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一指城观后感

时间:2024-05-21 01:26:30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平凡的世界观后感

平凡世界中的选择----关于责任与理想的

话题

刚看完“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版,有些不吐不快的感觉。剧情基本按原著的脉络编制完成,这点上我想路遥先生若知,亦会欣慰!故事中的少平、少安兄弟经历磨难,而面对或许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选择足以为今人鉴。

先说少安。少安面临的重大选择有三次:

其一,面对与润叶的感情抉择。他的顾虑是我们都能理解的:家境困难没有指望,拖累了润叶的生活,破坏了孙田两家的交情,不能改善田福军处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有这许多的顾虑,一个字“爱”就够了。但真能这样吗?孙少安,一个十八岁当上队长的能人,他最“能”的地方不是一副庄稼把式和青年的干劲,而是把他们那个烂包的家扛在自己肩上的担当!是对一家三代人的责任。怎一个“爱”字了得?这是润叶和少安感情生活最初痛苦的症结,也是他后来事业发展的动力。

“人不会穷一辈子!”。他心气很高,敢想敢干,智谋、胆略在大队和公社都首屈一指。但现实很难:没人脉、没资源,唯一有的就是庄稼人切实肯干的力气!

这里要说一下支书“福堂叔”:一直扮演者孙少安各种努力反对者的角色的田福堂,但他也是少数几个真正理解孙少安的人。一句“少安娃,难啊!”道尽其内心对这个年轻后生的理解和钦佩!之所以还是阻拦少安的婚姻和事业,也不过是保护自己利益和权威的无奈之举!当然,也有一些来自长辈的关心:规劝这个可能犯错误的后生。

其二,对箍新窑和箍砖窑的抉择。一方面是改善自己住房条件,给媳妇、娃兑现曾经的承诺,但可能面临分家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是,扩大再生产,让自己和村民都富起来的“宏图壮志”,但还是面临“分家”的危机。

小富即安是一种农村的常态,稳妥而又务实,通常是大家的最佳选择!但穷怕了的孙少安们,看到的是以后更长远的好光景,甚至是超过他们那一代的好光景!这在当时的农村已是十分难得了,刚解决了吃饭问题的人,还能想到那么长远的规划!他们没有小富即安,他们可以忍辱负重。即便是他们失败的一无所有,也无非是回家种地的“本分结局”。同样他们的“野心”也在蓬勃发展,试图冲破农民和农村的限制,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明显的,后一种的诱惑更大一些,而且可以规避形成事实“分家”的窘况发生:长久背负在少安身上对家的责任,一旦让他放下,那该是一种何等的痛苦啊!

其三,对踏实在本地发展还是拓展“外部”市场的抉择,其实就是“务实”和“务虚”的选择。

当他看到贷款办厂的前景时,心中何尝不是砰然一动呢!当胡永和来联系他拖展业务、烧钱出名的时候,他难道只是抹不开面子的应酬?何尝不是自己心潮澎湃,蠢蠢欲动呢!只是后来冷静下来,加上少平的建言。少安还是理性的选择了退出,而更为务实的思谋这恢复这个贫困山村学校的事情!那个年代,孙少安等一干“土豪”,抓住改革初政策宽松的机遇,凭着大胆肯干的秉性,成了当地致富带头人,初步创立了事业的基础。财富的剧增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在人前显赫的同时他们也在思谋“脱农入城”,改变身份,形象。虽然他们比大多数市民拥有更多财富,但千百年来烙在农民骨髓和血脉中的那种压抑也瞬间突破,自觉不自觉的膨胀、张狂起来了。因此当孙少安打算投资影视做广告的时候,才会说“挣了些钱,也该花出去了,扔个几万元不是甚事??”的话,这对几年前还吃“黑非洲”的孙少安而言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最终,少安还是理性的选择了退出,而更为务实的思谋恢复这个贫困山村学校的事情!他的理性也是一种回归,回归农民踏实务实的本分,回归到他生长于斯的平凡的“世界”--他的双水村。他的选择无疑也规避了可能陷入市场圈套的危险!

“少安娃”也在这一次次的甚至是痛苦的抉择之后,逐步成熟、沉淀了下来。应该注意到的是,秀外慧中的贺秀莲少安事业发展的助推剂,少安的成功与秀莲的无私支持是分不开的,虽然秀莲这个人物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这样,著者笔下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最终得到了提升和圆满!

再说孙少平的几次关键选择:

其一,回村当会计和出去闯世界的选择。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孙少平高中毕业,在学校和同学的启蒙下,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但现实却给他设置许多的牵绊。对供养他的这个家庭的责任、家人给他“务实”的安排,与渴望脱离传统农村生活进入“另一个世界”的不安的心是矛盾与煎熬。

他和哥哥不一样:少安是以农村为基础发展自己,而高中生少平则是以脱离农村为前提发展自己,即便是他还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将来到底能干啥?但他明白,面朝黄土背朝天—祖辈和哥哥那样的日子不是他想要的。他不鄙视劳动和农村、农民,他只是潜意识里想过一种不同于祖辈的生活,那另一个世界里的生活!甚至哥哥正红火的砖窑要与他共同经营的巨大利好也不能动摇他另寻找自己世界的决心!

最终,他经过几番煎熬,听从内心的召唤,毅然走出山村。虽然揽工汉和矿工工作并不比农田劳作轻松,甚至还更危险,但都是符合他真实意愿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坐在火车上的人!去黄原、省城、北京??

其二,关于接受是否晓霞感情的抉择。

少平出身农村,家境贫寒,内心自卑。除了学习成绩和爱读书的习惯,他真的没有甚么可骄傲的!郝红梅给了年轻懵懂的他那美好记忆和些许伤痛。而那个老乡、活动积极分子、高干子弟的田晓霞更是他不可能企及的,他们不属于一个阶层。用现在的话说:百富美和矮穷挫会有什么关系呢?后来高干子弟高郎对煤矿工人孙少平就说过类似的话。八卦一下:以原著内容考证,孙少平并不矮,包括双水村孙家一门,长相还都颇端正;至与是否“挫”,恐怕也是主要指少平内心的自卑和强烈的自尊。

在与田晓霞的关系上,少平是清醒而理性的,即便是毕业来临之时,些许感到晓霞对自己表现出的那种特殊的情感,难道他会“愚蠢”的把这种感情当做萌生的爱情吗?难道晓霞会是他的冬妮娅?晓霞最多不过是一个很谈得来的好友,甚至是如润生一样的“哥们”,至少他以为就是这样!回村后,最初他们有过一段时间的通信,后来少平果断的中止了这种暴露自己内心,并可能促使自己产生非分之想的友谊。直到少平黄原揽工以后,碰到了与英子之间难缠的“人情危机”,在润生的安排下,少平“偶遇”晓霞,他们的友谊之花才有重新开放。

此时,权且算他们之间是同学情谊复燃吧!又共同经历了“小翠事件”,两个年轻的心走得更近了。少平终于找了一份煤矿工人的正式工作,而晓霞也临近大学毕业。两个刚重逢不久的年轻人又要分开了?

正在此时,少平一个冒失的行为却令晓霞终于也说出了心中久违的话语,互诉衷肠。他们共同许下了白塔之约,此时的感情张力足以令人动容!应该说,少平对晓霞即便是有“非分之想”也仅仅是私密的、潜藏于心的。而晓霞的感情一旦被激发,就再也无可抑制,任其纵横。 至此,两个年轻的人的心终于真切的产生了新的跳动!即便如此,高郎的来访也令少平苦恼了许久,内心那条敏感的神经又再次被触动。细心地晓霞则已亲临煤矿看望少平的壮举,最终坚定了少平的心,也完全打破了少平对两人感情发展的怀疑和迷茫!润叶说过,少平跟少安是不一样的。如此,可以说,晓霞主动追求的感情,释放了少平的内心,也成全了自己的

幸福!假如古塔之约践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话??。

其三,(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晓霞故后,少平对煤矿工作和留城工作的选择。

作为一个农民,能进城,有城市户口,有一份正式工作,已然不错了。少平的工作很辛苦,也危险,但应该说是幸福的:用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现在的条件更好,因为兰香对象的关系,少平还能留在省城工作。诱惑巨大,但少平的选择就如同当年拒绝哥哥的安排一样。应该说少平本身条件不错,有基层工作经验,有文化,为人忠厚,加上吴仲平的关系,应该能在省城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是一个农民几辈子都求之不得的事情。 但少平对他那个流过血汗的黑色世界念念不忘,对那些爱恨交加的人和事耿耿于怀。在那里他坚定了对晓霞的感情,在那里他取得了第一笔“巨额”工资,在那里他结识了惠英嫂一家??。怎能忘怀?他的责任就在那里,他的世界就在那里!谁说人们都会逃离苦难,有些人在苦难的生活中总能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不凡。

个人的世界都同样的平凡的,但人的选择却是多样化的。这也造就了不同的人所面临的不同的人生和际遇。也许选择本身没有错对,利弊均沾。但每个人的只能完成多道单选题。性格、经历,客观条件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完成多选题的可能性。只能说,少平、少安都选择了自认为合理的,符合自己世界观的答案!同龄人们,我们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多选题?

篇二: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真的是感慨万千。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建成的,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楼落成,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接待观众。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2004年正式开始进行改扩建,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将由现在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与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相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

一、印加人祖先及其珍宝展

曾经听说过印加人及其创造的古代文明,但因为以前对历史的不在意,对古代文明的缺乏了解,所以,对印加文明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去了博物馆,才知道有印加文化的展览。带着一头的雾水进入展厅,在消逝了的古文明发掘文物中参观。虽然说通过参观,对印加古文化的了解没有多少系统的深入,但却被古代印加人的智慧和由他们创造的古文明所征服。 此次的印加人祖先及其珍宝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秘鲁国家文化委员会共同组办。展厅分为六个部分,依次向游人展示了印加文化的起源、发展、壮大、鼎盛、衰落及灭亡的全部过程。通过大量的出土实物,向参观者再现者昔日印加人的生活、宗教、政治等各个方面。展示的文物以陶器、金银饰品以及纺织品为主,各种形象的陶制品向游人展示着古代印加人在生活和生产的过程所展现的聪慧,金银饰品显示着古印加人的富足,纺织品让游人对古印加人的灵巧感叹不已。

古代印加帝国的疆域主要区域在今天的秘鲁共和国,古代印加人早在一万四千年前就已经抵达秘鲁,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开始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创造古代文明。1438年印加王帕查库齐即位时建立的印加帝国使印加文明走向辉煌。1532年贪婪的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侵入印加帝国,使印加帝国逐渐消亡,印加文明逐渐湮灭。感谢考古学者的研究和发掘、出土的很多的珍贵文物,使得今天的我们还能在废墟和残存的文物中领略和感受往日的文明。

站在仿制的马丘比城的巨石城墙边,似乎能感觉到古代印加人在富贵的马丘比城里举行祭祀活动的庄严;透过展厅墙上张贴的“太阳神庙”图片,感觉自己已经站在古印加人的祭祀队伍中对古代神灵进行庄严的定礼膜拜;透过防护玻璃看着展柜里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陶器,想象着妻和我在亲手或拿、或端、或抱着那些陶器行走在大地上。古代印加人对猫科动物有着很强烈的图腾崇拜,在这些展示的陶器文物中有着很大的体现。在很多的陶器上可以看到有猫科动物造型,包括他们的淘制的武士都是以猫科动物作为头饰。

“葵布”,是一串串打着结的细绳在竖向依次连结在一条横向绳子上组成的物品。它是古代印加人来传递信息和计数的工具。由于古印加人没有文字,因此,葵布成了传递日常信息的主要工具。佩服古印加人通过绳索上不同部位的打结来记录当时所需要的信息,更佩服他们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和维持古印加文明,这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坚韧的。

一颗中年女性的头骨。之所以对这个展品记忆深刻,倒不是我有什么异常的嗜好,主要是这件展品向参观者展示了古代印加人的高超医术。在这颗成年女性的头骨上,可以看到前后共有五个环切的一指粗细的孔。正是这五个孔让这颗头骨有了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向后人展示了当时的古代印加人所拥有的高超医术:古代印加人可以通过复杂的头部环切外科手术来治疗某些疾病,使病人康复。

鱼纹棉制方巾。在一尺长宽见方的棉布上,古印加人利用高超的纺织技艺,象蜘蛛布网一样,在棉布上有序列的排布着鱼纹和双线纹,黑白相间的颜色让鱼纹在双线纹上紧凑有序

的排列着。

人头形陶瓮,是用来承载液体的容器。它的大肚子造型很有意思。瓮颈部呈人头像形,椭圆形大肚子的瓮腹,腹一侧有系绳用的直耳,瓮底为平底。这个陶瓮将彩绘与雕塑有机地融为一体:人物帽子上的垂直条带纹和螺旋纹饰、垂至肩部和背部的黑发以及纤细的双眉、瓮体上的战利品头像、艺术化的猫科动物图腾纹饰等均系彩绘而成,而人物的双耳、鼻和嘴则采用雕塑的方式加以处理。如果这个陶瓮装上液体的话,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肚子的男人因为喜欢那样的液体而忘乎所以的将自己的腹部喝的滚瓜溜圆。

古代印加人对猫科动物很图腾,这个金子做的猫头又一次应证了我的感觉。金猫头为圆头造型,圆眼、内嵌贝壳,宽鼻,鼻孔圆张,嘴部半张,吐出长舌,露出三角形尖牙,双耳略微前倾。耳、前额、胡须上垂挂金属圆片。记得博物馆的说明上写的是这个金猫头属于“比库斯文化”的雕刻作品,富于艺术表现力,对猫头以一种极其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好象主要用于祭祀。

二、中国蜡像馆

被誉为“立体摄影”的超现实写真主义雕塑艺术——蜡像,以前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近距离观察和真正接触过。今天,有幸在中国蜡像馆将这个空白做了一个稍微的填补。 蜡像馆展厅在博物馆左侧的二楼,分为一、二两个展厅,主要以人物蜡像为主。在到达蜡像馆的时候,第二展厅的游客相对少些,于是我们先进入了第二展厅进行参观。由于对蜡像这门艺术的了解不是很多,加上我本身的艺术细胞少的可怜,因此,刚开始准备参观的时候,只是图个新鲜、看个热闹,没有什么太多的心理准备,但当我们进入展厅看到人物蜡像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蓝黑色的太空背景下,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英雄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微笑着向进入展厅的参观者们挥手致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我们进入的是蜡像馆的话,如果不是在“杨利伟”同志所站的台子前竖立着一块“请勿触摸蜡像”的警示牌的话,我可能会跑过去和这位英雄交谈。在艺术家的精心制作下,这个活生生的“杨利伟”站在我们的面前,那种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那种能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的自豪感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他”的脸上。

手按剑柄的“秦始皇”威猛地站在游客面前,头发花白的“康熙大帝”笑咪咪的摸着自己的胡子,“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在“笑谈”中憧憬着共和国的明天,“邓小平”在注视着改革开放的繁荣景象,“十大元帅”向人们展示着共和国将军们的风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艺术家的手中被再现了,仿佛让我们也回到了过去,领略到了这些伟大人物的真实风采。

展厅里面专门设置了一个小块,向游客展示蜡像的制作过程。原来,蜡像是先用石膏制作一个实体模型,然后将特殊配比的蜡加热成液体注入石膏模型,待蜡液凝固后将石膏模型脱除,将形成的蜡像修饰完成。说似简单,但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复杂,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一展厅的人物更多,有体育明星、科学家、艺术家等不同行业的人物蜡像,“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斜倚酒坛醉卧在地上酝酿着新的诗句,“巴金”和“冰心”两位老人笑容满面的谈论着共和国的文学潮流,“‘小巨人’姚明”紧紧的保护着似乎是刚刚抢到的前场栏板球准备传给队友进行反击,“‘外星人’罗纳尔多”留着他夺取“大力神”杯的新发型准备抬脚射门了。

佩服着艺术家们对蜡像人物深刻的揣摩和恰倒好处的把握,感叹着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在领略和回味着一个个人物昔日的风采中,妻和我告别了蜡像馆。

三、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特展

展厅分左室和右室两个部分,我从左厅开始参观。顺着门左侧在选购纪念品的众多游人

往去,第一件展品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青铜器方鼎,具体的名字我现在记不清了,大概叫做“虎耳牛头鼎”。五头形态各异的长角、虎耳的铜牛首尾衔接的站在鼎口上围成一个圈,刚好将鼎口围住;鼎腹两侧各有一只头朝上、尾朝下、呈爬行状的铜虎,威猛之势自然流露;三只虎足形鼎脚均匀的分布在鼎腹底侧,使圆鼎稳稳的站在展柜上。整个圆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想象丰富,造型逼真,铜绿色显示着它年代的悠久,让我驻足许久不忍离去,尽情感受着那段昔日的历史。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墓地第10号墓出土的“彩陶背壶”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在展厅中部展出。壶的腹壁一面扁平,两侧各有一环耳,另一面中部有一竖鼻与扁平腹部的一面相对,3个附耳系绳之后便于背在肩后携带。背壶为红陶,近口沿处绘有3个等距离的黑白彩同心圆;壶颈与环耳之间的肩部内白外黑两道细线形成一带状圈,沿带绘有黑地白彩涡纹;壶腹绘有黑白彩同心等边三角形,顶角上下相对沿壶腹排列;腹下绘有黑色细带,在其上等距白点排列;底部绘有白色圆点。

在展厅靠近里侧的中间位置,横列着一个长约2m、宽1m左右的的展台,著名文物“金缕玉衣”就静静的“躺”在里面。对金缕玉衣是早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中就已经知道了,但对它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记载上,没有一个实际的或者更可以说是基本成形的概念,今天得以在众多的参展文物中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实属幸事、庆事。在我面前的金缕玉衣是由一块块红白色的大小不一的玉石片组成,大的平均长约10cm、宽5cm,小的平均长约3m、宽1cm,最大的玉石片是脚底的那片,长约25cm、宽10cm左右,所有的玉石片,无论大小,厚度都不到1cm,表面光滑、纹理清晰。在每块玉石片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米粒大小的孔,金丝穿过这个小孔,将所有的玉石片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要穿戴金缕玉衣的人从头到脚、丝毫没有放过的包裹保护起来。头部用小块玉石片穿接起来、按照人的五官巧妙的分开鼻、眼、耳器官,躯干及臂膀、腿部用大块的玉石片错落有秩的穿接,手掌及脚部用大小不同的玉石片按照一定的顺序交叉穿接、用一大块整片的玉石片坐为脚底,脚趾前端用小块玉石片竖立串起,使整个脚部能合适地放入。整个金缕玉衣浑然一体,大小不同的玉石片在金线的连接下有序地成为一个整体,紧凑而不拥挤的将穿戴的人包裹在金与玉的氛围中。据资料显示,这件金缕玉衣整整花费了当时数百名技艺精湛的玉石匠人两年多的时间,花费的资产相当于几百户富裕人家一年的所有花销总和。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制作出的金缕玉衣,显示出当时的统治者希望通过这种外在的保护来达到自己尸骨永存的愿望,但后来发上的事实可与他们的想法背道而驰,往往在他们穿上金缕玉衣不久的以后,他们的坟墓就被垂涎于墓室宝物的盗墓人所挖掘,宝物被偷盗,而他们的尸骨却落的个荡然无存的地步。 一件件的珍品,在我的眼底出现,一段段的历史,在我的脑海中重现。宋呆瓷器珍品“官窑贯耳瓶”、两汉时期的“碧玉谷纹璧”、唐代的“骑驼乐舞三彩俑、三彩马”、商朝的“玉援铜内戈”、两汉时期的“市楼画像砖”、汉代青铜灯具“彩绘铜雁鱼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牛车”、让我痴迷的“四羊方樽”等等珍贵的文物,在我的面前一一闪过,让我通过它们去解读和感受那段昨日的辉煌,所有的这一切让我留恋、让我驻足、让我忘记了去分辨左右两个展室布局上的不同,更让我忘记了朝代的更替、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恍惚间不同朝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在我的面前,而我,也贪婪的呼吸着那已经久远了的熟悉的祖先的气息,深切感受着祖国母亲的博大精深。

四、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展

此次展出的展品,发掘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它是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商代青铜器遗存。

在展厅的入口,模拟再现当时发掘这批青铜器文物的场景,看着一件件的“青铜文物”在刚刚被发掘出后静静的躺在地上,静静的任自己的身躯在土中掩埋,似乎等着人们围过去后,开始讲述哪个古老的过去。

顺着展厅的通道慢慢的走着,不时的和其他的游人一样,驻足于某一件展品前,静静的站着、盯着展柜中的展品,“听”着它娓娓述说着它的由来,还有它哪个时代的我们的祖先如何样的生活。每一个展品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同样,每一个展品都是一本厚厚的史书。 我被青铜器的美丽所征服了!

伏鸟双尾铜卧虎的奇妙造型,让我不由的记住了它。半卧欲起的老虎四足屈蹲,却又腹空且底部不联,竖耳的面目显得狰狞,獠牙前露、凸目粗眉,尾尖上翘的双尾后垂,但在如此凶恶的威虎背部,却伏着一只短尾小鸟,尖尖的喙,圆睁的眼睛,抬着头不知道在看什么。整个青铜器的造型独特、形象逼真,使我们这些游人们的眼睛不忍转到别处。

面对着展览的珍贵青铜器文物,我深感自己文字能力的不足,更为自己有限的记忆而遗憾,如果我能多些记忆,如果我能强些文字,那这些青铜器的美丽和神秘,就将多些和久些陪伴在我的周围,让我继续心醉,让我继续感受祖先们的气息。

五、意大利视觉印象——意大利建筑和设计展

欧洲的现代工业革命曾一度在带给人类高度的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将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恶化的负面效果带给了欧洲大陆,所幸的是欧洲人民逐渐的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峻迫性。欧洲大陆的民众们已朝着环保、节能型的社会努力,此次的“意大利视觉印象——意大利建筑和设计展”让妻和我领略了他们在这方面的风采和努力的成果外,更领略了意大利的美丽和独特的风格。

经由博物馆右侧售票处旁边的楼门上到五层的顶楼,在展厅门口平缓了一下刚刚快速爬楼后的急促呼吸,缓缓的与妻进入展厅。屋顶的投影在10m长短通道两边的墙上打出意大利的秀丽风光,让刚刚进入的我们被意大利紧紧的包围。

展厅中间由木板按照不同的主题隔成各自独立的空间,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影视艺术、机械制造、建筑、幼儿教育等主题在不同的独立空间中向游人展示。通过对每个主题内展示物品的参观,游人们了解和感受着同处一个地球的意大利人的方方面面。

以前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的“红唇”造型的沙发、“棒球手套”式样的沙发此次以实体方式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在感叹意大利设计师的浪漫之余,对他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赞不绝口,更佩服意大利人享受生活的方式和舒爽;在日常生活的小展厅里,我被两幅完全由各种水果拼凑而成的人物肖像征服;巨型的万花筒和设计精巧的玩具显示出意大利人在婴幼儿教育方面的独特与智慧;高速铁路的纵横显示着意大利交通的发达;而不同年代的各种款式和性能的摩托车,又在向参观者诉说着意大利悠久的重工制造业的故事;浓缩比例的建筑模型则向人们展示着意大利建筑风格的独特和创新;而在体育展厅里,万花筒式的布置中放映的刚刚夺得“大力神杯”的意大利足球队的精彩射门,使喜欢激情的意大利足球的游人驻足不前。

注重环抱节能的意大利人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掠夺,一件用废弃的钢管连结在一起做成的软式书架,中间用废旧的铁片做成搁挡,在环保和节省资源的同时,突现着使用者的个性,体现出意大利人注重实效和依然浪漫的特点。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众多的文物中间漫步时,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气息,领略着昔日的时代风采和古代文明的繁荣昌盛。在时间的流逝中,每种文明都经历了各自的产生、发展、鼎盛与衰败的过程,都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也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向前、向着鼎盛发展,在走出国家博物馆的刹那间,我不禁在自己的心中轻轻的问道:我们的文明,将会怎样的前进呢?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历史又在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找不到答案,又或许这个答案,只有等到我们都烟消云散很久之后,才可能由我们的子孙后代给出一个客观的评述吧!

篇三:留住青山观后感

《留住青山》观后感

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九日我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一起在淄博全球通影院观看了根据山东省优秀教师李振华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留住青山》。

在去看之前,十八日看过此影片的老师就让我准备毛巾,说电影相当感人她都好几次流泪了。带着些许的期待我们走进了影院。电影在急促的电报声中开始,李振华父亲病危了,几次辗转送到李老师手中的电报,在李老师和儿女之间掀起了波澜,女儿的哭喊不理解,儿子的埋怨,这一些都没把李振华老师换到老人的床前,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即将高考的学生没有了老师,不能耽误了学生的前程。所以在路上他毅然决定让儿子替自己来尽孝,赶往南京,而这决定的后果是——儿子不得不放弃学业,放弃高考,放弃了自己的前途。看到此处,我眼睛湿润了,深深地为李老师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着。

还有影片中李老师的学生当了老师以后深情为自己的学生讲述一个铅笔盒的故事:为了一个铅笔盒,女儿把自己的姓改成跟母亲姓了,意味着女儿与父亲有了很深的隔阂。李老师一心扑在教育上,心系在学生的身上,家却成了一个旅馆。妻子、孩子、父母都顾及不上了。作为一个女教师,我看到李老师的妻子为了支持丈夫,独自承担起了养家糊口、教育儿女的重担,付出了很多很多。看着这一切,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含泪看完影片,眼睛红肿了一圈。从中我也在深深思考着:一个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以前我的答案是:扎实的基本功、满腔的爱。自从看了《留住青山》后,从李振华老师不平凡的事迹中我揣摸出三个字——责任心。没有强烈的责任心,一切都无从谈起。

曾经有一位领导在接见李振华时感慨地说:“一个城市的知识分子,不用说干工作,就是在这山沟里住上几年也算了不起啊!”是什么让这位城市知识分子在穷乡僻壤扎根的呢?记得有一年我门学校的老师曾到淄博市博物馆广场看过有关李振华老师事迹的图片展览,我也曾读过关于李振华事迹的书从中了解了李振华老师生平的点点滴滴,不难找到满意的答案。李老师曾说:“沂蒙老区的人民,为共和国的解放付出了巨大代价,我做为新中国的大学生就不能牺牲点个人利益,为他们做点贡献吗?”19岁的李振华就是带着这样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走进大山深处的。后来看到一位乡亲拿着石头在烟熏的墙上为大家记工分,出整天工,画整条杠;出半天工,画半条杠。眼前的场景深深地震憾了他,刺痛了他。更加激起了李振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特有的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乡亲们知道这位来自南方的城里娃不适应山里的生活,便变着法尽可能让他过好。支书为他守夜,大伙带着家里仅有的农产品为他送行。这山一般的胸怀,水一样的深情,他怎能释怀,一次次的感动更加坚定了他献身沂蒙的豪情壮志。 一个教师,难道真是这样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吗?是的,在沂源人心中,李振华正是这样的人。一位受他影响也做了教师的学生说:“水平高的教师也许不难找,难得的是李老师的一颗心,一颗时时处处惦记穷苦孩子的严师慈父之心。”李老师退休了,李老师培养的学生已经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他们从李老师身上学会了知识, 学会了做人,更传承了一份责任心。可以说青山依旧!

李振华老师“献了青春献终身”,他不愧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有人死咬住这一点做文章呼吁人的家庭责任感,我觉得李老师的“不、不称职”与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批“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事迹是可以相媲美,影片中李振华老师的自责与无奈,也正是那颗强烈的责任心难以得到原 谅的缘故。李振华老师“我是一名民教师,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话语时时在我耳旁回荡,我们首屈一指要传承的不就是李振华老师那颗强烈的责任心吗?

推荐访问:观后感 一指城 一指城影评 一指城在线观看 关于一指城的影评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一指城观后感》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一指城观后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