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文华大革命,历史资料

时间:2024-05-03 08:09:1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中国历史上10次著名的文化大革命

中国历史上10次著名的“文化大革命”

说起文化大革命,人们自然会想起由毛泽东主导的文化大革命,因为许多人都经历了这场革命,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这场文化大革命被后人称之为“文化浩劫”。但是,文化大革命并非毛泽东独创,他只是借鉴了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因为在他之前的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过著名的九次文化大革命,加上他主导的这一次,总共有十次著名的文化大革命。

1、周公领导的“礼仪文化大革命”

儒家的创始人,人们一直以为是孔子,其实非也,孔子只不过是儒家思想的鼓动者和传承者,也是儒家思想发扬光大者,真正的儒家创始人为周公。周朝建立之后,统治阶级逐渐懂得要想让天下老百姓服从他们的统治,从而让统治阶级一直成为统治者,万古长青,光靠武力是不行的,必须要从思想上加强统治,要让老百姓知道“王侯将相”是有种的,从而接受统治和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现实。当时的统治阶级正是出于这种想法,由统治阶级中的英明者主导了这种想法。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周公(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就成了主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革命的领导者,他在文化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制定了典章礼仪,

主要包括在《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中,包括了人们要遵守的法律、习俗、道德,这三篇公告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是安定殷民,不给殷民一个虐杀的形象,处罚要慎重,要依法从事。至于改造陋习——酗酒,一是限制,二是引导,三是区别对待。做为统治者,要勤勉从事。可以说,中国人后来的风俗习惯和道德操守主要来源于这三篇文告。

正是由于周公主导的这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上到下发动的一场文化大革命,使得周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从而也使得中国的历史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直到今天,这种文明还在发挥着作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周朝末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统治影响日渐衰弱,各地诸侯纷纷争雄,相互吞并,战争在中国大地上天天发生,然而,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各种思想、主义在中国大地上都有自己的生存土壤,并且都影响深远,如孔子、孟子主导的儒家思虑、老子、庄子主导的道家思想、墨子主导的墨家思想、韩非子主导的法家思想、孙子主导的军事思想等,各种思想真正达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在周公思想的影响下,各地诸侯为了各自利益着想,各种民间的文化、思想、主义才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是从下到上、上下结合而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历史进程,从而,为中国以后统治者选取哪种思想作为统治人民的文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法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其他思想还在影响着秦朝的统治,尤其是在民间的影响深远,秦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让老百姓从此臣服秦朝的统治,秦朝统治者从此世世代代统领中国,发动的一场文化大革命,历史上称之为“焚书坑儒”,把议论、攻击秦朝统治的人和书通通封杀,并活埋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

秦始皇主导的“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文化浩劫,是一场从上到下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文化带来了摧毁性的后果,中国的以前历史出现了断层,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史带来了困难。

4、汉武帝推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朝初期,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在这种思想的统领下,各地诸侯经常起来反抗,为了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领导,汉武帝即位后,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政治的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当时的儒生董仲舒顺应了历史潮流,提出了“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思想,被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学者易白沙曲解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合汉武帝心意,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

汉武帝推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最深远意义的一次文化大革命,他是一场由上面引导,下面迎合的上下结合的文化大革命,从而使得中国道德观念从此深入人心的一场大革命。

5、隋唐推行的“科举制”

隋朝大业元年,推行科举制,但隋朝历史太短,真正盛行是在唐朝,正是因为隋唐推行科举制度,尤其唐朝的皇帝喜欢文学,并经常举办现场作文的活动,使得中国在唐朝时代出现了文学的高峰,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文学的发达以极在世界的影响力正是因为唐朝这个伟大的时期。李白、

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集中涌现在唐朝,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其实与统治阶级推行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文章写得好与否,是能否进入上流社会的一个标准,也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绘画、书法、科学技术等方面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正是因为隋唐推行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革命的里程碑,科举制度从此在中国的大地上盛行,而且一直盛行到现在,虽然科举内容历朝历代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底层老百姓能够进入上层社会,并以此为标准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显示公平的标志,这样让最底层老百姓看到了希望,让社会能够稳定。

6、宋太祖赵匡胤推行的“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太得天下之后,“杯酒释兵权”是古代皇帝的一种创新,虽然他怕的是武将兵权太大夺取赵家天下,但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理念在他脑海作祟,因此他推行文官治国治军理念,当然,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所以,文官当道是宋朝的一大特色,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宋朝杰出的文学家,无不以文为先,有的甚至成为宋朝的宰相,成为那个时代文人的典型代表,也是宋朝文人的希望所在,所以,宋朝三百年的历史,虽然长年受到国外侵略的屈辱,但也苟且三百年,无不是文官治国理念的结果,纵使岳飞千般威武,也奈

篇二:《文化大革命简史》读书报告

《文化大革命简史》读书报告

《文化大革命简史》是由两位作者共同完成,席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自1954年一直从事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金春明,1952年开始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工作。两位作者都写过很多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著作和文章,并且都曾多次获奖。

本书是两位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几十年的专业工作者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原因、经过以及历史教训进行探究和分析。随着反右派斗争的严重影响,助长了“左”倾思潮的膨胀。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以及社会阶级关系作出了完全不符合实际的估计,让他下定决心要亲自发动文化大革命让亿万群众展开全国全面的阶级斗争。造成“天下大乱之势”以都达到“天下大治”。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支持下,造反派对建国以来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破坏,全国陷入混乱状态。“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企图乱中夺权,迫害数以百万计的干部群众。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使我们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鉴于两位作者的身份,对中共党史的研究有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很多结论的得出都是参照了真实的文件并非道听途说,让读者更加靠近历史的真相。且编排很有条理性,语言直白,让读者的思维更加容易跟着作者的思路走。

但是我个人认为本书还是存在着一点不足。书中出现了一个“极左思潮”的名词,究竟什么是极左思潮?书中没有太多的解释。极左思潮是指在左倾理论影响下,林彪、江青等为代表鼓吹煽动而形成的以非理性政治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思潮。它不同于毛泽东的左倾错误,有不同于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活动。构成极左思潮较为显著的观念主要是:无政府主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生产平均主义思想等。极左思潮具

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煽动力,因为它所提出和涉及的到的正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最为敏感、最易引起普遍关注和共鸣的问题。极左思潮又具有明显的情绪化特征。“文革”中一句“造反有理”竞搅得无数青年热血沸腾。它就像一块磁石把游离在历史和现实之中的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都聚合在自己周围。在极左思潮最为盛行的日子里,我们无法回避一个事实: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曾虔诚地在极左思潮的祭坛上奉献过自己。那些率先冲上社会大骂“四旧”的青少年、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从不问政事的家庭妇女,甚至在文革中被打击的“走资派”都很难抵御得了极左思潮的诱惑,能逃脱它编织的罗网,整个民族在极左思潮的裹挟下几乎是在瞬间便步入了狂热迷乱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当时社会基础上所产生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的契合使极左思潮能够动员起千万群众。我觉得对于极左思潮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因为直到今天,我相信像我这种年龄的人对于文革中的“一呼百应”的行为感到很不理解与不可思议,认识极左思潮有助于我们对文革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深入的符合实际的分析。

文革从一开始就带着混乱而朦胧的色彩,从最高指示、中央文件、首长讲话中去领会精神,猜测动向,严格来说文化大革命是是没有完整的纲领。“左”倾理论日益发展和系统化,全国通过大宣传、大学习加深了反修的深入和普及,毛泽东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社会生活中要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一切、分析一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一切使文化大革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不难想象在文革中的社会政治化表现所带来的的后果就是让社会陷入了混乱。

在看书过程中,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文革中群众运动是进行这场大革命的方式。一直以来,频繁不断的政治运动构成了建国以来十分引人注目的经常的社会活动方式。依靠群众来从事大规模阶级斗争,曾是我们党成功的历史经验之一,而这些政治运动的共同基本特点又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动群众来进行,群众成为历次运动中的主

体,因此很多情况下,群众运动与政治运动几乎是同义词。历次这内运动又都有着相似的一套程序性做法:自上而下的发动群众。学习、宣传、动员、讨论,树立正反面典型,推广先进经验然后是总结。在这一整套程序性过程中,群众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他们在不断熟悉和掌握这些方式的同时,也逐渐在心理上认同了自己所担当的角色。据统计从建国初至“文革”,各种全国性全党性的政治运动大小不下50多次,当中有些是正确的和完全必要的,有的则是错误的。但从总体上来看依靠或主要依靠政治运动来治党治国,其弊端大于所得。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群众专政”是文革从事阶级斗争,处理“阶级敌人”的经常性方式。“群众专政”强调专政机关一定要采取和群众相结合的路线,发动和依靠群众来办案破案。他们的方式是主动地、不停地对阶级敌人进行狠批狠斗狠揭,在政治上给他们以狠狠的打击。这种“群众专政”甚至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利用,假群众运动之手实现其政治野心,不惜极力奉扬群众运动的自发性。他们挑动群众斗群众,充分利用民众愚昧、落后和破坏性的一面。从今天来看,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当阶级斗争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情况下,继续沿用这种方式已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文化经济建设、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

我对于文化大革命评价中的一点思考:书中对于十年浩劫的思考中提到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种彻底否定并非笼统的简单的全盘否定,这一点我很赞成,因为在这场浩劫中我们需要一个客观的认识,公正的评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反思过错,认清将来前进的方向。在文革当中周恩来总理纠“左”作出了一系列的工作,”解放“和任用一批老干部,努力扭转国民经济下降的局面。1972年我国恢复了中断多年的成套设备和新技术的引进工作,整顿企业管理,调整农村的收益分配。在外交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日两国宣布结束战争状态,正式恢复邦交。在这个期间周总理对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也很重视,加强了领导,并提出了批判极左思潮的要求,推动这些部门的工作取得显著进展。1975年初,邓小平被委以重任接连委任以党、政、军得关键性重要领导职务,力挽危局全面整顿。从整顿铁路入手,打通运输命脉。铁路的整顿的带动了整个工业首先是钢铁工业的整顿,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坚决同派性作斗争,认真落实政策。经过几个月的整顿,经济形势开始明显好转,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1%,农业增长4.6%,整顿工作卓有成效。这些成果不仅仅是两位领导人坚持正确方向作出努力的回报,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那么,换个角度来说,文化大革命仅仅归结为理论外衣下进行的权利斗争吗,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文革是在错综复杂的斗争外衣下所包含的党内在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深刻分歧。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于50年代的毛泽东和中国的共产党人来说还几乎是一个未知领域。在放弃照搬苏联的经验后,毛泽东按照自己的独特理解开始试图创出一条建设新路。由于国际国内的形势,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盛行让毛泽东决心依靠文革方式来贯彻自己对于社会主义的考虑。尽管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党和国家曾有过种种偏差的失误,但是在曲折的探索中中国并没有脱离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是使中国摆脱落后贫穷状态的唯一选择,也是党和毛泽东本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即使是在文革这样的内乱中,我国社会主义的根基依然保持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还在进行。我们不能因为林彪、“四人帮”的假社会主义的名声而对社会主义本身加以非难,也不能因为毛泽东偏执于某种信念发动文革而全盘否定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最后谈谈我在读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第一,写读书报告不能只看一本书,要多看一些相关的书才能让报告更充实。在写的过程中我没有太多引用书中的例子,因为看完这本书留给我的是思考而不是对书中内容的太多描述。第二,看完相关的书,把相关

的内容观点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话以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第三,我觉得在读书过程中有两难,第一难是在从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还有读完书后存在的疑问。很多人谈文化大革命都容易忽略群众运动这个问题,但是往往大家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是最重要的。大第二难是寻找答案还有组织答案。把看过的书的零碎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不能没有思考这一环节。通过这次读书报告,我得到一个重要的经验:要学习书本知识,首先要学会怎样去看书。按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追求学问相信终有所获!

篇三:文化大革命”史研究著作目录大荟萃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著作目录大荟萃

--------------------------------------------------------------------------------

论著

(一)、国内的“文化大革命”史论著

1、学术著作:

1、《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选

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2、《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十讲》金春明、于南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5年。

3、《彻底否定“文化人革命”讲话》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1985年。

4、《“文化大革命”论析》金春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5、《文化大革命十年史:1966——1976》高皋、严家其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6、《“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柳随年、吴群敢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7、《十年后的评说——“文化大革命”史论集》谭宗级、郑谦著,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

8、《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9、《“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解放军》李可、赫生章著,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10、《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中共中央党校1991年。

11、《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杨健,朝华出版社1993年。

12、《风潮荡落,1955——1979: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史》杜鸿林著,海天出版社1993年。

13、《大串联—— 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旅游》燕帆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

14、《中国“左”祸》文聿著,朝华出版社1993年。

15、《最初的抗争——彭真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师东兵著,中共中央出版社1993年。

16、《极左思潮的历史考察》杜蒲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7、《红卫兵狂飙》江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8、《中国的个人崇拜》孙春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实——内乱骤起》(1965——1969)王知明等著,红旗出版社1994年。

20、《样板戏的风风雨雨——样板戏、江青及内幕》戴家枋著,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年。

21、《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增订本)安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

22、《“文化大革命”史稿》金春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23、《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陈扬勇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文华大革命,历史资料)

24、《“文化大革命”简史》席宣、金春明著,中共中央出版社1996年。

25、《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黄峥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26、《从奠基者到“红太阳”》萧延中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

27、《大雪压青松——“革命”中的陈毅》杜易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

28、《“四人帮”浮沉记》金春明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

29、《“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编写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

30、《残缺的窗栏板——历史中的红卫兵》李辉编著,海天出版社1998年。

31、《风雨福禄居:刘少奇在“文革”中的抗争》徐彬编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32、《红色风波中的交锋与较量》曾繁正著,红旗出版社1998年。

33、《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黄峥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

34、《被“革命”的教育》郑谦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35、《旋涡:1966——1976》韩泰华著,北京出版社1999年。

36、《“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周全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37、《被“革命”的教育——“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郑谦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丛书”之一,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38、《走出困境——周恩来在1960-1965》杨明伟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39、《中国1966——风乍起》张志忠著,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

40、《走出迷谷——1967-1979年中国政体变革的历程》张志明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

41、《回首“文革”——中国十年“文革”分析与反思》张化、苏采青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

42、《当代小说与集体记忆 叙述文革》许子东著,麦田出版社,2000年。

43、《评》金春明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4、《史无前例的年代》纪希晨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

45、《墙上春秋——大字报的兴衰》罗平汉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46、《叶剑英在非常时期(1966——1976)》范硕著,华文出版社2002年。

47、《金春明自选文集》金春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年。

48、《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郑谦等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

49、《国史纪事本末:1949~1999》(第五卷“文化大革命”时期)魏宏运主编,刘景泉等撰,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年。

50、《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诗歌研究》王家平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回忆录、纪实著作:

1、《历史的审判》《历史的审判》编辑组编,群众出版社1981年。

2、《历史在这里沉思》(三卷)周明主编,华夏出版社1986年。

3、《在历史的挡案里——“文革”十年风云录》黄峥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

4、《曾生回忆录》曾生著,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

5、《疯狂岁月——“文革”酷刑实录》刘兴华、华章著,朝华出版社1993年。

6、《文化大革命风云人物访谈录》司任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

7、《文化大革命中的名人之死》李永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

8、《文化大革命中的名人之狱》李永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

9、《文化大革命中的名人之思》张鸣、乐群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

10、《文化大革命中的名人之升》温乐群、郝瑞庭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

11、《文革闯将封神录》阳木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年。

12、《文革洗冤录》韩尚于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年。

13、《中国“左”祸》文聿著,朝华出版社1993年。

14、《王洪文传》叶永烈著,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

15、《姚文元传》叶永烈著,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

16、《办》穆欣著,中央党校1994年。

17、《黄克诚自述》黄克诚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8、《走向毁灭——“文革“文化部长于会泳沉浮录》戴家枋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年。

19、《十年风暴乍起时的政协知名人士》汪东林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

20、《文革中的我》于光远著,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

21、《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汪东兴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

22、《清华大学“文化大革命”忆实》刘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23、《牛棚杂忆》季羡林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24、《思痛录》韦君宜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

25、《遇罗克遗作与回忆》徐晓、丁东、徐友渔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

26、《沧桑十年》马识途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27、《我的父亲邓小平 “文革”岁月》毛毛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28、《不是梦 对“文革”年代的回忆》武光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

29、《红卫兵忏悔录》雷民耀著,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30、《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

31、《吴德口述: 十年风雨纪事 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访谈、整理:朱元石等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

32、《文革纪事》冯骥才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二)、港台地区的“文化大革命”史论著

1、《文化大革命评论集》丁望著,当代中国研究所,香港:南天书业公司1967年。

2、《红卫兵造反记》(上、下) 香港:宇宙出版社1967年。

3、《中共文化大革命与红卫兵》汪学文著,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出版,中华民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发行1970年。

4、《文革运动历程述》赵聪著,香港:友联研究所1971年。

5、《广州地区文革历程述略》海枫著,香港:友联研究所1971年。

6、《中共文化大革命与大陆知识分子》玄默著,中央研究杂志社,1974。

7、《文革始末》司马长风著,香港:百叶出版社1976年。

8、《四人帮事件探索》齐辛著,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1978年。

9、《四人帮事件探索》齐辛著,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1978年。

10、《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王希哲著,香港:时代出版社1981年。

11、《两作家与文化革命:老舍和陈若曦》王际真著,中央大学,1981。

12、《中国文化革命伦理和语言》陈若曦著,柏克莱加大,1982。

13、《中共文革实录》严家其著,大公报1986年。

14、《中共文化大革命史论》汪学文著,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1990年。

15、《焚心煮骨的日子:文革回忆录》王西彦著,香港:香港昆仑制作公司1991年。

篇四:历史小报:文化大革命

篇五:“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练习题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中,抵制“左”倾错误但遭到诬陷或镇压的事件是 ( )

①一月革命 ②二月抗争 ③批林批孔运动 ④四五

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③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和反革命活动

两个重大表现,因而与题目要求不符。

答案:B

2.(2010·汕头一模)右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 )

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②结婚有法可依 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解析:“结婚证”本身就是对法律的说明,它是《婚姻法》

的体现,因此④表述与事实不符;再由“结婚证”中的毛

主席语录可知①③是正确的。

答案:D

3.下列各图是建国后的宣传画,依据所反映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正确的排序是(

)

D.①③④②

解析:①在建国初,②在“文革”后期,③发生在“大跃

进”时期,④发生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答案:D

4.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

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

( )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李援朝

B.李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李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解析:要抓住题中的“建国”、“援朝”、“跃进”、“红卫”

等关键信息梳理顺序。 的排列顺序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①②③④ 是

答案:D

5.下图为小明同学从家中的旧物里找到的一张毕业证书,上面有“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最高指示”等字样,颁布

单位落款为“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革命委员会”。根据以

上信息判断此毕业证书应该颁布于

(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最高指示”

等可知当时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再结合颁发单位落款“石

家庄铁路运输学校革命委员会”可知,这应该是在“文化

大革命”期间。

答案:D

6.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中,体现了关注国情、实事求是理念的是( )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

解析:八大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各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积极稳妥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适合当

时中国的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理念。其他几项不同程

度上体现了党和政府当时的,“左”倾错误倾向。

答案:A

7.“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是指( )

①毛泽东逐渐终止了“文化大革命” ②促使了广大

民群众清醒 ③“文革”标榜的反修防修与实际相反 ④

国民经济走向崩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所谓“破产”是指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观目

的与客观后果背道而驰。

答案:B

8.(2010·成都模拟)“文革”中二月抗争、四五运动的出现说明了 ( )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在同右倾错误作斗争

B.中国共产党已着手恢复经济

C.党和人民一直在同“左”倾错误作斗争

D.“文革”因缺少群众的支持而失败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林彪、江青等反

革命集团夺取党政军大权,搞乱了国家,党和人民同他们

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其中的典型事件就是二月抗争和四五

运动。

答案:C

9.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

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

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B.庆祝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红卫兵”的时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A项出

推荐访问:蒋介石评价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回事 如果文化大革命成功了 文化大革命死了多少人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文华大革命,历史资料》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文华大革命,历史资料》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