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从诗词结构角度鉴赏诗词x

时间:2021-03-11 08:14:4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从诗词结构角度鉴赏诗词

古代诗词是非常讲究结构形式的。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 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了解诗词的 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进而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词的表现方法。因此,我们要了 解诗词的一般结构特点,以快速敏锐地整体把握全诗。

在古典诗词中,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前面的景 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也一 定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

 除此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以 下结构特点:诗歌在章法上也讲究起承转合。

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 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三句, 若于此转变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诗人将诗歌的章法结构归结为“起”、“承”、“转”、 “合”。“起”即起句,“承”是承接,“转”就是转句,表明 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的作用。

“起” 近体诗的起句为一诗之首句或者首联,地位很重要。往往 统帅全诗内容,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某种氛围。词和 曲的起句,因为词牌或者曲牌与内容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情况

较为复杂。

(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诗词的主 旨或概括诗词的内容。

 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 实似引弓待 发,往往笔锋一转, 便如悬崖飞瀑, 一泻而下, 称之为“造势”。

 如唐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 上,相思愁白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联一落笔即写诗人远望烟水茫 茫的江面, 频频朝朋友王十一挥手洒泪, 以表达自己依依不舍情 怀。往下再围绕首联把“飞鸟、青山、一帆、落日”等旅途景物 写得活灵活现,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为送别增悲!

(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 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诗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 境”。如唐刘长卿的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为远。

 诗的开头咏叹苍苍山林竹树掩映的寺 院,幽静、闲适、淡雅,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声,点明黄昏已到, 仿佛催促著名诗僧灵澈宜早归山。

 与后两句写斜阳不忍西沉、 灵 澈荷笠独自归去及寓意诗人怀才不遇、失意、淡泊,构成幽雅的 意境。全诗即景抒情,构思精巧,不愧为中唐山水诗名篇。

(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 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形式引出诗词的主体。这是 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谓“造思”。有时,先用一个反问 句,明退暗进,随即把正意推出。如杜甫《蜀相》开头:丞相祠 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拍森森。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开头:明 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考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荤确②坡头路,自 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荤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1)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 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承”

承句或联与“起”句语意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 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 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而言,承句或联 多为写景或事 .

常见的承接写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并列式承接。即次句承接首句,内容并列。如唐刘禹锡 的《乌衣巷》一、二句:朱崔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首 句写朱崔桥的草花,次句并列写乌衣巷夕阳,有对仗的美感。

因果式承接。即次句承接首句,内容有前因后果或前果 后因的关系。如唐金昌绪《春怨》一、二句:打起黄莺儿,莫教 枝上啼。

 首句写女主人驱赶讨人喜欢的黄莺, 这是为何?次句承 接首句写“打起黄莺儿”的原因: 因为你在树上啼叫会惊醒我的 美梦。

连贯式承接。即次句承接首句,是先后连贯关系。如李 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一二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首句写“故人”向西告别黄鹤楼, 次句则承接写然后去扬 州。

递进式承接。即次句承接首句,意思更进一层,是递进 关系。如唐宋之问《渡汉江》一、二句: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 春。首句写诗人被贬岭南,在空间上隔绝家乡;次句进一步承接 写时间上也隔绝, 杳无音讯, 加强了诗人遭贬谪之后久居蛮荒之 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乡亲人的不尽思念。

考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 吹梅②角远, 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 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 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 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 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在律诗里通常是颈联。如杜甫《登 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 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转”在词称为“过片”。词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 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起过渡 连接的作用。过片有时表现上下片表达方式的变化; 有时表现上 下片文意并列,内容上发生变化,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 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有时表现 为上下片为一总一分关系; 有时上片尾句以问句作结,而下片虽 未直接回答,但内容实际上是就问题而发,呼应上文的。

绝句的“转”有下列几种方法: 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由 景物状况到人物行动或思想活动;由别人的行动到自己的行动、 见闻;由过去的人事到如今的情景; 由现在的情景想象将来的情 景;由眼前的情景到产生的幻想; 由叙述自己的爱憎到说明爱憎 的原因。绝句的“转”通常是第三句,但也有例外,如李白《越 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是描述从前越破吴后的得意、 繁盛和逸 乐,第四句才转而写今日的凄凉。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 它也是我们体 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 而诗歌 命题也常在“转”句上做文章。

考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 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 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 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 分)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 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合”

“合”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常常有点明题旨,收 束全诗、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的作用。从内容上说,“合”句是 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词的结尾,往往是点睛之笔。既要收住全文,又能发人深思, 留有余味。南宋词人姜夔总结了几种结尾的方法: “词意俱尽”, 点明主题;“词尽意不尽”,耐人寻味。

考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 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 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 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概括起来说,古诗讲究章法,就是讲究诗序的先后,注重诗 意的分合,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注重表达的逻辑顺序。起承转合 四个部分之间, 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每一部分, 又都关乎主旨, 关乎作者的情感。

 掌握了这个规律, 也就握住了一把打开古诗鉴 赏之门的钥匙。

推荐访问:诗词 诗词 鉴赏 角度 从诗词结构角度鉴赏诗词x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从诗词结构角度鉴赏诗词x》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从诗词结构角度鉴赏诗词x》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