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

时间:2024-04-26 05:30:50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目的

一、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如何把握讲解分寸,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作品,正音正字,划分段落,学习1-6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据统计,从1946年到1949年,三年解放战争中牺牲了解放军战士30多万人,从1919年到1949年,旧中国经历国民大革命,十年国内革命战争,八年抗占和三年解放战争,死伤无数,仅抗日死伤军民3500多万人。由此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类的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三、学习新课

1.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又一次、再一次了对人民英雄的热情赞颂,无限崇敬和深切湎怀之情。

四、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一)、分析第二节

1、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人的活动由远而近来写。

2、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 它

3、像顶天立地的??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纪念碑的高大雄伟。

(二)、分析第三节

1、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2、插叙纪念碑的建造过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兴建纪念碑的高度重视,突出了纪念碑的伟大意义。

3、列数字和作比较,使人们对37.94米到底有多高有一个具体的感觉.

4、为什么要把纪念碑和天安六作比较?

通过比较,既说明纪念碑的高大,同时照应了前文“和天安六遥遥相对”,此外,天安门是古建筑,用它作比较,扣住了“自古以来。”

5、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归纳: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第一层(2-3节):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三)分析第四节

1、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

2、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3、这一句话一语双关:既指镏金大字本身在阳光下具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含有烈士精神永存的意思

4、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

5、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6、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7、作者在说明石碑的各个部分时,为什么从当中的碑身写起,再写上下两端的小碑座、碑顶和大碑座,而不是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来写?

因为碑身的正面有毛主席的题字,这是纪念碑的主题,是整个建筑的中心。紧接着介绍碑身背面的题字,因为这是对八个大字的具体化,是整个纪念碑第三个重要的部分。然后介绍碑身两侧,使人对碑身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如果说机械地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内容的主次方面就会颠倒,表达效果会很差。

8、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第二层(4-6节):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节):具体介绍10幅浮雕。

五、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碑文。

3.预习第7-10节,试填写“揣摩·运用”四的表格。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研习课文7-11节,理解并掌握说明中的记叙,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抽背碑文

二、研习新课

(一).讲读第二段的第三层(7-11节)。

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文章把它单独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浏览这一层、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时间 方位 名称 意义

1839 碑东 销毁鸦片烟

1851 碑东第二幅 金田起义

1911 碑南 武昌起义

1919 碑南第二幅 五四爱国运动

1925 碑南第三幅 五卅运动

1927 碑西 八一南昌起义

1937-1945碑西第二幅 抗日敌后游击战

1949碑北(正面)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1) 按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

(2) 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二)深入探讨

1、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划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2、文中碑文里“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有什么含义?

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处,这一年第一次鸦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3、为什么从三年以来写起?写十幅浮雕为什么从“销毁鸦片烟写起?

由近及远,突出党所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同时高度表达对近代史以来人民英雄的。

按时间顺序写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4、对照碑文中的时间,说说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文章用了大量的笔墨来介绍浮雕,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结这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会出的巨大代价,与碑文相响应,突出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

5、关于牡丹花、荷花、菊花的象征意义:

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要标志。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风暴严寒,傲视雨雪冰霜,四季长青、生机勃勃的品性。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许多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就把牡丹视为富丽繁荣(高贵)的象征。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作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纯洁)的象征。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秋菊能做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如何?”(陈毅:《冬夜杂咏》)菊花以其微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和坚忍”。

6、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建国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为什么?

可以增加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中越反击战中的英雄、98年抗洪救灾中的英雄,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参加南极科考的英等。

三、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1、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2、指导学生分析第二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3、前一幅由实到虚,先描述画面,再写画的含义;介绍后一幅浮雕则是由虚到实,先写太平天黑的历史意义,再具体描述画面。

4、分析“五四爱国”及五卅运动

这段文字介绍了两幅浮雕,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四爱国运动从历史意义谈起,然后介绍画面。写画面,先写地点,再介绍人物

篇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老舍中学语文备课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纪念碑的结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阅读与图片展示相结合,理清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

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或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周定舫,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回忆说明文常识

1、 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常见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等。

三、解题

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人民英雄”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哪些英雄呢?)。

2、“永垂不朽”揭示全文主题。(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人民英雄纪念碑”表明本文说明的对象。

2、“瞻仰” 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指恭敬地看。)

四、初读文章 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内容)

1、积累生字词

瞻(zhān)仰 矗(chù)立 旌旗( jing )

奠(diàn)基 砌(qì)墙 伟绩(jì)

天堑(qiàn) 镶(xiāng) 嵌(qiàn) 发髻(jì)

2、解释词语

矗立:永垂不朽:慷慨激昂:丰功伟绩:遥遥相对:风起云涌:

3、试着用几个词自己说一段话。

4、初读课文

(1)第一节中哪几个词体现了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也即纪念碑的总特征)。(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巍峨、雄伟、 庄严

(2) 说说课文总体上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纪念碑的?请勾画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词。

从??走去, 越过??踏着??走到??

踏上??到了??

瞻仰:从??起往南转到??

西面??来到??

走下??离开??

(3)阅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

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五、研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1、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⑴ 阅读2-5段思考: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介绍到读者面前来的?

按照作者的活动顺序(先“进入广场”,再“越过广场”,进而“踏着石道”,然后“走到碑前”,接着“踏上台阶”,而后“到了平台”)——由远而近

⑵ 到了平台仔细瞻仰,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造型的?

空间顺序:

由下而上:台阶——平台(双层汉白玉栏杆) ——碑身——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由正面到背面:题词——碑文。

⑶ 请大家思考:既然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的顺序,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小碑座”“大碑座”呢?

①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把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四周的雕刻花纹集中起来写,阐发花纹的象征意义,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寄寓对先烈的崇敬。

②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说 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③从纪念碑的结构来看,这是先主后次的顺序。

2、阅读6—10自然段,学生标出十幅浮雕的具体位置,并分析说明顺序。

(1)东一:“虎门销烟” (2)东二:“金田起义”

(3)南一:“武昌起义” (4) 南二:“五四运动”

(5)南三“五卅运动” (6) 西一:“八一南昌起义”

(7)西二:“抗日敌后游击战” (8) 北一:“群众支援前线”

(9)北二:“胜利渡江,解放全国” (10)北三:“人民欢迎解放军”

为什么不从正面(也就是北面)写起?

明确顺序: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的空间顺序,同浮雕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一致。即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特征是巍峨、雄伟、 庄严,为了把它完整的介绍给读者 ,作者按照自己瞻仰的顺序,一步步把我们带到纪念碑前,采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顺序,有条不紊的给我们介绍了十幅浮雕的内容,突出了中国革命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七、作业

1、背诵三段碑文

2、运用所学说明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我们的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准确而富有变化的语言特点

2、了解并学习文中所涉及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了解十幅浮雕的内容及意义,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为祖

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2、学习课文准确而富有变化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回答文体,两个标题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特别是十幅浮雕的说明顺序。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二、教授新课

1、指名背诵三段碑文。其他同学思考

碑文中三个时间的含义是什么?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指名回答,师明确

三年以来: 1946年以来 解放战争

三十年以来: 五四以来 新民主主义阶段

一千八百四十年: 鸦片战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

表达了人民对历史各阶段的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2、精读“十幅浮雕”

(1)、根据课文内容,理清十幅浮雕所展现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生填表)

(2)、选择一幅浮雕,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出来。

和书上的介绍进行对比,看看谁介绍的更准确生动。

(3)、对不太清楚的一些历史事件,要求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4)、老师总结:这十幅浮雕,八个历史事件,都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有重要影响,突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

3、根据浮雕内容,结合课文最后一节,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为了让“人们从这里了解??巨大代价。”(生齐读,感受先烈的精神)

三、品味语言:

1、本文的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并体会这些词语或句子的精妙之处。

(1)、找出记叙性、描写性的语言,体会其生动性

(2)、一些议论性的语言,体会其严密性

(3)、大量说明性的语言(列数字、作比较等),体会它们的准确、具体、生动性。

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作出分析与评价。

3、示例:

(1)、“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描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幅浮雕,连用了“吹起”“举”“登上”等动词,有何作用?(突出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雄壮景象。)

(2)“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落成”换为 “建成”、“造好”行不行, 为什么?

“瞻仰”换为“参观”行不行,为什么?

(“落成”,含有庄重、庆贺的意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造好”等一般性字眼,就无法表现作者的崇敬心情。“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用它比用“参观”这一类字眼贴切、庄重得多。)

(3)、总结:说明文中记叙、描写的作用。介绍lO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和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4)、“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自古以来”是时间限定词,强调了时间的久远。从而突出纪念碑对我国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之久。”(“至少”强调了最低限度,突出这些浮雕的耐久性,暗含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意思)

(5)、大量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

如:“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这些句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描述了浮雕的高大壮观。

“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南部”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

“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四点二四公尺。”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具体的突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征。

四、探究活动:

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建国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为什么?

示例:1、抗美援朝战争2、中越反击战3、98年抗洪4、非典时期白衣天使5、南极科考

五、布置作业

1、增加了新的事迹后,碑文将如何写?请你按一定的顺序为这座纪念碑起草一份新的碑文。

2、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介绍黄圩云梯关。

篇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含答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学习重点:

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情况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中重点说明了哪些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对象有何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讲授此课时,先对课文作整体把握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把握说明文的特点。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色,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问答法、延伸拓展法”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瞻仰( ) 矗立 ( ) 镏金 ( ) 上sù( ) ...

五卅( ) 天qiàn ( ) 镶嵌 ( ) 发髻 ...( )重幔( ) 小庑殿顶( ) yú( )越 ..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

2、本文从说明文分类来说,属于说明文,说明文。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4、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领悟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2、学会找说明对象、特征

3、体会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2分钟)

检查预习导学1,扫清生字。(3分钟)

二、根据图片,从直观的角度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10分钟)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加深学生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

三、整体感知内容

①、找同学朗读课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读后做朗读点评)(10分钟) 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畅谈。

作为普通的瞻仰者,说说纪念碑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先说特征:

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

雄伟——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庄严——纪念碑是用??一砌成的,它象征??

装饰花纹象征??

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

次说感受: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句子。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②、检查交流预习导学2、3、4(以小组挑战的形式,看哪组做的最棒)(10分钟)

挑战后明确:

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 c、文章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抒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副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解决预习导学5

学生分小组设计活动,学生当导游,介绍瞻仰的路线及瞻仰顺序。

学生活动:在黑板前画出行走路线,可以让多名学生尝试,互相补充;其他学生总结说明顺序。)

路线:(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一踏着(石道)一踏上(台阶)一到了(平台)一走下(台阶)一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介绍lO幅浮雕:鸦片战争—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1839年——解放战争,是时间顺序)

(浮雕的方位是按东—一南——西——北 是空间顺序)

四、教师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结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认识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会了找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以及说明顺序,学会了分析说明文,希望课下多预习,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

五、课堂练习(2分钟)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总体特征

2、本文说明顺序是和相结合

3、本文是和说明文。

六、布置作业:(在课文中做批注)

1、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判断其作用

2、找出说明文中的记叙、议论、描写。

七、板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周定舫

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

特征:庄严、巍峨、雄伟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让学生领悟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一、预习导学:(5分钟)

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准备分析。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二、写法探究、感知品析作评点(15分钟)

(一)、检查交流预习导学(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每组出一位代表,看哪组做得最好)

交流后明确:

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如:列数字:作比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5米。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的特征。 打比方: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雄伟的特征。

列数字: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这些句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浮雕的高大壮观。

3.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

“”表示最小限度,

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持在800到1000年以上,

如果去掉后就变成了只能保持800到1000年,讲话太绝对了。

因此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不能去掉。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明确)(10分钟)

以十幅浮雕为例,体会说明文中说明、描写、记叙、议论的综合运用。 讨论后明确:

①、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明确。

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背景、地点这是记叙部分,描述画面,这是描写;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这是议论。

②、后几幅图画,展开小组竞赛的形式,得出结果,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记叙、描写、议论在说明文的运用。

教师总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

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描写),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议论),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记叙),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四、教师小结(3分钟)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 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 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 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 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五、课堂练习(5分钟)

1、判断下列使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最大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4.24米。 ( )

②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

③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的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 )

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

2、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各是什么?

①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

②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

4.24米。 ( )

六、扩展延伸

凡尔赛宫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

篇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主备人:王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注意语言运用的特色。

(3)初步感受建筑类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自制课件中的图片,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2)引领学生通过学生画的参观路线示意图了解每幅浮雕的内容,并将十幅浮雕和它们的名称一一对应。

(3)通过联系现实与经历,能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特点中体会我国建筑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真正含义,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2)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历程。

【难点】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

感觉?学生发言后归纳: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导语二(看书中的彩图)你们过去看到这幅画时曾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座碑?这座碑的造型怎样?结构如何?怎么建成的?意义何在?今天,让我们怀着对用鲜血和生命缔造新中国的烈士们的崇敬,随着作者周定舫活动的顺序,仔细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从中接受深刻的教育。(板书课题)

自习成果展示(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给下列字注音。

上溯(sù)发髻(jì)矗立(chù)镏金(liú)重幔(màn)挑衅(xìn)旌旗(jīng) .......

瞻仰(zhān)镶嵌(qiàn)峻峭(qiào)逾越(yú)天堑(qiàn)搀扶(chānfú) .....

五卅(sà)奠(diàn)基 砌(qì)墙 不朽(xiǔ)横幅(fú)

2.文学常识填空。

周定舫,(1931~),浙江定海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担任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他采写的和与人合写的《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北京公用事业的服务员们》《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作品,分别被收入《北京在前进》《人民的好总理》等书中。

3.重点(优美)语句摘抄及赏析。

4.文章主要内容概括。

二、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整体感知课文(速读),划分课文段落

【点拨】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2)朗读课文,用原文词语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特点。

【点拨】巍峨、雄伟、庄严。

(3)默读,熟悉内容,画出文中表现作者行动路线的词或句,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点拨】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

(4)摘出关键词,对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复述

三、合作交流 重点深研

(1)课文的标题分别由哪两部分组成?标题内容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点拨】课文正标题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是纪念碑的主题,由毛泽东亲笔题写,以此为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意思。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标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内容各有侧重,所以不重复。

(2)一般来说,事物性说明文的标题与说明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

【点拨】对于事物性说明文,一般来说,标题就是文章说明的对象,如果有副标题,那么副标题一般起到补充作用。

(3)默读2~6段,找出表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位词,画出参观路线的示意图,并指出作者的参观顺序。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参观路线示意图(投影)。

【点拨】方位词: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台阶、平台

碑身四周、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

上部、碑顶、大碑座四周

路线: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

(4)再读7~10自然段,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列举浮雕的时间、名称、所在的方位。

(2)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即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

四、质疑探究 ( 质疑环节)

.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后的的心情和感受是否一样?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五、拓展延伸

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点拨】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六、总结反思

对于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可写的内容很多,但作者在安排顺序上,采用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材料,使说明的条理相当清晰,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导游一样,带领我们全面地感受人民英雄纪念碑,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七、板书设计

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十幅浮雕的画面。

学生复述文章的思路,复述自己了解得较为详细的一幅浮雕。

二、合作交流 重点深研

(1)说说十幅浮雕画面的写作思路。

【点拨】每幅画面基本上都是从画面的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来写的。如第1幅画面是从画面写到意义,第2幅画面是从意义写到画面。

(2)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幅画面,并说明原因。

【点拨】可以从字、词、句等方面进行品读,要说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第一段文字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并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

(3)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组。说说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

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点拨】文章用了大量的笔墨来介绍浮雕,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与碑文相呼应,突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

(4)本文安排说明顺序采用了什么方法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点拨】作者在安排顺序上,采用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的组织材料的方法,从而很好地处理了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5)学生认真读课文品读语言,围绕以上三点各找两处加以体会。

【点拨】具体表现:①大量说明性的语言(列数字、作比较等)。②不少记叙性、描写性的语言。③一些议论性的语言的使用。本文的重点是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因此运用了大量说明性的语言,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但作者是以瞻仰、参观过程为顺序作介绍,所以又有不少记叙性、描写性的语言,如写瞻仰的路线、10幅浮雕的画面、抒发内心的感受。还有一些议论性的语言,如评论若干历史事件的意义。

(6)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建国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为什么?

【点拨】可以增加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中越反击战中的英雄、1998年抗洪救灾中的英雄、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参加南极科考的英雄等。

四、质疑探究 ( 质疑环节)

通过本文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点拨】

(1)记叙(记述和叙述)、说明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2)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

(3)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常在一种文体中,几种表达方式穿插使用(不改变文章性质)。

五、拓展延伸

我来做导游“向您介绍我们的郑良梅中学”。

【点拨】

(1)组织、参与活动。

(2)出示中学平面图。

(3)讨论,自由发言、个别发言。

六、总结反思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文章的主题。纪念碑表彰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功勋,表达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在进行十幅大浮雕的教学中,要避免以讲解史实代替语文知识的错误。倘若教师能根据课文对浮雕的画面的说明文字,准确地绘制图片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七、板书设计

篇五: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导学案 有答案

1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班级 姓名

学 习 过 程

一、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思路,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 竟

的事业,奋勇向前。

二、预学导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用圈点读书法将这些词语在文中标出来。

瞻仰( ) 砌墙( ) 上溯( ) 天堑 ( )

矗立 ( )奠基 ( ) 镏金( )挑衅( )

发髻 ( )五卅 ( ) 镶嵌 ( )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并用圈点读书法将这些词语在文

中 标出来,细心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矗立:

巍峨

永垂不朽

怒形于色

慷慨激昂

丰功伟绩

(3)用下列成语写一段话(把两个成语用进去即可) 慷慨激昂 怒形于色

(4)文学常识积累 (完成填空):

本文体裁是 ,建立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 年以来在

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们。1952 年 8 月动工,1958 年 4 月 22 日建成,

“五一”节正式揭幕。

2.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1)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

(2) “瞻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儿必须用“瞻仰”?

(3)作者用哪几个词句来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你能举例具体说明

吗?作者为什么要列数字、打比方呢?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理清文章思路。

1.理解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分别表现了作者瞻仰前和瞻仰后怎样的心情和

感受?

2.划分课文第二部分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 节) :

第二层(4-6 节) :

第三层(7-10 节) :

自读第一层(2-3 节)

(1) 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2) 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读第二层(4-6 节)

(3)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

(4)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5)第 6 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3.课堂小结 :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程序进行介绍、

解说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一定要理清说明顺序。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 、 、 三种。那么,

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

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 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例如

本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主要采用 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建筑结构。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例如,多用表方位的词语, 多用表时间变化 ,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iàn) 基 (wǔ) 殿 执(xiān) 铲土 (yú) 越

梭(biāo) (chān) 扶

2.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3. 阅读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 到了第二层平台。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 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 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 60 吨重、14.7 米高的碑心石上, 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 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 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 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⑴这段文字先台阶,后 ;先 ,后中间;先题字,后 。按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⑵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是 。

⑶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和 。

⑷ “闪闪发光”四字有何深层含义? 答:

⑸这段文字中“三十年以来”是指从 年到 。

⑹ “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这一句中的“亲自” “亲 笔”能删去吗?为什么? 答: 。

⑺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答:

五、拓展训练

①历时5个多月修缮,人民英雄纪念碑修缮工程全面竣工。 ②此次修缮,主要是对纪念碑基座月台护栏石质构件出现开裂和错位的部位进 行修护归位;对月台地面进行防水处理;对碑体结构进行安全检测;对建筑外立面 进行冲刷清洗等。 ③维修纪念碑台基汉白玉栏板时,为不破坏原铺设完好的条石地面,工作人员 改变了原修缮计划中大拆大卸的方法,借鉴传统石质构件的修缮工艺,采用吊装归 安等手段高质量完成了纪念碑月台错位汉白玉栏板的调整修复。 ④清洗碑体时,为不破坏文物,工作人员对多种石质文物清洗方法的优缺点进 行了比较,最终采用高压水冲刷的物理清洗去污手段,不仅有效清除了人民英雄纪 念碑表面积存多年的污渍,而且避免了使用化学清洗剂对石质文物的损害。 ⑤近50年来,由于日晒雨淋等自然侵蚀作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栏杆和碑 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局部建筑构件出现了开裂和错位。为确保建筑安全,天 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修缮纪念碑进行了充分论证,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等 单位制定了详细的修缮方案。 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于1958年,由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筑而 成,基础面积3100余平方米,通高37.94米。它是新中国诞生后在天安门 广场修建的第一座建筑。 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为什么要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修缮? 2.这次修缮包括哪些内容? 3.为什么不用化学清洗剂对纪念碑进行清洗? 4.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5.给这则消息另换一个合适的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答案 1 二、预学导学 1、 (1)瞻(zhān)仰(yǎng)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墙伟绩(jì)

镏(liǘ)金 上溯(sù) 五卅(sà)朽(xiǔ) 幅(fú)天堑(qiàn) 镶(xiāng) 嵌(qiàn) 发髻(jì)

(2)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怒形于色 形:显露;于:在 色:神情 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3)示例:翻开历史的日历,我们仿佛看见那怒形于色的群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 翻开历史的日历,我们仿佛听见那慷慨激昂的呼声越九十年的时光隧道正清晰的响在耳畔, 还我青岛拒签和约,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祖国母亲岂容蹂躏,中华大地哪能踏践! (4) 、文学常识积累 说明文 《人民日报》 2、 .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 (1) 分析: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通过对纪 念碑的介绍说明,讴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⑵.“瞻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儿必须用“瞻仰”? 分析:“瞻仰”意为恭敬地看,表示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 ⑶.作者用哪几个词句来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你能举例具体说明吗?作者为什么 要列数字、打比方呢? 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是中国自古 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94 米。纪念碑用 17000 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 白的汉白玉砌成,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以上种种仅是稍加说明,已显示出纪念 碑的巍峨、雄伟、庄严。 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增强了实感。 三、课堂互动探究 1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 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 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2、划分课文第二部分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 节) :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 节) :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 节) :具体介绍 10 幅浮雕。 自读第一层(2-3 节) (1) 、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 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2) 、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 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读第二层(4-6 节)

推荐访问:人民英雄永垂总思路 7下课课通第五课 贺敬之的回延安原文 7下一面语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