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第三世界迅雷转载贴

时间:2024-04-25 15:24:59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第三世界的作用

论文: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院 系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 业 :姓 名 :学 号 : 汉语言文学 雷婷 41007020129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摘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大大提高,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在某些国际问题的讨论与决策中也有了发言权,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表现在:第一,逐渐改变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二,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第三,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世界格局、重要力量 什么是发中国家?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 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也被称为第三世界、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优势上是不相同的,简单比较如下。发展中国家优势:1.劳动力资源廉价而丰富,对发达国家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2.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能够借鉴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减少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达国家优势:1.发达国家掌握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着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2.发达国家有着强大的资金实力,能够在世界各地寻找投资机会,开发国际市场。3.发达国家拥有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升效率。

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浪潮,许多国家先后摆脱殖民枷锁,走上建立民族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从此,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经济力量登上世界舞台,使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正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对现今和未来的国际局势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就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力量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第三世界崛起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亚洲风暴、非洲觉醒之后,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形成了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初,亚非地区的民主独立国家面临着“前

门驱虎,后门进狼”的危险。因此,迫切需要联合起来,进行反殖反帝,维护国家主权维护独立的战争。为此,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尼)、缅甸、巴基斯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五国发起召开亚非会议。亚非会议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因此,也称万隆会议。29个亚非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的率领下参加了会议。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进行了各种破坏活动,企图使会议流产。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周恩

第三世界迅雷转载贴

来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扭转了局面。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以及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等七个方面的决议。会议公报还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为十项原则。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联合起来发挥独立作用的起点,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结盟运动由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统尼赫鲁发起,于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出席会议的有25个国家的代表。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化。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召开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该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诞生后,在反帝、反殖、反对集团政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七十七国集团形成于1963年。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七十七国集团因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七十七国集团主要活动方式是在每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协调立场,研究对策,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做准备。七十七国集团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在加强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推动南北对话,缓和南北关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统计,1960—1990年,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4.2%,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长率为3.9%。至20世纪末,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比70年代增长了近一倍,即从1300美元增加到250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墨西哥等,不仅实现了经济起飞,还创造了奇迹,引起世界的瞩目,尽管它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遭受过像金融危机那样的挫折,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自90年代中期,美国把印度、韩国、巴西、

墨西哥及东盟等10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列为新兴市场,确定为今后出口和投资重点。此后,国际经济机构及新闻媒体又把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扩大到24个。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其重要措施是在发展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同时,改造传统产业,把一部分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地区)转移(如纺织、化工、冶金、机器制造及电子产品组装等)。这一结果客观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地区)提升经济结构。比如,在亚洲,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四小龙”开始实现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东盟一些国家利用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大量接受日本和“四小龙”转移的成熟技术和标准型产品生产。马来西亚现已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半导体生产国。印度的班加罗尔已是世界著名的“电子城”之一。据统计,全球制成品贸易(20世纪90年代初已达8000亿美元)中有1/3是组件和部件。世界银行报告认为,各国制造业到国外寻求组装部件的做法日益普及。这种新型国际经济交流模式形成了不断扩展的全球生产网络。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局面逐渐形成。“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的跨国生产模式,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如作为战略资源对世界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石油,也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一年内油价上涨15%,将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即意味着世界生产总值损失3000多亿美元。石油是世界第一能源。能源专家估计,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虽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但到2020年也只能达到总能源需求的2%。因此,作为能源的石油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不可替代。而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80%—90%在亚非拉三大洲,仅中东地区就占全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68%。随着世界其他地区石油产量已接近高峰,储量渐趋枯竭,供应能力下降,今后世界经济增长对亚非拉石油资源的依赖必然加深。欧佩克可能再度处于世界石油市场的支配地位。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全球性贸易往来增多,资金流动更加频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正冲击着各国形形色色的经济壁垒,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整体。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相互影响日渐增大,只要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

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任何国家所发生的问题都可能波及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这就是说,全球化同时带来了问题的全球性,如生态环境、恐怖主义、跨国犯罪以及传染性疾病,等等。

而且,这些问题非单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所能解决,必须靠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不分国家大小,也不分国力强弱)联合行动、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解决全球性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世界各国都参加的新框架,而这种新框架自然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一)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地球,生态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东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之分。生态环境与全世界各国息息相关,环境污染无地理边界可言。因此,开展国际合作,共同保护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样需要认真对待。

(二)反对恐怖主义。自20世纪中叶国际恐怖主义孳生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蔓延,现已威胁到人类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一样,都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受害者。“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但最终铲除恐怖主义,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配合和有效支持。

(三)打击毒品走私。众所周知,毒品走私早已国际化,其生产、加工、贩卖和消费已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国际性网络。毒品的原料种植地主要在南亚和拉美(如臭名昭著的“金三角”、“金新月”),而毒品的消费市场则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在反毒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声音:西方某些国家认为,根除毒品来源是扫毒的关键;而拉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毒品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有巨大的毒品需求,从而刺激了毒品生产。因此,若想彻底消除贩毒现象,毒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就必须通力合作;否则,全世界的反毒斗争只会事倍功半。

(四)防止非法移民。伴随着商品、服务和投资的全世界流动,跨国界移民数量在创记录地增加。特别是由于发达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大批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涌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些西方国家不得不对移民采取限制措施,结果导致偷渡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妥善处理移民问题,理所当然成为移民所在国(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和移民输出国(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

(五)防治传染性疾病。2003年非典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爆发,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关注。其实,传染性疾病早已成为人类的威胁,如艾滋病等。这不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问题,需要各国联合行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与合作。

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第三世界崛起到今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大大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在某些国际问题的讨论和决策中也有

篇二: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名称由来

此名词最先由经济学家Alfred Sauvy于1952年8月14日的法国杂志Le Nouvel Observateur中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 另外,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现在,这个词主要指那些具有很小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UN 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国家,不管他们属于哪种意识形态。这些国家在学术上也被称为南部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和主体世界(Majority World)。

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过去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并且第三世界相对而言都是不怎么发达且较贫困的国家。

毛泽东理论

按照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第三世界首先是一个今日世界性阶级分析得出的概念。也就是说,毛泽东是把今日全世界作为一个经济政治体系来分析的,而不是把今日世界的各个部分作为相互分离的经济政治体系来分析的。马克思曾指出:世界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资本主义时代才开创了世界史。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齐世荣曾解释说:世界史不是中国历史,印度历史,欧洲历史,非洲历史等等的相加。当资本主义时代使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各个部分相互密切关联的有机的经济政治体系时,世界史才产生。而毛泽东,就是把中国的国情放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所产生的世界史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的。

毛泽东同志在70年代对世界政治、经济力量作出了科学的划分,他根据50年代国际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状况,指出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于孤立霸权主义和进一步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和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历程

第三世界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标志。发展中国家的外部不均衡、外贸的不均衡结构、缺乏外汇、起伏波动的出口收入、债务问题、经济依赖性。

第三世界的兴起

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是紧密相连的。第三世界正是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联合的产物。它们所经历的共同历史遭遇和所面临的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历史任务,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亚非会议的召开

亚非会议的召开(1955年4月18~24日)二战后,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亚非国家打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而独立;旧的国家政治秩序虽然已被打破,但亚非人民反帝斗争的任务仍很艰巨。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当增进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以推动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因而产生了要求合作和团结的强烈愿望。这样,在印尼、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5国总理的发起下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这次会议。

会议宗旨

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讨论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以及维护民族主权和废除种族主义、殖民主义等问题。

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会议期间,由于各国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存有差异,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挑拨,个别国家的代表一度提出“反对共产主义的威胁”,并影射攻击中国。在此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行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赢得了各国代表的广泛支持,从而避免了会议走向歧途。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体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

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第三世界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向外扩张、侵略,把世界10亿以上人口的大部分地区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帝国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经过长期的反帝反殖斗争,这些国家取得了独立,有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但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国家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民族独立,但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剥削。旧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彻底摧毁,一些经济命脉仍然不同程度地控制在国际垄断资本手里。发展中国家虽然根本改变了自身的附庸地位,但仍面临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威胁。因此,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

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命运,面临共同的任务和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上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并实现了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直接合作,加强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新独立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参与国际事务,开展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的联合运动。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不结盟运动。反对参加大国军事集团和与大国结盟。不允许在本国建立大国军事基地,要求尊重各国主权,共同参与解决国际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②发展运动。主要任务是变革以控制和掠夺为核心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其行动主要体现为南北对话和加强南南合作,重点是南南合作,以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对话的发展。③反独裁、争民主的运动。70~80年代达到高潮。随着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的增强,各国人民普遍要求建立民主制度,实行普选,加强法制。 第三世界国家列表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7000美元的国家)

. 克罗尼亚

. 波兰

. 爱沙尼亚

. 立陶宛 . 智利 . 哥斯达黎加 . 巴拿马 . 毛里求斯 . 拉脱维亚 . 圣卢西亚 . 黎巴嫩 . 格林纳达 . 乌拉圭 . 马来西亚 . 阿根廷 . 加蓬 . 委内瑞拉 . 博茨瓦纳 . 多米尼加 . 波里茨 . 圣文森特 . 南非 . 牙买加 . 巴西 . 马绍尔群岛 . 斐济 . 罗马尼亚 . 马尔代夫 . 突尼斯 . 萨尔瓦多 . 泰国 . 秘鲁 . 保加利亚 . 密克罗尼西亚 . 多米尼加 . 苏里南 . 伊朗 . 马其顿 . 危地马拉 . 塞尔维亚 . 阿尔及利亚 . 纳米比亚 . 约旦 . 哥伦比亚 . 厄瓜多尔 . 阿尔巴尼亚

. 萨摩亚 . 白俄罗斯 . 波黑 . 凯普维达 . 汤加 . 埃及 . 斯威士兰 . 摩洛哥 . 阿图维纳 . 叙利亚 . 土库曼斯坦 . 约旦河西岸和加萨走廊 . 巴拉圭 . 菲律宾 . 洪都拉斯 . 乌克兰 . 亚美尼亚 . 斯里兰卡 . 吉布提 . 圭亚那 . 玻利维亚 . 克里巴提 . 格鲁吉亚 . 阿塞拜疆 . 印度尼西亚 . 赤道几内亚 . 安哥拉 . 尼加拉瓜 . 不丹 . 迪沃瑞尔 . 喀麦隆 . 刚果 . 所罗门群岛 . 莱索托 . 莫桑比克 . 塞内加尔 . 印度 . 也门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津巴布韦 . 蒙古 . 越南 . 巴基斯坦

. 葛摩 . 贝宁 . 几内亚 . 毛里塔尼亚 . 东帝汶 . 乌兹别克斯坦 . 孟加拉 . 肯尼亚 . 海地 . 赞比亚 . 吉尔吉斯斯坦 . 加纳 . 老挝 . 尼日利亚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柬埔寨 . 冈比亚 . 多哥 . 布基纳法索 . 马达加斯加 . 马里 . 坦桑尼亚 . 中非 . 乍得 . 尼泊尔 . 乌干达 . 卢旺达 . 尼日尔 . 塔吉克斯坦 . 马拉维 . 塞拉利昂 . 几内亚比绍 . 利比里亚 . 布隆迪 . 朝鲜

篇三:7、第三世界的崛起

7、第三世界的崛起 第三世界泛指历史上遭受过旧殖民统治,后来争得民族独立,经济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变迁中,第三世界的崛起引人注目,促使第三世界崛起的基本条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广大殖民地附属国赢得独立。第三世界主要是战后获得独立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形成的,共同的遭遇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力量维护已经获得的独立,才能求得共同的发展,才能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 、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1、万隆会议

意义:第一,亚非会议第一次共同发出了亚非人民要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的响亮呼声。第二,亚非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新局面。“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第三世界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宣告了殖民

主义者在亚非称王称霸历史的结束。第三,万隆会议有力的推动了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第四,万隆会议播下了友谊谅解合作的种子。

2、 不结盟运动

它突破了万隆会议的地域限制,面向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发对军备竞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3、 七十七国集团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有一个里程碑,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第二,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瓦解了帝

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大大推进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使整个世界产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

篇四:第三世界到第三个世界

第一场:世界改变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世界

——从“第三世界”到“第三个世界”

分享到

133

?

1王利:“重新定义”中国与世界

? 2秦晖:血汗工厂能否战胜福利国家

? 3刘瑜:中国是否真的改变了世界

? 4许章润:“中国问题”的“中国意识”

?

5许纪霖:中国,失去文明的“天下”

新国民·新国家·新世界 ——凤凰网读书盛典暨新民说年度文化沙龙

主办:凤凰网·读书频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第一场论坛:世界改变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世界?——从“第三世界”到“第三个世界” 主持/施展

嘉宾/秦晖、许章润、许纪霖、刘瑜、王利

时间/2014年1月5日上午9:00—12:30

地点: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

主题阐释:

建立中国周边世界的常识性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重新表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本假设是,未来的世界秩序是中国加入这个秩序的过程所定义的,未来的中国也是中国加入这个世界秩序的过程所定义的。

第一个世界是各大文明大致各自独立发展的世界。第二个世界是西方文明主导并扩及全球的世界,中国加入了第二个世界并获经济崛起,但中国的崛起带来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不适,中国未能意识到自己的世界责任,外部世界则未能找到吸纳中国的办法,于是各种对抗呈现出来。中国需要有精神层面的一种普遍性转型,在此过程中重新定义已被中国的经济崛起所深刻改变的世界,这个过程中便形成中国与世界的和解,而中国本身也将因此过程而有深刻改变,此时进入第三个世界。

施展(本场主持人)

施展(本场主持人):感谢主办方以及在场各位嘉宾老师的抬爱,让我担当第一场的主持人。

我们的题目是“世界改变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世界?”中国和世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最近几年非常热的话题,甭管从正面还是从负面的热炒,甭管怎么讨论,肯定都是因为中国和世界之间已经有了一种极其深刻的相互构造的关系了。

我们在今天可以非常深刻地看到,世界毫无疑问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国在1978年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们的经济有了一个飞速的崛起,一直到今天的GDP世界第二。但同步的,伴随着经济的起飞,我们整体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急剧滑坡,用孙立平老师的话说,濒临一种溃败的状态。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这个责任怪到世界身上去,但是的确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当中生成了一个新的中国,好坏先放一边,但这确实是一个被世界深刻改变了的中国。

但是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同样地看到,中国也在改变着世界。这个我可以用我亲身经历的几个小例子来作个说明。比如,我前年的时候曾经去坦桑尼亚考察,然后在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郊外非常非常偏远的小地摊上,我看到那儿有黑人朋友在那儿卖书包。我只是在车上一走一过,一眼就能认出来那个书包是中国产的,因为那个书包上印的是喜羊羊。那是一个很偏远的地方了,毫无疑问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已经无所不入,这种无所不入是中国对世界一个深刻的改变。

同时我还有另外一个经历,是去年夏天在欧洲,在火车上偶遇一个在意大利的中国人,他就跟我讲他在意大利做服装。我说:“你怎么做?”他说:“我专门负责剪裁。”“布料从哪来呢?”“甭管从中国还是从哪儿批过来,然后布料发给我。”“你怎么决定生产什么呢?”“专门有人过来向我下订单,我裁出几个样子就行。”“那裁完之后是否自己缝呢?”“不,我全都交出去,专门有人替我把它缝好。”“然后你是不是自己卖呢?”“不,专门有人替我完成在全欧洲的分销工作,尽管我的作坊只是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但是我的产品是行销全欧洲的。”然后我进一步地问:“所有这些到底是欧洲人在做还是中国人在做呢?”“全都是中国人在做。”我就问他:“那你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多少呀?”他说基本上欧洲的中端,尤其是低端的服装业,已经完全被垄断了。这种垄断,在表面上看起来计入的是意大利的GDP,而实际上

它全都是中国人在做。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挣回来的钱又会通过某种渠道再回到国内。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这种相互渗透的微观层面已经达到了怎样的一个深度,这种深度伴随着中国对于世界秩序的一系列的挑战和摩擦,这一系列的摩擦可能会反映为我们对世界的某种积极的姿态,但同时外部世界也会产生很多对我们的不适,这种不适可能会反映为它对我们提出的各种谈判要求或者贸易壁垒的设置,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国和世界之间相互深刻改变的一个例证。

但是很遗憾的是,无论是中国对世界的改变,还是世界对中国的改变,到了现在仍然没有有效地反映在中国对自我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上,那么这种改变它只能作为一个现成的事实存在,却很难转化为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对大家普遍有益的一套秩序。那么这种秩序应

该如何构造?这种构造出来的秩序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它的道德基础又是什么?这些都是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亟待解答的问题。

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我和王利老师以及另外一些朋友有一个民间的学术团队,叫“大观小组”,我们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这个成果都会反映在《大观》系列出版物上,是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来出版。

同样,国内很多别的学者对这些问题也在做着研究。就我们这个小组的基本问题意识,或者说我们目前基本的一个表述是,中国因为加入了现有的世界秩序而获得了崛起,但是由于中国的体量,使得我们的崛起正在重新定义着世界秩序。同步的,这个重新被定义的世界秩序也一定反过来重新定义什么是中国。但是究竟重新定义出来的世界秩序和重新定义出来的中国是什么,是需要我们仔细地思考的。

下面有请王利教授先开始发言,他来把所谓的第三世界到第三个世界这个副标题给做一个破题的工作。

第一场:世界改变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世界

——从“第三世界”到“第三个世界”

? 1王利:“重新定义”中国与世界

? 2秦晖:血汗工厂能否战胜福利国家

? 3刘瑜:中国是否真的改变了世界

? 4许章润:“中国问题”的“中国意识”

?

5许纪霖:中国,失去文明的“天下”

篇五:第三世界专题研究

第三世界的兴起(专题报告)

清风制作

(一)战后初期亚洲各国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殖民体系遭到严重削弱;亚非国家民族意识迅速增强,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二战后初期是亚洲各国人民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阶段。在这一时期,一场反对殖民统治,这区民族独立的革命风暴首先在亚洲东部大规模兴起,继而席卷整个亚洲。中间经历了几个高潮:越南和朝鲜革命的胜利、南亚和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西亚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蓬勃发展。

战后初期,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汹涌澎湃之势,但这个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水平还不高,还缺乏组织,各国之间的联系也不够,所以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经济力量。

(二)20实际世纪50年代亚非会议和亚非国家反帝斗争的高涨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国际关系更加紧张;另一方面,民族解放运动迅速高涨,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亚非新独立国家阵营日益扩大。但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还受这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和美国新殖民主义的威胁。为反对外来侵略,巩固民族独立,广大亚非国家迫切需要加强合作。

1.955年4月18日第一届亚非会议召开。24日,与会各国一致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公报谴责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强调亚非国家应加强经济合作,在切实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公报强调要促进亚非人民间的文化合作,加强相互了解。公报还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原则。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或者可以表述为,公报涉及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七项内容并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原则。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69字))

这一阶段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也过的了新的发展,并形成了世界规模的反帝反殖浪潮。在亚洲,美国深陷朝鲜战争泥潭。在中东,爆发了震动世界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英法支持以色列发动的第二次中东战争,遭到了埃及人民、阿拉伯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坚决反对,最终使英法接受了埃及的运河国有化计划。美国在中东倒行逆施,已发了中东人民的反帝斗争的高涨。在非洲,英属和法属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总之,50年代中期以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亚非独立国家意识到团结、集体的力量在他们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巩固民族独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联合斗争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20实际60年代第三世界的兴起

民族解放运在60年代达到了新的高潮,其特点是革命的中心从亚洲转到非洲。拉丁美洲也在古巴革命的推动下掀起了反美风暴。在民族解放运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应运而生,成为第三世界兴起的重要标志。

在亚洲,进入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国家民族主义情绪普遍高涨,各国纷纷表示了摆脱美英影响、争取独立发展的愿望,随之出现了谋求地区合作的趋势。1961年——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以加强团结,进行经济与政治合作。东盟的出现标志着东南亚地区合作进入新阶段。同时,印度支那人民反对美国的干涉也在激烈地进行。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规模空前,很快席卷了整个非洲大陆。英国1958和法国此时也调整了他们对非洲殖民地的政策,由不惜使用武力的高压政策,转变为承认殖民地人民独立自决的权利。1957年和1958年,加纳和几内亚非别实现独立。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艰苦谈判,法国政府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于1962年3月18日签订了《埃维昂协定》;7月3日,阿尔及利亚独立,结束了法国132年的殖民统治。同时,非洲新独立国家大量出现,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以至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63年31个非洲国家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宣告了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给该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了深刻变化。

这一时期的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也有新发展,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对正在进行反美斗争的拉美和世界各国人民以极大鼓舞;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多米尼亚掀起反美浪潮;加勒比海地区有13个国家相继宣告独立。1969年5月,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五国决定成立地区性经济安全组织,即“安迪斯条约组织”,这标志着拉美国家团结互助、争取自主发展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它是万隆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是第三世界独立运动发展壮大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形成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经济组织。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77国集团的建立为标志,第三世界国家在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深入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并逐步走上了世界政治的舞台。第三那世界国家的共同遭遇是他们深刻认识到,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压力下,要想保持独立与发展,新兴国家必须依靠联合的力量,第三世界的崛起正是这种联合斗争的产物。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但中国一直是站在不结盟运动一边的,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际上也是不结盟政策。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中国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霸的正义斗争,不仅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独立,而且大力帮助它们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

(三)70年代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人民日渐感到美苏争霸的压力,也形成了反帝反霸斗争的主力军,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三世界联合反霸斗争的新局面。

1.在亚洲,在印支人民的联合打击下,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遭到惨败,其入侵柬埔寨、老挝的行动也以失败告终。面对苏联、越南南扩的企图,东盟国家决心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协调。1976年2月,东盟国家在印尼的巴厘岛举行了第一次首脑会议,加强了东盟国家内部的团结和经济合作,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977年8月,东盟国家在东盟成立十周年之际在吉隆坡召开了第二次首脑会议。1979年底,苏联入侵不结盟的发展中国家阿富汗也遭到了东盟的强烈谴责。1973年中东地区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发动了一场震撼全球的石油斗争,分化了西方国家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使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上陷入孤立。

2.在非洲,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等国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已经基本瓦解。在英法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下,包括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在内的葡属非洲殖民地在20世纪60年代初展开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沉重打击了葡萄牙殖民势力。经过艰苦斗争,几内亚比绍于1973年9月宣布独立。1974年9月,葡萄牙承认了几内亚比绍的独立。随后,莫桑比克于1975年6月获得独立。7月,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佛得角独立。11月,安哥拉独立。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在南部非洲,津巴布韦1980年获得独立。1978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在历次有关纳米比亚问题决议和西方五国提出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了和平解决纳米比亚问题的435号决议。进入70年代,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不断高涨。不断掀起罢工和抗暴斗争,引发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强烈谴责。

然而独立后的这些国家又沦为美苏争霸的角斗场,首先是1975年,安哥拉爆发内战,苏联古巴开始干涉,得手后,安哥拉入侵邻国扎伊尔,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因领土问题爆发了武装冲突。1978年,在苏联的干预下,埃塞俄比亚在欧加登战斗中获胜,苏联、埃塞俄比亚、和南也门事实上结成了控制非洲之角的联盟。后来,美国逐渐向索马里接近,美苏在非洲之角展开激烈角逐。

3.拉丁美洲的联合反霸斗争。拉美国家取得独立地位较早,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却未能摆脱西方国家的控制。进入70年代,出现了拉美国家维护民族经济权益、谋求自主发展的热潮。以智利为代表,拉美国家纷纷展开对本国资源和财富进行国有化运动,特别是石油和矿产的国有化浪潮。拉丁美洲国家经济一体化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立了一系列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1974年,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发出倡议,建议拉美国家加强联合,成立地区经济体系。1975年10月,拉美23国签署了《巴拿马协议》,宣布成立“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为确保经济发展,拉美国家还展开了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早在1947年,智利和秘鲁就率先宣布其领海宽度为200海里。1970年5,智利、秘鲁、阿根廷、巴西、巴拿马、萨尔瓦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乌拉圭等九国签署《蒙得维的海洋法宣言》,重申了他们的200海里海洋权。8月20个拉美国家在利马举行拉丁美洲海洋法会议,进一步协调立场并通过了《拉

丁美洲国家海洋法宣言》。1972年6月,加勒比地区15国发表《圣多明各宣言》,重申了拉美国家的立场,主张沿海国家对该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对大陆架享有勘探和开发权利。1973年12月,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发展中国家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了谈判,同时也与谋求海洋霸权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82年4月会议最终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64年巴拿马人民反美斗争爆发反美斗争后,美国虽然被迫同巴拿马重新谈判运河条约,但美国国内的反对情绪一直强烈,致使谈判多年没有进展。卡特担任美国总统以后,经过反复权衡,决心尽快解决巴拿马运河问题。1977年8月,美国和巴拿马宣布就运河问题达成协议,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1979年10月,条约正式生效,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终于成功收回了运河的管理权。

70年代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出现了新的特点,从争取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领域的斗争,表明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其力量在不断加强,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80年代第三世界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斗争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加强,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使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资金减少,南方国家的债务加重,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历史上大国和强敌的干预而导致的国家边界、领土、海域、水道的多次修改及争端;长期遗留从未得到解决的宗教、民族矛盾;因为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带来的敌视和对立,在全球热点普遍降温的情况下一些局部地区的人点问题却有些升温,造成第三世界国家的动荡和不安。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和平与发展,在政治经济领域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1.亚洲热点问题。在中东地区,1980年9月至1988年8月,伊拉克和伊朗之间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争。两伊战争的爆发时二战以后两个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最严重的局部战争,结果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1982年6月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80年代,柬埔寨、阿富汗人民继续与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的越南、苏联侵略军展开艰苦的斗争。在国内外强大压力下,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决定逐步从阿富汗脱身,同时改变了在柬埔寨问题上的立场,苏联立场的变化使越南不得不改变在柬埔寨和平问题上的顽固立场。1989年9月,越南宣称全部越军已撤出柬埔寨。苏联和越南先后从阿富汗和柬埔寨撤军,是阿、柬两国人民坚持长期艰苦抵抗的结果,是国家社会团结一致反对霸权主义侵略扩张的又一大胜利。

2.非洲局势的动荡。1980年2月,津巴布韦开始执行一年前在伦敦达成的协议,举行首次多种族参加的议会选举。津巴布韦终于摆脱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实现了独立。进入80年代后,南非在纳米比亚问题上重新采取强硬立场,公开阻挠国际社会解决纳米比亚问题的努力,采取拖延策略,肆无忌惮的对抗联合国的和平计划。1985年6月,第二届“内部解决”政府成立,南非继续对纳米比亚实行殖民统治。80年代,受全球热点普遍降温的影响,乍得内战结束。西撒哈拉人民为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西班牙准备放弃西

撒之时,西撒的邻国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开始就西撒归属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88年在全球大趋势左右下,西撒冲突有了明显转机。1991年4月,联合国通过了实现西撒和平的决议。1988年围绕错综复杂的西南非洲问题进行的外交活动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3月,安哥拉、古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关于安哥拉问题的三方会谈。5月会谈扩大为包括南非在内的四方会谈。此后,四方围绕古巴和南非军队分别撤出安哥拉、实现纳米比亚独立问题进行了11谈判。最终于12月22日在正式签署了安、古、南三方条约以及关于古巴从安哥拉撤军的《安哥拉——古巴双边协议》,合成《西南非洲和平协议》。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正式宣告独立。奴役非洲长达500年的殖民统治终于结束。

3.拉丁美洲的反帝反霸斗争。80年代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拉美国家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其对外担负的债务额迅速上升,偿还债务的能力却因出口受阻而急剧下降。1982年,债务清偿危机首先在墨西哥爆发,随后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先后宣布暂停对外支付,要求同外国债权人重新磋商债务安排。整个80年代,拉美的债务持续增长,几乎所有的拉美国家都被债务危机困扰。直至80年代末期,美国才对拉美债务危机的政策才有所调整,提出了解决债务问题的《布雷迪计划》,即债务券化和债务资本化。随后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逐步得到缓解,经济也开始普遍恢复,但是,债务问题给拉美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历史上英国和阿根廷曾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问题进行长期斗争,战争以英方全胜而告终。马岛战败使阿根廷军人政权迅速倒台,随后阿根廷举行大选,组成了文人政府。1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长期统治中美洲各国、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军事政权先后受到冲击。尼加拉瓜、格林纳达、政权先后更迭,建立了亲苏政权。萨尔瓦多游击队得到两国新政府的支持后,于1983年宣布建立与军政权对立的人民政府。

面对日益严重的中美洲危机,里根政府把中美洲当做遏制苏联扩张的主战场,全力推行与苏联对抗的低烈度战争战略。1983年,美国通过干涉格林纳达重新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中美洲地区局势的动荡引起了拉美国家的关注和忧虑。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巴拿马于1983年1月在巴拿马太平洋沿岸多拉岛举行会议,组成孔塔多拉集团,以寻求中美洲危机的解决办法。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断为此设置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巴西、秘鲁、乌拉圭于1985年在利马组成利马集团,支持孔塔多拉集团的和平努力。1986年12月,两个集团八个成员国外长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决定建立“政治磋商和协调常设机构”,被称为“八国集团”,1990年3月改名为“里约集团”。众多拉美国家的参与使曾经一度陷入僵局的中美洲和平进程重获生机。1987年8月,中美洲5国首脑终于在“阿里亚斯计划”的基础上,达成了《在中美洲建立稳定和持久和平的程序》,即《中美洲和平协议》,该协议受到国际社会的热烈欢迎。苏联和古巴退出角逐之后,美国也调整了对中美洲热点问题的立场。这些变化都保证了《中美洲和平协议》真正得到贯彻,长期困扰中美洲国家的大规模武装冲突逐渐平息下来。

4.发展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所谓南北关系主要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政治概念。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习称“南方”,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习称“北方”,它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经济关系的问题。二战后,

推荐访问:第三世界迅雷下载论坛 迅雷第三世界电影 迅雷转帖区第三世界 百度迅雷第三世界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第三世界迅雷转载贴》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第三世界迅雷转载贴》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