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关汉卿》的艺术特点

时间:2024-05-04 06:16:05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关汉卿》鉴赏

话剧《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田汉解放后又一部力作。此剧是作者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13世纪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周年而作的。话剧《关汉卿》所描写的不是这位剧作家战斗的一生,而是他一生中的一次战斗——《窦娥冤》的创作、演出及其结局。从时间上看,写的是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年)的深秋,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的春天,不足半年所发生的事件。基本剧情是:在大都(今北京)近郊一家小酒店的门前,一位清白无辜的少女朱小兰,因反抗勾结官府的恶棍张驴儿的污辱,而被诬告被捕。在瑟瑟的秋风中,这个善良的少女被送上了断头台,她的年老无靠的婆婆匍匐在通往刑场的古道上呼天抢地地痛哭,愤愤不平的人们也在默默无言的饮泣。关汉卿睹之思之忧之,悲愤难抑,他以笔作刀,以朱小兰冤狱为创作素材,写成了著名的社会悲剧《窦娥冤》,在艺妓朱帘秀、赛帘秀,伶人欠耍俏,笛王玉梅、书会朋友谢小山,大剧作家王实甫、王和卿、杨显之等坚决支持下,使《窦娥冤》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触怒了以阿合马为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悲剧的作家遇到了作家的悲剧。关汉卿“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具体表现在:不改戏。“不改不演,要你们的脑袋!”关汉卿的回答是,宁可掉头,决不改戏。勇敢的朱帘秀决定照原本演出,“我宁可不要这颗脑袋,也不要你的戏受一点损失”; 但她同时还有另一个请求:“汉卿连夜离开大都”。然而关汉卿泰然自若, 莞尔一笑:“不要脑袋就都不要吧!”他再次亲临剧场,同阿合马当面进行斗争。结果铁锁锒铛,关汉卿和朱帘秀双双入狱。剧作家中的败类叶和甫奉主子之命,来狱中劝降,关汉卿回答他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至此,死神一步步逼近了关汉卿,他没有丝毫的畏惧,没有半点哀伤,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由于万名群众签名具禀,关汉卿由判斩改为流放杭州。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新的战斗生活。

剧本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朱帘秀、王和卿、王显之,阿合马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剧本描写了关汉卿正直、善良,勇敢的大无畏精神,无情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黑暗政治。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那个时代是没有道理和王法可讲的。人民的财产可以随时被侵吞、性命随时被杀害。一方面是统治者、恶霸、有钱有势的人肆虐猖獗、为所欲为,他们侵占民田,掠人为奴,无恶不作。一方面是贫苦善良的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欺凌而无处申诉。关汉卿的毕生事业,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高举起正义的火把,将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向那些无法无天的恶贼作强烈的抗议,宣泄被压迫人民的苦难和怨愤,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

当关汉卿听说良家少女朱小兰因反抗恶棍凌辱,被赃官陷害处斩,胸中激起义愤,决心以此为素材,写下这千古悲剧。在当时的黑暗制度下,许多文人墨客都采取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对待人生,而关汉卿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反映现实批判现实。他冒着生命危险创作《窦娥冤》,并在作品中公然抨击统治阶级草营人命的罪恶。关汉卿借不屈少女窦娥的嘴,对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诅咒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表现了关汉卿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无比仇恨。当反动权贵阿合马强迫他修改剧本否则不许上演时,关汉卿顽强抵制,不仅拒绝修改一字,并在善良歌伎朱帘秀等人的支持下,坚决上演。这种大胆反抗权贵,替穷人伸冤的勇敢精神,在当时的文人中,确实难能可贵。

《关汉卿》塑造了一个以关汉卿为首、以关汉卿精神为支柱的人民艺术家的战斗集体,热情赞美他们用戏剧为百姓说话,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顽强斗争精神。剧作家田汉紧紧扣住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及其与人民的联系,来塑造关汉卿及其周围几个古代艺术家的形象。《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鲜明地表现了关汉卿反抗元朝黑暗统治、为被虐杀的平民百姓请命的品格,田汉在话剧《关汉卿》中,便通过《窦娥冤》创作的经过及演出前后的全部遭遇,刻画了关汉卿、朱帘秀等的动人形象,表现了关汉卿那种“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可贵性格。正由于作者在构思上是从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入手,所以他就能成功地组织剧中的人物形象体系,更便于在剧作家关汉卿与剧中人、演员与角色之间展开命运与共的戏剧情节,使该剧在读者与观众的面前展示出一幅生活与创作息息相关,作家与人民生死与共,历史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生动画面,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篇二: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

一.四大艺术成就

1、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2、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他的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关剧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3、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的逻辑和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的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的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些都保证了他的优秀作品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

4、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所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二.关汉卿杂剧作品的思想局限:

复杂的社会生活常常使作家的思想呈现起伏和危机。和文学史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一样,关汉卿的作品也存在着矛盾:在表现弱者的抗争和洋溢着乐观精神的同时,也有以弱者的让步或不可信的巧合,维持调和矛盾的大团圆结局;在揭示失路儒生的艰难、忧郁和痛苦的同时,却又陈袭着“五言诗作上天梯”、“金殿上脱白衣”的向往;在表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激烈壮怀时,却又交

织着悲凉色调;在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对传统生活观念和道德准则的超越的同时,又对“贞”、“孝”、“天人感应”等观念加以肯定。这些说明关汉卿创作和思想上具有二重性。

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在表现弱者的抗争和乐观的同时,也有以弱者的让步或不可信的巧合来维持的大团圆的结局。

2、在揭示儒生艰难痛苦的同时,仍然执着“五言诗作上天梯”的向往。

3、在表现历史英雄的激烈壮怀时,却又交织着悲凉的色彩。

4、在表现一定程度的对传统观念和道德标准超越的同时,又对贞、孝、天人感应等观念予以肯定。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如《救风尘》

5、从语言运用看,语言大都从有利于演出和观赏着眼,追求自然质朴、真切美听的风格。

总之,从杂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考察,关汉卿不仅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的杂剧具有很强的艺术创造力。

作为一个向戏曲舞台提供演出剧本的“书会才人”、专业作家,关汉卿很少为文人的传统习性所囿,很少在炫耀辞采、驰骋才情上花费心血;他的剧本,无论是选材与剧情安排,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都很重视舞台演出效果,适应观众的欣赏心理,以生气勃勃的艺术活力,表现出新鲜的社会意识与人生追求。实际上,关汉卿之所以能够成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写作年代早与作品数量多还在其次,充分地发挥戏剧这一新兴文艺样式的长处,才是最重要的。

从题材的选择来说,关汉卿的许多杂剧,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人类生活中的严峻问题。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他所揭露的社会黑暗是对当时现状的一种反映,这样说并不错。但同时需要看到,社会对于弱者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并不是到了元代才如此。尖锐地提出这个问题,既表现了作家的良知,也是正在发展着的市民阶层通过作家所发出的呼吁。尽管,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关汉卿常常不得不诉诸幻想,期待“王法”的真正施行,但这终究体现着改善社会秩序的愿望。更何况,关汉卿也赞同并描绘了弱者通过自己的机智斗争来获得社会正义。

而这一类题材通过戏剧这一种最具有煽动性的文艺形式来表现,其效果也格外强烈。

在戏剧结构方面,关汉卿也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本来,元杂剧四折的体制比较短小,很容易写得单薄,而关汉卿常以适当的剪裁、布置、使之能容纳较丰富的内容。如《拜月亭》一剧,以王瑞兰夫妇的离合为主线,蒋瑞莲夫妇的姻缘为副线,两条线索相互交错,共同演进;《鲁斋郎》一剧,李四和张珪的妻子先后被鲁斋郎霸占,两家人的命运彼此纠结。

这两种剧本的故事都颇为错综复杂,但都能以清晰的步调展开。还有些故事线索比较单纯的剧本,因为用了细致的手法来处理、同样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如《救风尘》写赵盼儿欺骗周舍的过程,步步设下机关,剧情因此而变化多姿。当然,作为早期的戏剧,关汉卿的作品仍属于比较单纯明快的,并不以结构的复杂精巧见长。

关汉卿的杂剧中活跃着各种各样的人物,从大家闺秀到风尘女子,从英雄烈士到市井小民,从权豪势要到地痞恶棍,大多写得富于生气,表现出鲜明的性格。这里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一是关汉卿笔下的人物很少是概念化的产物,因而具有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多面性。如《窦娥冤》中的蔡婆婆,原是个放高利贷的,窦娥实际是她的债权的抵押品,但她和窦娥之间,却确有一种相依为命的真感情。又如《鲁斋郎》中作为小官吏的张珪,一开始

很有些威风体面和想要伸张正义的气概,但在鲁斋郎的淫威下,他显得极为怯懦软弱,而作者写出这一点的同时仍对他抱有相当的同情。另一点是作者对人性往往表现出比较宽泛的认可。特别是对社会下层人物在其特殊处境中的所作所为,绝不从传统道德的立场上加以丑化和诋毁。如《金线池》中杜蕊娘的一段唱词: 无钱的可要亲近,则除是驴生戟角瓮生根。佛留下四百八门衣饭,俺占着七十二位凶神。才定脚谢馆接迎新子弟,转回头霸陵谁识旧将军。投奔我的都是些矜爷害娘、冻妻饿子、折屋卖田、提瓦罐爻槌运。那些个慈悲为本,多则是板障为门。(《混江龙》) 还有《救风尘》中赵盼儿对周舍指责她违背咒誓时的回答: “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在作者看来,妓女们既然不被社会所尊重,那么,她们对一般寻花问柳之徒唯利是图、送旧迎新、花言巧语,都是无可非议的;至于用色相诱骗来作为反抗恶徒的手段,更是值得赞美。这显然不是统治者的道德、士大夫的道德,而是市民社会的道德。而这一种思想观念,使得作者能够写出活生生的、勇敢泼辣的人物。

有些人物,关汉卿是用了漫画式的笔法来写的,如《窦娥冤》中见了告状人首先下跪、称之为“衣食父母”的太守桃杌,《切脍旦》中粗陋可笑的杨衙内等。这既有借科诨调节剧场气氛的作用,同时也通过漫画式的夸张使这类人物成为黑暗邪恶势力的象征。

篇三:浅谈关汉卿喜剧

浅谈关汉卿喜剧

元代出现了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件幸事。关汉卿不仅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中国戏曲由形成发展走向成熟不朽的里程碑。他不仅写出了《窦娥冤》这样感天动地的大悲剧,也创作了《救风尘》、《望江亭》一类洋溢着轻松愉快气氛的喜剧性创作。其思想之深刻,抨击黑暗之尖锐,语词之本色,技巧运用之灵活娴熟,形成了关剧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即列于世界最优秀的戏剧家之林亦毫无愧色。“《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62种,今存18种,远不及总数目的三分之一。”其中,他的几部喜剧作品,象一束艳丽新嫩的鲜花,带着晨露,漾着芬芳,耀眼夺目,显示出关汉卿喜剧突出的风格特征。

关汉卿的喜剧不是纯粹的闹剧或滑稽剧,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特征就是悲喜交融。在一种精心铺排的喜剧情调中,刻画人物的喜剧性格的同时,揭示主人公深刻的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深化主题,使喜剧达到一种深邃、凝重的境界,给人以似喜还悲的深切感受。从整个戏剧故事的框架看是喜剧,但从剧中的某一折或某一片段来看又是悲剧,使悲与喜两种气氛,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到如此密不可分的地步,实在非出于大手笔而不能。

关汉卿喜剧的悲剧感来自对主人公深入的心理透视和个性挖掘,这就使其喜剧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深刻性和严肃性。元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体例,给人物心理活动的外观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关汉卿善于利用杂剧的这一优势,让主人公把心中的喜和怒,爱和恨,怨和愤尽情

歌唱出来。就似一曲曲深切感人的咏叹调,径直宣泄心中的情感,向观众展示完整的、多层次的、多色调的心灵世界,以此揭示主人公的命运,凸显主人公的个性。关汉卿喜剧的女主人公经过抗争与追求的种种波折,最终成为胜利者。但是,这些胜利者大多不能毫无顾忌的展露笑颜,尤其是那些出身下层的女性,她们不但在反抗与追求的过程中产生阵痛,而且在心灵深处也隐藏着深深的忧郁和哀伤。这样的喜剧不仅会引起观众的笑声,而且也会通过笑声看到主人公流淌的泪水,受喜剧中悲剧因素的感染,人们还会引起情感上的起伏跃动。

《金线池》中的杜蕊娘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子,她坚韧顽强地争取生活的权力和爱的权力,执着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她嫉恶如仇,爱上了秀才韩辅臣,便与阻嫁的鸨母据理力争,不顾一切地大闹一场。她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烈性女子,不能容忍心上人对自己的一丝一毫的冷淡和怠慢。韩辅臣半月未来相见,她暗地里默默的吞p无论是杜蕊娘的刚烈,谢天香的聪慧,还是赵盼儿的智慧,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在生动刻画她们鲜明个性的同时,表现出浓厚的悲剧色彩,使悲的情调融入了喜剧。在这三本杂剧中,每一个主人公都唱出了心中的痛苦和不幸。杜蕊娘悲愤地指斥娼门之不义:“全凭着五个字迭办金银。可是哪五字?恶、劣、乖、毒、狠。”(《金线池》第一折)赵盼儿揭露世人的丑恶嘴脸:“普天下爱女娘的子弟口,那一个不掩麻名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救风尘》第二折)谢天香叹妓女的悲惨命运,自喻为“金笼内鹦哥”,“原来这聪明越不得出笼去,能吹弹好比人每日常看伺,惯歌讴好比人每日常差使。……早

知道做个哑腬儿。”(《谢天香》第一折)

黑暗恶浊的社会创造出了娼妓的职业,迫使许多无辜的女子惨遭蹂躏、摧残。关汉卿把被压迫的女性写成是胜利者,把种种丑类写成被嘲讽的失败者,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折射,洋溢着作者的鲜明的爱憎,闪耀着作者理想的光辉,但是,作者又忠于客观现实,在展示正面人物间冲突的过程中,具体地描绘了这些敢于追求与抗争的女性所经受的磨难和痛苦,这不只是艺术技巧上的悲喜交融,而且是当时妇女内心世界的真实再现。作者这样处理的结果,赋予了这些喜剧以深层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试想,对于赵盼儿、杜蕊娘一类被压迫在黑暗底层的小人物,如果作者只强调其胜利的欢愉,忽视其内在心灵不幸的刻画,便会给人们造成对现实社会认识上的偏差。而只有表现出喜剧中的悲剧因素,读者和观众的心才能被牵动,人们才能从审美感受上对这些女性形象的特征有全面、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现实。

时间在筛选着文学也筛选着戏剧,经过七百多年风浪的冲击,关汉卿喜剧显现出了不衰的美学生命,不但以其杰出的艺术贡献成为元代最伟大的戏曲家,而且也赢得了后世人民的景仰。

篇四: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

1、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

窦娥是关汉卿剧作《窦娥冤》中的女主角,一个心地善良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形象。

从孤儿到童养媳到寡妇,她的悲惨遭遇令人十分同情,但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准备修来世,尽心尽力地侍候着同是寡妇的婆婆;却偏偏又遇上地痞恶棍张驴儿父子的胁迫与诬害;当她自信清白大胆走上公堂时,等在那里的是一个昏聩愚蠢、视人命如虫蚁的太守,窦娥被屈打成招。因不忍见婆婆被拷打而承担了被诬陷的罪名;临赴刑场时,还怕婆婆见到伤心,特意请刽子手绕道而行,这些细节显示了窦娥的善良细心、孝顺。在剧本中通过表现窦娥具有社会所赞同的一切德行,来强调她的善良无辜。同时也是对造成冤案的贪官桃杌的强烈讽刺,贪官桃杌是非不明,连这样一个简单的案子都审不明白,糊里糊涂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狗官在后文中竟然得到升迁,可见社会是多么黑暗无道。剧中写窦娥刑前,面对刽子手发下三桩大愿,她指斥天地的不分清浊是非、怕硬欺软,慨叹老百姓有口难言。至此,窦娥的抗争达到高潮。而此时的抗争不仅出自对道德的坚守,更来自对现实的绝望。她死后,她的誓愿一一实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都证明了她的冤屈。这种描写固然有前代传说作依傍,也同当时普遍存在的天变与人事相因,也就是天人感应的观念有关;却更渗透着著作家强烈的情感,而且在实际上成为对正义的呼唤。

由顺受命运到控诉天地直至申雪冤仇,表现了底层民众的不屈抗争精神。窦娥面对流氓恶棍的威逼不肯屈从;面对酷刑,不肯屈招;即使在屈死后,一缕孤魂也决不消散,誓追穷寇。

这个形象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受压迫妇女的典型,窦娥的一生,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反映了中国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痛苦遭遇;并由其个人悲剧展示了民族压迫下的时代悲剧,同时,窦娥特具光彩的反抗性格,则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

关汉卿透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与不公的愤怒。以窦娥这位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关汉卿》的艺术特点)认识,对现实的批评,他愤怒的是社会的黑白颠倒,是官府的草菅人命,他不满的是社会让好人受难,信守道德的窦娥,被这个社会以“毒死公公”的罪名处以了极刑。关汉卿对现实的批判经由窦娥的形象,经过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情节表达了出来。

2、以剧本为例,试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1)思想内容上,表现出儒者的悲思,借助杂剧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提升了杂剧的思想价值;关汉卿虽自称是“浪子班头”,但他还是一个文人,所以他的作品却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作为他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以他所受的教育、以他的意识观念来反映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如《窦娥冤》通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中通过对贤德继母的颂扬,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调风月》则通过对虚荣的侍女燕燕内心的挖掘,显示了他对人性的思索;《单刀会》中则借关羽之口传达了一种正统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作为一个浪子文人,浪子的风流与儒者的情怀,在关汉卿身上交融在一起,使得他的剧本在市民性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文人性。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体会出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

命与命运的抗争。而这一切使得他的剧本流露出一种儒者的悲思。(2)艺术上,表现出文人高度的文学修养,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冲突设置、曲辞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是一个混迹于勾栏瓦舍的浪子文人,他有文人的学识和视野,对杂剧的各种程式和舞台表演的技艺也非常熟悉。这使他的剧本既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又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吸引力,非常适合舞台表演。

3、试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如《窦娥冤》在生与死的斗争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刻画窦娥的孝顺、善良与刚强;《蝴蝶梦》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表现继母王氏的贤德与慈爱,而《调风月》则在尴尬难堪的境遇中塑造了一个既泼辣又刚强的侍女燕燕的形象,并由此写出写出对人性的体察与了解,写出人在低贱地位时的无奈、不甘与渴望改变(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如《窦娥冤》一剧中,从窦娥被卖到守寡的心酸只是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而与人物塑造直接相连的法场受刑却安排了整整一折。而戏剧冲突也是一个接一个,高潮迭起,曲折紧张。法场受刑是全剧的高潮,窦娥在法场与婆婆告别,并对社会不公做不屈的抗争,深情与刚强的辉映,使窦的形象丰满、生动。平易、质朴的曲辞则把悲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如同是淋漓的诉说,负冤衔屈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激愤,而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中,流露出一份自怨自艾。

4、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1)生平与剧作: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之一,大约生于金末,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大都。他是一个一生落拓、不屑仕进的文人,是一个多才多艺、放浪不羁、性格倔强的艺术家。关汉卿的杂剧现存十八种,著名的有《窦娥冤》、《单刀会》、《蝴蝶梦》、《调风月》、《救风尘》等,大致可以分为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三类。

(2)剧本的重要特色更多地表现了弱势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有一种鲜明的执着于现实的人生态度;儒家的道德思考。(3)高超的艺术手法:关汉卿的杂剧具有很强的艺术创造力。

关汉卿很少为文人的传统习性所囿,很少在炫耀辞采、驰骋才情上花费心血;他的剧本,很重视舞台演出效果,适应观众的欣赏心理,以生气勃勃的艺术活力,表现出新鲜的社会意识与人生追求。从题材的选择来说,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人类生活中的严峻问题。而这一类题材通过戏剧这一种最具有煽动性的文艺形式来表现,其效果也格外强烈。

在戏剧结构方面,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关汉卿常以适当的剪裁、布置、使之能容纳较丰富的内容。如《拜月亭》一剧,以王瑞兰夫妇的离合为主线,蒋瑞莲夫妇的姻缘为副线,两条线索相互交错,共同演进。

关汉卿的杂剧中活跃着各种各样的人物,大多写得富于生气,表现出鲜明的性格。这里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一是关汉卿笔下的人物很少是概念化的产物,因而具有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多面性。如《窦娥冤》中的蔡婆婆,原是个放高利贷的,窦娥实际是她的债权的抵押品,但她和窦娥之间,却确有一种相依为命的真感情。另一点是作者对人性往往表现出比较宽泛的认可。特别是对社会下层人物在其特殊处境中的所作所为,绝不从传统道德的立场上加以丑化和诋毁。

在语言方面,关汉卿被认为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语言较少文饰,既切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与个性,也贴近当时社会活生生的口头语言,更能把观众感情引

入到剧情和戏剧人物的命运中。而另一方面,所谓“本色”的语言,又不是简单搬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而是经过艺术的锤炼。

5、试分析《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一,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以后爱情故事中的书生形象,常常沿袭张生的性格特点。张生从游殿时对莺莺一见钟情起,就将事关读书人前程的科举考试抛在脑后;为了莺莺,他月下吟诗,写信退贼。崔母赖婚,他失望得要悬梁自尽。莺莺变卦,又使他病倒书斋,几乎不起。后来也还是为了莺莺,他强打精神上京应试。他第一次和素不相识的红娘搭讪,就冒冒失失地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并不合时宜地打听:“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结果被红娘骂做“傻角”。以后好几次出现意外情况时,他都傻相十足,瞠目结舌,一筹莫展。但是他的傻气常与忠厚不可分,呆气又正是钟情的一种表现,因此反而获得了莺莺的倾心和红娘的同情。第二,《西厢记》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这一创作追求集中体现在莺莺身上。莺莺性格的改变经历了一个曲折而痛苦的过程。她由于家庭教养和母亲的管束,起初只能使感情深藏不露,处处防人,甚至做假掩饰。但在经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和母亲悔婚等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与折磨之后,她终于大胆地越轨,使自己的思想性格飞跃到勇敢而坚定的阶段。第三,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环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与生活。(1)侠肝义胆的女中豪杰:红娘性格中最可宝贵的是她的正义感。她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深深同情崔、张二人,想方设法地帮助莺莺克服心理矛盾,并不辞辛劳、不畏风险地为恋爱的双方传书递简,牵线搭桥。

(2)足智多谋的“军师”:她巧妙地周旋于这三个人中间,既要蒙蔽威严而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励软弱傻气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还要小心对待顾虑重重、表里不一的莺莺。面对一个个高难度的问题,她应付自如,计谋频生。第四,杂剧《西厢记》对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

戏剧冲突是由两条线索互相紧密纽结而成的。一是以老夫人为一方,以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二者之间是反对门第观念、不遵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与封建礼教、封建家庭利益卫护者的矛盾冲突;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三个青年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由各人的不同性格和一些猜疑、误会、矜持和不信任造成的。作者成功地写出了这些矛盾,从而加强了全剧的喜剧气氛。第五,《西厢记》中才子佳人后花园相会,经过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也对后来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6、试分析《西厢记》中张生和红娘的形象。(1)张生的形象: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以后爱情故事中的书生形象,常常沿袭张生的性格特点。

真诚而执着的爱情追求

张生从游殿时对莺莺一见钟情起,就将事关读书人前程的科举考试抛在脑后,在僧寺住了下来。为了接近莺莺,他附斋追荐亡父,祷词却是希望“早成就了幽期密约”。为了莺莺,他月下吟诗,写信退贼。崔母赖婚,他失望得要悬梁自尽。莺莺变卦,又使他病倒书斋,几乎不起。后来也还是为了莺莺,他强打精神上京应试。

忠厚而带傻气的痴心人。比如他第一次和素不相识的红娘搭讪,就冒冒失失地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并不合时宜地打听:“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结果被红娘骂做“傻角”。以后好几次出现意外情况时,他都傻相十足,瞠目结舌,一筹莫展。但是他的傻气常与忠厚不可分,呆气又正是钟情的一种表现,因此反而获得了莺莺的倾心和红娘的同情。

张生是一个爱情专一的至诚的情种。他家境清贫却敢于爱慕相国小姐;在功名利禄和爱情追求之间,他毫不犹豫地舍弃前者而选择后者。这些都显示出这个人物的不俗之处。他以他的至诚和专一赢得了莺莺的爱情,也赢得了爱情的最后胜利。在《寺警》一折中,白马解围,又表现出他性格中热情有为和富于正义感的一面。张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

(2)红娘的形象: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环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与生活。

侠肝义胆的女中豪杰:红娘性格中最可宝贵的是她的正义感。她热心促成崔、张婚事,是从老夫人许婚又赖婚开始的。她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深深同情崔、张由于老夫人的阻碍而造成的痛苦,这才挺身而出。出于这种正义感,她才想方设法地帮助莺莺克服心理矛盾,并不辞辛劳、不畏风险地为恋爱的双方传书递简,牵线搭桥。

足智多谋的“军师”:她的智慧不但高出于老夫人,而且也高出于莺莺和张生。她巧妙地周旋于这三个人中间,为了撮合崔、张婚事,她既要蒙蔽威严而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励软弱傻气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还要小心对待顾虑重重、表里不一的莺莺。面对一个个高难度的问题,她应付自如,计谋频生,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撮合婚事的任务。

红娘热情而富于正义感,纯朴善良,聪明机智,勇敢泼辣,不仅促成崔张二人的结合,而且是对老夫人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剧本通过她热情地歌颂了一个被压迫妇女的美好品质和斗争精神,表现了王实甫进步的民主思想。

7、试以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西厢记》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这一创作追求集中体现在莺莺身上。《西厢记》生动细腻地表现了莺莺的内心世界,成功地揭示了莺莺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使人不仅看到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看到她内心的矛盾痛苦。

莺莺性格的改变经历了一个曲折而痛苦的过程。她由于家庭教养和母亲的管束,起初只能使感情深藏不露,处处防人,甚至做假掩饰。但在经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和母亲悔婚等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与折磨之后,她终于大胆地越轨,使自己的思想性格飞跃到勇敢而坚定的阶段。

莺莺和张生佛殿相逢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她更多的是在心里赞美张生,在行动上并没有更大胆的表露。当她派红娘去探望张生,带回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可长期以来接受的教育和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让人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承认这内心的快乐。在“闹简”一折里,作者以出色的道白、精彩的细节、人物动作,来揭示莺莺的掩饰和假意,揭示她的内热外冷。而“赖简”也是由于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对“月下偷期”还是有所顾虑的。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8、试结合作品分析郑光祖爱情剧的道德色彩。 郑光祖的爱情剧道德色彩较强。如《梅香》中的白敏中和小蛮、《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和王文举都是有婚约在先,而后岳母却让他们兄妹相称的。白敏中和小蛮私会被撞见、小蛮未曾失身以及最后白敏中奉旨成婚等情节的安排,使剧本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又照顾了社会伦理规范。《倩女离魂》中王文举对倩女私奔自己的指责,也表现出写“情”却终不逾距的特点。

9、试析徐渭的《狂鼓史》。《狂鼓史》全称《狂鼓史渔阳三弄》,是徐渭《四声猿》中的一篇。剧本写祢衡死后阎王因其气慨超群,才华出众,待以上宾。玉帝征召祢衡上天作修文郎,判官便借机请祢衡重演当日骂曹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制者扼杀、摧残人才的罪恶,对滥杀无辜的强烈愤慨,及人间、天上幻想不同制度的向往;以他人之口舌,浇自家之块垒,并深沉的寄托了对惨遭奸相严嵩陷害致死的好友沈炼的无尽哀思及怀念。(1)情节安排上将故事移到阴间,这个安排意义重大。首先,因是事后文章,所以对曹操的斥骂便“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一直骂到他死。因为将曹操一生的错处都集中在一起了,于是可骂的更多,显得更加痛快淋漓。其次借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果报的不爽。在剧本中祢横即将被天帝请到上天作修文郎,判官尊其为先生,而曹操则被勒令陪场,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因此祢衡的骂能够毫无顾忌,痛快淋漓。 剧本还借判官的安排,把重点由祢衡与曹操的冲突转到祢衡的痛骂,使祢衡成为绝对的主角,祢衡的骂成为全剧的主体,这样能够更酣畅地舒愤。

(2)语气雄越,悲愤畅达,语言朴素明白,即使用典,也是选择一些常见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要“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文既不可,俗又不可,自有一种妙处,要在人领解妙悟,未可言传”。

(3)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比如剧本主体由祢横独唱《仙吕·点绛唇》套曲,曲子之间间以鼓声(鼓一通),情与辞与鼓声相映合,烘托出一种悲愤激越的感情。而在祢横的唱中间,加入女乐演唱的三支小令,让全剧在紧张激越中有一个悠扬轻松的间歇。然后又是祢衡悲慨酣畅的痛骂和鼓声相和。这样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的社会实体。作者通过祢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这一剧作在当时受到许多文人的喜爱和高度评价,也正是因为它并不是就历史而写历史,或借历史讽喻现实政治;它的感人之处,是那种恣狂的个性和烈火般的激情。

10、谈谈阳明心学对徐渭戏曲创作的影响。

徐渭与阳明心学的关系:徐渭是明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文学艺术的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徐渭所处的时代是求真代替拟古、阳明心学盛行的关键时期。徐渭因地域的关系在哲学思想上与王阳明哲学颇多联系,对徐渭影响很大的两位老师――王畿、季本,均是王阳明的学生。

因为尊崇心学,(1)徐渭对于佛、道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认为三教是可以相通的,尤其是对于佛,徐渭认为儒和佛是互补的。他对佛教的态度,体现在戏曲创作方面,《翠乡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徐渭的《翠乡梦》把重点放在玉通的破戒与圆寂以及月明的点化上,剧中喜用偈语,月明上场也是先说法门大意,点化柳翠更全用哑谜相参,针锋相对的手法,可以感觉到徐渭对禅宗的熟悉。(2)

篇五:关汉卿散曲二首

关汉卿散曲二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关汉卿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创作背景、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充分理解关汉卿散曲的艺术特点。

2. 领悟关汉卿散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把握关汉卿散曲中暗喻、铺垫和比喻等多种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和特点。

4. 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把关汉卿散曲的特点,品味关汉卿曲词特点,学习和理解元散曲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和散曲风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知人论世解诗人

关汉卿 (约1225—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却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骄子。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剧坛领袖。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入民间,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关汉卿在他的著名的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如此表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关汉卿撰有杂剧 67种,今存18种。其散曲,今存小令41,套数13,联章体组曲【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共16曲)一篇,残套2。在金末元初作家中,为数最丰。他的散曲,内容相当丰富:有写离愁别恨的,有写自我人生的,有写山川美景的,有写男女恋情的??在元前期散曲创作中。他的散曲不管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境界,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

关汉卿与英国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年)相距约300年,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东西方的两个光芒万丈的戏剧巨星。

二、学习【双调·沉醉东风】。

1.基本解读

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描写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深挚真切,哀婉动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感。(主旨)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

心痛得好像月缺花飞。起笔便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写送行主人公的动态与神态。眼中搁泪,是送别的常情;手中举杯,是壮行的表现。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紧承前两句写告别时的声态和心态。声态是“多多保重”的叮咛,心态是“舍不得”的极度悲痛。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是“舍不得”与“不得不舍”矛盾中的果断选择。从这果断选择和祝愿中,看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

2.鉴赏要点

伤离中充满自信与激情。

曲中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曲中描写送别主人公离别时的情景:手拿饯行杯、眼含离别泪、一再的叮咛话,突出分离时的矛盾心理:“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动态、声态、神态描写中,一个既悲痛难舍、又对人生充满信心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与众不同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此曲的行为细节与心理描写很值得注意。前两句用比喻手法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后三句写抒情主人公瞬间的两种心情:刚刚是“舍不得”伤痛,转眼是“好去者”叮咛。送别主人公性格之爽利,情感之真挚显得格外鲜明,令人回味无穷。

三、学习【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

1.基本解读。

这是一篇借物咏人、构思巧妙、极见功力的散曲珍品。其中感情之热烈真切,遣辞之丽而不缛,写“珠帘”与赞人物之妙合无垠,真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主旨)

整套曲可分三层:

第一层:首曲【一枝花】,集中描写了朱帘秀技艺的高超和风姿的秀美。 作者以此曲破题,咏“珠帘”华美高雅,光彩照人,不许凡夫俗子 (等闲人)随意掀展。

首二句以帘卷和珠灿来比喻朱帘秀的光彩照人,并突出了她歌喉的珠圆玉润。“虾须”,是竹帘或缀珠之帘的别称,因帘幕卷曲,状似虾须蜷缩,故有此称。陆畅《帘》诗云:“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珠光更缀珠。”冯海粟赠朱帘秀的【鹧鸪天】亦有“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句。古人又常以成串珠玉喻音乐和歌声,所以,首二句破题咏帘,又暗寓对朱帘秀姿容和嗓音的赞美。

“金钩光错落”二句,明是写帘幕辉光闪烁,临风飘动,实则可以理解成是赞美朱帘秀四座皆惊的漂亮扮相和袅袅娜娜的舞姿。金钩、绣带既是帘幕的附属品,又暗寓戏曲演员行头上的装饰物,用意之巧是令人绝倒的。

接下来的“似雾非烟”三句,写到了帘的缥缈轻摇,及其妆点效果、实用功能,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上场的帘幕好似烟笼雾漫,化好妆的女演员犹如神女仙姬将飘然而出。“不许”句表面上是说不允许寻常人随意伸手卷帘,实际上是说演员在酝酿感情,蓄势待发,何时破帘而出得有个“火候”,无须旁人操心。 三句写出了舞台上特定的环境,也写出了演员扮相之美丽,技艺之高超。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写珠帘乍展开来时的光彩夺目,说它摇动起来,四壁如同披上翡翠的绿阴,它的光彩使金色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而暗寓的却是演员出

台亮相时的姿容,色艺俱绝,满堂喝彩。

【一枝花】曲整个是对人物出场的铺垫,反复比喻,再三呼唤,终于,人物出场亮相了。有趣的是字面全是写珠写帘,未着一字写人,然又无处不是写人,所有的巧譬妙喻,都是自然地扣住了“人”来进行的。这支曲可以看作是序曲,下面还要更细致地展开描写,进一步以含蓄的手法刻画人物。

第二层:【梁州】是套曲的主体部分,关汉卿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写与“珠帘”相关或相联之事,从而进一步写它的富贵风流和为人气质,曲折表达了他对朱帘秀真挚的倾慕之情,其中还夹杂着苦痛和酸楚。

首二句,写帘的华美与高雅。“侯家”、“谢府”,出处未详,指的是公侯之家、高门世族却是很明显的。或以为东晋时显贵侯景欲向王、谢那样的高门世族求婚,皇帝以为侯家尚配不上王、谢,叫侯议婚于朱、张以下姓氏,“侯家”、“谢府”当指此。“紫帐”、“红莲”均指帘。

“锁春愁”句承“风流”二字而来,写朱帘秀的爱情生活,“不放双飞燕”,是说帘儿拢住燕子,隐指帘秀与一男子的两情欢洽。

接下去的四句都是写两人的浓情密意。这男子是谁?或许就是指关汉卿,也有可能指另外一个人。

“拂苔痕”二句,是说珠帘摆动、飘拂,引逗得台阶上洒满榆钱;杨花飞絮,也像是被珠帘牵惹一样,漫庭飞舞。榆钱即是榆荚,形似铜钱,故有此俗称。这两句可能是以榆钱和柳絮飘落扑帘,暗示轻薄子弟对帘秀的欺凌、侵扰。他们恃仗钱财,妄图来追欢买笑,帘秀冷落了他们,遂惹来蜚短流长的谣事或攻击。

下面三句,用“愁的”、“恨的”、“爱的”冠在句首,进一步写出了帘秀的好恶、爱憎,突出了她尚雅图静的心情,以及对恶浊社会空气的深恶痛绝。当然,表面上仍是写帘,而暮雨西风显然是有所指的。三句中“抹”、“筛”、“透”三个字用得极巧,看似随手拈来,实是精心遴选而成,它们生动地表现了雨势、风态和月色。“暮雨潇潇”、“西风剪剪”、“夜月娟娟”等,词面很美,细品又含无尽凄楚,很是耐人寻味。剪剪,形容风声飒飒而带有寒意。韩偃《夜深》诗云:“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长门,本是汉宫名,此泛指宫室门户。这三句借帘外自然界的变化暗示帘中人孤独寂寥,同时隐隐透露出帘秀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揭示了她的苦闷、凄凉和月光般高洁的品格。

“凌波殿前”等三句,又抽笔写珠帘之美。凌波殿,即凌波宫,唐代宫室名,此泛指水池边殿堂。《太真外传》上说,玄宗在东都宫中昼寝,梦见一女,容貌美艳,言称是凌波池中龙女。“碧玲珑”句是说清澈的池水倒映出珠帘的影子。玲珑,形容池水清亮明澈。湘妃,指传说中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她俩都是舜的妃子,舜南巡死,葬苍梧山,二妃悲泣的泪水滴在竹上,竹上遂有斑痕,也就是后人所称之湘妃竹,用此竹制成帘子,叫湘帘。这里是以水中帘影的虚幻,表示今后不能再见到帘中人的苦闷,因此后面紧接一句,“没福怎能够见”。朱帘秀后来在杭州嫁给一个道士,婚姻上是很不幸的,可能是迫于无奈吧。这样看来套曲很可能是赠别的,实际上是关汉卿在用散曲和她诀别,个中分明潜藏着无尽的悲戚。

结尾二句借杜牧《赠别》诗意来赞美朱帘秀的人才出众,色艺俱佳。杜牧诗云: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

第三层:末曲 【尾】。直接写人,点明“赠朱帘秀”之意,表示良好的祝愿,希望她的夫君珍惜她、爱护她。

【尾】曲诀别意味更为浓重,别时难分难舍,相见更是难上加难。作者仍然

扣住帘来写一朝别离的苦涩。这帘像“一池秋水”,似“一片朝云”,得到它的人,应该倍加爱惜呀!元代称道士为先生,守户先生,当指娶帘秀的那个道士。关汉卿像是默念,又像是祈祷,祝愿帘秀的丈夫能对她好,将她擎在手里,保护她。这【尾】曲读来令人酸鼻。

从这支曲中,更深刻地看出杰出戏曲家关汉卿对民间艺人的真切之情和深切的关爱。

2.鉴赏要点

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中国散曲史乃至诗歌史上,【南吕·一枝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作品。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不管从友情表现还是情表现看,这都是一篇具有高尚情感境界的优秀作品。作品构思奇绝而巧妙,感情真挚而热烈。曲中对朱帘秀的赞美颇具匠心,阅读时必须细加体会。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二首曲。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推荐访问:作品关汉卿的艺术特点 田汉关汉卿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话剧关汉卿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关汉卿》的艺术特点》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关汉卿》的艺术特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