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回归记忆800字作文

时间:2024-04-19 11:46:16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精选作文:回归记忆800字作文

呆愣愣的坐在位子上,无神的眼睛眨了眨,然后仿若找到了依归般死死盯住一点。这本是一个发呆的状态,大部分的脑细胞仍在昏睡中,思绪却不受控制的笨拙的转动起来。

连续几天的刮风和下雨,温度还在持续下降中,这样的天气让人颇不耐烦,但又能拿它怎样呢?快速的钻进被窝,那一刹那的温暖让我有些晕眩,不禁联想到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寝室里闹哄哄的,却不给人嘈杂之感,反觉温馨。就这样意识开始模糊,整个人也开始昏昏欲睡。

蓦然,一张年轻且稚气的脸庞闯进了脑海,头像被浇了盆冷水般迅速清醒。一丝震撼与不可思议,一丝欣喜与茫然交错。那是一直被屏除在记忆之外的已经模糊了的记忆,现在却又如此清晰而又硬生生的闯进来。侧头望向窗外,一片记忆的叶子不停的在风中摇晃,颤抖,阻隔记忆的墙不断的松动,坍塌。最终,记忆如初生婴儿般赤裸裸的呈现在我眼前,有年幼的固执与傻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被宠坏的刁蛮与任性。此刻一片雾蒙蒙的看不清眼前,脑子里的茫然让我忘却了现在。这时,我不想追究身在何处,只任心跌落在时间的隧道里,任凭记忆的潮水将我淹没-吞噬。不忍唤回那颗仍在因激动而颤抖的心,不舍记忆里关于往昔的零碎的画面。无论这是否是不想面对现实的逃避,还是对一去不复返的追忆,我都心甘情愿的被它虏获;即使它只是颗包装精美的毒药,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吞下。

寝室里的人都静下来了,想必都跌进睡梦里了吧。我听见了记忆的光盘因转动而发出的“嗤嗤”的声音,每一个杂乱无章的片断都恍如隔世。不敢相信,那是属于我的记忆,那些事曾在我身上上演。那个稚气,无礼的女孩是谁,那是我吗?陌生里有着熟悉,熟悉里有着连自己都无法追溯的情感。这就是昨天与今天的差别吗?我茫然。

一股风灌了进来,身体颤动了一下。为了能给明天留下美好的回忆,会有一个新的开始吧。

主旨深化欠妥

篇一:让背诵回归课堂

让背诵回归课堂

——农村小学三年级背诵指导初探

摘要:背诵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基本要求,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之一,是学生积累、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新课程的教材一般只提出“背诵你喜欢的部分”,背诵的量不多。尽管如此,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对于要背诵的课文仍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本文将针对农村小学三年级从“现状扫描、内容呈现、方法指导、学情落实”四个方面来阐述农村小学背诵的指导。

关键词:农村小学;三年级;背诵指导

“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对语文阅读教学明确提出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呢?正如《2009年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指出的要“引导学生背诵经典的课文段落”。的确,“背诵经典”能把语文学得更实在。下面,笔者围绕农村小学三年级的背诵指导谈谈个人看法,先来看看农村小学三年级背诵的现状。

一、可爱深红爱浅红——进行现状扫描

笔者选用人教版三年级两册教材对学生的背诵指导做了尝试,所以下文均以三年级的教材和学生为例。那么笔者耳闻目睹的和听说的背诵现象是怎样的?下面从学生学的现状和老师教的现状两方面来看看。

(一)学的现状

1.畏惧背,背不熟

有时,老师在检查背诵时往往出现学生站起来不出声,问他,孩子说“背不来”、“难背”,心理上好像有点畏惧,可想而知,这是老师上课指导不到位,学生还没有掌握背诵的方法所导致的。也时常碰到孩子背部熟练的现象,不是加字,就是改字或漏字,背得“磕磕碰碰”,听得也很吃力,更是“委屈”了篇篇美文,失去了经典的作用。

2.不自觉,钻空子

农村小学的孩子一般都是玩的时间多于学的时间,可以说他们是很快乐的。在学习上,很多孩子不自觉,对于要写的作业基本上能完成,但是对于要读的、背的或是要查找资料的作业,完成得很不理想。家长们有的工作忙,有的说自己文化低,有的

不在孩子身边??少有监督孩子,所以对于背诵的作业学生很不自觉。有的孩子还爱“钻空子”,一次,我检查《花钟》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三年级上册仅八篇文章提到背诵,下册也就九篇文章提出背诵,每册除去两课古诗分别剩下六篇和七篇。三年级孩子的记忆力发展正是好时期,一个学期只需要背诵这么几篇,可见背诵的量不多,可以适当予以补充。在这

六、七篇文章中仅仅一两篇背全文,其余的都是“背诵喜欢的部分”,可见难度不高(根据文本的特点以及为防止个别学生钻空子,笔者给“背诵喜欢的部分”标上了确定的某段)。

(二)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

典句子。

2.运用填空,串联文字

有些课文的段落在写法上是用并列方式组织的,这些段我们可以运用填空,来指导学生积累。比如三年级下册的《太阳》,课文的最后一段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给学生练习背诵:“地球上的()和(),都是()送来的。如果()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到处是(),没有(),”没有(),自然也不会有()。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的世界。”可以指四五名学生口头填空,其他学生在参与中也记住了。

3.配上动作,活化文字

在课堂“动动手、动动身体”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很喜欢的,因此,把这种“表演动作”的方法运用到背诵指导中,也是个可取的办法。教学《荷花》的

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段落结构和句子顺序,更容易将要背的内容记下来。《美丽的小兴安岭》给笔者一种亲切感,因为这是我们小时候积累的文章,是一篇经典之作,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好好地储备起来。教学时,笔者就选用了“依照联系”来指导学生。《美丽的小兴安岭》的

下页

篇二:放飞童心,让作文回归生活

放飞童心,让作文回归生活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指导他们感受生活,写作时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写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关键词:回归生活自然作文兴趣一、放飞童心,让作文简单化

每当上作文课,都是许多同学最纠结的时候。许多学生只能对着作文题目发呆,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与其绞尽脑汁的指导学生遵循何种模式进行作文,不如教会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生作文之难,难在源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表,无米下锅;抑或有话不敢写,有情不敢表,有米不敢下锅,生怕做出一锅生饭。

试想,在这样的习作心理下,学生能敢于动笔,乐于表达吗?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吗?朱熹曾说:“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来自哪儿?就这样,一个帮助学生摆脱习作苦恼的构想在我心头升起:让儿童作文回归生活和自然的本源,教师遵循儿童的各年龄阶段

的主导活动和心理特点,在儿童世界引导孩子寻找、开发和利用习作资源。让习作成为学生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用童言、童心去写童真、童趣,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用一句于文正老师的话来说:处处留心皆作文,就看你用心没用心。

二、回归生活——作文内容生活化自然化

1、以观察为基本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作文训练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内容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学生确实只有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积理必富万里为文始佳”的道理。

2、以实践为依托

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于获取知识和创新的指导意义。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小组成员常常结合教材开展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更大空间时将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养花》一文中,老舍先生介绍了一些养花的经验。成员们及时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或在网上查阅关于养花的文字资料,还让他们去植物园听花农讲

养花的知识,观察农养花的过程。然后每人自己学着养一盆花,记录花的生长过程。然后每人自己学着养一盆花,记录花的生长过程,积累养花的经验。举办赏花和习作比赛,交流养花经验,描绘花的特点。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在这个人生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他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让学生扮演一些社会角色。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感悟人生真谛。在写《今天我当家》一文时,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回家扮演父母的角色,打扫卫生,清洗衣服,买菜做饭,照顾老人……在劳动中,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和无私的爱。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习作素材,不但使学生有话可写,而且能写出新意。

三、让作文课飘出浓浓的“生活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著名作家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1、丰富活动——激发创作欲望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每天上课前五分钟,我常常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话题,通常采用“聊天”的形式指导。例如在六年级即将毕业的日子里,全班同学都在紧张和不舍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作为教师的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谈这段

日子里的感受,并要求学生用笔把它写下来,用他们的眼睛和内心记录了这段难忘的历史。

同时,在语文课上,我利用教学资源有意识地搞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来激发他们“乐写”的兴趣。

2、张扬个性——鼓励真情流露

学生的生活空间除了学校,还有家庭,而且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给予了孩子温暖、给予了孩子亲情,滋生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和难忘的记忆……因此我让学生写写《我们一家子》、《今天我生日》等等。习作成了孩子们积蓄情愫,放飞语言的磁场,也给我开启了一扇扇心灵的窗口,让我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渴望和家长的教育观念。

3、给予自由——放飞想象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习作回归生活和自然”教学中,我们把自由权还给学生,充分地给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不拘一格的去描绘心中的五彩世界。如科幻作文、学编童话、续编故事等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作文内容,学生带着无拘无束的心情走进故事中去,一篇篇美文便纷至沓来。

4、指导阅读——感受“厚积薄发”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全国著名教师于文正老师说过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教学时,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

四、让作文课堂流淌生活的清泉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作文写作中来呢?要引导每个学生张开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开启体味生活的心灵之窗。为此,教师首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很重要。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对自然和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对此,我们应予以肯定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问题的答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记得开学初期的时候,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广播体操比赛。我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作文契机。于是,在比赛开始之前,我就对同学们说:“这就是我们这次的作文题目”。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我坐在孩子们中间,告诉他们要仔细观察,用眼睛捕捉住最美的镜头。那一次,同学们表现得特别兴奋,比赛才刚结束,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作文本来,投入到写作中。教室里,只能听见孩子们“沙—沙—”的写字的声音。我环视教室,发现就连平时最害怕写作的几个同学都在一边写,一边微笑,好象有写

下页

篇三:关于作文教学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回归作文的本真

关于作文教学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回归作文的本真

2011-12-2214:45来源:博客作者:徐金国点击:

250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的偏差。

关于为什么要作文的问题,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却是我们绝大多数师生都没有能够搞清楚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师生认为作文就是为了最后的高考中能获得一个好的分数。正是这样一种极不正确的指导思想误导了我们许多的学生,使许多学生的作文误入了歧途。造成许多学生一拿起笔写作,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有什么想要表达,而是极力揣测命题人想要我们表达什么,阅卷评分的老师喜欢什么。忘记了作文是自己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是人的精神家园的构建。

2.策略选择的失当。

这主要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力训练知识化。走进许许多多的作文指导课堂,老师不是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冲动,不是在指导学生如何打开写作思路,不是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经验和智慧的积累,而是在进行机械重复的写作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把原本最能够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拆分成若干个所谓的能力训练点进行所谓的作文序列训练,作文教学变成了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操练。

二是读写结合简单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海纳百川似的阅读吸收,才能有思如泉涌的写作输出。加强作文教学应该从强化阅读这个基础环节入手,注重读写结合,这已是全体语文届的共识。然而许多年以来,正是这个所谓的“共识”遮蔽了如何进行有效读写结合的深层次问题。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有效的读写结合缺乏深入的思考,把读写结合搞成了阅读与作文简单的一对一的机械模仿。写作教学被阅读教学牵着走,阅读教学教什么,写作训练就练什么。作文训练成了对某一篇或某一单元课文写作方法的简单模仿,而写作必须的素材积累、语言积累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累被忽视了。

3.评价标准的精英化情结。

翻开各地的作文评分标准,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都是要求学生的作文要能够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只有做到这样才是优秀作文。试想对于一个本来生活就相当简单,整日忙于考试和作业的学生,我们却要以一种对文学创作的要求去评价,在这样的评价标准面前能有多少学生不望而却步。再想,一个从来都没有尝试到写作成功与快乐的学生,又怎么能够真心喜欢作文?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是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的源头。叶老在《作文论》中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作文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没有足够用于写作的素材;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激发写作的情趣与灵感;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就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作文能力差,对写作缺乏兴趣,甚至厌恶写作,除了阅读积累少,知识面狭窄,语言贫乏、思维僵化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室到宿舍,从书本到作业,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自然会削弱学生表达的欲望。因此,改进作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

丰富学生生活,首先是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指向生活。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教学必须引导中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真正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种单单瞄准应试所做的各种考场作文的技能技巧训练,是“末”而不是“本”,作文教学千万不能搞本末倒置。其次是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体现较强的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丰厚的生活积累成为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宝库。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好的作文命题,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王栋生老师的自由状态下的写作,也是让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身边的生活。这些名师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无不告诉我们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源泉。

法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学生在公共话语中越走越远,但凡提笔就是那言不由衷应付考试的那一套。于是,学生作文无法不多空话、套话,而少有真情实感。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首先必须在写作的指导思想上予以澄清。作文不是耍花样、摆脸谱给别人看的,应试虽然少不了作文,但作文绝不仅仅就是为了应试。作文应该是我们自身生活的一种需要,是我们个体直抵心灵的表达,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真实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能够真切表达内心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其次要改革作文的评价方式。应试作文过分注重作文的立意要高远,思想要深刻和表达要富有文采等,导致学生普遍感到作文很难而不敢下笔。其实,有时尽管学生作文认识上有偏颇,思想上或许有偏差,但我们根本不需要全盘否定,只要学生把他那个年龄真实的想法、内心的困惑与疑问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就应该是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好作文,就应该予以肯定。完全不必要因为它的思想还不够积极向上,他的境界还不够高远就彻底打入冷宫。记得古希腊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种选择都很难完美,但是不完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因为我们站在太阳下背后会有长长的阴影,于是我们就不敢选择享受阳光。”因为说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我们绝不要因为真话实情中有不“善”或不“美”的东西,我们就不让他说,拒绝他说,而且中国自古就有“真言不美,美言不善”的俗语,在生活中“真善美”本来就是很难达到完美统一的,所以,我们如果硬要用“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一元化观念来要求我们学生,其实就是扼杀我们学生真切表达的欲望,就是逼着学生在那里讲“假大空”的一套,我们必须确信真实应该是作文走向“真善美”的

究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作文难的现实,目前关于作文教学研究,尽管许多语文教育的同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也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如果把这些经验推广开来,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说许多经验还只是局部的、操作层面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作文教学关键要养成学生“内省”的习惯。所谓“内省”的习惯,就是当代作家冯骥才所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变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丰富的自我。一旦面对它,你会感到这是一片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乏一种直视心灵的“内省”习惯,丧失了一个真实、内在的自我,失却了一个“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因此,生活在他们的眼中也就变得很狭小、很枯燥、很无聊。缺乏对生活的热爱,面对生活根本无法唤起表达的欲望和激情。长此以往,心灵自然也就日益荒芜。在荒芜的心灵沙漠上自然生长不出鲜活灵动的文章幼苗。

所以作文教学训练应该注意引导关注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内省”习惯,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真正的丰富起来、敏感起来。学生有了一颗敏感的心,他关注生活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发现素材和积累素材的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这样学生提笔作文就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养成了“内省”的习惯,才会不断将外在的客观事件转化为内心独特的主观感受,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才会不断丰富起来,而这种主观感受越丰富,表达的欲望才会越强烈,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不会觉得作文无话可说。而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唯一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的心灵不再荒芜,而是能够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悟感受生活,而不是对生活熟视无睹,漠然无所视。

清人王友彬在《围炉夜话》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湖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一句话一切的文章都离不开作者的“悟”,有了“悟”,我们的心灵就会丰富起来,我们的心灵就会从沙漠变成绿洲,从枯井变成涌泉,这样,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一株草、一棵树、一只蝴蝶、一滴露珠,就无一不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有了这样一个不竭的源泉,难道还愁我们写不出好作文,得不到好分数?

篇四:让作文评价本质回归

楼卓君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学

评价小学生作文是重“人”(学生)还是重“文”(作文)?本人认为应该重“人”,以人为本,这是实现小学生作文评价本质回归的根本。

一传统作文评价的弊端

传统的作文评价往往忽视学生这一作文的主体,只论文不论人,或少而论人,这是应试作文评价的本质反映。科举考试是这样,现行不少学校的升学考试也是这样,现在的大多作文竞赛还是这样。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作文要求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往往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当作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全班学生的几十篇作文“一刀切”,达到要求的就评个高分,就给个“漂亮”评语,达不到要求的就给个低分,就给个“不漂亮”或“不够漂亮”的评语。这样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1.背离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混淆了“选拔”与“练习”的关系

小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练习”的性质,“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下来,是一种“练笔”和“习作”的性质。它不同于考场作文、竞赛作文,以高分“选拔”为唯一目的,它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最根本的方法、途径,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素质为学生终生作文服务为宗旨的。“选拔”作文与“练习”作文有根本的区别,有本质的不同。

2.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

作文评价论文不论人或少而论人,用教材作文“要求”的一个标准去“套”全班学生的几十篇不同的作文,合“套”的就是好作文,不合“套”的就是差作文,这种评价是以单纯追求高分为目的,是教育的异化。素质教育要求做到面向全体,而“全体”是由一个个有差异的个体组成的,面向全体就是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素质教育还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也不是“一刀切”的发展,而是尊重个性,重视特长前提下的有区别的发展。论文不论人,既不可能面对每个有差异的个体,更不可能因人评价,求得个体的有区别的发展。

3.背离了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的原则

评价学生作文需要以学生作文的实际水平为基点,要因人定标定调,不然就会不着边际,无的放矢。新课标针对作文的批改和评讲也指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学生的作文基础各不相同,兴趣、爱好、经历等各异,作文的认识水平和潜能也不一样,这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实际,撇开学生的这些实际去评价学生的作文,评价标准很难把握,必然会忽左忽右。有时评价的标准过高,超越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只能适应于少

数尖子学生,挫伤了多数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有的评价标准过低,忽视了学生原有的基础,低估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潜能,使大多数学生吃不饱,也会阻碍优秀生的发展。即使评价的标准适度,也难适应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个体,难以求得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小学生作文评价应注重“学生”这一主体,把过去只论文不论人或少而论人的评价观念转到论文更要论人、以人为本、重视作文主体——学生的观念上来。

二作为学生作文评价的措施

1.了解学生、相信学生是成功评价学生作文的前提

了解学生、相信学生是成功评价学生作文的前提,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这里用我评价学生作文的一个不成功的实例来加以说明。一个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写了一篇题为《美丽的剡溪》的作文,作文写得不仅超越她平时的正常水平,而且在班上也是出色的。对于这种“异常”,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写了持有怀疑性的评语。不想几天后,我收到一封家长的来信。信的内容有二:一是说他的女儿看了老师的评语后回家很不高兴,但又不敢去向老师说明,只好由家长代而告之;二是证实作文确属他女儿自己所写,是他在周日与女儿同游剡溪回来后女儿即兴写的。我看罢家长的来信,颇有感悟:为什么在学生的作文出现“异常”时我不去认真地了解学生?学生在看到老师给下的持有怀疑的评语后为什么不敢去向老师说个明

白?这说明要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评语,教师首先须了解每个学生,了解学生作文基础、兴趣、好、经历等各个方面。

不仅只在学生“异常”时要了解,在学生“正常”时也要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有差异的个体出发,给学生作文一个切合实际的评价。除了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外,教师还必须相信学生,这是师生交流的前提,是做好评价的

一般水平的作文来说,如果出自一个优秀学生之手,你会认为“不够好”,但如果出自一个后进生之手,你会认为“不错”。这种“不够好”、“不错”的评价,如果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也是断然难有的。“文如其人”、“知其人,才能更好地论其文”,这些话是很有见地的。如果我们把评语下得既贴近于文又贴近于人,给学生以鼓励、信心,那意义将远不只是在评价一篇作文,实际是在给学生的作文和作文予以指点,是在给学生受益终生的帮助。

3.等级的划分要体现层次性

对学生作文等级的划分应体现层次性,即分别对待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客观评价、分层评价。分层评价,可以将全班学生依据作文的不同划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相对独立地进行评价。如我曾根据全班学生作文水平的层次,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层次(由教师自己掌握、不在班上公布),在评价时对甲等学生严格要求,对乙、丙等级学生放宽要求,对丁等学生降低要求。四个层次的学生作文均在等级内做纵向比较,四个层次的学生作文都有评90分的,都有评60分的。尽管这四个层次的90分、60分不是等值,但这样足以使过去写了几年作文一次高分都没得过、与高分无缘、与“漂亮”评语无关的后进生也能享受到优等生那样的快乐,足以激发后进生的作文兴趣,促进后进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使优等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以更高的要求求得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分层评价还应根据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实际及时调整,对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后,就应及时划入更高的层次,教师评价的标准也要相应地提高。

4.多给作文评价创造“集体环境”

不可否认,们对某个“集体环境”中得到的表扬或批评,甚至一句话,记忆总是特别深刻,甚至终生难忘,影响一生。基于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作文评价,也应多为其创造一些“集体环境”,把小学生的作文多放到集体场合去评价,以此来满足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的心理需求和成就感。这样的形式很多,如班级墙报、自办手抄报、作文专栏、作文展览、作文演讲、开设优秀作文推荐课等。但课堂作文讲评应是最主要的形式,是评价作文的主阵地。在集体评价中要把“学生”因素放在首位,尤其是后进生。对比评价易使学生把握作文要求,知道得与失,但必须适度,要注意用来作“对比”作文的学生的心理,常常有为了褒奖某些优等作文而在无意中挫伤了“低水平作文”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情况。评价学生作文固然要多用优秀作文进行交流,让学生观察、赏析,使大多数学生能从中取长补短,从而感悟新知,但也应给后进生一定的舞台。后进生的作文从全文看可能是低水平,但其中也不乏一两点好的东西,评价他们的作文应从“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出发,把其中一两点闪光的东西提出来交流赏析,这将使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享受成功的喜悦,将使得他们低垂的头高高抬起,从而激发他们更进一步地向高层次攀登,提高其作文水平。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评价小学生的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作文素质,所以,作文评价一定要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基本素质上来,要面向每一个作文水平有差异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打好作文基础、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真正实现作文评价本质的回归。

推荐访问:高二 散文 800字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回归记忆800字作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回归记忆800字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