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最新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14页)

时间:2020-11-16 09:43:2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一、 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

二、 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涛歌中表达的情感。

三、 了解俩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教学重点

一、 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二、 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 德。

三、 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一、 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

二、 品味、鉴赏诗歌中移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建议:

一、这首诗古奥难懂,教学时应当先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再指 导学生欣赏诗句。

二、 这首诗有丰富深厚的内涵,学生仅疏通文字是不可能获得深刻的感受和思 想的。可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生平、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诗 歌内在含义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三、 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诵读。鼓励学牛放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理 解的基础上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本课所在板块为《殉道者之歌》,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板块主题,体现出屈 原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殉道精神,引导学生体验屈原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

五、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人。

大家还记得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吗?(带领学生背诵)谁能说说“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是什么意思 ?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化水平或文学水平。其中的 “风”是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 骚》。

、初读体验

(一) 教师范读或播放诵读录音。

(二) 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三) 师生齐读。 ’

(四) 提问:你反复诵读之后,觉得这首诗外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2 ?句末多用“兮”字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三、相关知识介绍。

(一) 学生交流课前查到的有关知识。

(二) 教师补充。

1 .介绍楚辞。

刚才大家诵读后总结出的这首诗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就是“楚辞”这种诗体的 形式特点。

“楚辞”之所以姓“楚”,就是因为所有的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 地,名楚物”。汉代人将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之为“楚辞”,以后又称为“骚 体”(因为《离骚》是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

《楚辞》一书是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总集。《楚辞》在中国诗歌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 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 《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散发着浪漫主义 气息。风、骚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2 .介绍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生活在时代动荡、社会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 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

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 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 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他所属的 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 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 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悱恻的情绪。 (教师可参考教参上“屈原的政治

活动”部分给学生简单介绍屈原经历的政治斗争。 )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 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共 373句,2 400多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 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 往以此来代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 再读感悟。

(一) 学生齐读全文。

(二) [提示]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 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

五、 理解诗句。

(一)学生参阅注释,分小组讨论翻译诗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字面意 思即可。

(二) 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各组互相补充,教师点评。

(三) 再次诵读全诗。

六、整体感知。

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为一节,课文 24句为《离骚》的前六节。

 这六节根据内在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提示:课文右侧的“对话栏”里 的内容能够给我们一些帮助。)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8句):自I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

第二部分(第9—12句):自己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以香花美草为 喻)。

第三部分(第13—24句):自己对时光流逝不能为国效力和君王昏聩、国家动 乱的担忧。表达自己愿为国效力,为楚王引路的决心。

七、 诵读全诗。

要求:读出节奏和情感,尝试背诵。

八、 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一部分。

?课本上对话栏中说这部分“叙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 请说说看,这三点分别是哪几句写出来的 ?

[明确]课文中第1—2句写自己高贵的出身,第3—4句写自己降生的祥瑞,第 5—8句写自己美好的名字。

?写这几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1)写自己高贵的出身:从远祖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王同姓宗亲的 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表 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写自己出生的祥瑞:诗人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 涵的吉宜时日,诗人对自己在这个时候降生充满自豪。

写自己美好的名字:诗人自述父亲给他起的美好的名字,这个名字中包含 着父亲对他品德的美好期望,诗人也把这作为自己美好人格的准则。

这三点共同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庄重自爱。

研读第二部分。

课本上对话栏中说“ ‘内美’句承上,’修能’句启下。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 值的发现”。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内美”承上是指第1—8句中所说的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 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的。诗人并未满足,依然“重之以修能”。

“修能”句启下,第11 —12句就用采集香花美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 把江离与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诗人都学 习。因此“内美”和“修能”正是作者对自己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评价,正是诗 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研读第三部分。

1 ?课本上对话栏中说第13— 20句“焦虑之情,忧患之意,溢于言表”,请同学 们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呢 ?

[明确]“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 代序”,对一心报国的诗人而言,最令人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 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而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 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指君王,君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 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所以作者会表现出“焦虑之 情,忧患之意”。

2 ?课本上对话栏中说第21 — 22句“上句词直,下句意婉”,你是怎么理解 的?

[明确]这两句的抒情对象都是楚王。“不抚壮而弃秽兮”是劝告楚王把握年岁 盛壮的时机,丢掉秽恶的行径。直接说君王行径秽恶,这就是“词直”。诗人下旬 中却改用商量的语气说“何不改此度”,婉转地说“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 呢?”体现了诗人虽然对楚王的秽恶行径非常愤恨,但他依然忠于楚王,对楚王还 是很恭敬的。这就是“意婉”。

3 ?课本上对话栏中说第23— 24句“崇仰真理,当仁不让。强烈的道德觉 醒”,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诗人想像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 喊着:“来吧,我为你在前面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 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在他的思想中,自己是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强 烈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的觉醒。

九、简析艺术手法。

(一)教师讲解:《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 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 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 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 语,抒难抒之情。

(二)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美好追求和政治理想。

十、课堂小结。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司马迁称:“其文约,其辞 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我们的课文充分体现了这样的 特点,短短的24句,我们看到了屈原对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追求,看到了他对 楚国的无比忠诚和责任感。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 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 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屈原,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十一、布置作业。

(一)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二) 请尝试把课堂上的翻译改写成诗歌的形式。(课件出示郭沫若的翻译)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

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

太岁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

庚寅的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

先父看见了我有这样的生日,

他便替我取下了相应的关名。

 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做正则, 替我取下的别号是叫做灵均。

 我的内部既有了这样的美质, 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装扮。

 我把靡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 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个花环。

 我匆忙得就像是在赶路一般, 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

 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兰, 我在冬天去收揽水边的青藻。

 金乌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 夏天和秋天轮流着在相替代。

 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 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

 你应该趁着年少以自图修洁, 为甚总不改变你那样的路数?

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

你来吧,我要为你在前面引路。

(三) 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或到图书馆查阅《史记》中的《屈原贾 生列传》(原文和泽文对照阅读)。

(四) 对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或到图书馆查阅《离骚》全诗 (原文和 译文对照阅读)。

(五) 作文:请以《屈原的足迹》为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风”一一《诗经》,现实主义 “骚”一一楚辞,浪漫主义

第1 8句:出身、降生和名字。一一庄重自爱

第9 12句:追求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一一自我价值的发现

第13 24句:担忧和决心。一一道德觉醒

香草、美人 移情法:移情于物

“香草”一一美好品德

“美人”一一理想中的君王

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一一修身养性

乘骐骥”美好追求和政治理想

乘骐骥”

美好追求和政治理想

《离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离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 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离骚》是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战国时期著名 诗人屈原的作品,它具有很浓的楚地风情,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 的思想感情,注意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注意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 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 合作学习的经验。

【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相关字词知识,了解楚辞及其作者。 2.学会吟诵

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3.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 法”。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 力。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 怀,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 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难点】

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一一局部思维一一 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 的高尚品德。

2. 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 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法释义】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 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 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根据以上课标要 求以及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时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 过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综合运用 任务型教学、讲授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一个好的老师应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 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 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 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 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新课改和新课程 标准都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方法拟

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 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并综合应用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等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观看屈原的镜头,配以主题歌曲)(设置情境,激情 导入)

检查预习

1、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 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作为一位杰出 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

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

2、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共 23 篇。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是中 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 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后人将《楚辞》《诗经》并称“风骚”。“风、骚” 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3、 “楚辞”与《楚辞》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其 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对后来汉赋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 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课文节选部分作者表达了四层意思:①受屈遭贬的原因;②不同流合污的思 想;

③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高尚情操;④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整体感知

1、创作背景 被楚淮王流放。

2、主要内容 是一手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

射诗坛。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众人的猜疑和中 伤,君主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退缩,和小人门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 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着部分集中表白了自己的心 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四、 合作探究

1、 在你的想象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

2、 着首诗运用了那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押韵;在句子中普遍使用兮字;大量使用对偶句;多用双声叠韵连 绵词及叠音词。陆离菲菲

五、 布置作业:

一. 背诵全文,二.理解课文大意,三.思考诗歌的那些句子体现屈原与

众不同的形象、高洁的品质。

【综合评价】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 教”,所以,本节课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 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 听取与接受,而是主动地学习、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 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

期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推荐访问:说课稿 离骚 教案 苏教版 最新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14页)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最新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14页)》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最新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14页)》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