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艾芜南行记全文

时间:2024-04-25 14:37:4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艾芜《南行记》流浪者形象的成功塑造

艾芜《南行记》流浪者形象的成功塑造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虎林分校 黑龙江 虎林158400)

摘要:艾芜在《南行记》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最为光

彩夺目,意义深长,令人难忘的是一系列流浪者的形象成功塑造。

关键词:《南行记》流浪者形象塑造

《南行记》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和尚、洋官、修女、山

官、翻译、小贩、马店主人、店伙计、穷学生、海员工人、赶马人、

强盗、小偷、私烟贩子等,其中最为光彩夺目,意义深长,令人难

忘的是一系列流浪者的形象。象《山峡中》的魏老头子、野猫字、

小黑牛;《山中送客记》中的大老杨;《海岛上》中的小伙子;《森

林中》的马头哥;《我的旅伴》中的老柯、老朱等。他们都是些被

无情的生活辫子抽打到社会底层的人。卑贱的社会地位,残酷的现

实生活,使他们变得冷酷,粗暴,野性十足,桀骜不驯,有时甚至

会做出伤害同伴的事,但这不是他们的天性和本色,这是黑暗的、

残酷的社会对他们的性格和心灵的扭曲。魏老头子用钢铁样的声音

宜称过:“天底下的人,谁可怜过我们?、、、各个都对我们捏着拳

头哪!要是心肠软一点,还活的到今天吗?、、、小伙子,在这里,

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这是多么辛酸,残酷的人生哲学!按照这

种哲学,那个受了重伤,性格懦弱,而又准备洗手不干了的小黑牛,

是该被淘汰的。何况他对他们这伙的事又知道得那么多,严重地威

胁着他们的安全。为了生存,魏老头子决定抛弃小黑牛。这是一件

迫不得已的、很不光彩的行为。干了以后,谁也不高兴,大家都默

无一语地悄然睡下。但是,从实质上看,杀死小黑牛的真正凶手,

并不是他们,而是那个罪恶的社会,是逼得小黑牛妻离子散、有家

难回的恶霸地主。魏老头子这伙人的本性并不残暴无情,试看,对

那个一再表示不愿入伙的穷学生,他们并不强迫他。特别是当那个

穷学生在突然出现的官兵面前保护了野猫字时,他们更是满心感

激,在悄然离去时,特意给他留下三块银元,以示感意。这又是多

么重人讲义气。从对这伙人的描写,我们具体看到了艾芜的求实精

神和辩证观点,这就是“爱而憎其恶,憎而知其善”,因而他笔下

的许多人物都使人感到真实可信,难以忘怀。

在艾芜的笔下,这些为上流社会所不齿的流浪者大都有善良的心,

美好的灵魂。他们爱憎分明,有着朴素的阶级感情。《海岛上》的

那个小伙子对富人有天生的反感,于是,他就以偷窃来对付他们。

他说:“你看,有些人样子多骄傲呀。其实呢,并不比我们多一个

鼻子眼睛,请问,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那无非穿得好,皮夹里多

几张支票罢了。这样的家伙,我顶讨厌!起初我学会这门手艺,只

为好玩,并不打算真的去干。后来,到处都碰着这种人,电车上,

热闹地方,哪里不是?我就在旁边想到:‘好,你骄傲么?我就要

开你的玩笑!’这样一来,才觉得这是顶有趣,顶好玩的!”在他看

来,偷窃富人乃是正当的报复和惩罚。于是,他偷了那个对人刻薄

的林老板的钱。可是当林老板因肺炎需要钱医治时,他又悄悄地把

偷到手的钱放回原处。这真是“盗亦有道”!这个从偷钱到还钱的

过程,相当形象地表现了这个小偷善良的本质。比起上流社会那些

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正人君子”来,比起那些奉行“人

不为己,天诛地灭”信条的市侩来,这个小偷的心地和品德不是堪

称纯洁高尚,正大光明吗?

在艾芜的笔下,这些流浪者都是当时现存社会的逆子贰臣,他们

无视传统宗法观念的存在,藐视法律和官府的权威,憎恨地主老财

和洋鬼子们的丑恶行为。《山中送客记》里的大老杨爱唱这样一支

歌:“说荒唐来就荒唐,不纳税也不完粮,碰着官儿还要打他的耳

光!呵呵,到处都是我们的天堂!呵呵!到处都是我们的家乡!”

这的确是一只大胆的歌,一支造反的歌。它毫不含糊地表现了对现

存社会秩序的挑战。大老杨就是唱着这支歌偷走了一个卷款外逃的

县知县的马;而当他得知这马已卖给了他所熟悉的一家客店时,又

毫不犹豫得把马送到客店。应该偷谁的马,这个问题在大老杨看来

是不能马虎从事的。比起那个肥的流油,卷款外逃的县知事来,究

竟谁是见利忘义的强盗?不是一目了然么?

在苦难深重的旧社会,这些流浪者们找不到立锥之地,他们或落

草为寇,或顺手牵羊,甚至偷运鸦片,这些行为,当然值不得称道。

而且无庸讳言,他们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想意识,一些属于流

氓无产者的坏习惯。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身上那种反抗

黑暗,追求光明的勇气:刚强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豪放爽朗,

乐观奋激的性格,却是值得肯定的。艾芜花了许多笔墨,从各个侧

面,各个角度描写他们,这是为了发现、肯定和赞美他们身上那些

美好的东西,为了让世人知道在这些穷人、苦人、野人身上蕴藏着

上流社会所缺乏的美德懿行。在《我的旅伴》的篇末,他充分抒写

了对他们的思念和赞美:“我却是很怀念他们!这不仅因为他们曾

经帮助过我,而且他们身上禀赋有最好的东西。我赞美老朱那种敢

作敢为富有进取的精神,更喜欢老何那种心地善良、处处助人的热

心。十年前我曾把他们写进《伙伴》那篇小说里,现在十年后,我

又把他们排在我最好的友人行列中。虽然,他们有着别个友人所没

有的最大的缺点,赌钱、走私、吃鸦片,以及迷信命运、屈服于牛

马生活,但我知道这不能影响我,而且我能想糠皮稗子沙石一样的

簸了出去,因此,我便不知不觉的原谅他们了。同时,我又如同一

个淘金的人一样,我留着他们性格中的纯金。”⑴这是多么沉郁、

真挚的感情,有胆、有识的话。这些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艾芜为什

么能成功地刻画出众多流浪者的形象,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熟悉、了

解和热爱他们。

艾芜正是在旧中国社会底层采掘到了社会道德结构的珍珠,并把

它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熠熠光彩,得到美的熏陶和向上

的力量的牵引。同时,也让黑暗和丑恶在珍珠的映照下显得更加令

人不能容忍,从而促使人们决心奋起冲破那黑暗,消灭那丑恶。

参考文献:

(1)芜《我的旅伴》,《短篇小说选》第2册,第552页。

作者简介:李建新,

汉语言文学。

,男,黑龙江省虎林市,大学本科,1961.6.19

篇二:谈艾芜作品《南行记》的主题旋律

艾芜南行记全文

谈艾芜作品《南行记》的主题旋律

(虎林市农村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黑龙江 虎林158400)

摘要:《南行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苦难的人生图画,其

中充满着抗争,奋斗和追求的活力,具有一种催人奋起,促人向上

精神力量。这是响彻《南行记》中的主旋律。

关键词:《南行记》 主旋律 抗争 奋斗 追求

《南行记》是艾芜解放前的短篇集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一九七

九年再版时共收入二十四个短篇和一个长篇。《南行记》展现在读

者面前的是一幅幅苦难的人生图画,其中充满着抗争,奋斗和追求

的活力。那漂流异乡的穷学生,身无分文,找不到工作,如同整天

与饥饿为友,被人类抛弃的垃圾一样,随时都可能被店老板赶出门,

生命就象檐头一根细弱的蛛丝,随时都可能被秋风吹断(《人生哲

学的一刻》);那被地主霸占了土地和妻子的老实农民——小黑牛,

为了生存,铤而走险,进山做了“强盗”,在受重伤后又被自己的

同伙抛进了汹涌的江流,悲惨地结束了一生(《山峡中》);那劳累

奔波了一天的傣族少女,在客店投宿时,被一个外国醉鬼随意糟蹋

了(《我诅咒你那么一笑》);那借高利贷改建了一排房子的小店主

老刘,被横行霸道的洋官指责为“犯了大英国的法律”,房子也被

拆了(《洋官与鸡》);那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的老三,为了过

下去,心甘情愿被打的皮开肉绽,并以此为荣,唯恐别人不知道他

已经是一个偷马贼(《偷马贼》)。在充满剥削压迫,弱肉强食,勾

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旧社会,正直勤劳的人被欺凌,被扼杀,循规

蹈矩的人走投无路,难以为生,美丽的生命被糟蹋,善良的心灵被

扭曲,整个社会就象黑沉沉的地狱,看不见光明,看不见希望,没

有老百姓的活路。这一切使艾芜感到痛苦,感到愤怒。面对小黑牛

的惨死,他问道:“难道穷苦的人的生活本身,便原是悲痛而残酷

的么”?①流落街头,饥饿难熬,身无分文的痛苦,使他初步懂得:

“为了必须生存下去的事情,连贼也要做的,如果是逼得非饿死不

可的时候。围绕我们的社会,根本就容不下一个处处露本来面目的

好人。真诚的好人,也可以生活的话,那须要另一个新的天地了。”

但是,艾芜没有在苦难中退缩,没有与浊浪同流。顽强抗争,奋力

拼搏。自强不息,这是他在南行中的精神支柱,也是响彻《南行记》

中的主旋律。他多次通过第一人称的自我形象,使这一主旋律表现

的淋漓尽致,荡气回肠。在《人生哲学的一棵》中,失业和饥饿使

他懂得了“处世需要奋斗的意义”,在饿的头昏脑胀,气息奄奄时,

他的内心仍然燃烧着一个念头:“我要活下去,??至少我得坚持

到明天,看见鲜明的太阳,晴美的秋空。”生命可贵,人的尊严更

可贵。他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去干低三下四,半夜三更起来服饰老爷

太太们的事。面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他痛彻的

感到;“这样的世界,无论如何,须要弄来翻个身了。”同时,他也

下定了奋斗到底的决心:“就是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脚的时候,我也

要钢铁一般顽强的生存!“社会大学教给艾芜的人生哲理反复出现

在《南行记》的字里行间。在《山峡中》。野猫子劝学生入伙时说:

“爸爸说的好,懦弱的人,一辈子只有给人踏着过日子的。??伸

起腰杆吧!抬起头吧!”在《诅咒你那么一笑》中,扫马粪的小伙

计因傣族少女惨遭蹂躏而悲伤,自责,他难过的是自己经不起老刘

那该诅咒的笑声,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不应该软弱和动摇:“我是怎

样的一个懦弱而又好动感情的人呵!倘若那一夜把那色鬼痛打一

顿,跑回中国,或者不顾讥笑,坚定下去,那么现在我的心上一定

是清爽无垢,而且也不会觉得痛苦的。”无疑这是作者的自我形象

的写照。这件往事给他的痛苦是长久的:“一被这件不愉快的往事

苦恼着的时候。除了切齿地骂一句‘我诅咒你那么一笑’之外,不

禁要想起那些勇敢的坚毅的人们而羡慕地说道:‘你们是有福的

了!’”在《乌鸦之歌》中,作者描写他认识了一位逆来顺受,委曲

求全的老头子。这位老人一生奉行“百事能人,天会照管”的哲学,

但是忍让并没有给她带来好日子。在魔王赵老大一家的欺压下,他

的田产被霸占,庄家被糟蹋,独生儿子有气不敢出,结果气成了疯

子,整天学乌鸦叫。这家人的悲剧使他甚为感慨,他愤怒的写道:

“我不禁想起:人类在最古的时代,一定像乌鸦一样,不晓得容忍

的;如果一开始就会对仇敌容忍,那人类绝不能活到现在。”在《安

全师》中,作者叙述了他和一位年轻的和尚——安全师的一段交往。

这是一位从小就出家的和尚,他聪明,诚恳,快活,天生一付热心

肠,而且喜欢读书。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做事无恒心,有

始无终。他极其热心地学过英文,缅甸文,但是都只学了十多天就

兴味索然了。作者写道:“这自然可以说是由于他那种云游惯了的

生活,使他定不下心,同时,也是出世的观念,使他失掉了在尘世

上奋斗的精神。”从安全师的身上,他明白了应该怎样对待人生:“我

觉得我应该一反安全师所为,要坚决不懈的,继续不断的勤读下去。

晚间到绿绮湖去散步,看见大金塔腰身上那一圈灯光,仍旧在漫天

黑暗中,英勇地亮着,辉煌灿烂,一点也没有淡弱下去的模样,我

禁不住兴奋的想:‘做一个人就应该这样子才好!’”

上述这些篇幅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思想——斗争才有

光明,奋斗才有出路。正是这个思想使《南行记》具有一种催人奋

起,促人向上的精神力量。艾芜写了社会的黑暗,人生的苦难,同

时,他也给人以信心和勇气去冲破黑暗,寻找幸福。他把对假、恶、

丑的揭露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结合起来。因此,这些作品总是以

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人,感染人,鼓舞人。作家高缨说得好:“每

读艾老的作品,总觉得字里行间有一团炽热的火,有蕴在纸底的深

沉的力;这火,燃烧着读者的心;这力,吸引着读者去看人生,看

社会,看过去和未来”。②

文献参考:

①艾芜《山峡中》,《短篇小说选》第2册,第553页。

②高缨《在美好的边疆大地上》,《边疆文艺》1981年第9期。

篇三:艾芜

艾芜——《南行记》

作者介绍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省新繁县清流乡(今新都区清流镇)人。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等,艾芜是道耕的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

为“艾芜”,从此,这一名字就伴了他一生,真名反而鲜为人知了。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

情浪漫的艺术风格。

奇性故事,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艾芜有较强的艺术概括能力与处理题材的魄力,善于把一个平淡的故事写得娓娓动听,以色彩明丽的景物和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活动,使形象逼真感人。他笔下的边疆生活和人物,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作品的笔调清新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抒情味。抗

战爆发以后的创作,谨严沉郁的现实主义手法,逐渐取代原先的抒

《南行记》是艾芜的处女作,也是他的全部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流浪汉小说。郭沫若、茅盾、周扬、胡风、周立波等名家以及各种现代文学史和论著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在现代文学史上,艾芜最先在《南行记》中以绮丽的西南边塞风光,浓郁的异域情调,写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刻划了“那些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的欲望的朦胧反抗的行动”

。他在描写那些底层劳动者、流浪汉、少数民

推荐作品——《南行记》

艾芜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开拓了新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传

族贫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时,尽力去挖掘他们身上的真、善、美的品质、“他们性情中的纯金”。他所塑造的小黑牛、夜白飞、鬼冬哥及野猫子等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的形象。郭沫若评介艾芜的作品:“我读过艾芜的《南行记》,这是一部满有将来的书。

篇四:艾芜

艾芜

艾芜是一个流浪汉小说家,在其年轻时就徒步旅行我国南疆缅甸等多个地方,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他所创造的的流浪题材小说,开扩了当时文坛的写作题材,也因此获得了诸多殊荣。他参加共产党、左联,在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就看清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打算把我身经的。看见的,听见的,一切弱小者被压迫而挣扎起来的悲剧,切切实实地给写出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为下层百姓写作的作家,他创造的《南行记》是他的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经典。

从多个认识他的人写的人物评传中可以得知艾芜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亲切和蔼,待人诚恳,令人敬佩。他怀着一颗博爱的心,关心贫民老百姓的生活,为底层百姓说话,他同情他们,对于强盗、山贼等也都怀着一份宽容理解的心。他热爱生活,从不被生活的苦难所打到,在南行的过程中,没有盘缠,甚至饥寒交迫,可他都都坚强的挺过来了,靠自己的双手,他做过苦工,当过店小二,更可贵的是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中他都坚持着自己的写作,正如他作品《人生哲学的一课》所写“就是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脚的时候,我也要钢铁一般顽强地生存”他用他的笔杆,他的生活经历述说了所谓的那些社会淘汰者想要生存下去的强烈愿望,诠释了生命力的顽强。我羡慕艾芜的旅游经历,更敬佩他的难能可贵的品质人格。

《南行记》是他的巅峰之作,被许多年轻人喜爱。在他的这本小说集中,把大自然作为了他的感情基调,运用大篇幅的散文化语言来描写景物,从而使得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特色。他的流浪小说也大都呈现这样的特点,把主人公们灰色阴郁的人生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做一个鲜明的对照,起一个反衬,从而使作品产生独一无二的效果,造就自己的个性创作,赢得读者们的同情与青睐。而他描写的风景都是南疆的独特风景,这给当时的作者带来了新鲜感,同时也让作品渲染上了一种异国情调,充满浪漫的气息。有人说,艾芜的作品是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艾芜的作品还有很大的励志作用,这成为它的另一大特色,也是受青年读者喜爱的另一重要原因。艾芜的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些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一群人,没有权利,没有金钱,甚至要靠一些肮脏的手段谋生生存,甚至为了生存,必须忍受别人的作弄,放弃自己的尊严,但他们没放弃希望,仍然认认真真的享受人生,坦然对待,这正是我们许多人所缺乏的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生活没什么大不了,生命可贵,只要还活着就会有希望。他们这群人就这么坚信着,好似一群打不死的小强,百折不挠,摔倒又马上爬起,不怨天尤人,尽情的搏击人生。小说还有一点特色,他们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可以说是艾芜把自己的南行经历集合整理写成的这些作品。他的南行经历并不美好,可以说这段生活令人压抑,艾芜却不灰心或自暴自弃,反倒忘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淳朴的人情,这些小说人物显示的正是艾芜的一种生活态度。周立波给过他这么一段评价:他爱自然,他更爱人生,也许是因为更爱人生,他才爱自然,想借自然的花朵来装饰灰色和阴暗的人生吧。

总的说以来,艾芜的作品是一部流浪汉的自传,艾芜作品被人们所钟爱,读者喜欢他的语言,喜欢他的人物,喜欢作品中的传奇故事,最重要的是喜欢作者艾芜本身的传奇色彩。

篇五:艾芜

艾芜

左联、南行记、新都

1992)

现、当代作家。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等。艾芜是道耕的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从此,这一名字就伴了他一生,真名反而鲜为人知了。祖籍湖南宝庆府武冈州,四川新繁人。1921年考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因不满学校守旧的教育和反抗旧式婚姻而出走,漂流于云南边疆、缅甸和马来亚等地,当过小学教师、杂役和报纸编辑,并两次差点病得差点死去。因为同情缅甸的农民暴动,1931年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回国到上海。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发表小说。在上海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开拓了新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传奇性故事,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这些作品大量以早年的流浪生活为背景的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称赞他是最优秀的青年作家之一。

回国后不久,艾芜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在左联的机关杂志《文学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在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下,他发表了大量以早年的流浪生活为背景的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1935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其中的作品或反映缅甸和中缅边境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殖民地人民的苦难和自发斗争,或反映中国东北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在接着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南行记》(1935)中,奇异的边疆风土人情和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明丽的风景和阴郁的人生,爱和憎,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对照,对黑暗现实作了有力的抨击,然而有时对现实生活里的尖锐矛盾和斗争缺乏深刻的表现。这一时期他还写有中篇《芭蕉谷》(1937)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艰苦的条件下,艾芜除陆续创作短篇小说外,还写了多部中篇和长篇小说,作品主要以普通农民、城市苦力、小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悲惨遭遇、反抗和追求。抗战前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秋收》和《纺车复活的时候》,反映国民党统治区的军民关系和农村面貌的变化,在当时颇有影响。1942年前后,艾芜创作上有比较明显的变化,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1946)、《故乡》(1947)、《山野》(1948),中篇《乡愁》(1948)、《一个女人的悲剧》(1949),以及短篇小说《石青嫂子》等作品,仍大都以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生活为题材,较之30年代和抗战前期的小说,这时期的作品视野更开阔,反映生活的面更广,艺术表现手法也有提高。民族解放战争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面貌在这些小说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尤其是长篇小说《山野》,围绕着一个小山村的生活和人物关系,展现了抗战中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农村的阶级关系有比较深刻的描绘。《石青嫂子》描写一个劳

动妇女倔强的生活意志和艰辛的生活道路,作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朴素洗练,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在农村的罪恶统治,反映了黎明前的浓重黑暗。

艾芜解放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社会下层的生活。这构成了他创作的一个特色。这样的创作思想,和他早年的流浪生活有密切关系。他曾经和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一道受剥削,遭侮辱,因此对于他们,他不是平平静静着手描写,而是尽量抒发自己的爱和恨,痛苦和悲愤;对抬滑竿的、赶马的、偷马贼、私烟贩子、城市苦力、穷苦农民、普通兵士和小知识分子等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表示了充分的同情和愤慨。他不仅写出了生活重压所带给他们的精神创伤和生活恶习,还发掘出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美好品德:善良、纯朴、正义感、同情心和自发的反抗;从而使人们从丑恶的黑暗现实中,看见了光明和希望。

艾芜是最早把西南边疆地区下层社会的风貌和异国人民在殖民地统治下的生活,带进现代文学创作中来的作家之一,对于开拓新文学创作的领域作出了贡献。传奇性的故事,绮丽的地方色彩,带有神秘气氛的边疆生活和人物,使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和浪漫情调。这是他创作上的又一个特色。艾芜有较强的艺术概括能力与处理题材的魄力,善于把一个平淡的故事写得娓娓动听,以色彩明丽的景物和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活动,使形象逼真感人。他笔下的边疆生活和人物,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作品的笔调清新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抒情味。抗战爆发以后的创作,谨严沉郁的现实主义手法,逐渐取代原先的抒情浪漫的艺术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芜任重庆市文化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他曾去鞍山、大庆、小凉山等地体验生活。所写长篇小说《百炼成钢》是建国后最早描写工业战线和工人生活的作品之一,塑造了新一代工人阶级的崇高形象,标志着作家创作道路上的新发展。他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归》、《南行记续篇》,散文集《初春时节》、《欧行记》,理论著作《文学手册》,论文集《浪花集》,以及《艾芜中篇小说集》、《艾芜短篇小说选》、《艾芜儿童文学作品选》、《艾芜文集》等,以内容新鲜、描写生动、笔调优美而引人注目。

1976年后,艾芜在中断了近10年的创作生活以后,重新执笔完成长篇小说《春天的雾》;他重返鞍钢、大庆,第三次来到云南边境地区并几度出国访问,写了一批反映新生活的作品。

艾芜已出版的作品集共40余种。除前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短篇小说集《夜景》(1936)、《秋收》(1942)、《童年的故事》(1945)、《我的旅伴》(1946)、《夜归》(1958),中篇小说《我的青年时代》(1948),散文集《漂泊杂记》(1935)、《缅甸小景》(1943)、《欧行记》(1959),理论著作《文学手册》,论文集《浪花集》(1959)等。

艾芜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著名作家。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吾等。属龙,四川省新繁县清流场(现属新都区清流镇)连丰村人。

《南行记》是艾芜的处女作,也是他的全部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艺术魅力的作品。郭沫若、茅盾、周扬、胡风、周立波等名家以及各种现代文学史和论著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在现代文学史上,艾芜最先在《南行记》中以绮丽的西南边塞风光,浓郁的异域情调,写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刻划了“那些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的欲望的朦胧反抗的行动”(见《关于小说题材.与鲁迅的通信》)。他在描写那些底层劳动者、流浪汉、少数民族贫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时,尽力去挖掘他们身上的真、善、美的品质、“他们性情中的纯金”(艾芜语)。他所塑造的小黑牛、夜白飞、鬼冬哥及野猫子等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的形象。他的小说被译成英、俄、日本、朝鲜、德、法等多种文字,深受国外读者喜爱。艾芜研究方兴未艾,有关艾芜生平、创作的传记、专著、论文已有十余种、百余篇问世。根据《南行记》改编的电视剧《边寨人家的历史》(艾芜出现在荧屏上,令倍增亲切与敬慕),荣获“’93中国四川国际

电视节”金熊猫奖,深受国内外观从的赞赏。

在艾芜的故乡的新都区桂湖公园中的饮马河畔,距学士堰遗迹不远的翠竹丛中,人们修建了艾芜墓。艾芜墓由红砂巨石垒成,上端矗立着他的半身青铜塑像。身后的碑文记载着他的生平;胸前的碑面上“艾芜之墓”四个字,由巴金手书。墓前端有一块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着艾芜的一段座右铭:“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者,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下部嵌着一束铜质山茶花。座右铭、大理石、山茶花,寄寓着这位南行作家、流浪文豪不平凡的一生。

推荐访问:南行记艾芜在线阅读 艾芜有几个妻子 艾芜重庆 有声小说南行记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艾芜南行记全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艾芜南行记全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