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陈蕃立志文言文答案

时间:2024-04-26 17:15:0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7)

篇二: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短文答题(9分)

陈蕃立志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薜勤来候2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3一室乎?”勤知其有请4世志,甚奇5之。

注解:(1)不整洁。(2)问候。(3)服侍。(4)整治。(5)以??为奇。

1、薜勤为什么认为陈蕃是个奇才?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

2、在立志方面,还有一种说法与划“2分)

答:

3、请再写一句立志的格言。(2分)

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同意陈蕃的看法吗?请简述理由。(3分)

答: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两个宰相》,理解大意,然后答题。(8分)

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值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狭小,狭隘)急遽(匆忙)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辱骂)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

(选自北宋欧阳修《归田录》)

1、文章最后说:“于是哄堂大笑”,请问:众人笑什么?(2分)

答:

2、宰相冯道与和凝各有什么特点?(2分)

答: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

4、我们曾学过欧阳修的哪篇山水游记?其中为后人传诵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哪一句?(2分)

答: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6分)

(1)(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3)(4)(5)(6)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

()()()()乃援7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8,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9其趣。伯牙乃舍10琴而叹曰:“善哉,.(11)(12)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注释]

(1)伯牙:姓俞,春秋时鲁大夫。 (1)

(2)钟子期:春秋时楚国的樵夫。

(3)念:心里的想法。

(4)得:领会,听得出。

(6)卒:同“猝”,突然。

(7)援:拿。

(8)操:琴曲。

(9)穷:尽知。

(10)舍:放下。

(11)夫:能力。

(12)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你的)想像理解如同我的心思一样,我怎能避免这琴声(不入你的耳中)呢?意思是:我一弹琴,你就完全领会了我的意思。而我又太喜欢弹琴了,我没有办法不让你知道我的心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写出一句含有该字(意思相同)的古诗文或成语。(2分)

阴:

辄:

2、后来人们根据这则故事创作了一首中国著名古典名曲,请写出这支名曲的曲名:(1分)

3、可用一个二字词语说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关系,这个二字词语是:

(1分)

4、伯牙最后舍琴而叹,请问,他舍琴而叹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

答:

四、借助工具书,阅读《汉有三杰》,理解大意,然后答题(6分)

汉有三杰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真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也,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大军,战必胜,攻不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摘自司马迁《史记》)

1、“汉有三杰”指的是哪“三杰”?他们辅佐刘邦“得天下”所起的作用分别是哪三个方面的?(3分)

答: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词“吾”的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1分)

答:

3、请你从汉高祖刘邦“三杰”的“才能”上,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才”的理解。(2分)

答:

五、阅读《疾困与吴主笺》,然后答题(7分)

疾困与吴主笺

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1殊物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2。规定3巴蜀,次

()()取襄阳,凭赖威灵4,谓若在握5。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

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这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

()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6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1)计逆:孙策被汉朝封为讨逆将军。 (2)戎行:军队。

(3)规定:规化平安。 (4)威灵:国家的神力。

(5)谓若在握:自以为成功好像在手掌之中。(6)傥:同“倘”,如果。

1、文中“笺”的含义是:(1分)

2、本文是作者写的遗嘱,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你觉得在这篇文章中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3、除了文中出现的人物外,请写出2个《三国演义》中的人物。(1分)

答:

4、在学过的文言文中,找出一句话既含“诚”字,而又同本文中“诚”字意思相同。(1分)

答:

5、写出“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耳”这一句话的大意。(2分)

答:

六、阅读下面短文,解答文后问题。(7分)

扁鹊见秦武王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己也,将使耳不聪,..

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1、据文意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解释加点词“已”、“聪”的含义。(2分)

答:(1)已: (2)聪:

2、扁鹊见蔡桓公时,蔡桓以对疾病的态度是1分),秦武王的态度是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要1分)

4、读完全文,你认为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启示?(15字以内)(2分)

答:

七、读下面这则短文,回答问题。(10分)

()()胆欲大,心欲1小;智欲圆,行欲方。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学非记诵云尔2,当究事所以然,融于

()心目,如身亲履3之,南阳一出即相,淮阴一出即将,果盖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志士读书当如此。不然,世之能

读书能文章不善做官做人者是多也。

(1)欲,需要。(2)尔,而已。(3)履,实践。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2分)

皆是平时所学( ) 不然( ) ..

2、“志士读书当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1分) ..

答: (请用原文回答)

3、“南阳一出即相”,说的是谁?陆游曾称他:“ 、千载谁堪伯仲间”作者称他为“盖世雄才”,.

你能列举出一个事例证明吗?(3分)

答:

4、“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你能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2分)

答:

5、本文作者要告诉你什么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八、参照注释读懂《子罕弗受玉》,然后答题(8分)

(1)()宋人或得玉米面,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2,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

不以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诸:之于,相当于“把它献给”。(2)以示玉人:应为“以之示于玉人”,意思是把玉献给爱玉之人。

1、“宋人或得玉”的“或”,2分)

2、解释两个“若”字的含义。(2分)

若以与我(1)若: 不若人有其宝(2)若:

3、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1分)(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4、翻译:若以与我,皆丧宝也。(2分)5、文中的“皆丧宝也”“皆”可以译为“都、全部”,你学过的古文中有哪几个词的用法与之相同?试举两例。(1分)

篇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答案

.D(相互) 2.C(C都表判断;A语气助词、吗/动词、结交;B介词、到/介词、和、跟;D介词、替/表判断,是) 3.A(文中无“动之以情”的表述,且“同样的办法”说法不准确) 4. (1)甘罗便去会见张唐,说:“您和武安君白起比,谁的功劳大?”(2)赵王于是进攻燕国,得了上谷郡三十六县,后分给了秦国十分之一。

文信侯吕不韦想进攻赵国,来扩大自己的封地河间,便派刚成君蔡泽去燕国,(致力于燕、秦的友好)。三年之后,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文信侯就请秦臣张唐去燕国做相国,想与燕国联合进攻赵国,以扩大河间封地。张唐推辞说:“从秦国到燕国必定经过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人抓住了我,可以得到百里的偿地。”文信侯从张唐那儿回来,很不高兴。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何这样闷闷不乐呢?”文信侯说:“我派刚成君蔡泽致力于燕、答案:⒌(3分)B(执:执行,施行)⒍(3分)A(②是表现范滂为陈蕃不能优礼相待而心怀遗憾,弃官而去;⑥是表现范滂恪守孝道) ⒎(3分)C(非“主动上书”,而是遵奉诏书行事;“寝而不召”,理解有误) ⒏⑴现在(你)成全了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评分建议:①去就:辞官。(1分)②“得无……邪”句式。(1分)③文意通顺。(1分)

⑵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 评分建议:①以:因为。(1分)②审:查清,弄明白。(1分)③参实:查实。(1分)④文意通顺。(1分) 秦友好,三年之后,燕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现在我请张卿去燕国任相,他不肯去。”甘罗说:“我可以让他去。”文信侯呵斥他,说:“走开,我亲自让他去,他还不肯去,你怎么可能让他去呢?”甘罗说:“项橐七岁时就可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十二岁了,您就让我试试看。为什么要呵斥我呢?”

甘罗便去会见张唐,说:“您和武安君白起比,谁的功劳大?”张唐说:“武安君屡战屡胜,攻取城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不如他。” 甘罗说:“您是明知功劳不如武安君吗?”张唐说:“我明知如此。”甘罗说:“应侯范睢在秦国掌权与文信侯比,谁的权力更重?”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重。”甘罗说:“您明知应侯不如文信侯权重吗?”张唐说:“我明知如此。”甘罗说:“应侯想进攻赵国,武安君认为难以取胜,而不受命,因此获罪,被逐出咸阳,在距离咸阳七里开外应侯把他绞死了。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相燕,而您不肯,我真不知道您将死在何处!”张唐说:“那我听您的,就去吧。”于是文信侯下令车库准备车辆,马房准备马,府库准备钱币,出发的行程指日可待。(接近出发的时候)甘罗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车,让我为张唐先生通知赵王。”甘罗去见赵王,赵王在城外迎接。甘罗对赵王说:“您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的事吗?”赵王说:“听说了。”又问:“您听说张唐要去燕国做相国的事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是表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相燕,是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秦、燕互不相欺,结成联盟,那末,赵国的处境就危险了。燕、秦之所以互不相欺,结成联盟,没有别的缘故,就是想要进攻赵国,扩大河间封地。现在大王割给我五个城邑,以扩大河间封地。而秦国让燕太子回燕,与强赵一道进攻弱燕。赵国必得实惠。”赵王于是进攻燕国,得了上谷郡三十六县,后分给了秦国十分之一。 二、答案:?⒌C(A 字:人的表字;B 因:于是;D 徒:同一类的人)

⒍C(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⒎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⒏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⑵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⑶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

评分建议:①令名:美好的名声。(1分)②寿考:长寿。(1分)③文意通顺。(1分)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

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

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四、答案:、⒌C(3分。以:把,拿。)⒍B (3分)⒎A(3分。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⒏①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停止”、“结束”、“罢休”也可)。 ②下达敕令(或“颁布诏书”)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③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行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到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秘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说:“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附参考译文: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

五、答案:⒌(3分)B(徇:巡行示众)⒍(3分)A(②是他能够发扬风格;⑥表现他重情意)

⒎(3分)A(“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概括不正确,应是“赵概借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⒏⑴(3分)(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⑵(3分)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 ⑶(4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官司),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欧阳修无罪,说他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 附古文翻译: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饶奭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红州府都为之惊惧。升任直集贤院。(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几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后来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神宗赐诏说:“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者。

六、答案、 ⒌C(批复) ⒍A(介词,表示被动。B.介词,通过;介词,趁机。C.代词,其中的,释作那些亦可;副词,表婉商。D.介词,替;介词,对)

⒎A.(“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召的”不正确,应是袁安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

⒏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⑵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⑶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

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此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用,到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劳,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公开的处罚。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七、参考答案

1.C(衔:心里怀着,特指怀恨);

2.D(D项含义分别是:的,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A、因为。B、表示被动。C、介词,在。);

3.A(①③⑤⑥都是直接表现柳彧的“正直”性格。②、人物、事件都不对,是介绍武将上柱国和干子的政绩。④、柳彧发现当时官员烦杂琐碎的“奏请”。);

4.B(错误一,“父子已经分居”改为“父子还没有分家”。错误二,“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应改为: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

5.(1)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敬畏。(2)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3)上奏并免去贪赃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物,柳彧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让他担任司武中士。后来担任郑县县令。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晋级。

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yè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赐给他钱十万,米百石。

当时的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上表给皇帝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从普通百姓起家,对这方面的真伪了解得很清楚,他与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二十八位将领任职。俯伏(古时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看见诏书,叫上柱国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风烛残年之人。以前担任赵州刺史,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务全由下属办理,贿赂公行,百姓叫苦,怨声载道。有歌谣这样说:‘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古人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各有所能。干子这个人,射箭骑马等军人本事,是他的长处,担任文官管理百姓,则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说优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赏赐钱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担任刺史,损失则太大了。我死进谏,怎敢不竭忠尽智呢。”皇上认为柳彧说得对,干子最终免了职。应州刺史唐

国接连战乱之后建立起来的,风俗颓坏,柳彧多有矫正,皇上很喜欢他。他见皇上勤于听政,众多官员的奏请,多烦杂琐碎,于是上疏进谏,皇上看后嘉许他。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因为柳彧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

柳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类的游戏,并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费了财力物力,于是上奏皇帝请求禁止这种做法。皇帝赞成他的意见。这年,持节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并免去贪赃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州县官员都肃然起敬,无不震动害怕。皇上嘉奖了他。

篇四: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C、景翳翳以将入 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③或命巾车 ..②寓形宇内复几时 ④乐乎天命复奚疑 ..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引壶觞以自酌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二、通假字:

乃瞻衡宇( ) 景翳翳以将入( ) 三、词类活用:

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②眄庭柯以怡颜 ③倚南窗以寄傲 ④审容膝之易安 ⑤园日涉以成趣 ⑥乐琴书以消忧 ⑦或棹孤舟

⑧善万物之得时 四、一词多义: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恨晨光之熹微( )

四方之事( ) 奚:奚惆怅而独悲(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而: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引壶觞以自酌 ( ) 抚孤松而盘桓 ( ) 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教化从来有源委( 委命下吏( 五、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5)幼稚盈室

古义: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 (9)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 六、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 (2)复驾言兮焉求(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5)将有事于西畴( (6)农人告余以春及( (7)乐夫天命复奚疑( (8)寓形宇内复几时( (9)稚子候门( (10)遂见用于小邑( (11)既自以心为形役(

) ) ) ) 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 )))))))

) )

《滕王阁序》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2、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二、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 ( ) 2、云销雨霁 ( ) 3、所赖君子见机 ( ) 三、古今异义 1、千里逢迎

2、俨骖騑于上路 3、孟学士之词宗 4、穷且益坚

5、所赖君子见机 6、阮籍猖狂

7、谁悲失路之人 四、词类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 ) 2、徐孺下陈蕃之榻( ) 3、腾蛟起凤( ) 4、屈贾谊于长沙( ) 5、窜梁鸿于海曲( )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8、宾主尽东南之美( )

9、台隍枕夷夏之交( )

10、川泽纡其骇瞩( ) 五、特殊句式

1、物华天宝( )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3、童子何知( ) 4、纤歌凝而白云遏( ) 5、怀帝阍而不见( ) 6、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六、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④聊乘化以归尽(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5、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6、数:

①识盈虚之有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⑤而公子亲数存之( 7、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逍遥游》检测练习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陈蕃立志文言文答案

(3)此小大之辩也 (4)而征一国 (5)旬有五日而后反

(6)御六气之辩 二、 一词多义 辩

(1)此小大之辩也( ) (2)而御六气之辩( ) 知

(1)之二虫又何知( ) (2)小知不及大知( ) 息

(1)去以六月息者也( )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2)其翼若垂天之云( ) (3)鹏之徙于南冥也( )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5)而莫之夭阏者( )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7)之二虫又何知( )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9)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而

(1)怒而飞(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决起而飞( )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 (5)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然

(1)奚以知其然也( )

篇五:文言助读1-10(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测验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 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 粥不充,日昃始食,遂 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1、解释加点字

孤( )之( )或( )辄( ) 沃( )昃( )

2、六经是指 六部经典著作。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 》中的名言,他认为理想的心态是 。

4、与“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中“适”意义相同的是( )

A、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B、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5、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D、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6、翻译句子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答案:

1.年幼丧父;到;有时;总是,往往;洗;日偏西

2. 《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3.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D

5. B

6.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二)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后汉书·陈蕃传》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候( )孺子( )清( )奇( )

2.翻译下列句子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3.你如何看待“扫天下”与“事一室”的关系?

答案:

1.拜访;小伙子;使??澄清,使动用法;认为他与众不同,形容词作意动用法

2. 大丈夫处在世上,应当使天下世道澄清,哪里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

3.参考:一种认为扫天下和扫一屋完全不相干。人的精力有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如果把精力都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则很难在重要的事情上有所作为。

也有另一种说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明人要脚踏实地,不要只说空话

(三)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汉书·班超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8分)

①不修.细节( ) ②不耻.劳辱( )③涉.猎.书传( ) ④诣校书郎( ) ⑤ 辍( )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3分)

②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3分)

3.用一个四字成语来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答案:

1.重视,讲究;以??为耻,意动用法;广泛阅读;到??去;停止

2.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挣钱来养家。

仍然应当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来获取封侯。

3.投笔从戎

(四)宗悫乘风破浪

宗悫(què),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送书·宗悫传》

1.解释下列词语

拒:( )贼( )披散:( )

并:( )素:( )任气:( )

称:( )

2.下列句子与“不为乡曲所称”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不能容于远近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D. 士人并以文艺为业

3.翻译下列句子

1) 叔父炳,高尚不仕

2) 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答案:

1.抵御,抵抗;强盗;分散,此指逃散;都;一向;放任义气;称赞

2. D

3.他的叔父是宗炳,此人志趣高尚学识渊博但不肯做官。

当时宗悫年纪才14岁,却挺身而出抵御强盗,十几个强盗都(被打得)四下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五)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今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阻,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加点字

蹴( )恶( )因( )诚( ) 廪( )楫( )济( )屯( )

2、《资治通鉴》是 代史学家 编订而成的一部 体史书。

3、与“左丞相以为军谘祭洒”一句句式相同的是( )

A、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D、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后人常用“闻鸡起舞”来比喻发奋努力的举动,类似的成语还有□□□□、□□□□等(写出两个)

5、翻译句子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答案:1.轻易的举动/不吉祥/于是/如果/官方供给的粮食/船桨/渡/驻扎。

2.宋,司马光,编年体。

3.C

4.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5.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六)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吏。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右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尤工作马 工( ) .

(2)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遣( ) .

(3)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笔( ) .

2.下列句中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一项是( )

A.本/李伯时家/小吏 B.使/图/所掳妇人

C.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D.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2)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4.对文中“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己不如李伯时水平高,羞于作画。

B.他只擅长画马,不擅长画人物。

C.他同情深陷贼手的妇女。

D.他不肯屈从金兵的威胁。

答案:

1.⑴擅长 ⑵遣送、打发 (3)手笔,此指作品

2. C(“实”后不应断开,应放到“实”前)

3.(1)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常常让他侍奉在旁边,时间长了他也就好作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能够以假乱真。(关键字“每”“侍”“工”“几”)

(2)(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了。(关键字“以”“遣”“去”,状语后置)

4. D(其他项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七)苏武牧羊北海边

律知武终不可胁,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1、解释加点字

幽( )啮( )

绝( )去( )杖( )

2、《汉书》是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一,其余三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书》作者为______________。

3、与“单于愈益欲降之”中“降”用法不同的是( )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 宁许以负秦曲

C、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与“天雨雪”中“雨”用法相同的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不耻劳辱 D、勤知其有清世志

5、翻译句子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答案:1.囚禁,紧闭。/吃,嚼/断绝/藏/拄着。

2.史记,后汉书,三国志;班固。

3.D。4.A.

5.匈奴认为他是神。于是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无人的地方,使他放羊,公羊生下小羊才能回来。

(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

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选自《史记》)

1.解释加点字

尝( ) 佣( ) 辍( ) 之( ) 苟( ) 相( )

2.文化常识

(1)《史记》作者为( ),字( ),( )人。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 )长达( )年的历史,全书共( )篇,包括(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鲁迅称它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1)苟富贵,勿相忘。

(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鸿鹄指( ),比喻( )。

燕雀指( ),比喻( )。

答案:

1.曾经;被雇佣;停止;到;如果;表称谓,偏指一方。

2.(1)司马迁;子长;西汉 (2)纪传体通史;黄帝,汉武帝,3000,130,12,30,

推荐访问:陈蕃立志译文 陈蕃立志中芜秽的意思 王冕苦读文言文答案 挽歌阅读答案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陈蕃立志文言文答案》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陈蕃立志文言文答案》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