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初三议论文论证过程题专题训练x

时间:2020-11-22 10:14:3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初三议论文 论证过程题专题训练

一、【 2010 年昌平一模】阅读《精彩》 ,完成 18— 20 题。(共 8 分)

精 彩

①精彩,是我特别喜欢、 但又十分吝惜地使用的一个词。 因为在我看来,精彩是人生的最高

境界, 是不会轻易达到的。

②什么是精彩?精彩,就是优美、出色。明星奉献给观众的精彩节目,歌声绕梁三日,表演

出神入化; 运动员奉献大家的精彩比赛, 龙争虎斗, 惊心动魄; 老师的精彩一课, 深入浅出,

引人入胜;作家的精彩文章,字字珠玑,洛阳纸贵;科学家的精彩科研成果,厨师的精彩烹

调技巧,官员的精彩领导艺术等等,不一而足。倘若再具体一点说,精彩,就是陈胜 “王侯

将相宁有种乎 ”的宣言;精彩,就是马丁 ·路德 ·金《我有一个梦》的演讲;精彩,就是刘翔在

奥运会上率先撞线的那一瞬;精彩,就是飞人乔丹投篮时那美丽的弧线

③精彩的反义词是平庸。 一个得过且过、 没有创意的商人, 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人,

一个无心向学、 “60分万岁 ”的学生,一个满足于跑龙套当配角糊弄观众的演员,一个只会

模仿别人、 重复自己的作家,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

一个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

步的科研人员,虽然也能混得不错,也可养家糊口,但永远与精彩无缘。

④精彩最需付出。演员就在台上精彩那么一阵子,不知需要多少年的勤学苦练,即所谓

“台

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运动员在赛场上那精彩的一跳、一跑、一掷,背后则是无数次的

挥汗如雨,苦练不辍。曹雪芹为了《红楼梦》的精彩,不仅是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也不

仅是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最后,竟然 “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这就好比

传说中的荆棘鸟, 它一生只唱一次, 但那歌声如同天籁,

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

优美动听, 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但为了这一次的短暂精彩, 它不仅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和心血,而且,它将曲终而命竭。

⑤精彩当趁年少。虽说只要你想精彩,什么时候都不晚,因为不同年龄的人各有各的精彩:

青年人的精彩,大红大紫,锋芒毕露,像赤壁之畔的周郎,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滕

王阁前的王勃,技压群雄,文盖四座,

“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老年人的精彩,不动声

色,沉稳自信,如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像庾信 “凌云健笔意纵横 ”。不过,还得讲句

实话精彩要趁早, 因为精彩更需要强健的身体,

敏捷的思路, 充沛的精力, 大胆的创新精神,

而这些大都是青年人的专利。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⑥人这一辈子,不论干什么,总得精彩他几回,或建功立业,或著书立说,或德昭天下,不

仅自己有成就感, 也让众人喝彩。

 什么时候想起来, 都觉得很自豪, 没白来这世界上走一回。

人生难得几精彩,此时不精彩,更待何时?

18.全文围绕 “精彩 ”一词展开。请简要写出全文的论证思路。(

4 分)

参考答案

①精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会轻易达到的

②精彩的内涵 ③精彩最需付出 ④精彩当趁年少

二、【 2010 年崇文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 22 题。(共 8 分)

①儒家经典《论语》开篇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 “学 ”,

也在于 “习 ”。这里的 “习”,是练习、实践、运用的意思。

②“习 ”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③“习 ”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人乐而忘返。在 “习 ”的过程中,可见的不可见

的、可测的不可测的自然万物都能让人感到新奇、 惊奇、奇妙,进而引发探求的兴趣; 在 “习 ” 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先人未曾解决的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

取得新成果。这些使人不由得生出实践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快乐。

④ “习 ”在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满足了人们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渴望,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掌握真理,就离不开实

践。人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 才能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使书本知识转化

为自己的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相反,如果只 “学 ”不 “习 ”,即便 “皓

首穷经 ”,很可能也只是一个 “书奴 ”,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无法体会探索与掌握真理的

乐趣了。

⑤“习 ”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知识,成功地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喜悦。我国 “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活跃在农业科技实验的第一线。有人认为农业科技实验很苦,

袁隆平则认为, “苦中有乐 ”,乐在 “有希望,会出好品种 ”。他的实验成果,为解决中国甚至

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毫无疑问,只有通过 “习 ”,人们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

一步步攀上事业的高峰,体验 “一览众山小 ”的喜悦与豪迈。

21.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4 分)

答: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21.答案示例: 作者首先提出了 “习 ”能满足人们对真理的渴望,给人们带来了无穷快乐的观

点。接着引用了古语证明要探求真理只凭借书本知识是不够的, 必须亲力亲为。

 然后从使书

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使别人的经验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要掌握真

理就离不开实践的道理。 最后从反面阐述了: 只学不 “习”,就无法体会探索与掌握真理的乐

趣。评分:共 4 分。每点 1 分。

三、 【东城一模】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 18— 20 题。(共 7 分)

灾难是一所学校

崔铁民

①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难, 无情地损毁我们的家园、 夺走数万同胞鲜活的生命, 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②然而灾难也以暴虐的形式, 加深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促使我们反思以往对自然的态度,

回顾走过的道路,从中获得启发和教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不仅是大灾难,也是一所大

学校。

③灾难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灾难。虽然改革开放 30 年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大大增强,但就总体而言,在现时条件下,我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经验并不丰富,

甚至可以说, 在每一次突发灾害面前, 还没有多少现成的办法可以遵循, 只能根据具体情况

随机处置,在大灾面前学习抗灾。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调集全国的资源和力量,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治、灾民安置、设施抢修、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方面全力以赴,科学调配,迅速控制局势,并展开防止次生灾害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抗震救灾工作得以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

在紧张复杂的救灾过程中, 所有决策措施的拍板实施和各种方法的及时采用, 都从灾难现场

的具体情况出发,依据救灾的实际需要做出。可以说,是灾难逼迫我们动脑筋,想办法,使我们能够临危不乱,有效应对,保证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并向纵深发展。④灾难教给我们与大自然打交道的本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在享受大自然恩惠的同时, 也在承受它所带来的伤害。

 人类在与自然和睦相处、 提高规避风险能力方面,探索的道路还很漫长。

 当自然灾害突然袭来时, 能否有效防范和应对,取决于我们平时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防灾减灾本领的增强, 源于我们一次次与灾害的不期而遇。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的,除了巨大的伤痛,还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抗震救灾知识。

 尽管这些知识的获得, 以我们最不愿意承受的苦难为代价, 但其意义却非同寻常。

 它让我们懂得,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人类必须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自然规律、

认识自然规律、 顺应自然规律, 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的过程中把握自身定位,建设美好家园,真正做到

⑤灾难告诉我们 “多难兴邦 ”的道理。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锤炼出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 我们饱经苦难而没有被打垮,

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各

种艰难困苦。

 历史发展到今天, 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被不断赋予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

愈发

显现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一旦灾难来临, 就会立刻激发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责任感,

产生无

比强大的力量, 激励我们闯过难关,

开创新局面。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 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再

一次得到锤炼和升华,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

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事实雄辩地证明, 灾难面前形成的精神力量一旦转化为全民族

的自觉行动, 就不仅可以克服一时的艰难困苦,

更会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

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原文有删改)

18.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

“灾难是一所学校 ”?( 3 分)

参考答案

18.文章从 “灾难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灾难

”;“灾难教给我们与大自然打交道的本领

”;

“灾难告诉我们 ,多难兴邦 ?的道理 ”,三个方面论证的。

四、【 2010 年平谷一模】 阅读议论文《生命的品格》 ,回答 21—— 24 题(共 9 分)

生命的品格

国风

①生命是有限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 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 我们所能

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②要懂得珍惜。

 珍惜每一寸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孔夫子感叹: “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 多了解一点世界;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

个世界时, 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要珍惜一粒米、 一寸布、 一张纸、 一支铅笔。

 “一

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

每一件物品, 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 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 却看不到农民

在烈日的暴晒下古铜色的脸膛; 我们用精美的铅笔, 学习写字, 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

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 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 因此要懂得惜福。 要珍惜朋友之间的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友谊,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要懂得尊重别人,

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③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

母的养育;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

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

重别人、 包容别人, 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要把关怀别人、

救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

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有所感悟,这样,人才能有所作为。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

达真理和爱, 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 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 才能锻炼无所不克

的意志, 才能增长道德勇气, 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

 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⑤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也

不能久留。

 人赤条条来到世间, 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

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23. 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的论证过程。( 4 分)

23. 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要懂得珍惜”,然后分别从“要懂得珍惜时间”, “要懂得惜福”

(“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要懂得珍惜友谊”这三个方面论证论点。 (共 4 分,每个

要点 1 分,意近即可;如果再细述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表述清楚也可以)

五、【 2010 年石景山一模】 阅读《但丁名言补议》 ,完成 19-21 小题。(共 8 分)

但丁名言补议

李旭

①“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这句名言,自被马克思引用

后,备受世人推崇。

②不过我想,凡事都应有个前提,但丁首创也好, 马克思引用也罢,大概总是要人

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勇敢坚定地走下去, 不必理会那些闲言碎语, 而决非不论对错、 不管

效果地一意孤行。如若不信,请看一下马克思原文: “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 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 ’”

③可见,马克思是欢迎“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的,只是对“所谓舆论的偏见”

从不让步。

 然而,现在有些人, 在引用此话的时候, 往往是断章取义, 对待别人的批评、议论,是也罢,非也罢,一概置之不理,动辄拿“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作挡箭

牌。譬如有位青年,常常自以为是,孤傲不合群,好心人劝他放下架子,谦虚待人,他

却怪别人不理解他, 还引用但丁的格言来回敬人家; 有的人文化水平很低, 甚至连信也写不通,却不好好学习基础知识,一心想当作家,成天到处投稿,一无所成。别人劝他

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学点实际本领,他也听不进去,还坚持说“走自己的路 ,, ”

像这样理解但丁的话, 不仅曲解了马克思引用格言的本义, 而且对自己也毫无补益, 将

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④人,尤其是青年人, 由于阅历不深, 经验不足, 做点错事, 走点弯路, 在所难免。此时就应该迷途知返, 而非 “走自己的路” 。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曾做过绚丽的诗人之梦,而且写了大量的诗作, 打算出版, 但由于父亲的劝告和出版家的拒绝才作罢。

 这使他认识到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缺少天赋, 不适于搞形象思维, 倒是长于抽象思维。从此,他把全部精力转移到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国家、 社会问题的研究之中, 结果做出了惊人的贡献。

 实践证明,马克思没有沿着诗歌之路走下去是完全正确的。

 否则,即便他写出一

百部诗集,也未必抵得上一部《资本论》的价值。

⑤“自己的路”只要对,别人说得再难听,也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反之,则应虚

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及早改弦易辙,决不可固执己见。

21.简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4 分)

21.①首先指出青年人做错事、走弯路在所难免,②然后提出此时要迷途知返,而非“走

自己的路” 的观点,③接着举马克思由于父亲的劝告和出版商的拒绝而放弃诗人之梦,

改变志向写出《资本论》的例子进行论证。

评分:共 4 分,前两个要点各 1 分,第三个要点 2 分。

六、【 2010 年通州一模】 阅读《代沟,不填也罢》 ,完成第 20— 22 题。(共 8 分)

代沟,不填也罢

①不知从何时起,“代沟”成为人们普遍议论的话题。一时间,“相互理解、信任、默

契”成了两代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无数不同的家庭,似乎有相同的使命——“填代沟”!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②代沟,非填不可吗?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看看“代沟”是什么。它主要是两代甚至几代人由于时代、

生活环境、 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造成的在人生观、 价值观、 审美观等各方面的看

法不同。

④代沟必须被填平, 得说出它的不合理性才行。

  它的不合理性在哪里?在于两代人的意

见不合吗?只要略懂一点历史就知道,

社会的进步, 是通过人类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的能力

进步来实现; 而人类的认识和能力的进步,

正是因为每一代人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先人。

以两代人对客观世界看法有差异,

这本是天经地义的。

  假如现在的社会, 几代人想法如出一

辙,默契无比, 根本无 “代沟” 可言,那倒真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说远的, 假设近两百年前,

几代人“同心同德”,则饱学之士固然摇着脑后的辫子陶醉在普天下的“理解与信任”中,

小姑娘亦是踌躇满志, 因为裹了那样小的脚,

连阴沟都跨不过, 望见“代沟” 更是要发晕了。

不知哪些热心于填代沟者可乐意去过那种日子呢?

⑤再者说, 填代沟, 怎么填?只有三种方法, 要么老一辈向小一辈妥协,要么小一辈向

老一辈投降。

 再就是两边一起开步走,

来个握手言和。

 这容易办到吗?两代人都有自己的经

历、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看法,

你想把它们拼命揉合在一起,

任何一方都不愿接受别人

强加的思想。而且,就算揉合在一起,又有什么用呢?牺牲家庭内部的“争鸣”,去换取所

谓的“了解、一致”,这必要不必要?巴金名

著《家》中的那个家,是毫无疑问有着宽深

的“代沟”,并且高老太爷和觉慧,这“代沟”两边的代表,是绝不妥协的。而高觉新,正

是为了家庭的“理解、融洽”而充当了“填沟人”。他填进去的是什么?是他的青春、他的

前途、甚至于他的妻子!而他所换来的,终究只是家庭最后的破裂。 “代沟”这个社会现象

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⑥那么,不填又怎么样?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勇气、有胆量,面对“代沟”的存在说一声:“不填,又怎么样!”

21.请你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 3 分)

21. 答案示例: 首先作者论述人类和社会的进步正是每代人的差异所致, 强调代沟的存在是

客观合理的观点, 接着, 作者举例论证, 列举两百年前饱学之士和小姑娘深受封建禁锢的实

例,从反面驳斥填代沟观点的错误。最后,以反问的语气强化观点, “代沟”不必去填。评分标准:答案要条理清晰地表述论证过程。要对观点 陈述,对举例论证陈述。表述不清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或不合逻辑,扣 1-2 分。

七、【 2010



年宣武一模】



阅读《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完成第



20— 21



题。(共



6 分)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崔宇

①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 而是越合适越好。 可是很多家长固执地相信, 抢跑是在为孩

子争分夺秒。

②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 适当施加外力可以促其生长, 倘若施用外力不当,

就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卡尔就是这样一个被毁的天才。

少年卡尔在父亲的强迫下, 每一分钟都要学习, 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爱好都被父亲隔在门

外。最初,这样的教育取得了成就,卡尔 8 岁学习大学数学, 11 岁大学毕业。教授们预言

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 父亲更是一心想使他早日成名。 然而不久, 卡尔对数学

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最后,曾经的天才做了办事员,远

远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

③教育抢跑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抢跑将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智慧。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心,这对其成才是极为重要的。居里夫人说: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如果家长

只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 讲究教子成才之术,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④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画师, 当幼小的徐悲鸿要求学画时, 父亲温和地拒绝了: “要

想成为一个画家,先要好好读书。”两年后, 9 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终成一

代大师。

 对孩子的培养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以这个规律为依据, 先了解

孩子的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水平, 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应

该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孩子知识, 培养他的能力, 不能急于求成,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节选自《家长的革命》,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年版,有改动)

21. 简述第②段是怎样论述作者观点的?( 4 分)

21. 答案示例: 首先,以自然万物的生长作比喻, 论证不当的教育会偏离培养的轨道; 然后,

举卡尔的事例加以证明。

八、【



2010 年密云一模】



阅读《生活中的减法》 ,完成第



19— 21 题。(共



10 分)

生活中的减法

①“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 伤害咱, 贬低咱,羞辱咱, 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

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 不都是来自他人吗 ?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 咱当如何对待呢 ?想起

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

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是你不仁,我不义。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

敢动口羞辱咱, 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

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 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 一气之下, 做了偷摩托车的贼。 这样,

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 ? ③“反其道而行之” ,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面对不如意

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

④遭遇不如意事, 以身作则用减法, 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 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 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

 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练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 同时也增长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 , 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 ?没有,绝对没有。

⑤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

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

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⑥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

少了不如意事,又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

21.说说 1—— 4 段的论证过程。 (5 分 )

答案(共 5 分):

①首先提出对待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有两种态度: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是“反其道而行之”;(1 分) ○2接着 2、 3 段分别阐释它们具体的表现形式及其不同的结果,

3

(1 分)

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 3 分)○ 最后论述在生活中运用减法的人能获得很多益处。

九、【 2010 大兴一模】

议论文阅读。

  (8 分 )

匠人与大师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 ,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常听到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

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 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 再加上刨面更光, 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

绝不重复, 他设计了一种家具, 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 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 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 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

论的层面上, 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 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 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

自恃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

则不靠这, 他纵横捭阖, 运筹帷幄,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 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

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 还有更重要的数学、 哲学等。

 一个画家,

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

政治、 哲学等。

 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 马克思、 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

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

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 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 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

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 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 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

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

成了建筑大师。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 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 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 比如力求创新, 不要重复, 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 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 有目标、 有追求。力虽不逮, 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 就会有所上进; 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22、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 3 分)

22.( 3 分)首先提出“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的观点;然后展开分析,通过对比具体

阐明匠人和大师的区别; 最后又举出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等人的事例

具体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十、【 2008 年北京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9 一 21 题。(共 7 分)①一般说来人有三项资本, 或曰三种魅力:一是外貌,这主要来自于先天;二是知识技

能,这要靠后天的学习; 三是人格, 这是一种独立于

" 貌 " 和 " 能 " 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

炼。这其中哪一个更重要呢?雷锋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论 " 貌 " ,他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

多;论 " 能 "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

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品德,

超过了外

貌之美和才智之强, 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可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中,美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

②当我们歌领英雄, 赞叹那些开国元勋的惊人业绩时,

我们常常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

感染。

 毛泽东转战陕北, 拄一根柳木棍子,在胡宗南大军的鼻子底下来去的那种从容;

周恩

来日理万机, 面对内挤外压却无私无怨的那种大度;

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

拍案力争

的那种骨气,都远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人格的冲击波和辐射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格魅力比他们显赫的业绩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

③其实, 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

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而青史留名。

飞虽被奸臣所逼却仍精忠报国的忠诚;

司马迁虽身负大辱却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

荆轲明

知赴死却不违一诺的诚信; 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

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无畏;

马克

思虽然一生多次被各国资产阶级政府驱逐,

但决不放弃对伟大理想追求的执著,

他们的这种

高尚人格正是从事惊天伟业的基础。

一部中国历史,不, 整个世界历史, 就是这样在类前

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

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 正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

方面光芒四射的人物。

④不可否认,当一个人只靠貌美出众时,他(她)可能成为一个名人;当一个人业有所

成时, 他可能是一位功臣。然而,只有当一个人在人格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他才会是一个

高尚的人。当然,如果他又能貌压群英,才出于众,他便是一个难得的伟人。但无论怎样,

最基本的还是要先从修炼人格做起,

只要躬行实践, 日积月累, 人人都可以通过思想和世界

观的修炼,成为一个在德行上合格的人。

21. 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3 分)

北京新东方个性化学习中心京师校区 语文组

答案示例: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伟大

事业青史留名的观点。

 接着,列举中外名人的事例来印证这一点。

 然后进一步阐明具有光芒四射人格的人物是 " 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 " 的代表,而历史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

成的,以此论证了这些人能够成就事业青史留名的原因。(共



3 分。共三个要点,



" 观点 "l

分, "事例 "1



分, " 分析 "l



分)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议论文 议论文 论证 训练 初三议论文论证过程题专题训练x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初三议论文论证过程题专题训练x》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初三议论文论证过程题专题训练x》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