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首页 > 文档下载 > 正文

【文化规划】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16 07:45:0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3)“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国际文化大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规划】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文化规划】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精选推荐】



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冲刺阶段,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攻坚阶段,也是杨浦抢抓机遇,在推进知识创新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基础上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推动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杨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杨浦区文化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杨浦区文化建设坚持以“传承、凝聚、创新”为理念,以传承“三个百年”文化底蕴为宗旨,以“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为支撑,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发展,着力推进文化品牌项目纵深发展,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发展,着力推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跃式发展,着力推进文化人才队伍良性发展,切实把文化建设贯穿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全过程,努力推动各项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主要成绩

1、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稳步提升。坚持把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组织开展“同城响应行动、满意窗口行动”等蒲公英八大行动,“随手公益、时时积德”活动,社区“睦邻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杨浦好儿女”评选活动等,建立完善了志愿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获得2013版上海市文明城区称号和全国文明城市(区)提名资格,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和基本格局。

2、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完成改扩建工程,建筑面积分别达到7445.74平方米和11350.05平方米,覆盖全区12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含分中心),总建筑面积为54959平方米,打造300家“市民乐园”,实现公共文化设施100%免费开放。

3、文化品牌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管乐艺术节”、“百姓艺苑”、“军地文化圈”、“市民艺术大展”、“上海大学生旅游节及都市森林狂欢节”和“世界极限运动大赛”等已逐渐发展为既具有区域特点、又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项目。文艺创作活力不断增强,21部(人)获市级以上优秀群文作品奖和优秀个人奖。

4、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区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3处。大力推进非遗文化工作,全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7项,区级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3个。

5、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末,区文化创意产业预计总产出约400亿元,增加值近130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约达8.5%。重点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建筑设计产业集聚水平始终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在规模数量上占明显优势。以环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智天地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文化创意载体面积不断拓展,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文化创意园区共有16个(建成14个、在建2个),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不包含环同济集聚区的建筑面积)。

6、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落实政务公开,严格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确保行政审批公开透明、廉洁高效。梳理权力清单,优化审批流程管理,实现窗口服务零投诉、行政审批零差错。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促进行业协会自律,确保文化市场运行有序。

(二)存在问题

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表现为缺乏标志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也有待优化,产品供给不够均衡和丰富,服务手段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2、区域文化发展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先进文化弘扬地”的目标存在差距,品牌形象不够突出,已有文化活动、文化项目的品牌知名度、国内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个百年”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尚显不足,区域文化氛围仍有提升空间。

3、文化创意产业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效应有待培育,载体产出效益有待提升,区域特色有待彰显,产业人才瓶颈有待突破,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4、文化建设社会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比较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欠缺,亟需加大培育和引进社会组织的力度。

5、大文化发展格局有待进一步确立。区内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缺少长效机制保障,跨部门之间文化共建共育的合力作用尚需大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存在一定制度障碍,还不能完全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共提出14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6项,预期性指标8项。至“十二五”期末,完成约束性指标4项,预期性指标7项。

二、“十三五”杨浦区文化发展的形势背景

从国家层面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文化领域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从上海市层面看,“十三五”时期是上海文化改革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为上海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从文化发展规律层面看,“十三五”期间,均等化、标准化、综合化、信息化、社会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战略目标;文化与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业等实现深度融合互动,是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互联网+”成为推动文化资源进一步整合、文化服务进一步均衡、效能进一步提高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运营、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激发社会活力,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从杨浦区层面看,“十三五”时期是杨浦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关键时期。九届区委十一次全会提出2020年前建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企业汇聚、创新人才云集、创新文化活跃、创新引领能力较强、创新服务便捷、创新氛围浓厚、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城区。文化建设既要补齐民生短板,增强市民幸福感,又要发挥软实力重要支撑作用。

三、“十三五”杨浦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根据上海市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规划,坚持依托“三个百年”,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全面提升杨浦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能级,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为杨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二)方针原则

1、以人为本与“以文化人”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2、文化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将文化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有机结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社区文化融合发展,丰富文化事业发展内容,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

3、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将文化工作放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进行统筹谋划,不断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又要突出重点、狠抓亮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4、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以最大限度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前提和基础,兼顾杨浦实际和未来发展,创新思路,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5、优化存量与开发增量相结合。既优化文化资源存量,注重内涵发展,又顺应新趋势新要求,建设新设施、开发新功能、采用新技术、增加新内容、培育新主体。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力争在“十三五”期末把杨浦建成更高品质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意文化引领区。成为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文化市场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历史文化传承更加生动,文化产业更加发达的先进文化弘扬地。

围绕一条主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万众创新示范区;

立足一个动力——把改革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力为中心环节;

突出一个主题——以创新文化、历史文化、都市文化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杨浦文化软实力。

2、主要指标

1)“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区。

2) 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常住人口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达到0.18平方米。

3)“十三五”期间,确保12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运作。

4)“十三五”期间,打造3个国内外知名文化品牌。

5)到“十三五”期末,新增5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6)到“十三五”期末,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不含烟草),总产出达1000亿元。

四、“十三五”杨浦区文化发展空间布局

构建“一带、两圈、一廊、多点”文化空间布局,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创意产业布局。

“一带”包括杨树浦路—秦皇岛路—大连路—平凉路—军工路—黄浦江沿线地区,涵盖15.5公里长滨江岸线。推进建设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科技金融为主导,具有“历史感、智慧型、生态性、生活化”的“滨江创意文化发展带”。

“两圈”包括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和大五角场创新创意集聚圈。“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核心,包括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大连路等组成的区域。“大五角场创新创意集聚圈”以复旦大学、创智天地为核心,涵盖湾谷科技园和新江湾城等周边区域。

“一廊”指“长阳路文化创意走廊”,包含长阳路及轨道交通12号线沿线,由沿线各文创园区、国歌纪念广场、上海烟草集团等串联而成。

“多点”指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平台等。

五、“十三五”杨浦区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1、以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载体,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作为整治痼疾顽症的抓手,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2017年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区,2020年确保创成。到2020年,市级文明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市级文明小区要占全区小区总量的40%;两新组织在文明单位的创建比重达到40%以上;市级文明单位达到130家,争创全国文明单位5个。

2、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坚持“四宣联动”、区域联动以及宣传文化部门各条线联动。充分利用“社区公益广告宣传”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移动互联网等新型社交媒体,特别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开展“感动上海人物”、“杨浦好儿女”评选等活动载体,充分挖掘宣传杨浦创新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彰显区域独特鲜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积极推进国歌展示馆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泛开展聚焦家庭、家教、家风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等。

3、弘扬志愿精神,提升市民的道德素养。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制度,完善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嘉许、评估、退出等工作制度。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覆盖面,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区域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突出为老敬老、低碳环保、扶危济困、关爱特殊群体等重点,实施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项目支持计划。到2020年,全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0%

(二)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

结合区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按照“新建一批,完善一批,拓展一批”的思路,以音乐厅、剧院、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建设项目为重点,至“十三五”期末,力争实现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常住人口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达到0.18平方米。

1、积极推进“一带”“两圈”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

建设一批具备一定规模能级、特色突出的中高端文化设施。

1)“滨江创意文化发展带”:深度挖掘杨浦工业文化内涵,依托滨江沿岸现代都市建筑、近代工业建筑、历史文化地标和自然水陆景观,建设音乐厅、美术馆、剧院和工业博物馆,初步形成上海文化新地标。

2)“环同济”和“大五角场”两圈:新建、改建或扩建一批满足中高端人群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设施。依托大五角场地区创新创业空间,建立面向创新创业者等白领群体的小型话剧院,扩建沪东工人文化宫(分馆)。

2、建成完善区域“多点”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建成启用杨浦区图书馆。推进杨浦区图书馆修缮扩建工程,建设成区域内图书馆“1+12+X”资源整合网络的中心。

2)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布局。拾遗补缺,至少新设1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分中心,扩大服务覆盖面,优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3)实现社区睦邻中心文化服务项目全覆盖。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区睦邻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结合睦邻中心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各类人群提供丰富多彩、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服务项目。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形成多渠道、多样化服务阵地,为社区群众提供书报阅读、团队活动、教育培训、科学普及、娱乐健身、影视放映、展览展示等各类健康有益的公益文化服务。

3、实施商旅文体融合发展计划

整合区域资源,盘活和开辟多个中大型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以挖掘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升城区人文品位。

1)利用五角场广场、共青森林公园、黄兴体育运动公园、新江湾城滑板公园、江湾体育场休闲景观主题公园、杨浦区体育馆等公共空间和区域各类文体场馆设施,开展公共文化和文化创意活动,打造白领文化集聚区。

2)以五角场商圈、创智天地、国际时尚中心、合生广场、中原广场、滨江百联、新江湾城嘉誉湾商业中心、控江路区级商业中心、大连路总部集聚区等商业商务集聚区域为重点,依托各种商业活动及载体,植入美术展览、书屋、演艺、非遗展示等文化活动。

4、大力促进区域单位文化设施、文化资源的互惠共享

1)支持、协调和鼓励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文化场所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2)充分利用区域高校、文化研究机构等单位的相关学科资源、人才队伍、研究成果、陈列馆等,增强文化资源的外溢服务效应。

(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精神,以市民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在保证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均等性的基础上,提供健康、多元、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构建与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积极探索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大学生、中青年白领、企业管理者等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

1)深化“一街一品”建设。鼓励和支持街道(镇)兴办区域化、特色化的文化主题活动,组建优秀文艺团队,创作表演优秀文艺作品,开展民俗民间文化活动,举办“我们的节日”、“文化遗产日”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文化影响力。

2)促进群文创作出精品,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生产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节目,创作宣传杨浦形象、传播历史文脉的文艺作品,涌现出在全国、上海有影响力的精品。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加“上海市民文化节”。鼓励社区、校园、企业、军营、机关等组建群众文化团队,并开展大展示、大汇演。

4)实施文教结合计划。制定《杨浦区文化与教育结合行动计划》,在资源共享、文化传承与保护、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全民阅读、书香杨浦”、“非遗进校园”、“国歌嘹亮”主题系列活动等。

2、优化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机制。以对接群众基本需求为导向,分级定位、分类实施,提高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系统运行效率。

1)建立健全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市区资源联动机制作用,依托市级(一级)配送,着力做强、做实区级(二级)配送,全面激活、推动街道(镇)(三级)配送。深化和完善“百姓艺苑”社区与专业院团结对共建运作模式。建立社区公共文化资源需求库和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库,配送文化产品至社区、楼宇、商圈、工地(菜场)、校区、营区、机关、公园、家庭等,不断提高百姓满意度。

2)完善提高对街道、居委会活动室相关文化设备、报刊杂志、业余文艺团队师资的配送服务和专业人员的培训指导。

3)推动规划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活动场所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4)推动区域经营性文化场所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

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对公共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和重大文化项目的服务内容、质量水平、群众满意度、运行绩效等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收入分配与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

1、优化存量文化活动品牌

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提升国际化水平,增进文化交流。如“国际管乐艺术节”、“上海大学生旅游节及都市森林狂欢节”、“世界极限运动大赛”、“森林音乐节”、“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等。不断延伸品牌效应,建立上海管乐发展基地,建成集演奏欣赏、乐器展销、音乐休闲为一体的“管乐之家”。

2、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增量文化活动品牌

以上海市国家音乐产业创新基地为载体,积极推动“中国本土音乐文化高地”和杨浦音乐文化创意品牌的形成。举办“建筑设计文化节”,发挥环同济设计产业集聚的带动效应,引进和培育一批设计名人名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努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1、加大文物资源保护工作力度

推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平台,规范文物保护日常工作,强化文物安全防范工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探寻杨浦历史文脉。加大历史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有效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主流媒体等平台,增强市民的文保意识。

2、加大文物资源传承力度

1)深化“区域博物馆联盟”建设。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合力,推动打造特色系列工业博物馆群,加强工业历史景观的塑造和百年工业文明的展现。开展文物借展、联展、巡展和境外展览、引进展览等,推动博物馆及馆藏文物“活”起来。推进“杨浦·上海近代市政文献馆”建设。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载体的建设。到“十三五”期末,新增5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力争被上海市命名1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基地;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为区域所有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展演场所。

3)推动“非遗校园行”项目。通过展演展示、互动体验、开设系列课程、组织“非遗”传承人和民俗专家进校园为学生讲授相关课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和传播。

4)开发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充分挖掘杨浦“三个百年”遗存如杨树浦水厂、发电厂等历史资源,延续历史文脉,改造和再利用现有旧工业建筑、码头和各类建筑物,努力打造具有杨浦特色的旅游景点。开发特色旅游线路,组织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观赏团,把滨江亲水景观与历史遗存有机结合。

(六)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综合竞争力

1、健全产业生态体系

通过规模化、创新化、集群化发展,壮大现代设计、出版传媒、软件信息、音乐演艺、咨询服务、体育康健、特色时尚等产业框架。

以建设成为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核心功能区为发展目标,推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时尚设计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出版业态,大力发展动漫游戏、版权交易等新兴业态。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技术,培育信息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发展数字音乐及演艺产业为导向,有效整合音乐创作与研发、产品制作表演、传播发行、演艺经纪和衍生品研发的全产业链。着力发展规划咨询、工程咨询等传统咨询服务业,加快发展IT咨询等新型咨询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政策咨询等创新创业咨询服务业。努力打造以赛事运营、大众健身、体育传媒、电子竞技和体育文化演出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休闲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珠宝玉石的设计、营销、展示、交易等核心产业链环节。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与“一带、两圈、一廊、多点”空间布局相适应产业支撑体系。

1)“一带”:打造成以创新创意、科技商务、观光休闲、会展论坛为主要内容的滨江现代服务业功能带,成为杨浦新的增长极。

2)“两圈”:“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进一步推动成熟设计业态延伸产业链,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设计产业集群生态环境示范区。“大五角场创新创意集聚圈”建设成为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大型人文生态经济圈。上海体育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江湾体育场以及周边辐射区域,积极培育新兴体育产业业态。

3)“一廊”:整合长阳路沿线各园区资源,促进产业及商业能级提升,推动杨浦南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崛起,引领实现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打造文化创意“新地标”。

4)“多点”:加快园区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园区集约化、联盟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园区影响力和知名度。

3、推进产业载体建设

1)以环同济知识圈、创智天地、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为重点进行功能提升,吸引国内外文化企业入驻,建设融合科技、文化、创意元素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高地。

2)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传媒机构、文化经纪公司和艺术大师,策划培育具有广泛知名度、吸引力的文化项目。

3)加快推进“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初步形成全球影视传媒、音乐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六、“十三五”杨浦区文化发展的重点工程

实施“打造一个品牌”、“搭建一个平台”、“实施一个战略”等三大重点工程。

(一)打造“创新杨浦”文化品牌

“创新杨浦”培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立足推进学城融合、产城融合、创城融合,使“大学创新文化”成为深化杨浦“三区联动”的新内涵,成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重要动力。

1)实施“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计划”。积极推进复旦创新走廊建设、国定东路、长阳路创业街区建设等项目开辟艺术街区、图书咖啡吧等各种公共文化新空间。倡导构建区域创新文化形象识别系统,对街区的街头灯箱、街灯、公共座椅、旗杆广告、橱窗、商务楼宇等公共区域进行文化标识设计布置,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将微电影、微剧场、小型音乐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植入各类创业载体和科技园区,形成创新文化新聚点。

2)实施“众创空间嵌入计划”。利用和开发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区文化活动室、市民乐园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为“创新工场”、“创新驿站”、“创新谷”等创客组织举办论坛、大赛、沙龙、集市等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设施空间。推进大学路特色咖啡街、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创客平台”的建设,促进创新创业者的交流互动。

3)举办“上海市青年创新文化节”。逐步培育大学创新文化,联合复旦、同济、财大、体院、二军大等高等院校,每年举办一次,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实验室、创智论坛、创意集市、文艺展演等多种项目和形式,进一步推动区域公共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利用大学与国际院校间的联系,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4)实施园区品牌创建工程。深化明确各园区自身品牌定位,鼓励有条件的园区积极进行统一品牌建设,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鼓励现有园区通过引进知名品牌、自主培育品牌等方式,实现“跨界合作”,拓宽文化创意产业新领域,寻求发展新空间。

(二)建设“文化上海云杨浦子平台”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利用云计算、云储存、数字、网络、通讯等技术,将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实现包括历史文化、公共文化和商业文化等在内的云应用,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

1)加快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文化资源共享。对接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和“文化上海云”项目,纳入杨浦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努力建成覆盖全区域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2)搭建云平台。启动建设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移动APP信息平台。内容包括全区各类文化场馆、文化活动、文化项目信息、精神文明宣教信息、群众文化团队介绍及品牌活动、优秀文化艺术创作成果、杨浦历史人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等,实现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和商业文化艺术活动信息的网上共享。

3)建设杨浦“三个百年”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展示馆。以数字化手段将博物馆、历史建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通过数字化陈列、技艺演示、过程再现、体验互动、虚拟漫游等多种功能展示,使历史文化遗存“活”起来、“动”起来,让市民了解、品味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三)实施“文化创新驱动力”战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有序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作用,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推进文化融合发展。

1)丰富文化市场主体。制定《杨浦区文化类社会组织评估扶持办法》,激发文化类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参与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和社区文化民生服务等。支持版权代理、文化经纪、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各类文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代表性强、品牌影响大的文化领军企业,推进产业主体不断成长壮大。

2)提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对照《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要求,结合杨浦实际,制定实施《杨浦区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就服务项目、设施员配置、管理模式、评估考核、政府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引领区域社区公共文化发展。到“十三五”期末,确保全区1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实施社会化、专业化运行。

3)搭建“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合作平台”。依托区域化党建联盟,推动区政府与区域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文化团体(院、团、馆)、群众文化团队等建立合作共同体,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或者奖励、项目合作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联手打造杨浦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4)建立文化人才库。注重各类文化人才的挖掘、引进和培养,多渠道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打破体制、区域界限,建立文化人才库,大力集聚杨浦区域内外文化名家、文化艺术名人、领军人物、优秀文化艺术人才、文物保护专家、非遗传承人等,激励和支持以多种方式参与杨浦文化建设。

5)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坚持依法行政,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快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各方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文化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竞争环境。

七、“十三五”杨浦区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杨浦区文化发展促进委员会,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大文化发展格局,确保本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财政保障。增强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将文化事业经费、公共文化服务专项经费、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建设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并随着区级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文化产业支持力度,采取补贴、奖励、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类项目和文化事业类项目。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市级文化经济政策和文化专项资金。

(三)注重队伍建设。将各类文化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纳入区人才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使用,一方面注重培养既熟悉政策、又了解市场规律的复合型党政文化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专业艺术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基层文化骨干三支队伍的建设。组织开展基层群文培训、文化人才培训等,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四)完善考评机制。提高文化指标在综合考评中的比重,把文化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科学协调发展。

推荐访问:杨浦区 规划 上海市 【文化规划】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文化规划】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精选推荐】》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文化规划】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精选推荐】》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