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国画作品观后感

时间:2024-05-17 01:01:43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中国山水画观后感

中国山水画观后感

我无法统计出中国画画坛上有多少位画家。可以说,中国画画坛上从来没有过这么人丁兴旺,中国画艺术从来没有过这么姹紫嫣红。当然,多了的东西不免就有俗气的。仅管中国画的确在激烈变改,而变革中的庸俗尤其丰富多采,中国画坛上缺乏的仍然只是画才。而对于富有创造性作品的鉴赏,则是若干争执的关键所在

在这之前,我自己也非常的喜欢的画画,喜欢用墨来临摹近代的,古代的山水画,每次自己感觉画的挺不错的,但仔细的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缺少了点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到现在,直到老师你在讲哪些作画的手法、技巧的时候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我少的就是那些描绘的方法,所以才会使得我的画感觉有点生硬,缺少生动,和形象。

在我的理解里,中国画是紧紧抓住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不放。他的山山水水都被笼罩在一种迷茫而混沌的整体之中,文气淋漓,神秘得很。具有音乐般抽象味道的世界。应当说,中国画山水的艺术已经离开了具体的自然形态的模拟,对传统绘画拥有的艺术有了更好的诠释。点、线、面实现的是一种抽象意义的表述。这些国画完全是形式感得没,完全是由点,线,面的搭配。象那山,那树的轮廓都是用线勾画出来的,线的长短,粗细都能表达意境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出画家的心理和他的想法,让现在的我们看了来能感受到他的情怀。象那用丁头鼠尾描所描绘的人物衣服,就给人粗软相间的感觉,让人感到非常的真实,象那铁线描,使用它来画兵器,就能给人以锐利之气,用在一些器皿上,也更加生动形象,而用它来画人物就表现的太过呆板,还有那兰叶描,用它来画人物的头发,就能体现它的柔软,而画手和皮肤的时候,就能表现人物的一种富态等。我并不欣赏那种浮浅的自我。他们对艺术片面的澎涨与局部极端化的做法,并不是艺术真正的开拓,至少是不完美的艺术。我更不欣赏那种浮浅的仿效,取自然肌里形态而代替艺术构成,取逻辑断想的构成而代替心灵真实。我仍然信奉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体所实践着的那些美学范畴,仅管它们被人庸俗地滥用。东洋人把"绘事后素"当成画面背后留空白,但他们本身并不浮浅,他们始终把握着艺术的本质与整体。当全盘西化、模仿成灾的中国画坛已进入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认为正确总结"五?四"以后觉醒的民族文化精神,剃除以西代中的偏颇,是中国画发展的当务之急。

是的,中国的山水画在把握着以上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在他近期的许多作品中,我们能够完整地看到一个二十世纪青年画家民要表述的一切。我为我们国家的美术艺术而感到骄傲。多少年来,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使东方古老的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中国这一禁锢的房屋被敲开了它展望世界的窗口;当人们窥见西方文化文明眩目的光辉;不勇敢的人们沿着先驱们所开辟的那荆棘的路走向世界时,人们惊讶地看到了自己的落后,他们开始求教于西方,如饥似渴地吞食着西方的文化营养……。但是,现代文明本身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中国文化的自身飞跃。如同冲锋队般地扫荡自己的文化,只能导致皮扫荡的后果。现在,中国画坛风行断裂与代沟的喊叫,他们同破"四旧"一样,他们所破坏的正是中国文明本身,实际上他们也正在破坏着自己。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有所作为。许多有为的画家不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在中西文化频繁的交往中,在勇敢攀登和进取的艺术进程中,他无比珍视自己民族的那些最可贵的东西,我以为他的态度是高明的。采矿的为采矿而要砍伐森林,然而我们是种地的,我们需要种树。农民知道,矿山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暂时繁荣,而被毁掉的却是我们的世世代代。那么,我想胡晓森又是取农民立场的,我深深地为他高兴,今天的学习让我了解了更多的作画技巧,也更了解了中国画的发展,让我为有这样的艺术而感到骄傲。

11软件2班

11120601

陈示建

篇二:书画展观后感

河田小学师生书画展观后感

赖见有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内容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心情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心情马上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篇三:李平野先生绘画作品观后感

李平野先生绘画作品观后感(2008-05-02 23:33:15)

标签:艺术赏析 李平野 国画评论 黄鸿

苦 难 铸 画 魂

――李平野绘画作品观后感

黄鸿仪

分类:书画点滴

我的母校南京艺术学院前身是上海美专,李平野先生是上海美专高材生,称得上是我的老学长了,观赏他的画作更多了一份亲切感。当了解到他坎坷、苦难的人生经历,对其笔下的艺术形象有了更深地理解和领悟。

中国画有“画如其人”、“人品不高,用墨不高”的说法。中国画的意象性表明作品不是客观事物的模拟与再现;而是作者主观情思与生命意兴的表达,画家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所追求的是体现画家人品、理想、情性、修养的情与理相统一的艺术形象。写心达性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故画家提笔挥洒之前,有个“依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即景凝神感受、触景动情,情生意发的“外师造化”的过程。画论指出:画之高低“贵在立意”,“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立意”就是“中得心源”,此“心”是指画家应具有“品高学富”的素质。“品高”是人格高尚、志趣高远,则理正气清,胸中自发浩荡之思,其寄托自远;“学富”是指博学多识、阅历广闻,则腕底乃生奇逸之趣,挥洒不凡。有此资质画家必能抒写胸臆、自出机抒、寄情寓意、格趣奇逸。李平野先生自小生长在书香门第之家,深受中国文化传统熏染,性直爽,为人处事重风骨气节,从不随波逐流,真诚地追求真理。艺术上坚持走自己的探索之路,主张艺术个性化,矢志不渝地进行绘画创作与开拓新的审美领域。他那不合时宜的性格与言行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批判、放逐、迫害,更遭“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十年牢狱苦役,身心受到深重折磨,伤痕累累,但他却“历尽严霜傲骨在”,这段深重苦难与血泪铸成难以忘怀的生命历程,这份镌刻心灵的人生感悟成了他抒发胸中浩荡之思与绘画创作立意成象的“心源”,其笔下的艺术形象必然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深沉内涵,并形成其独特个人艺术风格。人们从他擅长描绘的“虎”、“牛”画作中可以解读到深刻的寄托与人生哲理。

百兽之王――老虎,因头部前额有似“王”的斑纹,体魄雄壮矫健,皮色褐黄,布满黑色横纹,形色美丽,其性威武,“咆哮踞地地欲裂,百兽走匿山魈藏”,虎的勇猛与美丽受到人们的讚美、引发多少画家表现的冲动和创作灵感,历代画虎名家辈出。由于虎的自然形象千年不变,描绘“虎”的佳作层出无穷,古今画虎高手林立??故要在画虎的领域超越前人,独树一帜,真是难上加难。李平野先生笔下“虎”的艺术形象应享“独标一格,前无古人”的声誉。因为他的作品有其突出的特点:

寄托高远,寓意深邃。观许多名家画虎皆以“威震山林”为主题。时下由于高度照相器材可以细入毫毛地拍摄老虎形象,为精细描绘老虎提供方便,画界竟流行精工刻划、细微入

毫的虎画。用那极似的形象,条分缕析的表现技法吸引赏画者的眼球。李平野先生没有追逐这种时尚流行画风,他以“虎”寄情,虎只是言志抒情的载体,如《我上高岭避浮名》画上那勇猛的兽王静伏山岭顽石、似醉似眠,没有一吼百兽惊的雄威、没有百兽之王的英名??看似画虎,实是写人,作者自题“羡名利之行时,我苦不能得,遂作此自慰也”这种表白极似明末那位一生坎坷、怀才不遇、托足无门、屡遭迫害的画界奇才徐渭在其作《墨葡萄图》所题:“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自白,联想作者蒙冤的身世再观赏此画,便知人生“避浮名”的深刻内蕴,这画寄寓着描绘对象难以比拟的人生哲理,让观画者思绪万千。李老笔下的《悟》图中松荫下,幽兰旁静卧的老虎,沉醉于兰的幽香里,它悠悠然地“悟”着大自然的清气。从吼声震天地、堪称群兽之王的老虎都能领悟到山野空谷幽兰的清纯静谧之气息,置身百欲烦心、市声喧嚣的人更应领“悟”宁静致远的妙谛。还有《望月》、《心与云俱闲》等虎画和描绘“牛”的《铮骨》、《泼将赤血换新天》??都是寄寓深邃的佳构,使人观之联想翩翩,思潮如湧。

以形写神,得意忘形。李平野先生的“虎”、“牛”是以最简洁、最精练的笔墨“写”出来的。他的造型观追求“惟妙惟肖”,“妙”是追求“神似”与“美”。“肖”是“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之形。他在动物园中对虎认真观察,审度其动静姿态,捕捉其生动瞬间,深入研究、熟悉虎的解剖、运动规律,画出大量速写,对被描绘对象了然于心再运用中国画大写意笔墨语言加以表现,独创出一套画虎的笔墨程式。所以李老笔下的虎、牛、马艺术形象是“潜移造化而与天游”独开生面、独自一格。画动物“近人只求形似,愈似所以愈离”(南田画跋语)。平野先生那悲愤凄凉的心灵象寒光逼人的镜子洞察人生世态炎凉,以极凝练的形象、极菁萃的笔墨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形象。那简练的、精确的形象中却蕴含着他对艺术奔突的热情,其画作生动感人,就是他内心隐隐的吁叹与呼喊其笔墨就是形其哀乐的手段,不是为了画画而作的被动描绘。因此,他的画在画坛里能独出其彩。

(作者: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艺术博客 ? 陈庆杰书画 ? 日志

李平野国画作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03-31 19:07:00 / 个人分类:我的收藏

查看( 106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李平野19(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31年生,祖籍浙江绍兴。1947年他考入上海美专学习油画,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校长刘海粟大师的器重。刘海粟大师10上黄山写生,其中第九次就点名让李平野陪伴。#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解放之初,李平野由于对当时美术界流行的一些观点,如全盘学苏和传统虚无主义持不同意见,并为之据理力争,一下子成了批判的对象,从此厄运一直尾随着他,甚至在“文革”中锒铛入狱,整整坐了十一年的班房。坎坷的命运使他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铸成了他宠辱不惊,耐得寂寞的坚强品格。

李平野对老虎有独特的认识,他的虎没有“帝王之气”,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张牙舞爪、虎虎生风的威势,故不压人,不吃人,也不落猛虎下山那类俗套。他把虎当作有七情六欲的人来画,倾尽心血,掷尽肝胆,把守护丹田的那一团阳刚之气,全都在毫端泻尽,甚至把老虎当作了自己的化身。在他笔下,虎有爱子亲情,虎有恋母情结,虎有思乡之梦,虎有醉酒之眠,虎有天伦之乐,虎有清寂哀伤……孤独清寂,威而不露,就像先生其人,有傲骨而无狂态,把尊严和抱负含蓄起来,深藏起来,灌注于其画作之中。

李平野画虎,摒弃了前人画虎沿习己久的披毛法和撕毛法。而是采用焦墨枯笔,以狂草的笔法恣意挥写,直抒胸臆,线条老辣简洁,痛快沉着,有如刀切斧削,千年古藤。造型生动活泼,无论跳、跃、扑、伏,皆栩栩如生。尤其是其所写之虎犊,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惟妙惟肖,憨厚可爱;构图简洁奇逸,匠心独运,意远情深。他的画简极生神,着笔极少,却从不“玩”艺术。每有所作皆强力弥满,真气内充。他不尚逸笔草草,却强调意匠经营,表现的是凝重和深沉。从其画中不难看出,他得到了刘海粟大师的重、大、力、拙的精神,浑厚质朴,不阿流俗。这是师承。然而他又不为师门所囿,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追求形式的美,变型的美。使作品更具时代气息,着力表现作者真诚坦荡的深刻内涵。

李平野的虎,看不出是百兽之王,而是笼中之物,那悲怆的神情,那种无奈、凄然的心态,隐约透出作者饱经沧桑和看破世尘的内心世界。这也许是李平野对自己半世坎坷,沦落江湖,历尽风波,饱尝辛酸,深切体验到人世间的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真实写照吧。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被人喻为奴隶的牛、马,在李平野的笔下,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他笔下的牛和马,解脱了枷锁,回归自然,自由驰骋于广原,正如人性的解脱。仔细品味,从那浅淡的画面中,可以感悟到人性的呐喊,强大生命力的涌动和倾泻,画面寥寥数笔,空灵广袤,引人遐思。一幅李平野的画悬于室内,散发出浓郁的艺术气息。观之如品醇酒,如品香茗,令人神往,令人陶醉。更象是一位无言的知音相伴,为你驱散尘世的烦恼,充实寂寞的心灵。

时下,“大师”满街走。报纸为之粉墨,电台为之鼓噪,市场为之哄抬。而李平野不是大师,只是一个不求闻达,不计功利,默默耕耘的艺术赤子。他画得很苦,苦得不堪为外人道;他

作者: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美术馆

研究员)

品读李平野先生以老虎为主的动物化创作,有一股及其强烈的震撼力。这种感受来自两方面:一是作品包孕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二是作品大写意艺术语言的独特风采。在当今中国画动物画家队伍中,李平野可以说是名列前茅。

历尽沧桑写真魂,这是李老动物画的鲜明特色。没有几十年遭受种种磨难的人生经历,画不出如此深沉的画;没有出生山阴旧家的文化教养和师从刘海粟的艺术阅历,也画不出如此耐看的画。知其人而更懂其画,千真万确。

李老笔下之虎,淘尽张扬霸道之气,而全然成为自身人格的化身。或与兰石为伍,或伴青松共吟,或望月而悟对,或静卧而沉思。一派冲淡平和、天人合一的高士气象。这是一种融合了勇者、智者、仁者诸种品格的艺术形象,也是画家晚年心境的真实流泻。画家综合素养的厚实,无疑为作品的高品位提供了重要保证。比如画面题字,似乎信手拈来,却是意味隽永。“我上高岭避浮名”,“山风轻拂寄乡音”,“松阴卧永日,心与云俱闲”等均为绝妙好辞。最奇特的是那幅“望月”,侧身独坐于山颠的老虎,与明月对视,乃前所未见之奇想,使人联想到李白的“月下独酌”,而题句“知音”为点睛之笔。李老笔下的牛、马,又是一番气象,多具雄风驰骋之姿,更多倾泻出自由奔放、生命热血之情。

李老以大写意的艺术手法为表现语言,运用极为娴熟精妙。动物形象简练夸张,充分把握了“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秘则。用笔如狂草,纵横挥写。苍浑老辣,于浓、淡、枯、湿的变化中,书写出动物的神态、气势和生命活力。他极少画出动物全身,常以“边角之身”来彰显其神貌,不全之全,更增韵味。虎的头、爪、尾,牛的双角,是最着力之处。在大写意动物画的领域内,李平野以自己创作性的劳动成果,增添了一份新鲜的艺术血液。

画虎名家李平野

独立书斋啸晚风

――李平野其人其画

羊城老兵

虎,王者之象也。把虎作为威猛、雄健的象征和审美对象,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虎也是历代画家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老虎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昔日的山中之王,濒临灭绝,成了保护对象。但人们

对虎的审美意趣不会因之而淡化,而且会越来越强烈,物以稀为贵是也。

时下,画虎的人仍复不少,然可观者寥寥,照抄前人虎皮者居多。蛰居于广州珠影厂一陋室的李平野先生,应是当世画虎名家

中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一位。在其笔下,画虎这古老的题材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李平野1931年生,祖籍浙江绍兴。1947年他考入上海美专学习油画,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校长刘海粟大师的器重。刘海粟大师10上黄山写生,其中第九次就点名让李平野陪伴。解放之初,李平野由于对当时美术界流行的一些观点,如全盘学苏和传统虚无主义持不同意见,并为之据理力争,一下子成了批判的对象,从此厄运一直尾随着他,甚至在“文革”中锒铛入

狱,整整坐了十一年的班房。坎坷的命运使他家破亡,妻离子散,也铸成了他宠辱不惊,耐得寂寞的坚强品格。

推荐访问:观后感 国画 作品 国画图片 儿童国画作品 牧丹花国画作品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国画作品观后感》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国画作品观后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