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学习党史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10 09:10:33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党史知识读书笔记

学习笔记

——党史知识

通过学习党史,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党史知识。书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共党员的形象在我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他们的故事让我时而斗志昂扬、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感慨万千??经过几次革命低潮,我们党都没有丧失信心,在每一次失败以后,我们党都认真分析原因,纠正过去的错误,确立新的方向。八十多年的历程,八十多年的奋斗,八十多年的期待,八十多年勇敢而艰难的承诺,当再一次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想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八十多年历史的变迁对于共产党人这不是序幕的结束,而是辉煌的开始。反思我们党的发展历程,我觉得我们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得起失败,并在失败中不断学习。

一、要敢于冲锋,敢于失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一种进步精神。要勇于向困难发起冲锋,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一种光荣,一个经常失败的人一定会比一个重不失败的人强,因为他勇于创新,勇于突破。

二、在失败中学习。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不停的跌倒。如何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要学会在失败中总结,总结失败的原因,总结别人的优势和我们的差距,重新改进我们的差距,然后再次向他们发起冲锋。要向失败的经验学习,我们每失败一次,就要提升我们自己一次。失败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在失败中学习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技能之一,过去我们的学习主要是从书本上来的,书本上带给我们的是基本的知识,但人最重要的学习技能是总结能力,这包括对成功经验的总结,也包括对失败教训的总结。

三、在自我批评中进步。失败了,要勇于评承认错误,勇于自我批。推托责任,出了事情捂盖子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批评,要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敢于血淋淋的解析自己,分析自己的错误,总结自己的错误。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会犯 错误,只有敢于自我批评、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才能进步。从泥坑里爬起来的就是圣人,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让我们相互鼓励,在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进步。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这也是学好党的基本理论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们要运用它们来提高自己,不断增强大家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提高大家驾驭全局和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本领。”他还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通过这次党史学习,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也深深明白了落

后就要挨打这句警世真理。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去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进军的乐章。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懂得: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浇灌了神州大地繁茂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个不羁的灵魂!我们会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学生,认真学习党史,从中吸取我党80多年来所经历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好的贡献。作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科学文化方面的能力固然重要,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我感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立足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关心周边发生的事情,树立参政意识。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有体会的感到自身存在的差距。我必须树立学习意识,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党章、史党的学习,学习统一战线工作内涵,学习时事政治等,培养自己的政治热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建设增光添彩

篇二:学习党史读后感

学党史、谈体会

通过近半个月的学习党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饱含深刻意义的党历史,知道党的思想是博大精深、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其次就是要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方面充实自己,然后全身心投入银行工作当中。经过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党,以及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作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面对滚滚前

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努力的学习,努力地培养自己创新精神,要甘于奉献,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但我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弥补自己的不足。

篇三:《我观党史》读书笔记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三班

曹旭宇

学号:201202010412

理论和历史之树应当常青

《我观党史》读书笔记

摘要:作为国内党史和党的文献权威研究机构和社团机构的负责人,石仲泉先生在长期从事党的文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党史研究以及教学的过程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维,形成了自己鲜明而又系统的党史观。他在党史研究领域所获得的一些重大成果,虽然不断的地以论文和著作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但这不90多万字的巨著---《我观党史》,却是他对党史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具体研究所取得的思维成果的再度升华。

关键词:石仲泉; 党史解读; 理论视角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自从1926年党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在中共旅俄支部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这篇5万字的报告,从而有了中国共产党人研究中国共产党史的第一步著作以来,研究党史的论文和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无论是有关党的通史、断代史,还是专题史著作,都不乏精品之作,如《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等,但石仲泉先生的这部著作既非通史、断代史,也非专题史的新的视角和框架下,为党史研究领域增添了一部扛鼎之作。治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态度。孔子作春秋是为了“绳当代”,司马迁做《史记》是为了立“仪法”,司马光编《通鉴》是为了供“资治”。《我观党史》研究党史的目的和态度,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以史为鉴。这就是著作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历史研究必须体现时代精神,既要有厚重的历史感,又要有强烈的现实感,要站在现实的高度去反思历史,而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发展。这部著作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一个突出的事例是,著作不仅以较大的篇幅阐明了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还用“三个代表”的思想去解读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这就使人们既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有了坚实而深厚的历史基础,同时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又上升至从未有过的崭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不久,学界就开始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石仲泉就是比较早的学者之一,他是开宗明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党史的第一人。他在相关的著述中,从不同的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发展、成功与失误都与是否“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

第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本身,就是先进的思想理论和先进的生产力的物质载体相结合的产物。20 世纪初叶,一批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接受了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深入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工人群众中去传播先进的革命理论,使两者相结合,从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二大通过的纲领上已明确规定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因此,党的创立本身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第二,党的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和通过的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既

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样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和30 年代前期的“左”倾机会主义都违背了“三个代表”,使革命遭受了两次严重挫折。

第三,抗日战争使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正体现“三个代表”。比如新民主主义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纲领;再比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并倡导“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等,不仅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有了正确认识的折射,而且也完整地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正因如此,我们党才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而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四,建国后,党在解决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问题上比较好地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而在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上却没有如愿地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在一个时期甚至违背了“三个代表”思想。党首先用三年的时间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随后,又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但是,不幸的是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先后发生了两次严重挫折。发动“大跃进”的本意,是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结果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大破坏。发动“文化大革命”,本想使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使党能更忠实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了经济和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在思想文化领域,搞“大批判”也阻碍和破坏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第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之所以如此,还是在于我们党制定的路线、纲领、政策,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真正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石仲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党史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辉煌的业绩,根本原因在于党坚持了“三个代表”思想;在探索前进的道路上犯的严重错误,归根结底也还是由于违背了‘三个代表’思想。”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上所取得的五度辉煌,即大革命的辉煌、抗日战争的辉煌、解放战争的辉煌、建国后头八年的辉煌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无不体现“三个代表”的先进性。而党所犯的四次严重错误,即大革命后期的右倾错误、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跃进”错误和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错误,又无一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

由此可见,石仲泉这种党史解读的新视角不仅开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党史的先河,而且直接催生了“还原”的理论和实践,为党史研究怎样贯彻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怎样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史研究确实起了开拓性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石仲泉同志一直从事党的理论和党的历史的研究及宣传, 先后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担负领导工作, 曾经在胡乔木、胡绳的直接领导下, 参与诸如起草第二个历史问题决议、负责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本子这样重要的理论工作和文字工作。这样的经历使他不仅得到胡乔木、胡绳耳提面命的教诲, 而且对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风格有深切的了解, 并受到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物的研究涌现了丰硕的的成果。石仲泉同志长期在党的理论和历史研究部门工作。在这样的部门, 做这样的工作, 同在一般的学术单位进行学术研究有很多不同, 用石仲泉同志的话说,相当一部分工作是从事“非纯学术性”的研究。这种“非纯学术性”的研究, 除了有很高的科学性要求之外, 还有很强的党性要求。石仲泉同志十分强调研究党的理论和历史, 必须坚持站在党的立场上写历史和站在科学立场上写历史的原则。他解释说, 站在党的立场就是遵循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 而党的立场同尊重历史事实、追求历史真理的科学立场, 从根本上说是完全一致的。这也就是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 党的第二个历史问题决议作了基本肯定的评价, 也指出了这项工作的偏差。80年代后期以来, 特别是90年代以来,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不少人否定改造的必要性, 也有人不愿意承认其中的偏差。石仲泉同志既不赞成“全盘肯定”论, 也

不赞成“全盘否定”论。他认为,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确有失误, 对后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复杂的多方面影响,不能忽视这一点。但是也不能因为它大大超前完成, 留有不少的“后遗症” , 就全盘否定。他由此提出一个观点, 就是将历史评价的“标准线”同总结经验的“标准线”加以区别。社会主义改造一没有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 二没有造成社会的大动乱, 起码应该给予“及格分” , 即应予基本肯定。对它的不足、缺点、失误怎么看, 那是属于总结经验教训这个范畴, 不能用理想化的高标准要求去否定它。这里既有是非曲直, 也要权衡利弊;既要探讨学术, 也有政治大局问题。这是一个颇有说服力的观点, 它遵循了决议, 但又不简单“克隆”决议的结论, 而是冷静地全面阐明对问题的观察和估计。要说把党性和科学性统一起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我以为, 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实质上是坚持一种理性精神。而这种理性精神在《我观党史》中是贯穿始终的。

石仲泉同志由原来研究哲学转向了研究党史。有人为之惋惜, 但在长期研究党史的同行看来, 这种专业转换成了一种优势。受过哲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训练, 在研究的宏观视野、理论思考、辩证分析、创新意识诸多方面, 显然具有一般党史研究人员不大具备的长处。石仲泉同志自己说过, 从研究哲学转向研究党史对他的帮助很大, 而他在党史研究方面的优势主要得益于哲学的学习和研究。《我观党史》中很少史料的罗列堆砌和史实的平铺直叙。他善于对纷繁芜杂的材料和复杂多变的史实进行提炼和抽象, 这种提炼和抽象并不脱离历史史实, 但又不停留在史实上, 借用文艺理论的语言, 叫“源于史实, 高于史实” , 也就是尊重历史而又从理论的高度去思考。

党史研究的作用, 常常被概括为“资政育人” 。“资政”是资当代的政, “育人”是育今天的

人。与历史学科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党史研究的现实作用恐怕是最为突出的。石仲泉同志在党史研究中, 就显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我观党史》的诸篇文章, 几乎无一不与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实际相联系。对这一点, 石仲泉同志有一种自觉意识, 他认为研究党史要充分考虑它的资政育人的功能。他说:“研究执政党的党史, 无疑有政治风险,出成果不易, 但是, 只要正确地把握好政治与学术关系的‘度' , 较好地发挥其资政育人的功能, 起到资治殷鉴作用, 那它的社会影响不可小觑。”他对事件、人物和思想的研究, 都是以历史为切入点、以现实为归宿的。关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以及李大钊、张闻天、李立三等人物的研究, 关于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反冒进与反反冒进、党的八大、1976年天安门事件、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研究,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他都在纵向考察之后,得出对于今天有深刻启迪的结论。

都说研究历史不能带有感情, 这话不能说得太绝对。人们对于历史的感悟和认知,一方面来自文字传承,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学习党史读书笔记)另一方面也来自切身体验。因此,研究历史完全脱离开个人情感,事实上不大可能。我以为, 只要不偏狭, 感情在历史研究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在这里冷峻与激情并不矛盾。石仲泉同志在研究党的理论和历史时, 是浸润着一种感情的。这里既有对中国共产党和它的领袖人物的情感, 也有对党的理论和历史研究事业的情感。对于党在探索革命、建设道路中的成功, 他由衷赞颂;对于党和领袖人物的失误, 他着重于从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原因, 而不过分追究个人责任,其间充盈对领袖人物的理解之情。成功与失误之间,前进与挫折之间, 历史与现实之间, 全党与领袖之间, 客观与主观之间, 石仲泉同志分析中肯, 把握适度, 能说同他的情感毫无关系吗?尤其是他对党史研究的那份情感, 给人印象更深。学术研究特别是党史研究, 是“坐冷板凳”的工作。几十年里, 石仲泉同志甘于寂寞, 潜心治史, 无怨无悔, 用他自己的话说:“干工作甚为投入, `爬格子' 心满意足” 。除了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外, 能说同他对这个事业的眷恋绝无联系吗?谈到几年里呕心沥血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的艰辛, 他动情地说:“为了它, 翻阅了数不清的材料,开了数不清的会, 改了数不清的稿子, 写了数不清的字, 特别是在那集中封闭统改中卷党史稿的108 天里, 大伙儿真可谓`食不甘味, 寝难入眠' 。我们是那么盼着它早日面世啊!”字里行间, 感情漾溢。读来百般感慨,不胜唏嘘。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 生活之树常青。”意思是理论总是落后于实际生活。这话不无道理, 又不全是真理。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当然比理论更鲜活。但是, 人们的社会实践并不是无意识的活动, 相反,我们所看到的实践恰恰都是受一定观念、意识、精神等支配, 按照一定的设想、主张、计划所展开和进行的。因此, 理论并不只是被动的。问题在于, 理论应当客观地反映实践和科学地指导实践, 如果不是这样, 那么理论当然只会是灰色的;反之, 理论之树同样是常青的。读了石仲泉同志的《我观党史》,我以为, 理论和历史之树应当常青, 也能够常青。

篇四:党史读书笔记2

以史为鉴 坚定信念 提高自我 甘于奉献

农业科 杨晓毅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2卷)及有关党的其它历史著作,并认真作了读书笔记。回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我们的先辈从来没有放弃,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无不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牢记党的理想目标。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应该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 90 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 冷静权衡。 如

果只学其法、不究其义,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寻求出路、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

历史不曾远离,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党的历史痕迹,将会更加坚定忠诚于党的事业,步伐迈得更加威武铿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生活中我将努力做到:

一、忠于党和人民,提高业务技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你官居何职,身处何地,只有心系百姓,甘愿做人民的公仆,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光讲大道理不行,作为一名统计干部,要有精湛的专业统计知识和业务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肯钻研,肯下功夫,肯花力气,努力做到业务精、专业强,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结合统计调查岗位特征,以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完成统计调查工作任务。

二、注重自己的品德和文化修养。

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个人要想具备丰富的内涵、高尚的人格,就离不开日常的修为。在工作及生活中要做到“恶小不为,善小为之”。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在各方面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上能保持领先地位。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远大的理想抱负。

三、坚守职业道德,发扬奉献精神

恪尽职守,全心全意提供优质统计咨询、调查及决策服务。踏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主动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以“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发扬奉献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甘愿默默无闻。要学会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真正做到以优质的工作水平满足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需要,让党放心,让祖国和人民放心。

四、增强党性,积极参与组织党支部的各项活动。 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严格执行党的决定,坚决完成党的任务。服从队党组安排和支部决定,认真履行职责,带头遵纪守法。对党忠诚老实,严守纪律,坚决不做有违党纪国法的事情。团结同志,乐于助人,为全队干部职工服好务。积极参与组织队党支部各项工作,能用“五带头”的标准和要

求来凝聚周围同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党在职工心中的威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时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完善自己。作为青年党员,我将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 年的历史长河中,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我自壁立千仞、坚定不移。

篇五:党史读书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第一篇读书笔记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8月,我认真阅读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实现》,总结概括为八个字—— “外御强敌,内塑根本”,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稳定的国内环境、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一、外御强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新中国成立尚不足一年,全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好转艰苦奋斗的时候,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6日,美军正式插手朝鲜内战。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开入朝鲜半岛作战。8月底起,美军飞机不断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轰炸和扫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9月30日,经毛泽东决定,周恩来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进行侵略而臵之不理。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赴朝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军事、政治的较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美国远东军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

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对新中国来说,朝鲜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是一场不受中国控制的因素强加给中国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一部分曾经对美帝国主义抱着恐惧和幻想的人们受到深刻教育而觉悟起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过去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思想仍然适用于现代战争;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威望空前提高,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取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

二、内塑根本—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政治上

1.制定《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新中国的人民大宪章,为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统一行动提供政治基础,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三反”即在党政机关

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于1951年12月1日开始至1952年10月结束,是党在全国执政后保持党政机关的廉洁,反对贪污腐败的初战,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遗留的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梳理了国家工作人员廉洁、朴素、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贪污腐败分子,使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爱护国家财产等新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形成。“五反”即在党政机关工商业界开展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于1952年1月开始至1952年10月结束,有力打击了资本家不法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片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民主改革的进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确保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回击资产阶级反限制斗争而取得的一个重要胜利。

经济上

1.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执行“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业人口完成土改比重达90%以上,占农村人口92.1%的贫农、中农占有全部根底的91.4%,比

土改前提高77.4个百分点,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党正式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一体两翼”。在经济建设上,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发展布局向武汉、太原、西安等内地倾斜,发放公债,自力更生,对我国工业化起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军事上

完成祖国大陆统一。1950年10月24日,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26日进藏部队胜利进驻拉萨。至此,除香港、澳门、台湾,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外交上

1.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重大外交行动,对当时国际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2.日内瓦会议及和亚非会议。1954年4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会议,经过前后75天的讨论,有关方面终于达成了和平协议。周恩来总理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时隔一年,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大厦开幕,代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29个国家与会,历史一周,在中国代表团的引导和建议下,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中国对外关系迅速发展,作为战后一支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49—1956,我党带领全国各族民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在这七年中,中国“外御强敌,内塑根本”,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进展或成就,到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秦皇汉武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必将作为不愿做奴隶的民族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奋进而彪炳史册!

推荐访问:关于党史的读书笔记 建党伟业读书笔记 党史书籍 红军长征史的读书笔记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学习党史读书笔记》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学习党史读书笔记》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