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2017地理读书笔记2020_其他例文x

时间:2021-03-11 08:15:4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PAGE #

PAGE # / 14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017 地理读书笔记 3 篇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内容概要:本书通过中外对比和区域对比, 运用案例和图表,简明地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地域差异。素材取自地理、 景观、规划、房地产专业研究生班的教案。可供上述专业选作教科书 或参考读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领域和海内外人士选作了解中国文化和 中国国情的读物……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读后感,本书是经他人推荐购买,为第三 版。改版之后对许多处尤其是建筑部分的内容增加不少。

 此书举例翔 实、旁征博引。与一般关于文化地理的教学书籍不同,其切入点和角 度非常具有吸引性。对初次接触文化地理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读物。

 当然如果是作为研究学者,此书则在学术理论深度上显得不足。

 尤其 是文化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刻人文原因分析稍显不足。

 虽然此书标榜为 教学用书,但个人觉得此书总体而言,是一部的入门级读物,如何作 为社会科学的一般读物可能更有市场……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的读后感,这是一本非常凝练、概括、点到为 止的读本,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时间、空间,精神、物质等方 面的比较,给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并通过各个载体,语言、文、 姓氏、服饰、建筑、园林、绘画、音乐、戏曲、饮食等等,从形象和 抽象两方面来反映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继承和 发扬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文化与我们如今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并不违

背,相反具有辅助和推动的作用。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底子打好打坚实 了,才有能力去辨别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外来文化对我们是有利 的,才能用批判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

 通过此书, 使我更加坚定了以往的选择,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 和景仰。原先我更多的是根据心的指引来选择阅读的范围, 与此书作 了比较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

 我喜欢中国传统的 很多方面,如服饰、建筑、园林、戏曲、国画等等,有一段时间我特 别沉迷于古建筑与园林,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许多本源的 东西,甚至觉着自己要往建筑这方面发展了 ;又有一段时间特钟情于 各地方戏曲,京剧脸谱,唱念做打,生旦净丑,秦腔、梆子、越剧、 昆曲等等,每到周末便全情投入的了解学习 ;还有一段时间对于方块 的起源和传承又有了兴趣。总之,这些阶段性的学习与兴趣没,让我 一次次领略本民族文化的精彩纷呈,同时也看到它的部分局限性,通 过哲学读本的解析,能够正确地对待。但是更应该明确的是,对于自 由的文化应该有敬畏之心,它是无数先贤和百姓的共同结晶,我们作 为他们的继承者怎能忘却怎能鄙薄。综合的了解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 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作深入的挖掘探索思考, 必能对我们的灵魂、躯体 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学地理的读书笔记 2017地理读书笔记( 2) | 在这本书中我

首先了解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对课程标准作用的描 述是:“国家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个评价课程的基矗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 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高中地理 课程标准是高中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和高中 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对于老版本的标准来说有较大变化的是: 地理课程标准目标中 出现了“过程与方法”的说法, 明确提出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最终的 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 让学生体验必要的知识获取和 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以及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同掌握知识一样是地理 课程的总目标。

 此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被列为地理课程的目标之 一。而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 兴趣多被看做是使地理教学更顺利进行 和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因素, 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本身并没有真正被看 做是地理课程的目标。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化。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标准, 是使用于全国范围的最基 本( 底线) 要求,地理教科书编写和实际教学内容范围往往会大于课程 标准的要求, 这些非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 可以被称为“拓展” 内容。这些拓展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阶梯”内容,这部分拓展内 容虽然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未作要求, 但与标准内容密切相关, 是服务 于标准内容教学的必要铺垫 ; 二是“提高”内容,这部分拓展内容属 于标准内容某一主题, 但又独立于标准要求内容之外, 多试教科书编 写者或教师认为十分重要、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适当补充提高的内容。

三十“探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标准内容的课外延伸, 往往是学生 感兴趣的学科前沿、 时事地理和生活地理内容, 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 的主题,以弥补教科书的滞后性和难以完全适合地方教学的不足。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新定位对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建议的理 解,关注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 关注对地理学习重要活动质量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在地理 1 中主要是自然地理, 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 首先要了 解大纲要求。地理教学大纲的自然地理教学按“宇宙中的地球、 大气、 陆地与海洋、 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展 开,重视对自然地理要素的教学设计。

 地理课程标准则提出了自然地 理教学的新思路, 对原有的一些具体指示点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如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 分层、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生物要 素、土壤要素、海洋开发等,同时降低了一些内容的教学要求,如太 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大气运动等。

 有关“大气运动”的课程标准共 有四条,它们分别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 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 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 统的特点”“根据有关资料, 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课程标准有三条: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 部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 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

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在地理 2 中主要是人文地理。

 同地理教学大纲的自然地理、 人文 地理和区域地理对比中可以发现,地理课程标准《地理 1》的自然地 理内容和《地理 3》的区域发展内容变化更多一些,而人文地理内容 的变化较小,但还是有些不同。

 有关“人口”的地理课程标准共有三 条,它们分别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 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 合理容量的区别”。也就是说,地理课结束后,有关“人口”的学习 效果学生如果能够达到上述三条标准, 就表明学生已经达到基本要求。

 有关“城市”的内容标准也是三条 , 分别是“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 空间结构, 解释其形成原因”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 说明不 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和”运用有关资料, 概括城市的过程和 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三条标准从不同角度规 定了有关城市地理的学习内容。工、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 中学地理课程的传统内容, 主要偏重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工、 农业 分布的影响。地理课程标准又增加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 重新发现地理学 读书笔记 2017 地理读书笔记( 3) | 第五本:

《重新发现地理学》 ( 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 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 编 学苑出版社 )

阅读计划:工作八九年来,常在一些场合听报告,业余看地理教 学杂志,论坛交流,外出学习等场合,多次听到地理同行们提到这本 书,于是心里产生了想拜读一二的念头。

 于是这两年一直想买到这本 书,逛新华书店,漫游网络书店,常常是缺货。终于在 XX 年 12 月 25 日,再次漫游卓越网书店发现有货。于是一口气定了包括这本书 在内的十本书。

 这之后又陆陆续续零星购买了三四次书, 又花了几百 块钱,买齐了《现代教师读本》五卷本,买了两本世界地图和一本中 国地图,买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等书。

 XX 年想读的书,想收 藏的书备齐了。XX年1月至2月,业余时间,不够细致,缺乏精深 的读了第一遍。

读书感悟:这是一本本该细读、精度的新颖著作我却泛泛而读。

 因此,以下心得和感悟只能是很粗浅的想法, 一些话语流于抄写书中 的《中译本序:我们更需要重新发现》 和美国国家研究院院长写的 《序》 以及《前言》等。

、通过阅读此书,对美国地理学界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概况了解 了一点。之前对国外的地理学以及地理教育一无所知。坦率地说,本 人对于中国国内的地理界也几乎是一无所知,尽管 XX年加入了中国 地理学会, 但顶多只是偶尔看看学会定期寄来的会讯, 看看中国地理 界的院士和骨干教授们的照片。这些专家们的文章,艰深枯燥、专业 性强,偶尔在爱人的大学图书馆的相关期刊上看到一二篇他们的文章, 常常难以读完, 读完之后好像常常不知所云。

 沦入应试教育牢笼的中 学一线教师很难看到外面的世界, 我自比是一只井底之蛙。

 学科前沿 知识方面的论著和论文等常常需要一些高等数学知识, 而这些基本都 遗忘了,还有长时间教中学地理,大脑有点不太喜欢钻研艰深、有难 度的东西。突然想到,新教育倡导知性阅读而非感性阅读,我这网购 的大部分书,不是励志类,就是访谈类,或是随笔类,往往图快,像 吃快餐一样,读的价值到底有多少呢 ?为什么不沉心静气地研读一些 有难度的地理学科的专业书籍呢 ?

、通过翻阅这本书,重新认识了现当代地理学的价值、地位以 及广阔前景。

 中国最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 像地理学科倡导的很多 理念,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等等, 均能从本书中采摘到很多经典的、 鲜活的 案例。我喜欢读第二章《地理学与关键问题》 ,这章讲到“经济健康”、 “环境退化”、“民族矛盾”、“医疗卫生”、“全球气候变化”、 “教育”等。第五章《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 ,第六章《地理学 对决策的贡献》等。

、通读该书,对于地理意识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第三 章《地理学的视角》讲到:地理学观察世界的方法、综合的领域、空 间表述、地理认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技术》讲到:观测、展示与 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两章相对于是方法论吧,可类比新课程三 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呵呵。现当代地理学已远非传统认识: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名 +物产”,“地理就是天气预报” 等。读安徽省地理教研员吴儒敏先生的博客文章,听他的 XX年中国

淮南?星韵地理研讨会的精彩发言,能感到吴先生是一位地理意识很 强烈的省教研员。吴先生在业务上,生活中处处留心地理课程资源, 是值得学习的典范。

 现当代地理学发展到今天, 现当代的中国地理教 育内容更新的比例越来越高, 教师没有正确的地理意识, 很难想象他 能把中学地理课上出真正的地理味道。

 几年前的一天, 曾协助教研员 检查县区教师送曾的年度评审教学论文是否抄袭, 竟然发现有不少教 师,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好像停留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不能不 说是一种遗憾和悲哀。

、阅读《重新发现地理学》 ,处处感到:中美国情虽有差异,中 国的问题更能更为突出, 一如吴传钧院士中译本序言中直言的“我们 更需要重新发现”,但是,细细阅读和分析、归纳,不难体会:对于 加强地理学的基础等方面的建议, 美国的做法是值得中国地理界借鉴 的。地理学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中学地理教育。读完本书,想想大 学入学之初因为地理不高考而修习中文, 期待毕业能改教语文的情状, 不禁觉得年轻的心总是禁不起生存和社会的嘲弄的。

 从教九年后的今 天,渐渐体会到地理教育的责任感,也越发拥有自信心。明白了努力 的大方向,脚下的路该踏先哪一步呢 ? 人文地理读书笔记地理读书笔记( 4) | 《地理学思想史》这本

书在全息地展示地理学思想史的这样一个辩证的过程, 十九世纪以前, 地理学的发展无疑是十分缓慢的,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标志出现 在 1874 年的德国——地理学作为一门由专业教师们讲授的高级课在 大学设置, 自此也开启了地理思想史的近代时期。

 在这以前人们对问 题的讨论,或者说是这种“辩证”式的发展,表现得还不明显,由于 地理学在此前处于萌芽阶段, 已取得的成果还无法形成较为深入的对 立,加之大学还没有出现, 使得这些学者在空间上还无法集聚,讨论 还无法经常进行。

 但通过洪堡和李特尔的努力, 地理学已经为走进大 学课堂奠定了知识基础并初步获得成功, 特别是为地理学的专门化做 好了开启的准备。他们同在柏林 1859 年去世后,没有人能够接替他 们,再也没有一个学者能够掌握关于地球的全部知识了, 古典地理学 就此终结。

十九世纪,随着德国学术界的革新,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机构,在 中世纪的欧洲首先创办, 大学的创立意义十分深远, 不仅通过教育的 方式为普及专门知识提供了固定的场所, 使得关于学科知识的讨论经 常发生,而且还通过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把学术成果保存并传承下来。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时候, 真正意义的地理学的“辩证”的发 展阶段才正式开始。直到二战以前,是地理学发展的近代时期,这一 时期的发展, 地理学的发展更多地归功于个人的才能, 地理学得到了 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基于如下五个问题:(弗雷德?勒克曼)①人类 应该选择宇宙间的什么事物来观察并记载 ?②观察它们的最好办法是 什么?③对观察到的事物如何进行概括来解释他们在地球上的某种重 要几何布局?④如何来解释这些布局模式或言之成理?⑤怎样来交流 这些成就 ?近代地理学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开始发轫。这期间国与 国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频繁,所以形成了一国别为基础的各种流派: 德国的新地理学,法国和英国的新地理学,苏联的新地理学,美国的 新地理学。

在这一近代时期最富于“辩证”意味的地理学内部的辩论, 当属 苏联地理学中的哲学思想和方法 - 论方面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分 合问题,主张二者结合的一方以巴朗斯基和萨乌什金为代表, 他们坚 持人地关系在地区上的统一性 ; 另一方面则以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 认为“统治物质世界的规律和统治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完全不相 同的”,“这两门学科无论在逻辑上甚至在实用上都不能合成一门学 科”; 并且认为“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经济学科,应当和地理学 决裂,彻底抛弃地理观点”。

 全国人民委员会和联共 ( 布) 小央于 1934 年 5月 16发布的法令中,肯定了巴朗斯基的观点,规定经济地理助 教学应以自然地理为基矗但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各自独立发展一 直是苏联地理学的特点。到了六十年代 v.a. 阿努钦又掀起了一场新 的论战。

 阿努钦既抨击了“非人文”的自然地理学, 也抨击了的“非 自然”的经济地理学。

 他认为地理方法在地区综合体的研究上表现得 最完美,只有在区域研究中,自然特征、居民、历史和人口、经济才 是平衡的。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 如果从上述的“辩证”的角度来看, 可以称 其为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阿努钦选择了一条理论上的中庸之道, 他的 著作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无疑是翔实而又扎实的。

 但就我国目前的地理 学及“大人文地理学”的分科现实来看, 在实践过程中, 他们谁也没 有错。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认识论和方法 - 论方面日益分离。

 我们把“城市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从大的“人文地理学”中分 离出来,一方面是因为这两门学科是同级别学科中发展势头最强势的, 另一方面,他们在研究的方法 - 论和认识论方面也不存在必然的共同 理论基础,或者是直到目前人文地理学也还没有找到本学科独特的理 论基矗人地关系学说也不够强势。

 这也在表明人文地理学在基础理论 方面发展偏于薄弱的现实。

 现在也没有谁一定要去争辩, 到底地理学 是应该怎样分科,为什么 ?我认为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学 者们纠缠于理论,苦于抽象论辩,可能是当时地理学实践所引发的, 可能又是当时的实践无法清晰解释的。

 由上述辩证法的分析可以看出, 这不简单是理论上的所谓“正、反、合”的问题,实践在这个过程中 起到了决定性的评判作用。

 如果当时的实践无法解决争端, 就交给未 来的实践,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或许实践不仅能告诉你谁是正确的, 还能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你们都没错或你们的讨论已然失 去意义了。所以我建议,在运用辩证法解释学科发展过程中,不要忽 略实践的重要作用,不然很可能陷入形而上学的境地。交由实践,不 是不负责任的推卸,有时是不得不的选择。

二战是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剧烈转变的重要触动剂, 同时也成 为现代地理学与近代地理学分野的标志。

 二战后,人类社会迎来了少 有的黄金发展时期,技术革新的浪潮席卷全世界,学术界,包括地理 学界也被席卷其中。

 二战后至现在, 世界地理学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全 面的国家之间、地区之间、 大洲之间的频繁对话阶段,詹姆斯的这本 著作对此论述很少, 对这段时期的学科发展史的辩证审视, 将留待阅 读《地理学和地理学家—— 1945 年以来的英美人文地理学》时在下 一份读书笔记中详述。

我对辩证法的认识

其实从辩证法的原初论述中可以看出, 它只是用于解释社会、 经 济、历史的发展过程。不用太费心思,你便可以发现,辩证法在解释 事物发展过程中是无往而不胜的, 这里有陷于“诡辩”的嫌疑。

 在预 测方面,我觉得它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功用的。

 爱因斯坦当年看过辩证 法后就说,这玩意对科学研究没有任何作用。这种说法,是否属实, 有待考证,但很少发现辩证法在预测科学发展时的有用成果却是一个 现实。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确知,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特别是否定之否 定的命题是什么。

 在学科辩证发展过程中, 辩证法也无法告诉我们这 些。相反我们却常能见到辩证法的滥用和误用。

 这可能是很残酷的现 实。或者我说,辩证法是一只不会生蛋的鸡。比如举一个例子,比如 一个学生, 在临考前一个月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设定考试只考语文 和数学两科,那么第一种说法是,只学语文,第二种说法是只学数学, 这可以看成是“正”和“反”,那么“合”呢 ?是既学语文又学数学 么,这有什么意义。事实上不太会有人愚蠢到在分析这样的问题时, 搬出辩证法如此思考。

 在网络上的 bbs 论坛上我们可以看到问题讨论 的这种辩证的进步方式, 大家以某一问题为中心陆续发言, 发言给我 们以不同程度的启发, 如果非得要用辩证法的路子去归纳, 你会发现 其中的复杂性会大打折扣。

 一个见解的精彩, 往往不一定产生于所谓 的表面上的“否定之否定”或“合题”, 有时还会出现更为复杂的情 况,在不同的人眼中,同一论述的精彩程度会大相径庭,甚至会恰恰 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洞察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也就是彻底 弄清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人类认识自身,最终能否彻查之,还是交给 未来的实践吧 !

自此基于我上述对辩证法的认识, 便水到渠成地产生了这样一种 读学科史的方法, 那就是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到危机重重, 争论到白热 化时的后续发展,看广大学者如何解决危机的,争论是如何产生的, 分歧在那里,又是怎样化解的,还要特别观察实践在这其中的作用。

 观史鉴今,弄清我们的学科从哪里来,思考我们学科的本质,虽然无 法完全解决现在的问题,但至少会坚定我们走向未来的信念。

后续的思考

如下想法将在另一本书 《地理学和地理学家》 的读书笔记中展开: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和“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从历史学理论 角度审视学科的发展、延续 ; 个体的主观与客观:从主观与客观的角 度看地理学史 ; 关于因果律:从康德的哲学看地理学史。

世界经济地理读书笔记

地理中国读书笔记

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4 / 14

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例文 读书笔记 地理 2017地理读书笔记2020_其他例文x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2017地理读书笔记2020_其他例文x》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2017地理读书笔记2020_其他例文x》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