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反衬手法的作文300字

时间:2024-05-17 13:59:07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反衬手法写人作文

背面敷粉,反面突出

———学习运用反衬手法写人作文

【技法导航】

明末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说《水浒传》

时说:“有背面敷粉法。如要衬宋江奸诈,不觉写作李逵真率;要衬石秀尖刺,不觉写作杨雄糊涂是也。”

清代美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正

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

影知竿乃妙。”写鲁肃老实,乃反衬孔明之机巧;写周瑜量小,乃衬诸葛之智能也。

金圣叹所言“背面敷粉”,刘熙载所言“正

面不写写反面”,通俗地讲,就是作品表现手法当中的反衬手法。

反衬,是行文时为了突出某一重要人物或

事物,将相反或相对立的人物、事物、景物放在一起对照的一种写作构思方法。它与正衬不同。正衬是烘云托月,是用同类或相近的人、事、景来衬托。而反衬是用相反或对立的人、事、景来对照。

运用反衬法构思,可以使对照中主体得到

强调与突出,形成鲜明的反差。运用反衬法来写人物,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反衬手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思。

一、 景物反衬法。

用景物来烘托人物心情,通常会使用正面

衬托法。即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

但是许多作者在表情达意时,却往往故意

将感情与景物的差距拉大,常见的手法就是以美好的景物来写哀情,或以凄凉的景物来写欢乐,这就是景物反衬法。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高一语文必

修1)开头结尾都有一段描写:“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与“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

狱”形成鲜明对照,反衬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与恐怖。

又如高一语文课本《采薇》(必修2)中

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的美景,反衬的是战士出征离家的哀

怨;雨雪霏霏的凄凉之景,却用在了战士出征归来的喜悦路上!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

五百,郁郁登郡门。”高一语文课本《孔雀东南飞》(必修2)里对太守家为迎娶刘兰芝做准备的描写,就属于反衬法。太守家准备得越是热闹,繁盛,愈是反衬出兰芝无可回天的悲愁之情和令人慨叹的悲剧命运。

《荷塘月色》(高一课文必修2)中有这

样一句:“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

篇二:《柳叶儿》“反衬”手法读写教学片段

《柳叶儿》“反衬”手法读写教学片段

作者: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4年第03期

执教者:孙一灵(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点评人:许昌良(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校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反衬”手法的艺术效果,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教学对象:苏教版七(下)

专家点评:教学目标聚焦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呈现:

师:同学们,现在请自读课文。读完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读到的是苦还是乐?(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我读到的是乐,因为我觉得文中写的事情很有趣,而且作者也在第6节中说“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读到的是苦,因为作者在第6节中说“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强调是“那些天”,也就是我八岁的时候。现在作者成年了,写这篇文章,回忆以前的事情,他还是觉得很苦的。

专家点评:引出话题,聚焦“苦”与“乐”,拓展对话空间,让学生充分言说,为达成教学目标做铺垫。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我们语文也是讲究“证据的”,你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你的观点吗?

生:可以。第12节中写吃柳叶儿“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因为当时作者还小,“少年不识愁滋味”,所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很开心;但如今是作者在回忆这段往事,我细细想想,作者仅仅因为“吃到一个豆儿”就很开心,可见当时的饥荒有多么严重,作者的肚子有多么饿。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苦。

师:你思考得很深入细致。这里写童年时的“乐”,但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却是“苦”。童年时的“乐”与成年后回忆往事的“苦”形成了对比,这样的写法叫做“反衬”手法。所谓反衬,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大家说说这种反衬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沉默)

师:有什么作用,我们只要比较一下就行了。你们觉得如果把这几句改为“那时候饥荒很严重,没有东西吃,肚子非常饿”,也就是直接地写“苦”,和原文相比,哪个更能让你们体会到作者的“苦”?

生:当然是原文啦。

师:为什么呢?谁来说说看。

生:原文让我们去细细品味那小小的、微不足道的“乐”,连这算不上“乐”的事情都值得“乐”了,可见有多么“苦”。

师:是的。所以说,反衬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主要形象。大家看看文中还有没有运用反衬手法的句子了。

专家点评: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情境,在比较中认识反衬的方法,在比较中体验语言表达的高超技巧。

生:第12节写加工柳叶儿的过程,我读了以后,觉得奶奶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细细想想,正因为柳叶儿不好吃,所以奶奶才要那么忙碌地加工它,要经历好多工序才能吃。想到这不好吃的柳叶儿还要“抢”了才有得吃,我就觉得这段其实是通过“乐”来反衬 “苦”的。

专家点评:通过教师恰当引读,在“点”上深入研读、涵泳,深入体会“乐”与“苦”的“表”与“里”的内蕴。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其内在的张力得以充分体现,如“不亦乐乎”的把握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就是反衬的作用。

师:说得很好,看来大家已经明白什么是反衬了。其实我们平常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种写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动人,情感表达更强烈。有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名为《我的孤独》,我们来看其中一段。

专家点评:读写结合,学用结合,自然迁移,水到渠成。

(出示作文片段:“姐姐,长大了的我们开始走入自己的世界,原来紧牵的手,轻轻一拔,便断开了;我们开始渐渐生疏,有话不对对方说;看见对方有心事,也不能问,总是独自守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我感到很孤独。”)

师:同学们,这段表现了一个妹妹与姐姐产生隔阂后的孤独痛苦之感。你们觉得怎么样?生1:我觉得还不错,表达出了情感,就是觉得好像不是很贴近我们读者。

生2:我觉得情感表达得不是很深刻,不是很令人感动。

师:那你们觉得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反衬手法来改一下?

生:我觉得可以以美好的梦境来表现作者的孤独痛苦。

师:听上去很有意思,给我们具体说说看。

生:把这一段改为美好的梦境,表现出梦境中的快乐,也就能体现出现实中的痛苦悲哀了。

师:那我们试着用这个方法来改一下。

专家点评:在语言中行走,在比较中深入思考,及时迁移新知,关注语言实践。

(生1出示修改后的文段:“姐姐,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我们的手儿紧紧地牵着,微笑着走过街头;我们在树荫下促膝长谈,无话不说,原来因心事而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我们如孩童时一样,心照不宣,就能领会对方的每一个动作乃至眼神。……梦中的我们都笑得好甜。”)

师:大家认为改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样一改,确实是反衬,读到的是快乐的梦,可是梦就是梦,梦醒了就是苦了,我非常能够体会其中的孤独痛苦。

专家点评: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语言,在语言实践中体悟、省察。只要引导得法,成功铺设语言的“引桥”,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师:反衬还可以用在环境描写中,如表现环境的安静,我们可以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安静的夜晚,真是静极了。习惯了喧闹的我,在这个时候,竟有些不适应了。没有喧闹的汽车声,没有嘈杂的说话声。实在是太安静了!”)

(学生优秀习作展示:“静谧的夜晚,真是静极了。月光关怀着万物,映出了一片片美丽的影子。不远处的树上栖息着鸟儿,在这片诗情画意中,它们也甜甜地睡了。真是月朦胧,鸟朦胧啊。我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这份宁静。啊,耳边响起风儿的声音,时而轻时而重,时而

缓时而急,像母亲在叮咛即将远游的孩子,像少女的手儿划过风铃,像朋友在安慰失落沮丧的好友,像海浪亲吻着沙滩。风声中夹杂着虫儿的小声合唱,实在是一曲独特的小调!”)教学反思:《柳叶儿》中很值得学习借鉴的是反衬手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授本文时,我正是将其作为例子,先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反衬,理解、体会反衬的作用;再鼓励学生自主挖掘文中其他反衬的句子,通过语言实践进一步巩固强化知识;最后进行片段修改提升。两个片段修改遵循由模仿到创新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反衬手法的作用。

专家总评:《柳叶儿》是作家宋学孟反映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极端困难的一段儿童生活。文章独特的文学价值在于明明说生活之“苦”,但是通篇表达的是童年世界的快乐,富有生活气息,妙趣横生。其妙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风格,读来十分感人。孙老师在教学中紧扣这一有价值的写作手法,积极创设语言情境,感悟这种曼妙的写作技巧,深入到字里行间,体味认识语言的张力,并且做到读写结合,迁移运用,使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落地生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篇三:写作手法——衬托

写作手法——衬托

为了突出核心人、核心事物的特点或形象,在写作时,作者刻意加入其他人或事物做陪衬,以次要的人或事物来表现、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物的写作技法。

一、衬托的种类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

(一)正衬

正衬的特征是:写作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正面描绘核心人、核心事物;一部分侧面描绘其他的人和事物。或正面描写部分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美,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刻画陪衬人或事物之美;或正面描写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丑,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呈现陪衬人或事物之丑。正衬有两种形式:以正衬正,以反衬反。

根据陪衬材料的不同,可以将正衬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借助人物正衬

(1)以正衬正

例如: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洁净。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钅从钅从弹起。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了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

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第一自然段,极力表现黑妞外貌、唱腔之美;第二、三自然段极力表现白妞外貌、唱腔之美。以黑妞之美为白妞奠基,让读者感到白妞之美,美到了极限。这里写黑妞是手段,表现白妞是目的。这种方法暗藏对比手法在其中——以优比优,突出更优。

(2)以反衬反

就是行文过程中写两类人,一个已经够坏,在此基础上,刻画另一个反面人物,通过行为、语言、神态、心理、肖像描写,让读者在对比中感受此人坏上加坏,劣中更劣。很多学生把这种形式的正衬误认为是反衬——根本原因是:判定的方法不是依据表意方向的一致性——同为正向或同为反向,而是根据人物形象的性质——正或反来判定的——这是错误的。

例如:《白毛女》中,穆仁智于大年夜逼债、逼租,以令人发指;而黄世仁,在此基础上,要强夺杨白劳的女儿为小老婆,逼死杨白劳,让喜儿由人变成鬼,更是人神共愤。作者以穆仁智之了无人性与黄世仁进行对比,凸显黄世仁之极限邪恶,以反衬反,以反面人物突出反面人物,这就是正衬的另一种典型形式。

2.借助环境正衬

(1)以正衬正

①借助环境、构成环境的唯美事物及各种事物的唯美特点,象征人物的唯美的品质和形象

例如:

他的脚下,是无边无际的大地,他的头上,是辽阔浩瀚的天宇,他的身后,是巍峨高大的燕山,还有燕山之上,绵延万里,直通天际的万里长城。

在这个画面里,作者极力描绘“他”所处的环境——辽阔的天地,高大的燕山,雄伟的万里长城,借助象征手法,让人不自觉地把“他”和这些博大的事物联系起来,作者能够通过感受这些事物的博大、空间的辽阔,感受到此人是一个理想远大、胸怀开阔、有远见、有抱负的伟丈夫。

②借助环境、构成环境的唯美事物及各事物唯美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唯美心态和心情

例如:

徐翔捧着中国赛区牛顿杯金奖奖牌,一放学,就急急地向家里奔去——他要把这个令人振奋的喜讯早一点告诉家里的每一个人,告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姨姨舅舅叔叔姑姑等一切有亲戚关系的人,告诉爸爸妈妈的每一个同事、每一个朋友,如果可能,还要告诉周围所有的邻居,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是多么地优秀,让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也从更多的人那里获得更多的赞美和荣耀。

金色的夕阳,越过墨绿色的山岗,穿过繁盛的树冠,透过摇曳多姿的花朵和花枝之间的缝隙,将斑驳灵动、明暗错落、充满诗情画意的树影、花影、枝影平铺在碧绿的草坪上。蝉鸣与清风,彼此唱和,起伏跌宕,悠扬婉转,撒一地清凉、激越的音符。

第二段描绘的环境是唯美的,构成这个环境的阳光、山岗、树木、鲜花、草地、影子、清风、鸣蝉是唯美的,并且这些事物的特征、特点也是唯美的。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把人物喜悦、兴奋、激动、骄傲的心境、心情生动地呈现出来。

(2)以反衬反

①借助环境、构成环境的丑陋事物及各种事物的丑陋特点,象征人物的丑陋的品质和形象

例如:

这个别鬼子割去了一只耳朵,险些丢了性命的铁杆汉奸,蜷缩在靠近马棚的角落里,像一条丧假之犬,瞪着惊恐的眼睛,望着他龇牙咧嘴主人,渴望这些毫无人性的贼父,能够再给他一次机会,再扔给他一块啃剩的骨头。

一堆刚刚拉下的马粪,臭气在阳光下蒸腾。一群墨绿色肥硕的苍蝇绕着这些腌臜物盘旋飞舞,嘤嘤嗡嗡地悲鸣。一堵乱石垒砌的墙,被老鼠倒空了地基,被雨水冲塌了墙头,在他的背后摇摇欲坠。

在这个画面里,作者极力描绘“铁杆汉奸”所处的环境——靠近马棚的角落,臭马粪,苍蝇、摇摇欲坠的乱石墙,借助象征手法,让人不自觉地把汉奸和这些猥琐、肮脏、残破的事物联系起来,作者能够通过感受这些事物以及这些事物构成的环境,感受到这个汉奸是一个灵魂卑劣、品质邪恶、已走上绝路的反面人物。

②借助环境、构成环境的暗淡凄惨事物及各事物凄楚沉重的特点,表现人物的悲凉压抑心态和心情

例如:

徐翔揣着少得可怜的成绩单,茫然、麻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死气沉沉的斜阳,爬过光秃秃的山岗,钻过黑魆魆树冠,透过沉沉的花和和凌乱的枝条缝隙,将破碎、灰暗的影子,散落在满地的荒草上。蝉,在绝望地悲鸣,风,在粗重地喘息,噪音与燥热搅成一锅粥,让整个世界烦得闹心,闷得喘不过起来。

第二段描写的环境是凄惨暗淡的,人物考试失意的凄凉、压抑的心态和心情,在这种环境衬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3.借助事物正衬

(1)以正衬正

①以物的正面形象,衬托人物的正面形象

凶猛的洪水来了。他,巍然屹立在恶浪之中,像半截铁塔。岸边,一棵苍翠的劲松,昂首挺胸,对抗着无边的风雨,似乎要和他肩并肩向这百年一遇的洪灾发起挑战。

作者写岸边的劲松,就是借助树的形象,表现人物的坚毅、勇敢、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②以物的正面形象,衬托人的积极心态、乐观喜悦心情

帮助老人把车子推上坡顶,从来没干过体力活儿的他,早已累得精疲力竭。老人跟他道谢的时候,他已经坐在路边,连说“不客气”的力气都没有了。对面的山坡上,几朵无名的

小花开得争艳。它们没有名字,也没有华丽的外表,更没有沁人心脾的浓香,然而,在这片碧草平铺的风景里,正因为有了它们,才多了一份色彩,多了一份春意。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详细描摹几朵无名的小花,正是以花衬人,借花喻人。

(2)以反衬反

枪声一响,他就吓得尿了裤子,扔下手中的枪,扭头就跑,当初的誓言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在他的前方,一只体态臃肿的灰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来不及辨别方向,盲目地沿着交通壕向远处逃窜,只恨上帝未能给它生出几百条腿来。

这里刻画逃窜的老鼠,就是以反面事物衬托临阵脱逃者的反面形象。

(二)反衬

反衬衬的特征是:写作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正面描绘核心人、核心事物;一部分侧面描绘其他的人和事物。或正面描写部分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美,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刻画陪衬人或事物之丑;或正面描写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丑,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呈现陪衬人或事物之美。反衬有两种形式:以正衬反,以反衬正。

根据陪衬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反衬分为以下二种形式:

1.借助人物反衬

(1)以正衬反

例如: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武部长的孙水荣,负责主持全镇的募捐工作。2009年9月30日,一清洁工在孙水荣办公室打扫卫生时,意外地发现一个报纸包裹,里面包着的全都是1元、5元的零钞,也有50元、100元的整钞,计85174元,直接举报。后经纪委和检察机关查明,孙水荣等四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共同侵吞捐款62万元。

就在这些官员贪污地震捐款的同时,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转载着另一个故事——南京的徐超,身为乞丐,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三次将自己行乞所得,一分不留地全部捐给灾区,被人们加冕为“义丐”。

第一自然段,极力表现官员的贪婪和丧失人性;第二自然段极力表现乞丐的无私和人性的良善。作者以徐超之美反衬孙水荣等人之丑,将贪官的丑陋形象推向极点。这里写乞丐是手段,表现贪官是目的。这种写法就是以正衬法的典型。

(2)以反衬正

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正面人物形象之丑,反衬突出其形象之美。这种衬托,是描绘对象自身的外在与内在的衬托关系。二是以反面人物衬托正面人物,突出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将这两种反衬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在塑造正面人物加西莫多时,一方面极力刻画加西莫多丑陋得像大猩猩般的丑陋形象,一方面极力刻画其欣赏美、捍卫美,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挽救美的行为,以其外貌之丑凸显灵魂之美,这是人物形象之丑反衬人物本质之美的典型案例。同时又引入红衣主教的刻画,以其风流倜傥的外貌之美,极

度贪欲、心如蛇蝎的灵魂之丑,与加西莫多构成双向反比,用反衬手段进一步突出加西莫多灵魂之美,这是第二种反衬手法运用的典型。

2.借助环境反衬

(1)以正衬反

①借助环境之美、构成环境的事物之美,从反面凸显主要人物的丑恶品质和形象

例如:

广场,静得像黄昏里的一湾清澈的湖水。光滑的大理石面,能照出人的影子。簇拥在广场四周的鲜花绿草,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泥土的气息,淡淡的草香,调和着紫丁香梦幻般的神韵,弥漫了每一个角落。

她抬手看了看表——约定的时间到了,从石凳上站了起来,拍了拍自己裹在屁股上的裙子,袅袅娜娜的走向广场边的茶楼。长椅上留下的,是一地的瓜子皮,几张读完的报纸,还有两点刺眼的浓痰。

在这个画面里,作者以环境整体之美、构成环境的广场、鲜花、绿草、各种香味之美,反衬人物灵魂缺失社会公德丑。

②借助环境之美、构成环境的事物之美,表现人物的压抑、失落的心态和心情

例如:

广场,静得像黄昏里的一湾清澈的湖水。光滑的大理石面,能照出人的影子。簇拥在广场四周的鲜花绿草,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泥土的气息,淡淡的草香,调和着紫丁香梦幻般的神韵,弥漫了每一个角落。

然而这美景是他人的,他什么也没有。陪伴他的爹娘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先后去世了,为了照顾患病的老人,又丢了工作,房东一个劲地催促交房租,而他的口袋里,连晚上吃饭的钱都没有。望着周围的一切,他的心愈发悲戚起来。

这里作者描绘广场的美景,目的是以景色之美反衬人物的境遇之糟,凸显的是身处逆境之人绝望、压抑、悲伤的心境。

(2)以反衬正

①借助环境的恶劣、以及构成环境的丑陋事物,凸显人物的崇高的品质和形象

例如:

正午的阳光,是点燃的火,燃烧着、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世界像被装在升腾着热气的蒸笼里,闷得喘不过起来,热得让人发慌。

小姑娘虽然只有十三四岁,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但她最起码的经验还有——在这样的正午,如果把身边这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扔在这样的阳光下,她能断定,老活不过这个下午。尽管她也想找个地方,躲开这难以忍受的燥热,但人性的善良还是支撑着她走向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家门......

作者在这里刻画环境的闷热,目的是以环境的恶劣,凸显小姑娘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突出一个中学生的高大形象。环境越恶劣,小姑娘的形象越高大。

推荐访问:反衬 作文 手法 反衬手法的作文150字 反衬手法的作文700字 反衬手法写一段话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反衬手法的作文300字》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反衬手法的作文30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