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日本侵略者投降图片

时间:2024-05-24 20:11:2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日本投降图片

理查德萨瑟兰将军检查日本投降的正式文件签署错误的地方,他解决了这一问题。

篇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幕后真相

日本侵略者投降图片

日本“无条件投降”幕后真相

《参考消息》2月23日报道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撰写题为《日本“无条件投降”幕后真相》的文章称,1945年8月15日东京时间中午12时,一个尖利的男声从收音机中传来,以“朕”自称者用文言体进行广播,通篇只说“饬帝国政府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回避了“战败”、“投降”等字眼。不过此刻日本军民大致也听出,本国已战败并向敌国屈服,顿时抽泣声、号啕声、以头扑地声到处响起。

然而,此刻日本虽表示降服,却又申明是以“维护国体”为前提,了解此情的人不禁会问:这真是无条件投降吗?

“无条件投降”成为交易

1943年以后,日本面对军事上败局已定,就想方设法同美英讲和。美国为减少损失并摸清对手的底细,派出杜勒斯为首的谈判代表到中立国瑞士,同日本代表藤村义良海军中佐密谈媾和条件。日方密使直接向天皇的弟弟高松宫汇报。

罗斯福总统比较倾向于铲除日本“官军财抱合”的侵略势力,不赞成采取通融。1945年4月他突然去世,以副国务卿、原驻日大使格鲁为首的“日本帮”官员

马上积极鼓吹可保留天皇和财团为美国服务,继任总统杜鲁门则称赞格鲁的观点是“真知灼见”。此时,美国从未来控制亚太的战略需求出发,便想适当保留日本的力量以对抗苏联。

德国投降次日即1945年5月9日,高松宫将藤村义良的来电报告皇兄,说美国态度已有松动。当时,藤村义良说最大障碍是“无条件投降”,美国战略情报局驻欧洲负责人杜勒斯则表示在“无条件投降”的名义下,可保留天皇制。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公开发表了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里面没有谈到天皇制的问题。8月10日,天皇做出“圣断”,决定向盟国表示可接受《波茨坦公告》,不过却在最后加上一项要求──“附以一项谅解:上述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日本的态度很明确,投降的前提是“不改变天皇统治大权”,这其实正是美国方面在5月间传达的条件。

战后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中曾这样概括说:“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

天皇《诏书》颠倒黑白

日本天皇“八一五”《诏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应引起重视、有必要弄清楚的问题。国内对该诏书的叫法不尽相同,如“停战”“终战”“投降”,但是几种叫法都一样地把诏书的内容性质概括为“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种概括很不准确,模糊了《诏书》内容的实质,还麻痹着国人对日本法西斯侵略哲学的警觉。

《诏书》的实质是:护皇应变、颂扬侵略、谋图军国之再起。

这篇《诏书》不说“投降”,连“战败”也不说,只说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时局”。《诏书》“死不认输”的逻辑是:之所以现在投降,并非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战败,而是因为预见到“如仍继续交战,不仅终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且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按此解释,天皇是为了挽救人类之文明而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未公开承认战败。

《诏书》继续顽固地仇视和轻蔑中国,根本不承认“九一八”事变以来的14年中日战争,也不承认“七七”事变以来的8年中日战争,只承认“向美英两国宣战”,且“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所谓“收拾时局”,就是收拾向美英两国宣战以来的4年战争的时局。自占领南京以后,日本就宣布不再将中国国民政府作为对

手,扶持汪伪政权登台,又把南京汪伪傀儡政府称为“中国政府”,而把中国抗日军队称为“重庆军”“蒋系军”“延安军”“中共军”。

裕仁这篇讲话只是向自己国民的解释,中心是讳言投降、颂扬侵略、轻蔑中国、大念忍经。按日本官方当时及后来的宣传,天皇接受盟国条件是使国家免受破坏的“最大圣恩”,国民须万分感激才对,对发动战争的责任则避而不谈。后来右翼势力一直鼓吹为侵略翻案,正是坚持这篇诏书的精神。

战后几十年间,日本官方认可的史书不提8月14日致盟国的同意投降电,也尽量回避9月2日签降书,却竭力提高“八一五”《诏书》及“玉音广播”的地位,把“二战”终结的功劳放到裕仁头上,这真是颠倒历史黑白。

日本皇室无一受追究

美国占领日本后,出于世界人民包括本国公众对发动侵略者要给予追究的压力,同意对战犯进行审判。当时追究日本战犯对美国是一件难事,这既要履行对日本当权者的约定,又要对受害者有交代。

美方将袭击珍珠港时担任首相的东条英机列为第一号战犯,真正主宰日本的皇室和财阀则被描绘成任军人摆布的傀儡。

了解日本情况的人都知道,战争结束前日本实行的是天皇制军国主义,天皇身兼陆海两军的统帅(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首相、陆相、海相都无统军权,大的军事行动都出于“圣断”。东条英机只是战时十几任首相之一,作为侵略罪犯固然罪大恶极,其地位却只是一个天皇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臣仆,与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作用如何能相比?

在东京审判中,经中国法官据理力争,最后表决时以一票的微弱优势,才最终得以判处东条、松井、板垣、土肥原等七名甲级战犯以绞刑,使这伙昭和军阀头目受到惩罚。不过这种追究明显是不彻底的。日本皇室成员无一人受追究,包括下达在南京“杀掉全部俘虏”命令的大屠杀罪魁“皇叔”朝香宫(时任上海派遣军司令)。

美国占领日本后,虽对其政治经济结构进行了有限的“民主改造”,日本原有政府却继续保留。德国战后的领导人在东西两侧都由原来的反纳粹人士担任,日本战后几届首相却是过去对战争有重大责任的高官,有的还是甲级战犯(如岸信介)。日本的国家元首仍是天皇裕仁,只是将处理具体政务权交给了内阁。

篇三:图片两组

图片两组

诗海拾贝

己亥岁

曹 松

②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 ①唐僖宗广明元年。②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赏析】 前两句描绘了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人民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战乱图景。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能平安打柴割草,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最后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荣”(成)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一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

【思考】 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

1.真相是最好的照片,最好的宣传。

(罗伯特·卡帕)

2.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皮特·亚当斯)

3.相机是顺畅地邂逅那另一个现实的手段。(杰里·于尔斯曼)

4.相机是我的工具。透过它,我给周遭的事物一个理由。(安德烈·凯尔泰斯)

5.摄影是一个工具,用来处理大家都知道但视而不见的事物。我的照片是要表现你看不见的事物。(埃米特·戈温)

6.不是每个人都信任绘画,但是人们相信摄影。(安塞尔·亚当斯)

7.我深深知道照片中的人都是我的手足——即使它们反映的经常是另一种族受难的形象。

(史密斯)

8.新闻照片是不能组织的,摄影记者不能去干预事件,只能从中选择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镜头。

(加里宁)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撤离(chè) 集中营(yínɡ) 侵略(lüè) ...

吸饱(bǎo) 瞬间(shùn) 悬赏(xuán) ...

(2)多音字

chè?撤?离

2.字形辨认 ??shè?慑?服?niè?蹑?足??niè?镊?子shè?摄?影 ??

清chè?澈? ?车zhé?辙???sā?撒?手

3.词语辨析

宁静·平静

都可以指(环境、心情)安静。

“宁静”侧重于安静,常形容环境,有时也形容心情。“平静”侧重于没有不安或动荡,常用来描写江河湖海的表面水波不兴或形容心情、表情、态势、时局等。

填一填:

本月早些时候,葡萄牙球星罗纳尔如愿捧得了金球奖,但直到现在他才能平静下来面对媒体敞开心扉:我的职业生涯正处在巅峰,但我已经遥想退役后的宁静生活。

4.词义辨误

(1)老战士说自己经历过敌人的包围扫荡,还有美式的72发排炮的轮番轰击,死里逃生....的他戏称自己是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的。

辨一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臭名昭著的索马里海盗、绰号“大嘴”的穆罕默德·阿布迪·哈桑,日前宣布金盆洗手,....

结束海盗生涯。

辨一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肯尼亚大学遇袭案后,政府宣布实行为期两周的宵禁,以防止袭击和犯罪活动。21岁的大学生伽马·穆罕默德对记者说,恐怖分子的行径震撼人心,近期实行这样的宵禁很....

有必要。

辨一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死里逃生:从极危险的绝境中逃生,而保全了生命。使用正确。(2)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使用正确。(3)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常用褒义。使用错误。应用“骇人听闻”。

[作者卡片]

[背景呈现]

本课两组图片展现的大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真实的场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

1939年,历时6

年之久,先后有61个国家、地区参战,波及20多亿人口。作战区域面积2 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 000余万人,直接战争费用13 520亿美元,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

[知识链接]

摄影散文:图片与散文的有机结合,更强调对图片的联想与想象,强调对图片的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创造与生发。

1.对于本课所选的两组图片,你有何感想?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2.为什么第二组图一上人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图一记录的是中国重庆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欢呼的场面,画面上的每个人,脸上带着由衷的笑容。要理解画面上普通老百姓兴奋的神态,就需要知道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所以一旦和平来临,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幸福和喜悦。这也反衬出战争的罪恶。这一图片表现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1.标题“图片两组”下的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名师指津] 注意抓住文字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进行概括。

[我的理解] ①从总体上介绍摄影作品的特点。②总括本文两组图片的内容,交代两组摄影作品的主题——战争与和平,同时引导读者对图片的思考。

2.在缺乏机械设备,只能依靠人力作业的情况下,20多万各族劳工紧张施工修建滇缅公路的场景我们联想到什么?

[名师指津] 注意结合图片中劳工靠人力挖掘山路的场面以及图片下的文字注释进行分析。

[我的理解] 能使人产生多方面的联想,如:①战事的紧急;②施工的艰难;③各族人民的抗战热情;④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⑤人类战胜一切邪恶势力的决心。(言之成理即可)

3.《图片两组》中,第一组图片的摄影者各不相同,但有三幅都拍到了儿童,这是为什

么?

[名师指津] 结合儿童的特点和战争对他们的迫害思考作答。

[我的理解] 孩子是人类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本应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残酷的战争剥夺了这一切。以他们为题材,更能控诉战争的残酷和罪恶。战争中儿童的悲惨遭遇更能激发人的同情心,更有感染力。

4.关注每幅图片中的细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读作品的主旨,说说你在课文第一组图片中发现的细节。

[名师指津] 注意抓住图片中的人物外貌、动作和周围环境等细节进行分析。

[我的理解] (示例)图一,炸毁的火车站,废墟中儿童哭号的嘴巴。

图二,筑路者抡起简陋的镐头,开凿着坚硬的岩石。

图三,被俘“士兵”,稚气未脱的脸蛋,撑不起的宽大军服。

图四,路的一侧,横排的尸体;路上,小男孩,从容的步伐,平静的表情。

5.请为第一组图片中的每幅图片加一个小标题。注意标题要符合图片所表现的内涵,语言符合图片的风格,并说说这四幅图片所表现的主题。

[名师指津] 标题应以人物为主,主题要突出战争的罪恶。

[我的理解]

6.第二组图片中的“图二”“图三”的主题是什么?

[名师指津] 注意图片注释中1946年德国战俘回家及2009年5月9日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时间节点和两幅图片中的对象的特殊性。

[我的理解]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战争双方,每个卷入战争的国家和人民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林立的墓碑,被夷为平地的家园,这是战争留给人们的永不愈合的疮疤。正如弗朗索瓦·费奈隆所言:“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 因此,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走的道路。

7.“第二组”选取的德国总理勃兰特向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跪道歉的照片有什么现实意义?

[名师指津] 结合德国对二战的认罪态度和当前日本的做法思考作答。

[我的理解] 德国总理勃兰特用“惊世一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这表明了德国敢于直面历史,勇于承担历史罪责的态度。同时,德国利用一切机会向受害国人民认罪,并以实际行动清算过去,赢得了过去受害国政府和人民的谅解和信任。反观日本对战争责任的冥顽态度,德国的做法足以令他们汗颜。日本政府应该正视历史,向所有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赔罪,不要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滑越远,不要把战争再次强加在世界人民的头上。

图片是瞬间的永恒,图片把思想直接诉诸视觉,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透过一

幅幅图片可以想象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听到人物的心灵之声,就第一组图片说说你所理解的画外音。

[名师指津] 注意结合图片的主要对象和图片的主题进行思考。

[我的理解] 图一,人们慌乱的脚步,此起彼伏的爆炸,流淌着的鲜血,惨不忍睹的尸体,如山坍塌的断壁残垣,受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妈妈,你在哪里?”

图二,衣衫虽烂,工具虽简,可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的苦难,瘦弱的人们要用血汗在绵延的群山中开劈出一条赢得和平的道路。

图三,窄小的双肩架不起肥大的军衣,稚嫩的脸庞却浮起稚气的笑容。战争啊,你恶魔

的双手变出了噩梦样的魔术。

图四,为什么他见到堆积的尸体而不惊恐?是他已经见得太多,还是已经麻木?集中营里的童年生活会给他的一生留下什么样的创伤?

哭号的儿童???镐头筑起的滇缅线 ???第一组?被俘的“士兵” ? 战争苦难???走过集中营的小男孩????胜利了??你在哪里?第二组??废墟家园 ? 渴望和平

????“惊世一跪”??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写法指导

本文选入的图片多处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如:士兵稚气的笑容、小男孩从容的步伐、人们脸上的微笑等细节揭露战争的罪恶及人民对和平的企盼。可以说摄影者都通过凝固的瞬间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要运用好“以小见大”的手法,就要从小处的细枝末节得到整个结构或大的道理。可以灵活运用“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等手法使文章主题变得更重大、更深刻。

?随堂练笔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段表现亲情的文字。字数在300~400之间。

?范文示例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本来我可以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偏向一边,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篇四:当年日本向中国递交的投降书及部分现场照片

当年日本向中国递交的投降书及部分现场照片

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的现场历史照片。右边的光头是侵华日军参谋长小林

茂三郎。很多历史作品误认为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

篇五:二战最后一个投降的日本兵

二战最后一个投降的日本兵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是在1945年8月15号正式宣布投降的,但并不是在一天之内,漫山遍野的日本兵都投降了。最晚投降的日本兵,用了多长时间完成垂死挣扎的呢?答案是近30年。1974年3月10号,二战结束29年的时候,最后一个日本兵才投降。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小野田宽郎。屏幕上的这个老人面带微笑,似乎很慈祥,但就是他,双手沾满了鲜血,在二战结束后,他潜入丛林,打死打伤了130名菲律宾人,而且始终不愿承认自己有罪。1月16号,91岁的小野田宽郎因肺炎在东京去世。

小野田宽郎上世纪30年代曾经来到中国的武汉,当时他在日本一个商行做买卖,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他应召入伍,随后进入日本陆军中野学校学习,被军国主义洗脑,并接受了游击战训练。1944年11月,小野田宽郎被派到菲律宾的卢邦岛,准备在美军登陆后开展游击战。

1944年12月,上司谷田义美命令23岁的小野田在菲律宾卢邦岛开展一场针对美国人的游击战。他对小野田说:“我禁止你自杀、撤退或者投降。三年、四年或者五年之后,我将回来。这个命令只有我才能取消。”1945年2月,美军在卢邦岛登陆,大部分的日本士兵不是投降就是战死。小野田把剩下的人分成小组,并与三名同僚一起隐入丛林,继续顽固地进行游击战。

1945年8月15号,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派出由已投降日兵充当的军使赴各岛劝降,同时撒下大量的传单。小野田看到了美国人发的传单,但他认定战争没有结束,传单在骗人,于是又藏进了丛林深处。几十年来,小野田宽郎一直活在1944年。纵使世界已经不断的改变,他始终活在二次大战的纠缠里。为了继续他的游击战,他会突然出现在当地的村落,射杀当地农民,然后躲入山林。有几十个农民在收香蕉时,无端的被他和同僚残酷枪杀。

时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日本建起了成片的摩天大楼,日本产的电子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小野田宽郎的战友也相继投降或死去,只有他继续在卢邦岛为日本天皇而战。他平时喝湖水,靠水果和树根充饥,每个月都要袭击一次当地的军车,并枪杀司机。1952年,小野田宽郎的家书与日本当时的报纸,不断的在深林里出现,然而,小野田仍然认为这是瓦解他意志的策略,当他的亲兄弟来到这个岛屿,拿着麦克风对他喊话时,他依然认为,这是美军宣传人员来诱捕他的。固执的他做出结论:继续作战,永不投降。1974年的一天,日本探险家铃木纪夫在菲律宾境内偏僻的丛林里,意外地发现一个身裹树皮、眉毛和胡子连成一片的“怪物”蹲在树杈上,正狼吞虎咽地摘吃野果。这个“野人”就是活下来的小野田宽郎。

经过一番交流,铃木纪夫得知了小野田宽郎的名字和他的故事。铃木告诉小野田宽郎,日本已经战败投降,他却死活不肯相信。铃木纪夫只好无奈地与他告别。铃木纪夫把巧遇小野田宽郎的消息带回了日本国内。为了使这位躲藏了近30年而不肯投降的士兵正视现实,放弃幻想,日本政府派出了他原先的上司谷口义美来跟他会面。

1974年3月9号,谷口义美身穿军装出现在小野田宽郎面前,这时,他才终于接受了日本不败神话已经破灭的事实。1974年3月10号,身穿半旧日本军服的小野田到达卢邦岛警察局,深深地鞠了一躬后,郑重地把步枪放到地上,宣布投降。

躲藏在丛林的20多年间,小野田宽郎共打死打伤了130名菲律宾人,包括士兵、警察和平民。许多

菲律宾人主张把小野田关进监狱,并绳之以法。但是由于日本政府的斡旋,当时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赦免了他,并允许已经52岁的小野田返回日本。

1974年,小野田宽郎终于回到了日本,所到之处,均受到“英雄”般的热烈欢迎,他也成了所谓日本“英雄”精神的象征。

近30年后,当小野田宽郎终于回到现代世界中时,面对社会的变迁,他完全无法理解,特别无法理解日本宪法对于各类军事行动的限制。他参加许多活动,特别是日本右翼退伍军人的活动。每当典礼开始,旧军歌被唱起时,他会激动到流泪。他接受过无数次媒体访问,当被问到如何看待上百名死伤的无辜菲律宾农民时,他坚决认为自己没有错,因为身处作战之中,不必为这些人的死亡负责。后来他的自传《绝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战争》成了畅销书。

归国后,日本政府本来打算给小野100万日元的慰劳金,被他拒绝。后来他把这笔钱捐给了靖国神社。回到日本的小野田夜不能眠。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令他害怕,而喷气式飞机和电视则把他吓得心惊肉跳。1975年4月,小野田在巴西的森林中买了一个大牧场并在那里定居。

1996年5月,他又回到了卢邦岛,当地人并不肯原谅这个“罪犯般的刺客”。对此,小野田仍以一贯的口吻说:“军人就是服从命令,在不违反国际法律的状况下,我没有责任”。

从刚才的历史画面中我们看到,小野田宽郎回到日本后,受到了近乎“英雄”般的礼遇,这是发生在将近40年前的一幕,而这一幕,恰好解释了为什么40年后的今天,日本会在右翼化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欧洲,一个纳粹,无论他如何忠实于希特勒,如何勇敢,如何顽抗到底,终究难逃历史审判,他的所谓的“忠诚”是不会被任何主流民意所接受的。就连他们的墓地都会成为政治的禁区。而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从未被彻底清算,小野田宽郎作为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犯,本应被菲律宾政府作为罪大恶极的典型严厉批判,但是,他最终却得到了宽容,这样的宽容,是对历史的背叛,这样的妥协也是不能被原谅的。

推荐访问:日本侵略者图片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日本人对待女八路 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日本侵略者投降图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日本侵略者投降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