃,各种片盘以及多种多样点心,任意挑选。关于点心的名称也各取吉祥,如为慈禧生日上献的点心有:万字饼、寿字饼、福字饼、禄字饼、吉祥饼、福寿饼、长春饼、鹤年饼、七星饼、松寿饼、如意饼、百花酥、三桃酥、花桃酥、松仁酥种种。然而慈禧反而要吃园外大有庄一位李姓师傅制作的民间食品炸糕。 慈禧不止是吃鲜果干果,而且要摆果闻香。 这里再把光绪二十三年慈禧及帝、后三人所用干

鲜果清单照录如下:

苹果158320个 秋梨111750个 棠梨77300个 红肖梨53295个 柿子2275个 文官果2400个 石榴310个 甜桃4344。5筐 酸桃302。5筐 樱桃429筐 李子920筐 杏694筐 沙果491筐 槟子770筐 葡萄16385斤 鲜山楂16663斤 核桃、栗子、红枣、黑枣、白果、榛子、晒山梨、英俄瓣共计仓石2356石7斗7升5合7勺。 上述清单只是部分数额,未包括柑、桔、龙眼、荔枝、西瓜等。仅苹果一种。一年多达158000多个,平均每天430多

个。可以看出,她不只是在尽情享受,而且也百般浪费。

十七孔桥的传说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下

设五局:

一、荤菜局。 专做烹、炒、炸、熘、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荤菜。

二、素菜局。 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熘菜等。

三、饭局。 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各种主食。仅每顿要做的粥就有:绿

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仁粥、大麦粥、大米粥等。

四、点心局。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所有的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五、饽食局。专做酥皮饽饽、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萨其玛等点心。

西太后膳房的太监、名厨等,不管皇太后到哪里巡幸,都要随驾侍奉。颐和园“寿膳房”的太监、名厨中的有不少是从故宫“西膳房”调来的。 关于厨师随驾伺候的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名厨师叫谢二,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油炸糕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馅美可口,特别受到“老佛爷”赏识。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西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缘故,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

篇四:颐和园传说大集合

颐和园传说大集合

铜牛的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 (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四: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

作为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 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 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宫天河,当然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为此,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能够象征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边,建起了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传说五:铜牛遭难民相救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留下一点痕迹。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由于人民的保护,时至今日,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向广大游人展示。

传说六:铜牛的铸造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

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瓮山的来历

颐和园里有一座万寿山。在乾隆十六年以前,这万寿山原来叫做“瓮山”。提起瓮山的名字,在北京西郊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瓮山一带平地出泉,是一片沼泽水洼,当地的人都以打鱼摸虾、垒砖烧窑、做小买卖为生。除去几家财主以外,老百姓生活很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家户户为填包肚子四处奔波。 瓮山的半山腰里,有一座又破又小的财神庙,庙里供奉的是财神爷赵公元帅。老人们说:“赵公元帅心善,他要每年四月十五这天显灵,周济一户穷人。”

果然,接连几年,每到四月十五赶庙会时,总有一个穷人发了财:先是扛活的赵老黑挖出一瓮元宝;后是卖豆浆的王瞎子捡了一瓮珍珠。这些事传到有钱人耳朵里,那些财主和大官们可就急红了眼!到四月十五这天,他们也穿起破衣烂衫,腰里系根杂布绳,肩上搭个捎马子,假装穷人,在庙会上晃来晃去,妄想让赵公元帅度化他。

在瓮山西南有一家大财主,叫王有财。他家有一顷水地、两顷旱地,北京城里还有几座买卖铺子。王有财贪心不足,还想发大财,就在四月十五这天,穿上他家长工的一身破衣裳,到瓮山上去赶庙会。他在人群里走过来闯过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善心的财神爷度化度化我吧!我家有八十老母,都饿病啦!”他从东走到西,从南念到北,转了六六三十六圈,还是没有遇到那位宽衣大袖、鹤发童颜的财神爷!他累得腰酸腿痛,口干舌燥,没精打采地回家去了。

王有财到家后,喝了两杯茶,倒在炕上就睡着了。他梦见,从瓮山财神庙走出来两个小孩,一胖一瘦,个头一般高,都穿着一身红兜肚,一蹦一跳地往后山走去。那个胖小孩说:“师傅叫咱俩今天晚上,把那一瓮金豆度化给一个最穷的人,咱们快去挖金豆吧!”瘦小孩问:“那个最穷的人是谁?”胖小孩说:“咱师傅访察了一年才找到他。这个人住在山西边,叫大老李;他有个小孩,眉尖上长着一颗痦子。师傅让咱们把金豆埋在他家西屋旮旯儿里。”这两个小孩走到山后一棵松树底下,一锹又一锹,挖出来一个鬼脸青色的小瓮来,细脖大肚子,盛满了光闪闪的金豆。瘦小孩提起小瓮就要走,不小心掰下来一块瓦碴儿,他把瓦

片扔在地上,抱起小青瓮就走了。王有财见把金豆拿走了,急得大声喊起来。这一喊,把他自己喊醒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王有财急醒以后,跳下炕就往瓮山跑。他找到那棵松树,果然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块破瓦片,跟他梦里看见瘦小孩扔的那块一模一样。他捡起来揣在衣袋里,盘算着怎样才能找到大老李,想办法去那瓮金豆。

第二天一大早,王有财来到瓮山西边青龙桥一带,到处转悠。见到小孩就看人家眉尖上有没有痦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就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在青龙桥村西,遇到一个卖切糕,就搭起话来,问:“你贵姓?”卖切糕的说:“我姓李,人家都叫我大老李。”王有财一听说他就是大老李,就别提多高兴了,又接着问:“你家孩子有多大了?”大老李叹了口气说:“不瞒你说,我打了半辈子光棍,四十岁才娶亲,快五十岁了,还没尝过当爹的滋味呢!”

正说到这儿,从街里跑过来一个小孩,喘着粗气喊:“李大叔,我大婶生了个小胖子!”大老李一听,拔腿就往家跑,连切糕车和王有财都忘掉了。等他料理好家里的事,再来推切糕车时,王有财还站在那里帮他看车呢!王有财问:“你大喜啦!孩子长得很富态吧?”大老李笑着说:“长得又胖又壮实,一脸福相啊!喜眉笑眼,眉尖上还有一颗痦子。”王有财想:果然就是他家!连忙奉承说:“这就是喜鹊(雀)登梅(眉)嘛!”

大老李推着切糕车回家去了。王有财跟在他后边认准了家门。

过了几天,王有财提着饽饽匣子和两瓶白酒,到大老李家去贺喜。大老李也留他在家吃饭。以后,两人越混越熟,经常来往。

一次下大雨,大老李家的房子塌了。王有财说:“我家祖坟的几间房归你住,你这房就归我啦!行不行?”大老李说:“那敢情好,我们全家就谢谢您啦!” 大老李前脚搬走,王有财后脚就迈进家门,到西屋墙旮旯去挖金豆。挖来挖去,果然挖出来一个鬼脸青的缺沿小瓮。他从兜里掏出那块瓮片一对,正好对上。他刚一提起瓮盖,就从瓮里钻出几条毒蛇来,紧紧地把他缠住,有咬得他浑身是伤,不久就死了。

后来,大老李有搬回青龙桥,他在重新盖房时,也挖出了一个鬼脸青的小瓮,瓮里盛满了金豆。

因为这一瓮金豆,是从山坡上松树底下挖出来的,这座山就叫做“瓮山”了。

洋鬼子血染智慧海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还没瞧见洋人的影儿呢,就逃到了西安。王公大臣们一看太后带头儿颠了,也争先恐后,携带金银细软,四散逃命。守城的八旗兵军心涣散,群龙无首,和洋人没打几仗,也各想各的法儿去了。 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杀人放火抢东西,干尽了缺德事儿。他们闯进颐和园,又抢又烧,把园子弄得乌烟瘴气。

天擦黑儿的时候,一帮洋鬼子窜到了万寿山顶的智慧海。他们一看这智慧海,一个个全愣了:好家伙,世界上竟有这么漂亮的房呐!墙是琉璃的,瓦是琉璃的,整个建筑没用一砖一石,也没有一檩一柁,全是用琉璃攒成的。每块琉璃砖上,还雕刻着一尊佛像,都盘腿打坐,双掌合十,慈眉善目,象活的一样。 鬼子们越看越红眼,就用枪砸开了琉璃佛像。低处的砸完了,又搭起人梯砸高处的。刚才还是好好的佛像,不一会儿就被砸德不是缺腿就是少头。 洋鬼子们正砸得起劲,忽听的嗷嗷儿几声怪叫。鬼子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儿,有的就被顺风刮来的沙土迷了眼,有的被石头砸破了头。他们吓得撒丫子就颠,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就在这时,从智慧海后边的松树林里蹿出十几个怪人来,全是黑衣服,短打扮,朱砂涂脸,手拿刀剑,嗷嗷儿叫着冲进鬼子群里。

洋鬼子哪见过这种场面啊,一个个吓得浑身筛糠,两腿发软,尽剩了哭爹喊娘了,哪里还跑得动半步。这十几个人就象猛虎扑羊一样,挥舞刀剑,一顿猛杀猛砍,直杀得鬼子人头滚滚,血流满地,不一会儿,都倒在了智慧海周围。 过了有两个时辰,从死人堆里晃晃悠悠站起一个鬼子来。该着着家伙走运,没受致命伤,刚才是连惊带吓晕过去了,因此就成了落网之鱼。他听听四下没什么动静,就连滚带爬地跑下万寿山,把这事儿报告了洋鬼子头儿。

洋鬼子头儿带着人跑到智慧海一看,立时就傻了眼。他越看越纳闷儿,怎么他们一枪都没放,就老老实实让人家把脑袋切下来了呢?这是什么人干的,这么大本事?他让人找来了看颐和园的老头儿,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

篇五:世界遗产故事传说

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

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2011-10-30 17:28 夕X蔷

| 二级

黄山

这是一座驰名海外的奇山,两亿年的漫漫时光雕琢了这座神奇大山不凡的身世。他谜一般的前世今生赋予了他卓然超群的惊世风骨。 奇松、怪石、瀑布、云海,他天生卓越的美貌和瞬息万变的气质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徐霞客、石涛、渐江……他们在此游历、吟诗、作画,景与人相依,人与景相融。 于是,这座大山就变成了中国人了心目中最完美的山水长卷。他就是被中国人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

1

| 评论

2011-10-30 17:29 jjh9901234

实体书?

追问

“资料”

| 评论

2011-10-30 17:52 wytoplf

| 二级

孟姜女哭长城

| 评论

2011-11-4 20:54 热心网友

长城; | 一级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 评论

2011-11-5 17:39 热心网友

长 城

(唐)于濆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 评论

1.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 103天即被扼杀,故亦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住在玉澜堂。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站岗。此时的玉澜堂被全面封闭起来,活像一座监狱,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近百年来,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王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霞芬室和藕香榭)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参观。

2. 关于铜牛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

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3. 铜牛的六大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

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四: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为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 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 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宫天河,当然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为此,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能够象征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边,建起了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传说五:铜牛遭难民相救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留下一点痕迹。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由于人民的保护,时至今日,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向广大游人展示。

传说六:铜牛的铸造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推荐访问:十七孔桥的特点 十七孔桥的石狮子 十七孔桥的资料 关于十七孔桥的传说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十七孔桥的传说》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十七孔桥的传说》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