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文言文阅读第2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考点3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27页)

时间:2020-11-30 09:17:31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考点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技法1 —抓特征,通句意,识别五种特殊句式

一、紧抓特征,认清标志,识别判断句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是判断句的一组是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 L 宀

妪,先大母婢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D. L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 [D项,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且相如素贱人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C项,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知扬州。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 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 油益牢。将论囚,

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 明。

(选自《宋史?刘敞传》) 【注】 傅致:罗织。

译文:

【解析】 “为己直”,结合语境翻译为“为自己伸冤”; “乃”,才;“”者,

也”是判断句。

【答案】 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考中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做扬州知州。天长县审问王甲杀

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 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

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 (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 反而罗织罪证使案件 更不可破。将判决关押,刘敞说:“王甲是冤枉的。”亲自查究讯问这一案件。王甲知道刘 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这件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 为刘敞明智如神。

?精要点拨

判断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从特征入手,看是否符合判断句的要求。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

名词性短语。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天下所共传宝”是

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要求。

看是否能翻译成 “是”字句。所有的判断句都能翻译成“是”字句,如果不能翻译 成这种句式,那自然就不是判断句了。

看有无外在语言标志。判断句的主要标志是“ ”者”也”“ ”者,

“ ”,”也”,此外还有一些副词,如“则、乃、皆、诚、非”等,如果有这些标志,

再结合上面的两种方法作进一步判断即可。 当然有些特殊的没有标志的判断句, 也可以根据

前两点进行判断。

二、抓标志,通语法,巧“添” “变”,识别被动句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A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①洎牧以谗诛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是以见放

c.L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d. i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 [D项,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一般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

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

(指传主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

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 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节选自《隋书》)

译文:

【答案】 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 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梁彦光没有判他罪, 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参考译文】

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 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

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当时庙中有韩伯瑜母亲打他不痛、他为母亲力气衰弱而悲哀、 对着母亲哭泣的塑像,焦通就有所感悟, 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训诫之后让他回

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

?精要点拨

判断被动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 ?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为”

“为”

所” ”或“ ”为所”

或“受

”于””。

“见”

或“见

”于””。

“被”

字。

2.

从语,

法入手,

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

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的意思,所以单凭标志词是不行的,

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3 ?巧借“添”“变”二法

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 是被动句。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

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

【解析】 (1) “为”所”,表被动。 (2)全句为判断句,“”者,”也”;有两

个被动句,“被” “于”二字为标志。

【答案】 (1)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2)(墓中的)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时被正义所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

?精要点拨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这样的句式被称为被动句。辨识被动句,

看标志词,如“见” “为” “于”“为”所” “为所”等。(

看标志词,如“见” “为” “于”

“为”所” “为所”等。

(值得注

意的是,文言词“被”多为动词, “覆盖”“遭受”之意,很少表示被动 )对无标志被动句,

只能从语句的结构或内容上去判定,如“洎牧以谗诛” “戍卒叫,函谷举” “几以不纳死”。

这类被动句在形式上与一般的陈述句无区别, 如从内容着手,进行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牧

肯定是被杀,函谷关是被攻占,文天祥不被接纳。只要能够理清句意,再联系上下文语境, 不难判断。

被动句翻译时一般要加“被”,或使用表被动的词语表达,如“受” “受到” “遭到”等。

表被动的介词“于”有时省略,翻译时要注意识别并译出被动的含义。 “被”可以译成“受”

“遭受”,尽可能按动词意义翻译;非常明确作介词用的,才译成“被” 。

三、辨清类型,识准标志,识别倒装句

(一)谓语前置句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渺渺兮予怀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谁可使者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 [D项,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谓语前置句。 A项,应为“予怀渺渺”, B项,

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 C项,应为“可使者谁”。]

& (2010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 也。(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译文:

【解析】 两处倒装为重点:“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甚矣吾贫可知也”, 主谓倒装。

【答案】 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参考译文】

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死的时候,用出

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精要点拨

一般情况下谓语是放在主语后面的, 但在文言文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 为了强调和

突出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 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再如:快哉此风!可调整为:此风快哉!

谓语前置句一般具备两个条件:是多是疑问句或感叹句,二是谓语动词后多有语助词“乎” “哉”“矣”“兮”等字。

谓语前置句一般具备两个条件:

是多是疑问句或感叹句,二是谓语动词后多有语助词

“乎” “哉”

“矣”

“兮”

等字。

(二)宾语前置句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D.丿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D [D项,①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 ]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

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译文:

【解析】 “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不吾索”即 “不索吾”;

“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

【答案】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 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 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 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参考译文】

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 “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

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 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 或许

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随太子出城。

?精要点拨

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判断方式主要是辨清类型,识准标志。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其标志是:①有否定词“未”“不”“莫”等;②代宾 语的必须是人称代词,如“之”“余”“尔”等。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前置, 其标志是:①疑问句式;②作宾语的

是疑问代词,如“何”“安”“奚”等。

⑶用“之”或“是”或“唯”是””把宾语前置。

(三)定语后置句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D项,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

1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

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 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选自《揭傒斯全集》)

译文:

【解析】 对句“一方之良” “一言之善”是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即“一良

方” “一善言”,“一个好的药方”“一句有价值的 (医学)见解”。“币”是古今异义词,指

财物重金。“师”活用为动词,联想 课文中“吾从而师之”,译为“拜师”。虚词“乃”联 想课文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译为副词“才”更合语境。

【答案】(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 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 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参考译文】

我的街坊有一个叫徐若虚的先生, 徐姓是郡中的大家族。

 徐若虚十五岁考中进士, 就告 辞回乡以行医为业。(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 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 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 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经过几十年,他的学问取得很大成就, 编撰《易 简归一》几十卷。

?精要点拨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 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 强调定语

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且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 ” 之,,”“ ”之,,者”“ ”者””。 辨析时,只要抓住这些标志词语, 再加上语意

理解即可。

定语后置句在高考翻译题中极少考到,但并不是不考。如 2010年上海卷“桂阳民有争

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应是“桂阳有争舟而相殴至死之 民”。可译为:桂阳有争船而相互斗殴至死的人, (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2011年江苏

卷第8题第(1)句中“毁淫祠数百区”,“数百区”是个特殊的定语后置, 译时需提至中心词

“淫祠”前。

定语后置句翻译时一般把定语调至中心语前。特殊情况下可以按照“中心语+中 +定语+的(名词)”格式翻译。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

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

以其无礼于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 [C项,“于”应译为“到”。]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 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译文:

【解析】 “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 “污”,玷污;“自污”即“污自

宾语前置。

【答案】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参考译文】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

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 先生在咸宁做官

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精要点拨

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 “以”

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的句型。

翻译时,一般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将介宾短语放在谓

语动词的前面。

这种句式虽然《考试说明》未作要求,但因为它在文言文中很常见,所以高考翻译题中

这种句式虽然《考试说明》未作要求,

但因为它在文言文中很常见,所以高考翻译题中

经常出现。如2012年江苏卷第8题第(2)句中“贤于言事官远矣”,可译为“比那些言事的 官员好多了”。不过,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并不是一定要提前的。

四、“瞻前顾后”,分析成分,识别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 [A项,“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 B项,后三句省略主语。

 D项,省略介词

“于”,应为“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

16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诏以立(指传主赵立)守楚州。”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 (指盗

贼首领)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译文:

【解析】 “窟穴”是名词用作动词,建造巢穴;“绝”是副词,坚决;“与”后省略

了 “之”字;“梗”是阻塞的意思。

【答案】 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 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 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

更加阻塞。

【参考译文】

皇帝下诏命赵立守楚州。”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盗贼张敌万 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来往,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堵塞。

?精要点拨

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此外,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识别省略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二种:

“瞻前顾后”,看有无主语省略。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在理解句意时要注意该

句前后的语境。因为省略可能会承前或蒙后省略。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

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就属于承前省略了主语, 补充出来即为“(蛇)黑质而白章”。这

种情况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

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在有些文言句子中,谓语动词后面直接带了宾语,

尤其是处所性宾语,这时我们需要考虑宾语前面是否省略了介词。 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中,“军”为动词,而“函陵”和“氾南”均为处所名词, 所以前面应该是省略了介词“于”。

省略句虽然复杂,但最常见的有三种:省略主语、 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之”字、 省略

介词“于”字。

五、记住固定搭配,识别固定句式

17.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孰与,译为“与” 一起”

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

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不亦”乎,译为“不也”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D.②③⑤⑥C [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

B.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C [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

谁””

。④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1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潜斋喟然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

"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潜斋喟然

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 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 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译文:

【解析】 “丧”,动词,去世;“无乃”欤”,固定句式,恐怕”吧。

【答案】 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参考译文】

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敬恒问他说: “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

有些过分吧? ”潜斋感慨叹息说: “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敬恒说:“请允许我为

先生主持这件事。”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只有对敬恒 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 ”然而敬恒不敢多拿出东

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潜斋死后,敬恒执行丧礼如 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

?精要点拨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是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固定形式。 理解固定句式,有

助于理解句子的含意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固定句式在高考翻译题中不是

必考点,带有因文命题的特点。不过,一旦考查到,必须按其固定译法翻译。如 2011年四

川卷第11题第⑵句中“得非吕徽之乎”,“得非”乎”应译为“莫非”吧”。

技法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一、翻译的原则一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文:

【解析】 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此两处用意译。

【答案】 适逢(双方)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邀请 (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译文:

【解析】 “衣冠” “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

【答案】 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

憾什么呢!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

【解析】 “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 不必逐一翻

译。

【答案】 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译文:

【解析】 “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

【答案】 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处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

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2 ?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 (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 )

的地方。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

【解析】 “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答案】 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⑵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

【解析】 “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译出。

【答案】 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

【解析】 此处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答案】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译文:

【解析】 “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 。

【答案】 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译文:

【解析】 “怒发上冲冠”用了夸张手法, 仍要译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

要”。

【答案】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精要点拨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 (个别失去实在意

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第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 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直译为主,就是能够用直译的词句,要 尽量直译。

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

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

方法。 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

而且词类经常活用, 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

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 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二、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

3?请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

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 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原句: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译文:您所结交的应是当时的贤人,现在跟这种人一起喝酒高兴吗?

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 漏译了 “皆”这个“全都”的意思,改变了语气;只译出“贤”而未译出

“隽”,即“才华出众之人”。

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文: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 ①漏译了“督”字。“督”,督促,在这里是“被督促”的意思。

误译“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⑷ 原句:(2008 ?江苏卷)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文:等到召见,就受到亲近信任。

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 译文有两处漏译。一是“得”字,应译为“获得”;二是省略的成分应补出。

 如谁获得召见,获得谁的召见。这里的人称须译出。当补不补,也属于漏译,会损害原意。

4?请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文:(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 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

【答案】 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 应在“推荐”后加“的”字。

原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文: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

不“达”之处:

【答案】 原句中“不之虑”是个宾语前置句, “之”是动词“虑”的宾语。译句未译

出这个句式特点,既丢掉了得分点,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须 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这是“达”的要求。

⑶ 原句:(2009 ?江苏卷)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刚刚被罢黜了巡抚住居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

不“达”之处:

【答案】 译文前半句结构混乱,后半句表意不明, “认为”什么“奇异”没有译出。

“闻”属错译。

(4)原句: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译文:但只有信陵君能够接见那些隐没在各个角落的人物, 不以结交下层人为耻辱, 是

很有道理的。

不“达”之处:

【答案】 译文中“接见”一词用得明显不当。用词不当,也是不“达”之处,在考生

翻译中较为普遍。

?精要点拨

?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在平时 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漏译,误译,赘译, 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

?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

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 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不

“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

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3?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在考试中一般不作要求。

技法3怎样落实翻译得分点

一、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如何判断这些得分点?

(2014 ?重庆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其欲助 之亲故。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有群丐过其门,先生请其就座而畅 饮。醲饷既良,先生告其故,(群丐)谓先生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 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

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 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

?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判断句中得分点

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特殊句式:

⑵翻译

译文:

【答案】 (1)①是、吾侪 ②以 ③何难之有(宾语前置句)

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 生食用。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判断句中得分点

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特殊句式:

⑵翻译

译文:

【答案】 (1)①里閈、故、踵 ②甫 ③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定语后置句)

刚到达乡里,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亲戚朋友,肩挨肩,脚跟脚。

?精要点拨

?得分点有三:①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 ),②特殊句式,③句意通 顺。

?判定得分点的方法:

(1)判定关键词语

在翻译题中命题人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 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 语。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实词从词性方面看,指 名词、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 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 定的18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要找出这样的关键词语, 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就会丢分。

这里,特别注意两类词的判断:

通假字的判断

判断该字是否通假, 一是靠平时积累,二是靠临场推断。 推断有两个标准:a.用该字意

思在上下文中实在讲不通, b.该字与哪个通假字音近形似。

活用词的判断(参见本章第二节考点 1中的相关内容)

(2)判定特殊句式

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

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

这时就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 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 因为它不一定

是特殊句式,如带“见” “于”字的句子。

二、如何在翻译中落实得分点?

关键实词: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

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 遂沿涧而入。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

 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 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橘树瑶林,益清绝, 曰钓雪矶。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选自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 )

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译文:

得分点 “修禊”,补出必要的动词;“穷” “胜”,形容词分别活用作动词、名词。

【答案】 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译文:

得分点“人”作状语。

【答案】 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译文:

得分点定语后置、“乐”、“鼓琴”。

【答案】 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

【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 有座山葱茏茂密地高耸着,(那)是兀麓山。山的西面,桃花涧

水从那里流出来。在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 并且览尽山泉

怪石的胜景。

前一天晚上,使各位贤士大夫住下。第二天,出发了,互相带领着向北走,随身带着酒

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入山。又过了三里的地方,

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相傍有很多苍松,高耸入云好像到了 青云间。忽然看见鲜花点缀在湿润青翠的树间,好像火苗升起要燃烧一般, 值得观赏。又走

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上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下 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坛宽八尺到一丈,可以 (在上面)垂钓。听说下大雪时,四周都是如美玉

般的树林,更显得清冷绝美,叫作钓雪矶。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 来跟泉水比试。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嘉靖

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 (意斟满酒一口气喝

完),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明?程启充《游千山记》)

(1) 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译文:

得分点 “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同志”,古今异义词,志同道合;焉,之。

【答案】 嘉靖丁亥年,我在抚顺戍守,丙申年又调到盖州,来到了辽阳,才得以与志

同道合的徐、刘两位先生到那里游玩。

(2) 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译文:

得分点 “危险”,古今异义词,高耸险峻;“适”,恰好;“愀然”,悲伤的样子。

【答案】 东面的山峰高耸险峻,徐、刘两位先生斟满酒一口气喝完, 在此期间正好有

一个吹奏胡笳的人,乐声振动树林,听到这种乐声让人感到凄楚悲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 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有厓门[注]遗迹,予偕知县罗侨吊焉。

 夜二鼓,乘汐出港,天未明抵岸。少顷

(选自方良永《厓门吊古记》,有改动)

【注】 厓门: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 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

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

译文:

得分点 “少顷”,不一会儿;“达观”,遍览;“颠末”,始末,其中“颠”本义是

头顶,引申为“始”,也可据“末”推断为“始”。

【答案】 不一会儿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查考它建造的始末。

?精要点拨

翻译句子,一定要遵循“一一对应, 字字落实”的原则, 对确定好了的关键实词, 一定 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不意译。例如通假字,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不能 照抄句中原字。这里,要特别注意对下面三类词的翻译:

1?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一定要拆开翻译。如“亲信”是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 节词语,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亲近”“信任”两个词。

2?活用词。它们在翻译时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

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像 ”” “用”” “在,,”。

活用作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

活用作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 如“填然鼓之”中的“鼓”

应译为“擂鼓”。

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进行

翻译。(当然,有的词可用一个意思与“认为””或“以”为,,”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

使动用法要用“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 [与意动用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

一个意思与“使(让),,怎样”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

3?疑难或陌生的词,要借助语境和实词的推断方法,并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去较为合 理地翻译它,而不是硬译或干脆不译。

(二)关键虚词:慎重换、删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

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

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选自兀代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 )

译文:

得分点 “卒”“且”“乃”“是”。

【答案】 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

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参考译文】

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 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 现在更为严重了。

 一切疾病

不考虑患病的时间长短和病情轻重, 药一旦入口不奏效, 立即就摒弃不用。

 至于巫术,反复

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 用尽他们的钱财,耗

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 了。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 遣诸生赍书请之, 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 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

(选自《后汉书?史弼》) 译文:

得分点“以”“谒”“因”“达”。

【答案】 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

【参考译文】

史弼升任河东太守, 奉诏当为朝廷选拔孝廉, 史弼知道不少权贵会托关系找人, 于是预

先下令与权贵断绝书信来往。中常侍侯览果然派诸生带着他的信请他办事, 但好多日子不被

接待。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史弼大怒说: “太

守我有幸身担重任,应当选士报国,你是什么人竟这样欺诈无体统! ”命令左右的人把他带

出去。

?精要点拨

1 ?必须译出的虚词一一换

(1) 有实词义项的则须译出实义,如“之”“其”等。

(2) 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 是语气词也要替换。

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句中的“于”要译为“在”,“之”要译为“的”。

2 ?不必译出的虚词一一删

起语法作用的。

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之”“者”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标志。

女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句中的“者”为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表停顿作用的。

女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的“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

起衬字作用的。

女口:顷之,烟炎张天。

句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

⑷发语词。

女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

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 不须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不然会画蛇添足,弄

巧成拙。

特殊句式:译出句式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孝武初,周文与语,奇之。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 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营门侍郎。 ”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

初附,旧俗官人皆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 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选自《北史?刘转第五十七》,有删节)

(1)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译文:

(2)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译文:

得分点(1) “近侍之官分散者”为定语后置句。 (2) “画杨震像于寝室”为后置的介宾

短语句,“自戒”为特殊的宾语前置句, “及代还”为无标志被动句, “人吏送者”为定语后

置句。

【答案】 (1)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逃散的皇帝的亲近官吏很多,只有申

徽不离左右,魏帝称道赞叹他。

(2)申徽性情廉洁谨慎,就在寝室画了 (廉吏)杨震的像来告诫自己。等到被替代回京的

时候,送他的百姓和官吏几十里不断绝。

9?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尝结庐数椽”以“雪屋” 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

(选自明代杜琼《雪屋记》) 译文:

得分点 “缙绅”者”,定语后置句;“征”。

【答案】 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 (一篇)记。

?精要点拨

1.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调。主要指那些倒装句,译时须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结构形式。

补。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若不补出,句意就不明,句子就不通;二是 补出句中的被动意味,如意念被动句。

?遵循一定的翻译格式

判断句要译出“是(不是)”字。

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被动句要译出“被”字。

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些固定的格式,如“所以” “有以”“得无”“无乃”和“不

亦”乎” “何”为”“ ”之谓”等, 它们都有固定的翻译方式, 必须按其固定的方式

进行翻译。

句意通顺:保留语气,及时补充,避免硬译或漏译

10.下面译文中画线的词语都有句意不准、 文意不通的问题,请分析其不准、不通的原

因并改正。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联合围攻郑国,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并且在与晋联盟

的情况下又与楚联盟。

分析改正:’

(晏)婴之亡,岂不宜哉?

译文:晏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分析改正:句中的“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该译出,更不该译 为“的”。这叫该删不删,影响语意。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译文:想起他们的祖父,冒着风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分析改正:句中的“祖父”是两个词,指“祖辈和父辈” ,须拆开翻译。这叫该拆不拆,

以今译古。

(阳城)服用无赢副(衣服没有多余的),客或称其佳可,辄喜, 举授之。有陈苌者, 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译文:有一个叫陈苌的人,等到自己领到俸禄的时候,总是到阳城那里称赞钱的美好, 这样又能从阳城那里得到一些钱。

分析改正:第一处是代词“其”误译,应指“阳城”。这叫代词不可误用, 否则指代不

明。第二处漏译了“月”字, “月”应为“每月”。翻译讲究字字落实,漏译必害原意。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使他们振作,有什么不可以?

分析改正:

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译文:跟随的穿着华丽衣服的侍妾有七十人。

分析改正:译文有两处语意不通。

 一是“从”是使动用法, 使,,跟随。

 这叫不辨活用, 改变原意。二是“七十人”作为数量短语定语应加以调整至中心语“媵”前。 这叫该调不调,

不合规范。

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

译文:礼部主办的贡士考试,一年中所录取的人才,胡先生的弟子往往占到四五成。

分析改正:

(韩)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译文:韩信于是解掉他的绑绳,向东坐着,向西面对,按照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分析改正:画线句表意不明,谁“坐”?谁“对”?原句省略了主语,应为“他 (指广

武君)面朝东坐,韩信面朝西对着”。这叫当补不补,表意不明。

(孔君)属文布纸,谓为方思,而数百千言已就。

译文:孔君写文章铺开纸,说是才思考,而几

分析改正:画线处有两个问题,一是“言论”和“完成”搭配不当,有语病,其实,“言” 指字,代指文章;二是漏译了“百”字,虽只一个字,但这个小细节不能忽视。这叫实词未 字字落实。

?精要点拨

要做到句意通顺,除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外,还要注意:

1.不要硬译、漏译。

所谓“硬译”, 就是在明知无法翻译的情况下强行翻译, 其结果是语意不通。

 碰到这一 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它可能是专有名词 ( 国名、人名、官名、器物名、帝号、年号、 度量衡等 ) ,另一种是它可能是疑难词。这时,只要结合一下语境就明白了。当然,还要靠 平时文化常识的积累。

漏译也属常见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坚持一字一词一译的原则, 碰到确实需要合译的一定 要慎重。

2.必须补上省略成分及其他相应的词语,使句子更为通顺。

3.要保留原句语气 ( 尤其是问句的语气 ) ,不可随意改变。

4.另外,译句要规范,不得出现语病或文白夹杂。

三、考场翻译需要树立三种意识 1.揣摩得分点意识。翻译的第一步是阅读揣摩,其中准确揣摩得分点是重要的一环, 它能确保有效得分。

2.整体把握意识。翻译过程中,除了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直译 为主”的原则之外,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是一个基本应考策略。“词不离句”,就是 注意句子内部语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既要学会补出省略成分, 保证翻译的完整性; 又要学 会运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保证句意的连贯性。

 “句不离段” ,就是一定要把要翻译的句子放 在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 去翻译, 切不可就句译句。

 合理推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准确把握全 句大意,离不开上下文语境,离不开对上下文句意的准确理解。

3.积累迁移意识。文言文命题回归课本,一直以来是命题者所追求的方向之一。对课 内知识点, 尤其是经典篇目中重要知识点的迁移性考查, 在翻译中往往表现得最为鲜明。

 因 此,在翻译时要经常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哪一课中学过?在哪篇文章的哪个句子中碰到 过?有了这样举一反三的积累迁移意识,做题自然能如鱼得水。

翻译口诀

纵览全篇,明晓大意。由句到词,串联成义。

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

虚词虚义,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年号地名,不必翻译。若有省略,补出本意。

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词类活用,尤为注意。

是否通假,全靠记忆。揣测推断,前后联系。

重点难词,采分所系。切莫望文,从而生义。

大胆推断,下笔心细。特殊句式,调整词序。

省略倒装,皆有定律。因句定调,皆按惯例。

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句子通畅,完美翻译。

阅卷现场

(2016 ?全国甲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

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齬,多不能安其 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 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 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 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 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

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

TOC \o "1-5" \h \z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齬,多不能安其身。 (5分)

译文: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5分)

译文:

现场采样

阅卷点评

抽样1:

第(1)句中“胜”译为“忍受”,得 1分;“龃齬”没有译

(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

出,扣1分;“安”译为“安身”,扣1分。该生对“龃齬”

但不能忍受龃齬,大多无法安

一词该译不译,导致丢分。

身。

第⑵句中“啖”译为“吃”,得 1分;“囊”译为“包

(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

来”,得1分;“进”译为“上报”,得1分;但此处“矢”

中雁的尸体,便包来给陈登云

通“屎”,是“粪便”的意思, 该生译为“尸体”,脱离语

看,陈登云上报给朝廷。

境,扣1分。

抽样2:

第(1)句中“胜”译为“忍受”, 得1分;“龃齬”译为“攻

(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

击倾轧”,得1分;“安”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保全”的

但不能忍受被攻击倾轧,大多

意思,该生不能甄别该词类活用, 译为“安稳的”,扣1分。

无法过上安稳的日子。

第⑵句中“啖”译为“吃”,得 1分;“囊”译为“装入

(2)副手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

袋中”,得1分;“进”译为“上报”,得 1分;“副使”

泽中的雁粪,随即装入袋中暗

为官职名,不用翻译,该生译为“副手”,画蛇添足,扣 1

示陈登云,陈登云随即上报朝

分;据语境可知,“囊示登云”中“示”是“给”看”的

廷。 意思,该生译为“暗示”,脱离语境,生硬翻译,扣 1分。

规范答案:

(1) 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 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增分指导:

规避文言文翻译的六大误区

?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应对策略一一把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词,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如 2016年山东卷文

言文翻译题第(3)小题中,“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使用了古今异义词“虽然”, 结合

语境,应翻译为两个词“虽然这样”。

.不译而译,画蛇添足

应对策略一一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删表语气或衬音节的虚词。如 2016年全国乙卷文

言文翻译题第(2)小题中,“苏轼”为人名,“从容”古今意思相同, 翻译时保留不译。如2016 年天津卷文言文翻译题第(3)小题中,“其事与寿昌岂异也, 兹不谓之至通于神明乎”使用 了表语气的虚词“也”和“乎”,翻译时应删去。

.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应对策略一一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如2016年山东卷文言文翻译题第(2)小题中,“不

亦难乎”使用了单音节词“亦”,翻译时需译为“也”。

.该补不补,句意脱节

应对策略一一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成分。如 2016年北京卷文言文翻译题

第⑵ 小题中,“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 为省略句,翻译时需先在句前补出主语“衡山国或

衡山国君”。

.该调不调,结构混乱

应对策略一一将倒装句式调整为正常句式。 如2016年天津卷文言文翻译题第(2)小题中,“礼

以客主”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先调语序,将状语“以客主”置于动词“礼”之前。

.该活不活,词意谬错

应对策略一一甄别词类活用的各种类型,准确解释。如 2016年山东卷文言文翻译题第(2)

小题中,“公乃愿致诸侯”有词类活用现象, “致”为使动用法, 翻译为动词“使(让),,归

附”。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 “近来御史官员,

壬午年以前害怕淫威,就摧残刚正为柔顺;壬午年以后拘于情面, 就把正直变为谄媚。

 其中

难道没有刚正的人, 但禁不住抵触排挤, 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提升为京 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

 背着朝廷培植党羽,追求贪欲摇尾乞怜, 像所谓’七豺’’八狗’的,

谏官反而占了一半。

 谏官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 而使人备受屈辱到这种地步, 怎么能希望他

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家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 地考察当初进用的人选。”趁机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 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 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

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 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裁断事情严厉。因

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多次搁浅,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即学即用

(2016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

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 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句子 考点 文言文 建模 文言文阅读第2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考点3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27页)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文言文阅读第2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考点3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27页)》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文言文阅读第2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考点3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27页)》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