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曾国藩观后感

时间:2024-05-13 10:25:15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

六合中心学校-王元河

《曾国藩》这本书是一个朋友强力推荐的,刚刚开始只是粗粗的看了几页,后来我却是欲罢不能,每晚看到一两点,直至看完。看完后无法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唐浩明先生查遍史料,生动客观地描写了曾国藩恢弘大气,跌宕起伏的一生。洋洋洒洒百万余字,浩浩荡荡妙趣横生,是一本的优秀人物传记。从湖南湘乡荷叶塘的一个农家子弟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与见识拜相封侯,实在是给我们这些农家出生的穷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就

曾国藩观后感

连毛泽东主席就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一人。实在是我偶像的偶像啊!

特别是从《曾国藩》中学习的是静心慎独的修身之道,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这位晚清第一重臣,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军,教子,其远见卓识,令我受益无穷。

古人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又说“无欲则刚”,曾国藩处满清贵族排汉猜忌之中,以文臣见武功,我认为他正是奉行了这一准则。我佩服他的治军治乱的本领,“乱世用重典”,为此他赢得了“曾剃头”的恶名,斩杀有救母之恩的将领金松龄。他给我的启示就是规则必须执行,严惩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别用。我佩服他的激励制度,为了鼓舞军士士气,他亲授刻有曾涤生国藩制的腰刀,可后来因为发的太多,导致军中几乎人有一把,丧失了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善用激励,物虽轻,用得当,效果非凡,可激励太滥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后来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样,“物以稀为贵”。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读的书籍,同意儿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而选择近代科学数算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多么具有非凡胆识和远见卓识的决定,而我们今天呢,是否关注了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贵为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异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识、有度、有常”的准则教育和约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样,早起,躬耕,亲自打扫庭院,要求儿子读书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晏起,有规律,在他常年在外

制办军务期间,也不忘常寄家信,嘱咐,指导家人和儿子读书。曾氏家族800多人,用后人评价“无一不肖子孙”,不得不让我佩服曾国藩的治家有方,文韬武略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关于读书,曾国藩说:“吾不望世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出秀才”。世间流传久远的唯有知识和思想,读书可以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掌握思想,形成思想。一个掌握了思想和方法的人,只要立志,干什么不能成呢?佛家云:“钱财乃五家共有”,老天夺之,他人觊觎,赌博,偷盗,败家子,只有知识和思想才不会与你共有。“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能改变人生的气象;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这是多么深刻,发人深省的话啊!

曾国藩识人、用人培养人才让我也十分感动。他培养的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后起之秀,近代中国风云人物。他那九弟在招募湘勇的时候,曾国藩送给他兄弟几句话,道出了识人的要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寥寥数语,放在现在来看,可能很多人会像我一样觉得这种识人之术只可意会,很难言传。曾国藩很在乎人的正直品质。

今天我们处在信息和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曾国藩的时代离我们也远了,有人认为与时代脱轨了,可传统的东西真是愈久弥香。我喜欢传统文学,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思想和才能,虽然他们没有形成科学的思想体系,但他们的每一个思想,每一分发明创造都是在实践中获得的,真是“劳动创造了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许你读了他的书籍,你以为做人做到他的地步,那么辛苦干嘛,不如逍遥游乐更好。但当你经历人事之后,你却不得不后悔自己没有像他一样,做的人生圆满。

篇二:曾国藩观后感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争议甚大的历史人物。我对其最初的认识来自于读书期间的课文,因其为清廷练兵镇压太平天国,对他并无好感,也从没有认真的去研读过他的生平。近日,通过认真阅读《曾国藩全传》一书,我对其人其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发觉在他身上确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之处。

观曾国藩的青少年时代,自幼勤勉好学,求知欲很强,在北京读书期间友人看其生活窘迫借钱给他,谁知他将钱全部用于买书,还不够,把衣服送进当铺,换钱来买书,可见其读书成痴。曾国藩一生信奉祖父遗训:黎明即起,克勤克俭,周恤贫穷,疏医远巫。直到后来官封一等侯爵,做了两江直隶等总督,对于勤俭家训,还不敢丝毫逾闲。

曾国藩一生最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的地方,与其说是在事业方面,毋宁说是在人格方面。我们说起他的为人,无非是推许他的讲仪礼,知廉耻。但是他最过人的地方,是他的“躬自实行”这一点。仪礼廉耻的大道理,是任何人都会讲的,会讲不希奇,而能躬自实行,先从自己做起,这才难能可贵。他在少年时代便已做克己的功夫。凡是律己以严的人都是有坚卓志向的人,曾国藩有记日记的习惯,每天把所做的事和所读的书都记下,名叫“过隙影”,他用着非常的毅力去写日记,直到他病逝的前一天,他的日记还保留着新鲜的笔迹。到他带兵以后,他对自己绝不宽容,带兵的人最要紧是得人

心,而得人心的不二途径是律己以严,只有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才能指挥将士,曾国藩的战略本来平常,他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完全是待自己严厉的结果。现在很多人在对待自己的工作或生活,都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怎样轻松怎样做,缺乏一种精神和毅力,长此以往,会使人失去激情,变的懒惰。

一个人不会没有过失,虽圣贤也不免,曾国藩过人的地方,不在于无过失,而在于平时每天自己找过失,请旁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并用极大的毅力来改过,许多居大位的人因为听不到一句逆耳的话,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葬送了前程。而他这种虚心求过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曾国藩还有一种美德,便是待人忠恕。凡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没有不待人忠恕的,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不过是为了利害关系,一个严以律己的人,一定能把权利看的很轻,欲望看的很薄,那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他决不会待任何人有什么过度的苛求了。“忠恕”二字非有极大度量的人不易做到,曾国藩识量之大,卓越于人,他的做事,论功则推于人,论过则引为己责,他最不喜“好大争功”。曾国藩之所以受人钦仰,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不凡的人格。看当今社会,多少人为了名利争的你死我活,不顾一切争权夺利,排挤他人,有了成绩是自己的,出了差错是别人的,心思不放在怎样实

实在在的干好工作上,而是想方设法的去钻营升官发财之道,这样的人生观,这种生活方式有何乐趣?

曾国藩的行政方法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作育人才”的方法。曾国藩认为天下没有人才,是因为你不去造成;天下到处是人才,是因为你到处留心造成人才。他教育人才的方法有下列几种:一、多讲话;二、多见面;三、多写信;四、提示好榜样。他还有一种远大的目光为常人不可及的,便是多选替手,他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这种为国求贤的精神,是曾国藩最伟大的地方,由于他的知人善任和作育人才,在他的时代,人才辈出,尤其他的幕府中,宾僚盛极一时,可见并不是偶然的事情了。

曾国藩的为人,不管治军治政或立身为学,都有一种不可及的精神,就是“吃硬”。一个主张当他既决定,并且认为是对的,那么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前途如何困难,他是勇往直前,不避艰苦,拼命的干,从死路中求生路,这样的精神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实干精神”。所谓“实干精神”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在失意时绝不灰心,凡是不“埋着头苦干,吃着亏不说”的人,都是曾国藩所最瞧不起的,他认为只说不做的人,最是要不得,因为只说不做违背了“实干主义”的原则,曾国藩一生的成功,是由于他自己以身作则,勤勉克己得来的。当前,我们系统正在开展的“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

展”讨论活动以及“三能”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求全体职工在活动中要力戒空谈,必须紧紧结合食药监管工作,在监管方式上创新,在行政效率上提升,在执法行为上公正,要把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记得当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说过:孔子是打不倒的,因为他的思想里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拥有人类最本质的东西。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大事做大局,也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有人类最本质的东西!这就是:

因时而变的自驱力———把行动提升到理想的高度;义无返顾的执行力———把理想落实到信仰的境界;拓展大局的领导力———把信仰延伸到未来的时空。 人最难的莫过于战胜自己,我想,只要我们能把曾国藩勤勉、严己、实干的精神学以致用,相信也能获得一种力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

篇三:曾国藩读后感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唐浩明曾国藩观后感

曾国藩,字居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死后赠太傅,谥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传世。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他潜心学问,强调读书砺志,兼综义理、考据、辞章、经济,不分“汉学”、“宋学”的门户,倡导经世致用、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而饮誉士林;由于他有“慰天下豪杰之望,尽大臣报国之忠”的胸襟,奏陈时弊、直面现实,成为晚清江山倾圮中的柱石人物;由于他投笔从戎,招兵买马,拉起“忠君护教”的旗帜,赢得“中兴名臣”的美称;由于他首倡洋务,顺应世界潮流,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由于他知人善任,治世有道,教子有方,留下传世家书与为政箴言,树立起值得后人重视和追寻的自我形象。而作者唐浩明精心研究曾国藩近二十年,心得独具而厚积薄发,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著成《曾国藩》。他跳出“三立完人”和“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传统习贝,从对文物历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写他的文韬武略,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意。对史实的处理上作者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主人公置于矛盾冲突之中,在时代急流的旋涡上起伏浮沉,优乐荣枯,从而成功地塑了遗个有着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在看唐浩明的《曾国藩》之前看了百家讲坛的关于曾国藩的讲解,曾国藩小时候的驽钝让人暗自感叹,如此驽钝的人居然有后来如此之高的成就,也让人敬慕不已。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由此想到其实古往今来,不都如此吗?这也是我最大的感触之一。脑袋聪明的人,会过于信任自己的脑力。其结果,当自然显示给他们的现象与自己想的不一致时,大概会这样想:是不是自然错了。另外当出现结果与自己想的相同时,恐怕会把这件要紧的事忘掉,反复琢磨自己所思考出的结果,是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偶尔产生的呢?一开始就断定行不通的尝试,好容易才明白那事做不成的时候可是他也抓住了一些并不是行不通的其他线索。这些线索也是那些一开始就不敢进行尝试的人无法接触到的。正如无数所谓的聪明人执迷于永动机的道理。脑袋聪明的人适合作批评家却难成为见诸行动的人。 对于脑袋笨的人来说,别人的工作总是显得卓越出色,同时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也似乎可以做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着自己的上进心。脑袋聪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为人之师却难成大家难为大师。

在《曾国藩》中,曾国藩受唐鉴的启迪,一生中强调静字,他平日里坚持每日自省,就是给自己一个可以清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自查己身,并强调说老庄,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的。蒋介

公全集》。用蒋介石自己的话来说,平生只服曾文正公。而蒋介石在曾国藩的影响下,记得以前看蒋介石传时,蒋先生也是如此,他每日给自己定了一个功德格,记录下每天所做所想的点滴,并从中反省,几十年如此从不间断。曾国藩如此的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含刚强于柔弱之中。以柔克刚是老庄的精神,但几千年来能发挥地淋漓尽致,曾老他也可以算是首屈可指的了。做人做事万不可太过锋芒毕露,也不可过于强硬,否则在如今这个社会会让自己举步维艰;同样也不能太过软弱,一味退让,让对方总是有机可乘,自个儿把自个儿逼到悬崖边上。

再者,曾国藩在识人方面也是很有心得的。他的很多门徒好友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都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与曾老先生这个伯乐是分不开的。他那九弟在招募湘勇的时候,曾国藩送给他兄弟几句话,道出了识人的要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寥寥数语,放在现在来看,可能很多人会像我一样觉得这种识人之术只可意会,很难言传。

最后以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结语, 其曰: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梁公的精辟的阐述了曾国藩一生成功的法则。

第一、“自拔于流俗”,说明了曾国藩不甘于平庸,有自己的追求,这样才能有坚定的意志。

第二、“而困而知,而免而行,历经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说明了曾国藩历尽艰辛,愈挫愈勇,屡败屡战,勤勉自新,知行合一,不急功近利,虚怀若谷,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推荐访问:观后感 曾国藩 大学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是近现代的吗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曾国藩观后感》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曾国藩观后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