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海瑞的故事100字

时间:2024-04-20 17:24:33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海南名人故事

第三章琼海俊杰

海南虽然建省时间不长,历史上却是人才辈出。海南的名人有些是被放逐到此的达官和文豪,有些是戍边的官兵,更多的是出自岛上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对于离乡背井来到海南的人,无论他们是否显赫或是没落,过客匆匆或是永不回归,只要为海南做过贡献,海南人都对他们施以亲情和温暖,赠与土地和房舍,甚至视为神明供奉于庙堂之上,供后人怀念。对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同乡兄弟姐妹,海南人更是引以为豪,为他们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这些名人志士的存在,就如海南夜空上璀璨的星辰,让海南人永远能感受到光亮与方向。

一、古代名人

(一)白玉蟾

900多年前,中国的南荒之地——海南岛幸运地迎来了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在岛上生活了3年,大兴文教。在东坡离琼约100年之后,海南出现了本岛最早载入中国文化史册的奇人,他就是白玉蟾。再约230年之后,海南岛才出现了丘浚、海瑞等文化名人。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祖籍福建闽清,从祖父起落籍琼山。白玉蟾出生于原琼山县五原都显屋村(今海口市美安镇典读村)。6岁丧父,母亲改嫁。据说因母亲嫁到雷州半岛(一说是澄迈)的白家而改姓白。至于其生卒年,有多种说法,中国世界道教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教授卢国龙认为,他生于1195年,逝于1231年。

白玉蟾年少聪明,7岁赋诗,9岁时能背诵《周易》、《尚书》、《诗经》、《春秋》等儒家9经。12岁时,他以特荐的身份到广州参加“神童科”考试。考官以“织机”为题,令其赋诗。白玉蟾脱口吟道:

山河大地作织机,

百花如锦柳如丝。

虚空白处做一匹,

日月双梭天外飞。

天地为机,日月作梭,少年白玉蟾胸襟何其豪迈!就凭这种胸襟,他也应当高中。他这首织机诗后来也被收录进了《全闽诗话》。

白玉蟾博学多识。21岁那年,他在给紫元的信中称自己“三教之书,靡所不究”,后来又在文中说,“世间有字之书,无不经目”。

一个偏远贫瘠村庄的少年,能有此成绩实在是一个奇迹。即使在今天,走进典读村,触目之处仍是满目苍凉。所有的房子全是灰黑的火山石砌成,细长的藤蔓在多孔的黑石上攀爬,顺着狭窄的巷道走进去,总让人疑心,一阵弯弯曲曲之后,巷道的另一端会通向宋、明王朝或某个更为古远的时期。然而,一个影响整个中国文化史的人物毕竟从这里诞生了。这与它的村名揭示的精神有关吗?典读,应该就是“典衣供读”吧?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让贫瘠的土地开出艳美的文明之花了。

然而,白玉蟾初试科举却落选了。据说是因为考官认为他太过骄狂。考场失败让他厌弃功名,从此便潜心向道。16岁那年,他开始游历四方。

在游历天下的那些日子里,白玉蟾纵情山水挥洒文字,创作下大量诗文,足迹所至之处

无不留下诗篇。据说白玉蟾吟诗多不存留,随写随丢,“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那些热爱其才情的追随者们,却用心将它们收集起来,编为文集,如《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庐山集》等。这些诗文被追随者相互传抄,或镂板印行,因此得以流传至今。现存《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共10卷,另附录、补遗1卷,共收诗词1200多首,约70多万字。

白玉蟾的书法也同样造诣高深。元代隐士黄王介,赞赏白玉蟾的书法:“将飞蛟龙影,或是风雨迹。”明朝人唐顺之的《史纂左编》有这样评论:“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清康熙皇帝的《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也谈及白玉蟾草书“有龙翔凤翥之势”。《宋元宝翰》收录宋元两代书法精品,其中的第十三幅,就是白玉蟾的草书四言诗。道教的符书,是书法艺术的一种变体,白玉蟾的符书同样精妙。据载,湖南祁阳县祁山紫清观,旧藏有白玉蟾的符书,“玄妙淳古,莫测其运笔起止之迹”。

白玉蟾善画梅竹及人物像,“相传鄂州(湖北武昌)城隍庙壁竹林,是其真迹。”画的主题是林竹,配以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端等人物,“观者无不叹异”。白玉蟾的传世画作,据《式古堂书画汇考》记载,有《竹石来禽图》、《墨梅图》等十六幅。

尽管诗书画都堪称一绝,但白玉蟾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影响还在于作为道教南宗五祖,他开创了金丹派南宗。白玉蟾从教义上对南宗进行注释和匡正,他和他的弟子又大力设立庵观组织教团,道教南宗也就在南宋时期蔚为大观。

不过,正当白玉蟾名满天下的时候,他突然从世人的眼中消失了,所有的史料再也找不到对他的记录。关于他的归宿,也就成为他人生中最后一个谜团了。有人说他“不知所终”,有说他“卒于盱江”。但在海南,却有一个说法:白玉蟾最终回归故乡,且在文笔峰顶羽化升仙,文笔峰上至今留有遗迹。

(二)黄道婆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知名的棉纺织家,她原本是今上海华泾镇人,因年少时期受封建压迫而流落海南。在海南,她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从黎族人那里学会了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最终,成为了古代中国有名的棉纺织家,让纺织业在中国进一步发扬光大。

黄道婆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有一次,黄道婆被公婆、丈夫一顿毒打后,又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半夜,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生地疏,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朴实的黎族人民热诚地欢迎她、款待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她同这些阶级兄弟姐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也爱上了这里的座座高山、片片阔林。崖州的木棉和纺织技术强烈地吸引着黄道婆,他拿起了著名的黎幕、鞍搭、花被、缦布,瞅着那光彩明亮的黎单、五色鲜艳的黎饰,黄道婆便看不胜看,爱不释手,赞美不止。为了早日掌握黎家技术,她刻苦学习黎族语言,耳听、心记、嘴里练,努力和黎族人民打成一片,虚心地拜他们为师。她研究黎族的纺棉工具,学习纺棉技术,废寝忘食,争分夺秒,象着了迷、入了癖一样。每学好了一道工序,会用一种工具,她的心就仿佛开了花、吃了蜜。灿烂的友谊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技术之果。黎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热情照顾黄道婆,而且把自己的技术无保留地传授给她。聪明的黄道婆,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棉织事业上,又得到这样无私的帮助,很快就熟悉了黎家全部织棉工具,学成了他们的先进技术。尽管绞尽脑汁,熬心血的劳动消耗,把黄道婆的一头青丝换上了全部白发,给她丰润的脸上刻下道道深而密的褶皱,但她还是精神抖擞,深钻细研,镍而不舍,刻苦实践,三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棉纺织家。

岁月恰似织布快梭,转眼之间,到了十三世纪末叶。蒙古征服者早已囊括全国,南宋王朝覆灭了二十多年。为了缓和各族人民的反抗,元朝统治者慢慢改变以前那样屠杀掠夺政策,实行一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经济开始好转。黄道婆这些年在元朝统治力量薄弱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没受刀兵涂炭,顺利地学习成功。现在,听说故乡安定下来,有了生机,不由又想起那里棉织业的落后情形,内心复活了改变江南技术面貌的原来志向,升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思乡感情。她向海南同胞说出了心事,情长谊深的黎族姐妹舍不得离开她,但又理解她,只好压着惜别的心情支持她。

公元1295年的一天,黄道婆忍痛告别了第二个故乡,搭船离开美丽的崖州,重返她阔别三十多年的长江之滨。经过了改朝换代的战乱,黄道婆的公婆和丈夫,早已先后死去,她一心无挂,只抱着造福于民的善良愿望,不顾晚年体力衰微与生活孤单,回到家乡马上投身于棉纺织业的传艺、改良和创新活动。乡亲们亲切地欢迎她满载而归,她更是不辞辛苦,东奔西走。热心地向乡亲们讲述黎族的优良制棉技术,妇女们成天围着她听得倾心入神。她便把自己海南所得,倾囊相授。同时,还把黎家先进经验与上海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慧,积极发明创造。对棉纺织工具与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制造了新的擀、弹、纺、织等工具,刷新了上海棉纺业的旧面貌。首先是改革了擀籽工序。她先打听家乡近些年是怎样去籽净棉的,妇女们苦恼地告诉她,还是用手指一个一个地剥。黄道婆说,从现在起,咱们改用新的擀籽法吧。便教大家一人持一根光滑的小铁棍儿,把籽棉放在硬而平的捶石上,用铁棍擀挤棉籽,试验以后,妇女们乐不可支地嚷着:“一下子可以擀出五、

六、七八个籽儿呀,再也不用手指头挨个儿数了!”

黄道婆见大伙高兴,也感到十分快活,但并不满足。她觉得,用手按着铁棍儿擀,还是比较费力的,便继续寻求新办法。忽然,她想到了黎族脚踏车的原理,心里豁然一亮,马上和伙伴商量试用这一原理制造轧棉机,白天黑夜都琢磨。最后,用四块木板装成木框,上面树立两根木柱,柱头镶在一根方木下面,柱中央装着带有曲柄的木铁二轴;铁轴比木轴直径小,两轴粗细不等,转动起来速度不同。黄道婆同两个姐妹,一个人向铁木二轴之间缝隙喂籽棉,两个人摇曲柄,结果,棉絮棉籽迅速分落两轴内外两侧。“太好了,又省力,又出活儿!”妇女们围着这新搅车,象山雀一样,欢跃起来,庆祝创制成功!

与此同时,黄道婆把沿用多年的小弓,弓身由一尺半长改为四尺多长,弓弦由线弦改为绳弦,将手指拨弦变为棒椎击弦。这结实有力的大弓,弹起棉来,挣挣然节奏鲜明,仿佛响起一支好听的劳动乐曲,棉花弹得又松又匆,又快又干净。接着,在纺纱工序上,黄道婆创造出三锭脚纺车,代替过去单锭手摇纺车。脚踏的劲头大,还腾出了双手握棉抽纱,同时能纺三根纱,速度快、产量多,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纺车,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技术革命。在织布工序上,黄道婆对织布机也有一定的改革。她借鉴我国传统的丝织技术,汲取黎族人民织“崖州被”的长处,与乡亲们共同学习研究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棉织技术,织成的被、褥、带、帨(手巾)等,上面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花纹,鲜艳如画,“乌泥径被”名驰全国。元朝诗人曾热情,地加以赞扬:

崖州布被五色缫,组雾紃云粲花草,

片帆鲸海得风口,千轴乌径夺天造。

黄道婆回乡几年之后,松江、太仓和苏杭等地,都传用她的新法,以致有“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盛称。制棉业逐渐兴旺起来,甚至乌泥径附近一千多户靠棉织技术谋生的居民,生活水乎都比过去显著提高了。黄道婆的一生刻苦学习研究、辛勤劳动实践,有力地影响和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她的业绩在我国纺织史上灿然发光。人民热爱她、崇敬她,在她逝世的时候,大家怀着悲痛心情,纷纷捐资把她安葬在上海县曹行乡。上海群众曾不断地为她兴立祠庙,其中规模宏大的先棉祠,每年四月黄道婆的诞辰,都有人接踵赶来致祭。多少年来,人们感念黄道婆的歌谣,一直传颂不止: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

筒子两匹布。

(三)邢宥

邢宥是现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人,明代的政治家、学者。小时候就聪明异常,五岁读《三字经》,日记数十言;10岁作《勉学诗》,初露他已具治国齐家之志。入乡校时,每次月试季考均名列前茅。十四岁补文昌弟子员,26岁乡试中举,正统十三年(1448)年,登二甲进士第。

邢宥一生为国为民,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为,在学问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中非常喜欢读书写作,对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著作有《湄丘集》传世,对于海南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清代海南探花张岳崧将其同海瑞、丘浚誉为海南三贤。

邢宥为官时一直以善断疑案而著称,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他担任监察御史时,正逢太监王振家出事被抄家。当时有人诬告王振的家人孙太安藏匿钱财,牵连20多人被捕。朝廷特派邢宥与锦衣卫官于信审理此案。于信主张立即没收孙家财产,并横蛮地威胁说:“不然,马上会大祸临头。”邢宥沉着果断,秉公办事,经过多方稠密查核,证实该案纯属伪造,从而挽救了数十个民众的性命。赢得当地人民拍手称颂。

景泰二年(1451年),邢宥出访福建,当地官员抓了几十个违禁入海的人,被判死刑。临刑时,犯人大声痛哭,并喊冤枉,冤屈痛哭之声震天动地。邢宥怀疑这个案子可能是疑案,便下令缓期执行。经过一月查究,果然抓获真盗。挽救了这批无辜的人。

邢宥还非常善于谋兵用计。景泰五年(1454年),邢宥出巡辽东,发现沈阳军官中有50多人偷盗官府储藏的物资。邢宥考虑到沈阳三面受敌,如果对这些犯错误的军官都从严惩处,一旦敌人侵犯,将无人带兵守城。他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只罢黜为首的两名军官,罚其余的守城,城守得好,立功者可以赎罪、受奖。没有多久,敌人果然侵扰沈阳,这50多名受从宽处理的军官英勇杀敌,护城立功,使沈阳化险为夷。

邢宥44岁的时候,被提升为浙江台州知府。台州的民事案件虽然很多,但邢宥都不厌其烦,细致地一一缘情据理,加以断处,使得民众信服。邢宥居台州一共4年,回京时,有人诬告“台民争持金帛数百里外赆”送邢宥,至使被降为晋江(在福建,明代为泉州府治所县城)县令。赴任不到三个月,便得到赦免,“宪宗复其职,改知苏州”。当时的苏州,“田赋甲天下,丁役杂办视他郡倍蓰焉”,因此有“妄宗揽纳秋赋,置之法,得其脏万缗,以堤沙河,甓官道”。

在苏州任职的时候,时逢苏州大水,“到处都是饥民,邢宥还没有向上禀奏,便开粮赈灾,救了40余万灾民。一些同样为官的人对邢宥这种专擅的是做法深表忧虑,但邢宥颇不以为然,毅然说道:“民命危在旦夕,如果等待呈报批准才开仓救济,那就来不及了。专擅之罪,我一人担当。”邢宥的行为,得到当朝皇帝明宪宗的理解,对他“赐勒褒奖”。苏州民众对邢宥更是赞颂不已。

因为邢宥素来廉政为民,严而不苛,所以被宋杰向朝廷推荐,提升为浙江布政司左参政。成化二年秋,又被提拔为都察院左御史,巡抚南畿,总督兵民财赋,兼理浙江喜湖抗三府粮储。邢宥在任期间,经常“询官治,察民隐,奖廉能,黜贪懦,枉奸宄,抑豪右,事无微钜,靡不悉心”。据《明史》记载,邢宥罢黜不称职的属吏共170余人。同年冬季,邢宥兼理两浙盐政,“法罪伪造”。

后来,邢宥正式向朝廷请求辞官,经再三请求,皇帝才批准了他。邢宥辞官后,回到故乡文昌市水吼村,在东昆港北湄的山丘上盖了一间“湄邱草亭”,以读书写作自娱,因此自号“湄邱道人”。虽到晚年,仍手不释卷,“足迹未尝至城市”,著有“湄邱集”十卷,今存二卷。对邢宥的著作,海南明代大诗人、大学问家丘浚评道:“诗文虽少作,然作必有意趣,不为无益之语,字画亦遒美有法”。

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五月二十日,邢宥寿终正寝,享年65岁。邢宥病逝后的第

二年,宪宗命礼部备牲仪,翰林院撰文,遣官谕祭葬于铜斗山之阳。

(四)丘浚

明代中叶,在素来被中原人士视为蛮荒之地的海南岛上,一颗文星冉冉升起,以它耀人的光芒震撼了中原大地。这颗文星,就是丘浚。

丘浚(公元1420-1495年),今海南省琼山市府城镇人。他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

丘浚七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无法上学,做过一段时间的放牛娃。在艰苦的童年时代里,他勤奋好学,四处求人借书阅读,有时借书抄录。据何乔远著《丘文庄公传》载,丘浚为借一本好书,甚至“远涉数百里,转浼数十人,积久至三五年后而得”。靠这种精神和方法,丘浚得以博览群书,很快就显示了横溢的才华。传说他在12岁(一说为6岁)时,写下了七律《题五指山》: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这首胎炙人口的诗,被后人赞誉“铁笔难改”。丘浚晚年右目失明,但仍然苦读不辍,史书说他“自少至老,手不释卷”。靠这种勤学苦读的钻研精神,丘浚终于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后人赞誉他“道德文章,炳若日星”。

明英宗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24岁的丘浚参加广东乡试,得中第一名举人。二试礼部,名登副榜,留北京城国子监攻读。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34岁的丘浚登进士第,并获廷试二甲第一,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参与修撰《环字通志》。当时的考官曾问丘浚:“予生海外,何从得书籍师友而乃博洽如此?”他凭着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雄浑文笔,使同僚们大为惊服,很快便名噪朝廷。书成之后,丘浚又历迁侍讲学士、翰林院学士等职,并又参与修撰《英宗实录》和《宋元纲目》,还自撰《世史正纲》。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在朝臣的一致举荐下,丘浚出任国子监祭酒,时年57岁。当时士习文风以艰涩奇橘相高,丘浚在大学中痛斥其弊,并利用主持会试的机会,贬斥奇文僻论,奖掖平易晓畅的文章,从而使当时的文风逐渐向浑朴自然转化。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丘浚升任礼部侍郎,仍掌国子监事。他利用丰富的宫迂藏书,历十年之久,写成《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字数达110万,提出了不少有关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方面的精辟见解。新登基的孝宗皇帝读阅该书后,钦批“考据精详,论述该博,有补于政治,朕嘉之”。丘浚也因而迁升为礼部尚书,并兼《宪宗实录》总裁。后来丘浚又频迁要职,历迁太子大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参预国家机务,地位相当历代的宰相。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春,丘浚卒于任上,追封左柱国、太傅,赐溢文庄。明代《本朝分省人物考》称丘浚“著述甚富,世称博学,为我朝之冠”。情代《四库全书》提要说丘浚“冠绝一时,文章尔雅,有明一代,不得不置作者之列”。确实,从史载丘浚为学之勤苦,天资文卓越,著述之丰硕来看,上述赞论毫不过誉。当代学者钱穆所编《丘文庄公丛书》赞誉丘浚《大学衍义补》,“皆卓然得学统证,伟然揽学林之要,全国学者传诵其书,至于清末,历四五百载,弗辍弗衰。盖文庄不仅为琼岛一人物,乃中国史上之第一流人物也”。

在琼岛,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丘浚的传奇性故事。

童年的故事:聪颖过人的丘浚,自幼精晓槛联答对,传说他七岁时,一次经过州府门前,发现州府门上的对联竟然贴颠倒了,便向这幅对联吐了口唾沫,因而激怒了道台,一脚将他踢倒在地上,喝着:“本道台出一句上联,你若对答如流,今日就放你一马!”道台想了想,出口道:“一脚踢倒小童子。”丘浚听完后,便赖在地上不起,硬要道台扶他起来。面对七岁孩童,道台束手无策,只好去扶他。丘浚乘机跳起来,对答道:“双手扶起大学士。”不仅才

篇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代。

16.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美文》,指出国外美文的相关分类。 闻一多的“新格律诗”具备的三美要素为“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7.现代诗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

18.1928年2月《创造月刊》第一卷第9期发表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与《文化批判》第2卷上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两篇文章,可以看作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向第二个十年过渡的宣言。

19.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宣告成立,鲁迅做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演讲。

2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体现了“丰收成灾”主题的三部小说是:茅盾的《春蚕》、叶紫的《丰收》和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21.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活动和文学创作,分成了国统区、沦陷区和解放区三大板块。

22.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汉口成立,提出口号“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23.“好一记鞭子”指的是《三江好》、《最后一记》和《放下你的鞭子》三个作品。

24.被称作“新《官场现形记》”的讽刺喜剧是陈白尘的《升官图》,是描画蒋介石集团的“百丑图”。

25.1933年8月创办的《大同报?? 夜哨》,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夜哨”的作家群,他们是最早显现抗日救亡文学实绩的。

26.七月派是抗战爆发后涌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流派,它因《七月》杂志而得名。胡风是七月派的核心人物。

27.40年代后期,围绕着《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两个诗刊逐渐聚集在一起了一批有相近艺术追求的诗人,他们因出版合集《九叶集》而被称为“九叶诗派”或“新现代派”,这一派深受冯至的影响。

28.1942年5月,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在5月2日和23日发表了两次讲话,这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9.在谈到文艺与传统的关系时,毛泽东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理论原则。

30.1945年春天,由延安鲁艺师生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著名新歌剧《白毛女》问

世,拉开了我国现代民族歌剧的序幕。

31.标志着解放区诗歌创作最突出成就的是民歌体长篇叙事诗,其中《王贵与李香香》可以称之为典范之作,诗人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创造的。

32.1941年10月,丁玲为纪念鲁迅逝世五周年在《解放日报》上公开发表《我们需要杂文》,率先倡导抗日民主根据地依然要大胆写杂文,把杂文当做革命队伍内部批评的武器。

33.周立波的《战场三记》是《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和《南下记》。

34.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最终建立理想“人国”。

35.除了早期的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鲁迅一生创作了33篇白话小说,分别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其中《呐喊》14篇(《不周山》后改名《补天》,收入《故事新编》),《彷徨》11篇,《故事新编》8篇。

36.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造的白话小说。

37.鲁迅是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开始其杂文创作的,鲁迅杂文可以称作现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和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38.鲁迅的杂文《灯下漫笔》将中国“一治一乱”的历史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号召青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39.郭沫若创作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和《聂荣》(荣字不对)。

40.郭沫若的“抗战史剧”包括《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孔雀胆》、《高渐离》和《南冠草》,其中《孔雀胆》悲剧性最强的作品。

41.茅盾小说的三部曲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小说的三部曲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43沈从文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重叙民间传奇和历史传说、都市讽刺和乡土抒情。

44.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监狱写成的,最初发表在1933年的《春光》杂志第一卷第3期上,在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轰动了全国,许多人看了流泪”。

45.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是指《香稻米》、《青龙潭》、《五奎桥》,其中《五奎桥》艺术高。

当代文学部分

1.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的顺利举行,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序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学发展中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阶段性划分。

2.1965年11月由姚文元执笔写成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将文学批评变成了赤裸裸的政治“判刑”,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随着,在1966年,林彪委托江青炮制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达全国,正式开始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大革命”。

3.1953年2月1日,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提出“新诗乃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的主张,强调“诗的新大陆之探索,诗的处女地之开拓,新的内容之表现,新的形式之创造,新的工具之发现,新的手法之发明”。

4.1954年3月,覃子豪和余光中创办《蓝星》诗刊,覃子豪对纪弦关于诗歌“横的移植”的主张提出异议,提出诗要直面人生,表现“一种崭新的人生境界”。

5.1954年痖弦、洛夫、张默三人创刊《创世纪》,提倡“感性”创作,建立“民族诗型”。

6.针对评论者对《洼地上的“战役”》的批评,陆翎写了长达4万字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的文章进行反批评。

7.1956年5月2日,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目的是促进科学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活跃的局面。

海瑞的故事100字

8.建国初期第一次散文高潮,以通讯、特写为主的通讯型散文体式成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9.杨朔在1956年写了《香山红叶》,并以此为标志开始走向了诗化散文的写作道路。

10“第四种剧本”是黎弘在评论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时提出来的。其他的“第四种剧本”还有海默的《洞箫横吹》、岳野的《同甘共苦》、赵寻的《人约黄昏》等。

11.根据“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先进事迹创作的话剧是《霓虹下的哨兵》。

12.《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乡愁》是余光中的作品,他被称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

13.纵观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三个主题:怀旧、矛盾、生与死。例如《游园惊梦》的怀恋,《芝加哥之死》的矛盾、痛苦,《孼子》的灵与肉、父与子的冲突。

14.真正代表新时期文学由惯性写作向自觉写作转化的是1984年前后兴起的寻根文学,其直接触发点是“拉美文学的爆炸”。

15.“伤痕小说”是指暴露十年“文革”灾难的小说,其发轫之作是刘心武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11期的《班主任》,而它的名称却得之于卢新华1978年8月11日在《文汇报》副刊发表的小说《伤痕》。

16.阿城的“三王”是指《棋王》的王一生、《树王》的肖疙瘩、以及孩子王中的“我”。

17.高晓生的“陈奂生系列”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专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陈奂生出国》。

18.女作家池莉的“人生三部曲”为《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其中《烦恼人生》一直作为 “新写实小说”的经典作品。

19.“中国式现代派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派,分别是心理小说派(王蒙、宗璞)和心态小说派(刘索拉、徐星)。其中徐星的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新时期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20.1984年,马原发表了一篇实验色彩相当浓烈的作品《拉萨河的女神》,成为“先锋派小说”的先声。

21.王安忆的“三恋”指的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岗上的世纪》。

22.“新生代小说”的四种写作类型是:哲学型(或技术型)、私语型、诗意型、写实型。

23.1995年底,几位女性作者独自创作了一份网络女性刊物《花招》。发展到1998年蔡智恒以jht为笔名发表了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被称为最有代表性也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

24.早期网络文学的“三驾马车”是指:李寻欢、邢玉森和宁财神。

25.在张志新烈士被野蛮杀害的刑场旧址,公刘满怀忧愤,写了《哎!大森林!》和《刑场》表达沉痛的感受。另外,雷抒雁也写了一首悼念张志新的悼亡诗《小草在歌唱》。

26.叶廷滨因组诗《干妈》引人注目,他被称为“城市诗人”,有诗集《血液的歌声》、《都市罗曼史》、《禁果的诱惑》、《现代九歌》、《二十一世纪印象》等。

27.1978年12月,继贵州黄翔、哑默的《启蒙》之后不久,北岛、芒克等人在北京创办了《今天》民间刊物。

28.在顾城的诗歌世界中,最显著的是诗人的“自我”与“梦幻”。90年代顾城主要的作品是一部小说《英儿》。

29.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散文分为:学者散文、学术随笔和文化随笔几个类别。

30.张中行的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记人、状物、言理。

篇三:教仪图书登记

大垭完小图书登记册

沙 子 镇

垭完 小

图 书

记册大 登

篇四:教科版小学语文六上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书写工整,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借助字典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和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

(四)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做到语言美。

(五)综合性学习

初步了解寻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共15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平等待人”为主题,编排了《毛主席在花山》和《山洪一样的掌声》两篇主体课文。在“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上将与下士》和《海瑞当知县》两篇阅读课文,任务设计古今中外,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认识平等的”这个道理。“能说会写”紧扣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明白在交往中应持的态度。习作要求结合主体课文,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的主体编排,使学习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目标:

1.重视语文学习的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与人的平等,学会待人处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做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品味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1.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特定的场面和细节描写,体会任务的情感和品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语文七色光”的教学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鼓动学生多多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故事和文章,并展开交流活动,提高语文素质。

1.《毛主席在花山》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时间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重点:体会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内容。

难点:学习用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忆脑海中主席形象,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主席对人民的热情、深情。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五处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气度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3个生字。

2.抄写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个事来反映人物。

4.实践活动: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毛主席在花山

总起:夜以继日操劳

分述: 把群众请回来 热爱群众 群众永远

送茶水 关心群众 记心中

和群众交谈推碾

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习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小故事,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不搞特殊化的好品质。

2.知道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及这样安排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群众生活的,并知道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教学难点

懂得要围绕中心安排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就是重点材料,要详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大家齐读。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写毛主席在花山的故事。)

二、介绍时代背景,介绍花山(见参考)

三、学生预习课文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

四、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1.请乡亲们来碾米;2.请乡亲们喝茶;3.帮乡亲们推碾子。)

3.提出不明白的词句,大家讨论。

五、读熟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把你认为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划下来。

七、第一课时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哪几件事?

2.那么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三件事的呢?作者借这三件事要表达什么感情呢?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读一读你划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读第一件事,提问

①在这件事中主要写了毛主席的什么?(语言)②默读,划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③朗读毛主席的语言描写,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着想。)

板书:关心群众生活。

四、读第二件事,提问

划出课文中毛主席的语言,然后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军民鱼水关系,这也正是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原因之一。也表明毛主席不搞特殊化。)板书:不搞特殊化。

(分析时,投影打出毛主席说的话。)

五、自学第三件事

1.默读思考:毛主席说了什么?怎么做的?请你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2.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

(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

六、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可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歌颂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不搞特殊化,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品质。)

(二)看全文,围绕这个中心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中心。)

谈一谈你学这篇课文的收获。(两方面:思想上受到了什么教育?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山洪一样的掌声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品格。

重、难点:朗读课文,从课文对会场和周总理神情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总理的精神和品质,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绝不会强迫别人尊重自己。

重、难点:抓住上将与下士的不同表现,感悟人生道理学习伟人的高尚品质

教具:搜集资料

教法:读出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1.组织教法: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气度课题,质疑。

3.让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不认识的生字所带出来的词画出记号。

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流利。

4.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课本上。

5.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读课文

(3)从两个不同的表现中你获得了什么启迪?

6.读了这个故事,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7.积累内化:

(1) 识字: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 复述这个故事。

8.拓展活动: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华盛顿的故事。

板书: 上将与下士

下士: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人物表现. 伟人之所以伟大

上将:普普通通平等待人

海瑞当知县

时间:

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七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

情感目标:学习海瑞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重、难点:

1.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学习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2.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具:海瑞的生平资料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一、导入新课:综合课文的阅读提示给学生设下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阅读后,可以进行阅读的交流。

2.交流体会请学生相互交流。

(1)从海瑞身上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3.领悟详略写法,拓展故事内容。

三、积累内化

1.认识和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复述海瑞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继续搜集海瑞的有关资料,看电视剧。

板书:

明朝中期

海瑞当知县 百姓称他青天,智办胡公子 清廉公子 铁面无私

巧治御使鄢懋卿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怎样品等待人

时间:

目标:

知识:通过观察方法,设计和开展表演活动。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和与人交际的能力,提高提高对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情感目标:在交流中领悟平等待人的道理

设计和表演反映平等待人的情景。

课件:搜集相关的诗文和图片等。

表演法:

一、创设情境,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等待人的情景,然后揭示话题。今天,我们把这些生活中的场面搬进课堂。

二、小组讨论设定情景,作表演的准备。

三、小组表演再现生活,感悟评价。

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角色,说一说争取的态度和应该说的话,

四、推荐表演好的小组的班级交流。

1, 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看到那些平等待人的和不平等待人地事情和场面?请大家说一说。

2、学生接受自己看到的事情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宾对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正确态度和情感。

读后感

知识目标:通过习作,提高学生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学习用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做到真实具体,表达清楚。

情感目标:学习修改写作,提高学生对平等待人的情感。用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修改自己的写作。

学生搜集,阅读些平等平等待人的事和文章。

一、在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经阅读了一组平等待人的文章,我们的伟人领袖毛主席和金盖的周总理平等待人的事而深深感动。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这份感动用笔倾诉出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要结合自己阅读的作品和切身经历来写,强调真实具体。

三、提示习作方法:

1、可以就课文内容来写,也可以结合课文两项有关人和事来写。

2、在题目上,可以某某读后感为课题。

四、指导修改习作:

篇五:廉洁文化主题教育课教案

“廉洁文化”主题教育课教案

孝昌县小河镇中学 汪水舟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反腐倡廉”的思想意识;

2.通过探究,使学生能结合思品、历史、语文课本的相关知识,从理论高

度认识廉洁主题;

3.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学校和自身两个方面把握廉洁文化的切身要求;

4.让同学们懂得反腐倡廉从自己做起,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努力学习;

并自觉担当反腐倡廉的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

课堂准备:

1. 由第一组的同学每人准备廉洁的典型人物及其故事一则,由组长统筹,

确定两名课堂讲叙者;(可从思品、历史、语文课本中找)

2. 由第二组的同学每人准备贪污腐败的典型人物及其故事一则,由组长统

筹,确定两名课堂讲叙者;(可从思品、历史、语文课本中找)

3. 由第三组的同学每人准备反腐倡廉的名言3—5句,由组长统筹,课堂

上每人朗诵一句,并且不重复;(可从思品、历史、语文课本中找)

4. 由第四组的同学从思品课本中寻找反腐倡廉相关理论,由组长统筹分工

(参照读本);

5.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并安排两名课堂朗诵诗歌的同学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导入与初探

课件展示诗歌《心在哪里安放?》,由班级朗诵能力较强的同学朗诵(课前作好安排,并要求有所准备)。内容如下:

心在哪里安放?

默默地思量:心在哪里安放?总想总想把她遗忘——京畿西面的屏障,黄河,太行,汾水吕梁,五台云冈……还有那3700万老乡!

心在哪里安放?在烈火熊熊的太钢炉旁,在黑金滚滚的大同煤矿,在晋南改造黄土地的村庄,或是,在雁北那啃着光秃秃草根的牛羊……

心在哪里安放?曾在江南水乡,塞外山梁,袅袅烟绕的庙宇,萋萋青草的毡房,或是,伴着大城市的美味佳酿,在妻子柔软细腻的胸膛,生活本来就惬意舒畅……

心在哪里安放?流转的时光,叩拜着敬畏的上苍,即使是农田、工厂,即使是商店、学堂, 莽莽苍苍,过过往往,民主文明富强,那是人类最终的理想。

我多想多想,让窑洞传出书声朗朗,孩子们挥就健壮的臂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我多想多想,让母亲充沛的乳浆,缓缓地滴入孩子的口腔,婴儿在温暖的怀抱中成长。 我多想多想,让干涸土地得到灌溉,淙淙之水在贫瘠的高原上流淌,泥土的芬芳、晨曦的阳光,绿色的情景成为并不苛求的向往。

我多想多想,让鬓角斑白的老人,该吃饭吃饭,该上炕上炕,手中有余钱,家里有口粮。

我多想多想,手拿把攥着命运的人们,事该干,福该享,冲就冲,浪就浪,舞就舞,唱就唱,五千年文明史再不让我们悲怆。

哦,北国风光,吕梁太行,民族脊梁,铜壁铁墙。黄河拍岸的浊浪,一代代生生不息的愿望,在三晋大地闪射出后发的光芒。

融入吧,像细小灰尘一样,冉冉升起悄然落下,覆盖在祖国的土地上,心,不需要安放,只要在难忘的地方,有山在呼唤,有水在荡漾,心,就在挥洒的过程中——发光、闪亮! 请同学们谈谈,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我们从诗歌的质朴炽热中,能读到作者对人民的热爱;从诗歌的惶惑反思中,能读到自古以来,诸多文人官员一脉相承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怆;从诗歌的直抒胸臆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拳拳之情。

那么,这首诗的作者是何人呢,这位曾是我国最年轻的正部级干部,曾任北京市市长,山西省省长的孟学农,下面看看他的资料:(课件展示如下) 孟学农:2003年4月,出任北京市市长三个月的孟学农因为处置“非典”疫情不力,被免去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他亦请辞市长职务;2008年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造成254人死亡,34人受伤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人员的处理,其中,时任山西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

教师:这样一位被网友戏称为“百日市长”、“倒霉省长”的官员,以古代落寞文人名士亮相的方式,引来了公众的唏嘘。孟学农正是以这首惦记民生、饱含深情的诗,以直率的方式,扭转了他的政坛负面形象。中国最不缺官,也不缺有才的官,缺的是对人民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所以,“心在哪里安放”这样的设问,注定深入人心。而民众对他的同情和支持,也正由于刚才多个同学提到的“廉洁”,廉者方能爱民,爱民方得民爱。

而在近期的“扬中热线论坛”上,一名署名“砍你一刀”的作者,仿作了一首诗《死后,你在哪里安放?》,我们雅俗共赏一下。

由班级平时扬中地方语较强悍的同学以扬中话朗诵(课前作好安排,并要求有所准备)。内容如下:

死后,你在哪里安放?——献给某地的官场

徘徊在狭窄漆黑的牢房,心底有血在流淌,那是一个声音在高唱:死后,你在哪里安放? 曾经蹲着扬中的茅缸,卡着位置不让;如今留恋“江中”的水乡,忍不住地要回想。 当年也在田头大干一场,拿过一张又一张奖状,后来由于奉承官长,一路扶摇直上。 望着那一沓沓毛张,贪钱的欲望极端膨胀,一笔笔交易顺理成章,还有美女主动上床。 想不到被人捉奸走光,官路多少受到影响,但也不至让你下岗,仍在离奇地掌权升帐。 权力让你变得无比嚣张,屁股习惯了“一言堂”,会上会下完全两样,江山易得美色难忘。 想不到有人会垂涎三丈,故意设下陷阱捕狼,不出意外你定然上当,然后就见检察车忙。 其实你不是真正的共党,三天两夜熬你不放,你便交代了所有勾当,还想回家再当局长。 领导几天都十分紧张,群众人笑你是个夯狼,小伢也说你是个色狼,情人早已远走他乡。

你的单位已人去茶凉,只有那茅缸还有热量,你却在哪个劳改农场, 寂寥无助十分惆怅。 唯有你的老娘还在思量,她的骨肉在哪里流放,死的时候你能否到场,伤心的眼泪流满面庞。

过去的辉煌在你心头荡漾,悔恨当年鼠目寸光,以至接连败走麦场,感慨命运如此荒唐。 在你离开时间不长,很快有人后来居上,而且后浪更比前一浪强,把你拍在芦柴滩上。 前腐后继绝不相让,实在让人感觉很爽,这要感谢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代代精兵强将。 扬中历史因你而黄,反腐倡廉有素材可讲,你就是反面的形象、党国的荣光!

你的子女会为你作想:死后,你在哪里安放,还能不能送你到三跃的灵堂?

教师:不可否认,这首诗有一些偏激,但从中我们却能看到民众激烈的呐喊,那便是:反对腐败。

小结以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结论,那便是:廉洁方得民爱,腐败必被民弃。

第二部分 体味和熏陶

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从政治、历史、语文课本中找到的典型人物及事例和名人名句,进一步体味“反腐倡廉”的主题。

由第一组的两名学生代表讲叙廉洁的典型人物及其故事。教师展示课件,廉洁典型人物图片及文字,文字内容如下: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多次论劾权幸大臣。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自号刚峰。海瑞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海瑞没有儿子。去世时,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王用汲去照顾海瑞,只见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具体故事可阅读《廉洁文化教育读本》)

于成龙(1617~1684),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在他清廉卓越的仕途生涯中,以天下为己任,劝农励俗,兴利除弊,恪尽职守,然而对自己却要求极严,他的好友熊赐履在为他撰写墓志铭时,称他“性善吃辛苦,诸人所不能堪者,一处之恬如”。正因为如此,无论他到何处任职,“所至民怀其德”。 65岁时于成龙以“天下第一廉吏”之名受康熙皇帝褒奖,提升为两江总督,但克己奉公丝毫不减当年。他自奉简陋,每日粗茶淡饭,所食只青菜一把。于是,江南人民送他一个美称———“于青菜”,以示亲切、景仰。(具体故事可阅读《廉洁文化教育读本》)

焦裕禄同志(1922—1964),山东淄博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为了改变兰考县

面貌,他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深入到生产第一线,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到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42岁就因患肝癌不幸逝世,兰考人民为了缅怀他,专门为他建立了兰考焦裕禄纪念园,以供人们来凭吊。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18岁参军,复员后逐步升任为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进藏后,任岗巴县县委副书记。工作3年,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奉调回山东。1988年,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1993年,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在他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张云泉,1948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1983年到县级泰州市信访局,现任地级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他是江苏省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信访先进工作者。2001年9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国家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他在22年的信访工作中,多年如一日,始终关心群众疾苦,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在信访战线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百姓的“贴心人”。张云泉是党的好干部,一个永葆先进性的优秀共产党员。 由第二组的两名学生代表讲叙贪污腐败的典型人物及其故事。教师展示课件,贪污腐败典型人物图片及文字,文字内容如下:

秦桧 (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南京)人。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他拨弄是非,造谣离间,一意孤行,排除异己,屡兴大狱,株连无辜,国之巨蠹,竭民膏血,卖官鬻爵、开门纳贿,摧毁国防,败坏军力。

状元出身的秦桧也是宋体字的创始人。今天的报纸正文大部分都是宋体字。秦桧在书法上集前人书法之长,创立了一种新字体。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由于人们厌恶他的人品德行,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却改称宋体字。 其后代清朝秦大士曾书过一幅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以示对祖上有无良之辈的羞愧。

和珅,少时家境贫寒,在咸安宫学院念书时常常因衣食费用而担心,而后来受到乾隆皇帝的宠后,就变得开始骄奢淫逸。钱爱到嘉庆帝从他的府上查抄到了值八亿两白银的赃款,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的家产一共有11亿两,约等于15年清朝的国库收入。

和珅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 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 认取香烟是后身。

刘青山(1916─1952), 张子善(1914-1952),前者曾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后者任天津地区专员。二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被判处死刑的贪污的高级官员。于1950年春至被捕前,二人一起先后盗窃国家救济粮、治河专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

粮、克扣民工粮、机场建筑款及骗取国家银行贷款等,总计达171亿6272万元(旧人民币)。1952年2月10日在保定被依法枪决。

“拿我做个典型吧,处理算了,在历史上说也有用。”这是刘青山的遗言。 “伤痛!万分伤痛!现在已经来不及说别的了,只有接受这血的教训!”这是张子善的遗言。

李真(1962--2003)河北巨贪!1995年12月,李真被任命为省国家税务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97年5月,升任省国家税务局局长。7年间,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索取、收受他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814万余元;伙同他人侵吞股份,从中分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70万余元。其涉案犯罪数额之巨大,居建国以来河北党政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犯罪数额之冠。2003年11月13日,对李真执行死刑。 “随着问题交待的深入,我越感负罪沉重,参加工作以来,党和人民给予了我多少殊荣,我如此年龄就走上了正厅级领导岗位,是多少正直、比我有才华的人而没能得到的机遇,然而在党和人民赋予我的权力面前,没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了功名金钱的牺牲品……”(选自李真《心灵的忏悔》)

教师: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贪污腐败者最终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甚至连其子孙后代都以其为羞,而巨贪们贪得越多,骂名越重,并不能将钱财带进棺材,更不能给子孙留下任何益处。廉洁奉公者却能流芳百世,得到后人的无限尊敬,给他们塑像造祠立碑,生动写照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自觉的,名言就出来了,下面我们就在同学们挖掘的名言中继续接受熏陶吧。

由第三组学生朗诵自己准备的名人名言。教师以课件展示部分名言如下:

(1)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自溺。

(2)沉湎于物质的诱惑,则如跌进蜜里的苍蝇,永难自拔。

(3)苍蝇专叮有缝蛋,糖弹专袭贪婪人。

(4)做官不贪亏心钱,半夜敲门心不寒。

(5)人腐必堕,党腐必亡。

(6)艰苦奋斗事业成功,贪图享乐必毁前程。

(7)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滔天大罪,毁于一念。

(9)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无私奉献,最丑恶的行为是贪得无厌。

(10)人心不足蛇吞象,招灾引祸皆为贪。

(11)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如久困的猛兽,脱僵的野马,决堤的洪水,祸害无穷。

(12)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13)事权财权人权,贪权是滋生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建设廉政之基。

(14)做官掌权不清廉,无疑自踏囚房门。

(15)贪图金钱换来的是镣铐,腐化堕落失去的是自由。

推荐访问:关于海瑞的故事100字 讲一段关于海瑞的故事 关于海瑞的故事简写 海瑞的故事简单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海瑞的故事100字》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海瑞的故事10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