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改革开放巨变平陆县

时间:2024-04-25 14:42:3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家乡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家乡巨变

关键词:改革开放 物质生活水平 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变化一新,我的家乡——XXX,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步一步成长着!这里淳朴的人们,怀揣着一颗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执着于对家乡的建设工作!如今,家乡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我的家乡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

小时候的记忆还依然那么清晰!还记得,我每天背着绿色的军包踏出我们家那个木屋的高高的门槛,走过崎岖的泥路去上学,在学校,我们有个相较现在来说相对特殊的集体户外活动,那就是集体去山上捡柴!儿时,有太多的记忆都发生在田地里——我和家人们一起插秧,一起割稻谷,一起摇着风车筛谷!冬天了,我和伙伴们一起点燃路边高高的枯野草,享受着冬天里来自大自然的温暖!

现在,家乡,仿佛从一个懵懂的少女变成了一个知性成熟的女人!一眼望去,它的成长,真让我感到欣慰!

泥路变成了平坦而略显宽阔的的水泥路,面包车、小轿车、新式农工车代替了三轮车、老式自行车、板车,在路上来来往往!车里人们欢笑中的幸福感取代了过去式车上人们汗水里“蕴藏”的乏困!路边的野草不再那样肆无忌惮,高大的经济树精神地矗立在路的两旁,野花儿也忍不住为它们挺起胸膛喝彩。实际上,它们都在欢迎你,欢迎你回家!路边何时起了这么多楼房?我的木屋原来早已选择了沉寂!孩子们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嬉戏打闹,他们仿佛又多了一门游戏!

黑白电视早已被彩色电视取代,其屏幕越来越来大。网络也通到了农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技术在这里传播并被应用!有些人家,还配备了电脑!家具样式与质材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人们将时尚元素与思想注入了居家生活之中!

溪水何时变得如此清澈了?鱼虾在水里快活地活动着,游水的本领仿佛又见长了啊!

撒播技术在村里得到了传播,收割机代替了人力,快速而又大面积的收割稻谷。人们除了种种小菜,自给自足外,还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梨子、柑橘、甘蔗、桃子、柚子、板栗、枇杷、菱果、莲蓬、香瓜、无花果等等,轮流解着人们的馋!新鲜的水果小吃不仅供家人之间享用,还被拿到市场上去卖,老人们乐趣之余,还赚了点儿小钱来贴补家用!

除了物质生活水平上有明显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现今社会,老龄化社会现象明显,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在农村,年轻的人们大多数选择进城打工支撑生活消费!老人和小孩被留在农村生活!倘若没有很好的处理对策,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但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村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政策都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XX敬老院,夕阳无限好!这里的老人们可以在一个温馨,健康的环境下安度晚年!他们不再孤单,他们不再无奈!孩子们可以在条件更好的小学就学,可以骑着自行车往返学校,可以有机会参加更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甚至他们可以集体外出春游,或者看电影!

这个安静,内心又充满热情的大家里,人们原来越亲密,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乡里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健康的小康生活!

我的家乡,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健康、快乐的成长着!人们在这个土生土长的地方,书写着各自理想的人生篇章!时代在前行,中国在进步,我的家乡随着中国,这个崛起的大家庭的脚步,会越走越勇敢,越走越幸福!

篇二: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

卢志浩 1151746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

我的家乡在邵阳市新邵县寸石镇的一个小乡村花桥村,自从新中国建国以来家乡一步一步脱离贫困,奔向富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引进外资,首先发展东部经济,导致东西部经济差距日益拉开,东部繁荣,西部贫困,经济差距险峻。国家就出台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西部的经济得到的快速的发展。发展西部,又开始了中部崛起,这个中部地区的人们带来了福音,这让中部的能过引进大量外资来发展经济开发,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中部的区的竞争实力。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使得它有更多的资源来开发地区资源,城市就不断向农村蔓延,农村经济的到了发展。新农村计划的实施真正改农村朋友们带来了福音,政府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的奖罚措施,鼓励农村发出生态自主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体系,政府采取措施将城市人才引进农村,给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农村将会以另一种全新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新农村的旗帜在飞扬,为了了解家乡向新农村发展的情况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巨变,展开了此次调查。

以衣、食、住、行来看。

衣: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收入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求新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行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人们接受。

食:以前吃饭必须靠粮票、油票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但老一辈人的这方面有所欠缺,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蔬菜、水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主食细粮4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消费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建国时用木材和瓦建成的木房,三十年前用砖瓦建成的土砖房,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栋栋二、三层高的新房,展现在眼前。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水电,即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打电话还可以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行: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主要靠着自己的双腿,双腿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运输主要靠人的肩膀担、挑,负重少,运输时间长,效率低。改革开放以来,运

输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办事从走路到自行车到班车到私家摩托车到私家小汽车,出门远行,从普通班车到长途客车到空调客车,还有火车也一代一代不断的更新着。随着经济水平的飞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采用空中运输工具,有很多人运输从以前的人力担和挑到用拖拉机和小型运输汽车托运,而且汽车的载重量还在不断提升。

以下是县统计局相关数据:

改革开放前,新邵县交通十分落后。30年来,全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湘黔线跨县而过,并设有石泉铁路货运站和国家储备物资铁路专线货运站;对水路资江进行炸礁除险,疏设航道,形成上通邵阳,下达冷水江的黄金通道;境内公路纵横,320国道、207国道和217省道贯穿境内,35条县乡道四通八达。新邵县城距邵阳市区只有5分钟车程,距上瑞高速公路邵阳站以及洛湛铁路邵阳站只有10分钟的车程。2007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到2096公里。其中国道49.907公里,省道40.641公里,县道272.969公里,乡道391.109公里。特别是“十五”期间,新邵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公路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按照“打通出境路,修复大动脉,构筑主框架,完成村村通”的总体部署,全力实施公路路网改造,狠抓农村公路建设,大力推进村村通水泥(油)路建设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3亿元,新改建通乡油路(水泥路)75.39公里,实现了6个乡镇通沥青路(水泥路);新建通村公路215公里,实现了48个无路村通公路。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项目44个,完成总里程193公里,全县乡镇和建制村的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100%和99.7 %;乡镇的沥青路(水泥路)通达率达到93%。县城资江一桥、资江二桥的修建对于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增强县城交通功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即将开工建设的二广高速公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吉邵(吉安——邵阳)在新邵县距县城仅6公里的严塘镇交汇,并同潭邵、邵永、邵怀高速相接,两高速建成后,新邵县交通优势正日益凸现。

邮电通讯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开办了邮政快件、邮政储蓄、特快专递、用户传真、礼仪电报、磁卡电话、移动电话等新业务。逐步实现了乡镇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服务多样化,并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覆盖全县的现代化通讯网络正在形成。全县15个乡镇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2.4万门;光缆332皮长公里,电缆424皮长公里,大容量、高速度的福长贵成国家一级光缆穿境而过。2007年,全县邮路总条数16条,总长度435公里,覆盖全县乡村;订销报刊杂志期发数5.8788万份;本地中继光缆线路长520皮长公里,电话中继电路350路,局用交换机容量84420门,固定电话78231户,小灵通15818户,移动电话85000户,邮电业务总量11911万元,比1978年增长367.62倍,平均每年递增22.6%。

从农业来看,改革开放以前,农民大利开荒,大量种植农产品,种植种类少,种植又有季节的限制,农作物基本上没有使用农药,收成跟自然有着必然的关系,天气的影响很大,收成比较低,只能基本满足家庭的生活,没有多少可以储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品种农产品的引进,农村种植的收成不断提高,农产品蔬菜开始走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如杂交水稻的推广粮食产量成倍的提升,家乡从原来的两季水稻,到采用现在的杂交水稻一季种植,到收成比原来的种植还高,大米的口感也比原来的好。政府实施退耕还林经济补助,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从事传统农业收入较低,人们对传统农业兴趣低迷,大量土地空闲荒废的基础上实施得到的大部分的人响应,农村也就开始林木生产。农村也从传统种植转向种植经济作物,来增加收入。农村从传统种植工具慢慢的转向机器化,减轻了农民劳动量。农业税的取消,给广大农村朋友送去佳音,减轻农民的负担。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经济远远超越中部,大部分劳动力涌入东部,家乡劳动力急剧短缺,土地利用率减少,部分荒废,水利工程也基本荒废,停止运作,大量水田不能得到灌溉,改种植玉米,经济作物的种植只是少量,经济作物的销路不稳定,农民的种植热情也不断降低。家乡在农业上的开发潜力巨大。

以下是县统计局的一些数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率先改革,全面推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2004年开始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柴油、化肥等农资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补贴;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2007年实行了母猪补贴、牲猪防疫及保险等一系列有利于牲猪养殖发展优惠政策。这些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是农产品产量显著增长,2007年农业总产值179289万元,比1978年增长1.99倍,粮食总产量达327549万吨,比1978年增长60.6%;生猪出栏860616万头,比1978年增长2.89倍。水果50184吨,油料4883吨,西瓜32609吨,甘蔗3236吨,水产品产量6192吨,比改革开放前均有大幅度增长。1991年林业生产在一举消灭宜林荒山、成为“邵阳市消灭荒山第一县”后,又成为全省首批绿化达标县。全县现在林业用地面积126.18万亩,占地总面积的47.71%,其中有林地119.7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1.8万立方米,尤以楠竹资源最具特色,全县楠竹面积高达25.62万亩,蓄积量达2007万根,是全省楠竹开发基地县。土纸、松脂、茶油、油桐、板栗、竹笋干、木炭、竹木工艺品、竹木家具量多质好,产品畅销。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由粮猪型的单一农业结构向多层次的高效农业转变。改变农村经济中以农业为主,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比重上升,非农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1.0%提高到现在的52.86%;改变农业生产中以种植业为主,林牧渔业比重上升,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3.3%

提高到现在的56.28%;改变种植业中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比重上升,其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28.4%提高到现在的33.8%。农业生产结构由单一向多层次综合发展转变,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三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立足本地资源,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狠抓生产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已建成尧虞塘、石马江、坪上、酿溪等4个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和粮油、板栗、药材等十大商品农业基地,先后被列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重点培育水稻、药材、果蔬、林竹、畜牧等五大主导产业和畜牧、蔬菜、食用菌三大特色基地。现有连片开发的水果基地30个,成为湘中重要水果基地。发展畜牧小区50个,由“养殖大县”向“养殖强县”跨进。逐步形成了近城以精品水果、玉米、蔬菜为主体,南部以水果、生猪为主体,西部、北部以药材为主体的四大农业区域布局。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增值,走出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四是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耕地生产率分别比1978年提高66.6%和121%;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农产品商品率显著提高,由1978年的32.6%提高到2007年的55.8%;农民收入增加,2007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2396元,比1978年增加2253元,增长15.76倍。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中高档耐用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全县人民正向小康迈进。

经济上,改革开放以前,农民基本上依靠种植和在家附近几个乡村做些小工来维持生活,输入很低。现在农民已经走向外面,进入大城市打工来增加家庭收入,同时也有家庭成员在家开展农业种植。以前农村到处相传谁谁是万元大户,有上万元存款的是村里的富翁,而农村现在从以前追求的万元大户到十万到现在的百万千万大户。以前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起来非常艰难运输方面极不方便,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家乡泥泞的土路被改造成了宽阔笔直水泥路,这样叫他运输就更加方便了,家乡是农产品就能够卖出去了这样更难过加快家乡经济的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大部分的人跟本不会考虑到知识重要性,就算有人想学习,家庭也很难支付的起。就算是读书的,他除了读书的时间,其他的时间也要帮着家里干农活。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也感觉到没有知识在外面待遇差,也没有人会看的起,所以他们注重自己孩子的知识水平的培养,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同时对于农村孩子来讲读书也是走出农村的简单有效的途径。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受到重视,教育的普及更多的农村孩子踏上高考了这条狭窄的独木桥,农村整体文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也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孩子也慢慢发现走出农村不一定要依靠读书这一条道路,但知识学

习还是很重要。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孩子都有了接受教育条件,在加上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农村教育充满活力。国家教育部门给学校提供了充足的教育经费,学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先进的教育装置,给学生提高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家长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民输入的不断提高,为农村学子的继续深造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基础。通过统计农村孩子基本上都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50%左右的能够选择进入高中,走高考道路。30%左右选择读职高就读学习一门技术,另外的一部分选择直接走人社会。

环境上,改革开放以前,生活上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是生活污水,但大量土地开垦导致水土比较严重。改革开放开始,土地开垦没有停止,但随着开垦继续发展,土地也到达了一个稳定状况。另外农民的无规则的砍伐,这也导致了水土的大量流失。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乱砍乱伐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农村土地进行了管理,政府还鼓励农民实行退耕还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乱砍乱伐的现象也有所减小,农村水土流失得到了改善。经济的发展把城市的一些便捷的商品带入了农村,给农村人民带去了便捷,但给农村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现如今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垃圾主要是白色垃圾,白色垃圾可以说在农村到处可见。农村生活污水的无规则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将垃圾倒入小溪当中等,都影响到农村的水质。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系统,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土地大量荒废,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农村生态平衡,农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动物数量不断减少。水利工程的停歇,对原有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农村。

医疗卫生福利方面,改革开放前,医疗方面非常落后,几个村才一个赤脚大夫,而且只能够治疗一些简单的感冒症状,药品也比较缺乏。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人们健康也不断重视,农村开始建立了卫生院。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农村人民的福利就越来越高。现在农村每个人都享受医疗保险,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医学工作者地区对农村居民进行定期检查。政府取消农业税,还给农民补发一定的农业补贴资金。

经过对新中国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对家乡巨变的调查,家乡展现出一系列的问题。

问题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村农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发展速度基本可以忽略。农村劳动力外出,家乡的田土大量荒废,种植的经济作物比例微乎其微,没有特定的,有规格的种植,导致收益都比较低,农民的种植热情逐渐降低,这也跟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经济收入比较可观有关,所以大部分的人不选择种植的方式来获取收益,致使农村大量本地资源浪费。

篇三:家乡巨变之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家乡巨变之改革开放三十年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江南地区,由于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之南而成为湖南,其境内湘江贯穿南北,所以简称为“湘”。湖南依江畔湖,风景秀丽,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同时,湖南物产富饶,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我的家乡益阳市就是坐落在湘北的一座小城,濒临洞庭湖滨,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美名“银城”。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应该说,家乡益阳市的变化是惊人的,对于自己来说,心情也是五味杂陈。虽然自己并没有亲身经历这一整个过程,但在父辈们的熏陶下,我也变得感触颇深。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益阳处于一个相当封闭的状态,经济状况也是非常不好,人们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在物质生活及其匮乏的情况下精神生活也不能得到满足。

先从交通方面说起。益阳市自古为“吴蜀门户,荆楚要塞”,地处湘北水陆交通要冲,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地貌格局,使古今益阳交通具有特色。但是,尽管具有这样的优势,在改革开放以前,益阳市的交通并不是相当发达。在铁路方面,准轨仅有湘黔铁路从安化西陲穿越,长度也仅仅为38.5公里。而水运船舶方面,也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小规模的方面,没有长远的发展。或许,在那个年代,公路运输要比水运以及铁路繁荣得多,可是,在全国这个大环境中,相比下来也是很薄弱的。以农村公路为例,1956年安化河山桥至驿头铺34.5公里简易公路建成,这标志着揭开了以山区为重点,全面发展农村公路的序

幕。可是,在那个时候,农村公路建设管养工作并没有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积极性也是相当低靡。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尽坎坷中负重奋进,跨越发展,益阳交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路网的沧桑巨变,由“严重滞后型”变成了“基本适应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捷报频传。首先,铁路交通就经历了从原始到现代,从窄轨到准轨,从单一到成网的发展过程。1998年,石长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益阳腹地不通“大火车”的历史,2004年,洛湛铁路通车,在益阳市交汇形成“T”形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益阳市作为湘北交通枢纽的地位。现在,益阳市已有湘黔、石长、洛湛3条国家准轨铁路穿境而过,车次和通达城市越来越多,东连上海,南至广州、深圳,北上北京,西达西安,已经纳入全国铁路交通网络,能在一天时间内顺畅到达多个省级城市。1978年以来,益阳市公路建设开始由“求通型”向“求畅型”发展,除大量新建公路外,还对原有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提升改造。1987年,实现“县县通油路”;1989年,319国道益阳段建成,这是全省第一条标准化、美化公路;1994年,全市重点建设“一点三线”公路;1998年,长益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6年,益沅一级公路胜利通车,益阳市公路开始步入宽阔、舒适、快速的新时代。2003年起,益阳市着手解决农村公路状况较差的问题,已投资6亿多元对县到乡镇、乡镇到村的公路进行了改造和修建。30年间,全市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80.1亿元,一个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为支脉、连接周边、运行通畅的公路网基本形成。水运船舶也逐步开

始大规模更新换代,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技术改造,运输船舶实现机械化,逐步淘汰了运载能力低、机动性和安全性差的木帆船和驳船。总之,益阳的交通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焕发出持续的活力,将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历史篇章。

在30多年以前,可以说,益阳的教育是处在一种几近凋零百废待兴的状态。那时,在我的家乡,在农村中小学中,学生们可以拥有的条件就是黑屋子、土台子、泥凳子。我的父母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艰苦求学。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想要走进这个“三子”学校读书,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1979年全市的小学入学率95%,初中只有70%,毕业生合格率也特别低,因此,普及小学教育,就成为了当时的“首要任务”。在1977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全省参加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下乡知识青年总数多达63万余人,可最终能被正式录取的不过23750人。63万人的考试队伍,只有3.8%的人成为大学生!而益阳市的数字更是惊人。因此,这种教育贫困的现象亟待解决。

自1978年,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作为中部大省的湖南,正向成长为教育大省﹑教育强省努力着!而益阳市更是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梦想。在国家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财政积极增加教育投入,结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启动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也在进行着教师队伍的建设,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市人的共同努力下,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也有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来说,如果其经济没有得到长远的发展,那么它的其他方面就难以前行了。1978年以前,益阳的经济相当落后,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过着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1978年,全市GDP总量在湖南省“3+5”城市群中排名第

七。从这个数据来看,益阳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在全省范围内处于下游。或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益阳才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人民卯足干劲,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财政收支也有了稳步增长,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其他产业都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11年6月15日,国务院正式同意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益阳高新区成为湖南省第四个国家级高新区,这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对加速环洞庭湖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作为“环洞庭湖经济圈”中的重要一员,辐射带动着湖区中部的开发,而且,农副产品资源相当丰富,发展水运和水产养殖业

篇四:论文 改革开放之巨变

改革开放之巨变

摘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放思想,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的30年,是伟大的30年。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发展,现代化,中国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改革开放30周年了。这些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放思想,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的30年,是伟大的30年。

改革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听了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十七大代表十分振奋。一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坦言,过去,一些农村税费重、上学难、看病贵,农民感叹:“你集我集农民急,你筹我筹农民愁”、 “孩子越大,家长越怕”、“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今天,农民感慨:“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能报销,农民得实惠”。

变化缘自变革。从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展。

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一语中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强国之路。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

3.3%的增速,从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国家变成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60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利用外资金额排行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余额更是从1.67亿美元猛增到1万多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一。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随着改革的推进,利益调整加大,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具体问题。

对此,胡锦涛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判断。代表们一致表示,过去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现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加以解决。

改革是强大动力,更是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共建和谐,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激发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

五年来,改革的步伐执着而又果敢,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农村改革春雷阵阵。取消农业税,具有划时代意义。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努力跳出农村税费改革减而复涨、愈涨愈高的“黄宗羲定律”,跨入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多予少取放活”,改革让农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也为“三农”爬坡加油助力。

国企改革风帆高举。国有经济布局出现了“有减有增”的战略性变化。

“减”的是数量:2003年以来,国企户数年均减少8%。

“增”的却是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2003年以来,国企的利润年均增长35.2%,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3.4%;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结”;国有资本直接支配的社会资本比2003年增长了1.1倍。

金融改革浓墨重彩。周小川代表说,经过股份制改革,工行、中行、建行的主要财务指标已接近国际大型银行水平,并跻身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前十位,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亮丽“明星”。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刀阔斧。这些年,全国取消、调整了50%以上的行政审批项目。不该管的事情坚决不管,应该管的事情一定管好,政府职能正从“划桨”变为“掌舵”,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多哈会议一声槌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响槌不等于鸣金,入世是开放的新起点。

认真履行入世承诺,紧紧抓住入世机遇,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五年来,对外开放打开了新的局面。

改革发展是人民的事业,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改革成果,也要由人民共享。

改革问计于民。五年来,无论是重大改革决策向社会公示,还是举行听证会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成为改革的基点。

改革协调推进。五年来,无论是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比翼齐飞,还是政治、文化、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齐头并进,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拧成了一股强劲的整体合力。

改革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篇五:浅谈改革开放后中国民生的巨变

浅谈改革开放后中国民生的巨变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这三十一年中国人民生活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这三十一年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不论是吃、穿、住、行,任何一方面,从三十一年前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又重新焕发了光彩,流行与时尚也重新回到了我们的生活。

关键字:改革开放 民生 衣食住行

正文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首歌曲《春天的故事》烩炙人口、广为传唱,它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天翻地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唱响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声。31年前的今天,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无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还是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都是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十年文革的标志,开始了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个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弹指一挥间,三十一年过去了。历史这本厚重的书卷一页页翻过,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一年足够漫长,三十一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

改革开放的春风用“润物细无声”的儒雅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人民用短暂的三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民众有目共睹的。在城镇建设上,全国各大城市焕然一新,高楼一栋栋而起。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超过5万亿元,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筹办大事、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生问题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各种正当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治国执政要突出以人为本。人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尊严价值等均应当越来越受到尊重,整个社会应当和谐发展。如果要给三十一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1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回望三十一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这三十余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破烂不堪的棚户区平房和干打垒楼房,都一一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大舒适、宽敞明亮的楼房;百姓的腰包一天天的鼓起来了,存款数额直线上升,利用业余时间炒股的,做各种生意的人比比皆是;过去无钱购买的洗衣机、音响、自行车、彩电等,已成为寻常百姓家最普通不过的生活必需品;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固定电话几乎家家都有,更先进的手机、电脑、可视电话、传真机等,也陆陆续续在寻常老百姓家频频亮相,特别是手机,一家平均也有两、三部;过去供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领导坐的小汽车,也逐步变成了普通群众的代步工具;市场供应充足,不仅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而且连过去难得一见的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和名牌商品,也随处可见;过去市民到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旅游的事少之又少,而今利用节假日,四处游玩的事早已是司空见惯,国内游遍后,到国外去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凡是牵扯到人民吃、穿、用、行的变化,就是过去一再反对改革,满嘴怨言、脏话的人也不得不竖起拇指将改革的成果夸了又夸!

对于每一个经历过或者是没有经过那一年的中国人来说,1978年的那次变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

难以磨灭的烙印,现就“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来谈一下改革开放三十一年的巨大变化!

衣:从单调一色到五彩缤纷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曾经是我国百姓衣着服饰的生动真实的写照。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比如从衣服来讲,过去外国人说中国是蓝蚂蚁,穿的都是蓝的衣服,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比如制服。女同志穿的衣服和男同志差不多,也没有什么装饰品,展示不出来中国人的爱美之心。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在衣着方面讲究的是打扮赶时髦,色彩显亮丽,款式求新颖,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穿什么,就可以买什么,不再需要太多的考虑。这也反映出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巨变平陆县

食: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吃,向来被视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农业发展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改革开放前,粮食还是比较紧张的。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起,全国各地无论是粮油肉蛋,还是烟酒糖茶,都是凭票证定量供应的,一日三餐琢磨的首先是怎么填饱肚子。家家户户攒着粮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鸡蛋副食品票,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平时舍不得用,要到过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改善一下伙食。各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副食品商店里很少有卖鸡鸭鱼肉的,大家收入都很低买不起,即使有经济稍宽裕的,票也早用完了。原来用粮票,城里的居民每个月只能供应三十几斤粮食,粮票就像钱一样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只要听说哪天有肉供应了,老老少少提篮子、搬凳子,很早就到供应点排队,大家每次买的都很少,而且不买瘦肉尽挑肥的买,把肥肉买回家可以炼出一点点猪油,用来炒菜炝锅。当时人们餐桌上食品品种很少,主要以粮食为主。每月消费粮食也就十斤左右,那时,为了节约储备粮食的粮票,也成了珍藏品,所以,人们的生活变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缩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供应日渐丰富,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食品严重匮乏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90年代初,粮食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到了1993年、1994年,粮票基本没有用了,各种票证作为历史的记忆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粮店、副食商场已被大型超市、市场取代,无论什么季节各种肉类、水产、禽蛋、蔬菜、水果都敞开供应,在哪里都能买到。现在人们餐桌上面的食品种类丰富多了,主食也变的次要了。人们不再有过去那种“好好吃一顿”的想法了。过去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的鸡、鸭、鱼、肉等,现在已成了百姓家的家常便饭。现在市场上的各种各样的蔬菜,南方的、国外的、反季节,应有尽有,人们也更加注意吃营养丰富的肉、鱼、蔬菜。同时,快餐的出现,使我们营养过剩的现象愈来严重,这也说明现在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从温饱型转变为享受型,时尚型!今天,“花钱买健康,花钱买长寿”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的出现便顺应了这上潮流。

住:从破烂平房到高楼别墅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住房,历来被中国人视着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温馨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改革初期,家庭经济较好的人家能住上土坏房,更多的人住的是茅草房。而且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家几口甚至几代人挤在同一屋檐下,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开,人均面积狭小,甚至晚上睡觉都要临时搭个床,早上还要拆掉,不然在中间行走都很困难!条件相当简陋。改革开放让我们告别了曾经住房紧张的局面,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人居环境大改善。伴随着改革乐章每一个音符的跳动,我们迎来了人居环境大改善的春天——从1979年到1996年,我国城镇住宅建设累计完成了29.1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6平方米增加到1996年的8.4平方米,农村住宅建设累计完成120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1996年的21.7平方米。现在大多数人住上了上百平方米的宽敞、舒适与温馨的楼房,一部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而先富裕起来的家庭拥有了数百万、上千万的别墅,居住方式也从原来的“住公房交租金”变成了如今有着明晰房屋产权的私人财产,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行:从步行骑车到“综合交通”

神州大地任君行。“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日难!”的谚语,从一侧面反映了平民百姓生活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改革开放前,城镇道路建设、交通设施简陋,交通工具太少,城镇居民出门上班、上学主要靠

步行,自行车少的可怜,出远门要到汽车站赶公共汽车,要记住时间记好地点,错过时间很可能就错过一天。首先 是“自行车王国”里的变迁。在60年代至70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自行车都是中国平民百姓的主要代步工具。然而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当时想圆上一个自行车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收入有限,想要买上一辆自行车就得靠全家齐心协力,节衣缩食的攒。谁家能拥有一辆飞鸽牌、永久牌自行车那是很自豪很骄傲的事。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是普遍的不能再普遍的东西了,并且结构和样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很多骑自行车纯粹是出于锻炼的目的。以前“轿车”是“官轿”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地位与权力的体现和象征,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连做梦也不敢想。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不断繁荣,这些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随着汽车工业的长足发展,居民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处公交车随时都有,高速、高档、环保的自行车、电动助力车、摩托车和家用汽车所代已成为城镇居民生活工作主要的交通工具。轿车作为“官轿”的时代已从此成为历史。如今小轿车也已经飞进了寻常百姓家,许多普通百姓有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据估计,至少有3-4千万人怀揣驾照,为一旦拥有汽车做准备。而有些富起来的人已向私人直升飞机进军了。现在从城市到乡村,出租车就可以载你到想去的地方。在内地,地铁也是四通八达的。汽车、地铁、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感受到所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的实惠,我们真切感到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人民的生活从解决温饱逐步过渡到了进入小康,中国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凡事都有两面,在我们口口声声创建和谐社会同时,却也感受到了社会不和谐的景象!改革开放做大了民生“蛋糕”,但如何“切割蛋糕”?解决好这一问题,既关系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十七大报告在总结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时强调指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在旧中国,有压在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三座大山”,分别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共产党带领着工农大军最终砸碎和推翻了这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人民翻身得了解放。不过,从前的那“三座大山”,都是政治上的“三座大山”。而今天说的压在中国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则完全是民生的范畴,它们分别是: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

说到上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搞了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也已经搞了三十余年,但涉及国民素质的教育费用却也在不断的上涨。什么赞助费,学杂费,书本费,借读费,特色班费,补课费等等,有的地方更是有你想都想不出来的名目繁多的诸多收费项目。更不用说再去读大学的高额费用了。据统计显示,中国的高校收费是世界上最贵费用的三倍。这让中国的百姓,中国的儿童,中国的青年望学兴叹,让天真地孩子们过早的体味到了世态的炎凉,让每一个中国的家长感到了山一般的压力!好在,国家近几年也在不断的关注和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说到看病,自从医疗制度改革后,看病变得越来越困难,挂个号都十几块,科室门前等个把个钟头是常事,没病都鸡蛋里挑一点骨头出来,有病说得更严重了。最后开起药来狠狠“宰你一刀”恨不得不把你的钱掏空,决不放你出去!也许这么说夸张一点,但确事实存在!难怪现在有人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如此,我们百姓身上的这座大山背的是多么的冤枉和愤怒!此情不改,百姓何以健康,社会何以和谐?此情不改,民生何以幸福?社会何以安定?中国的百姓,什么时候才可以面对疾病来临的时候,不再恐慌,不再无奈呢?

说到住房,恐怕是民间议论最热的话题了吧,“一年一个价,三年大涨价”,在稍微好一点的地方很难找到均价一万以下的楼宇了,是普通百姓做一辈子也未必买得起!中国人缺乏冷静,永远都习惯于“一窝蜂”的办事方法。一窝蜂的上项目,一窝蜂的建豪宅,一窝蜂的拍卖土地,搞的中国的房改充满了瘴气与虚火,加上体制的问题,让原本涉及最广大民生利益的房屋开发项目,最后变成了少数人一夜暴富的工具。而相关部门不但没有起到关键的平衡与控制作用,相反却也同商人一般没命的拍卖起土地来。看上去似乎很专业很正轨,其实却是最小农,最“无厘头”的行径。如此,房价如何能不高?如此,广厦就算建的再多,于百姓又如何?寒士依然是寒士,大山依然是大山!

改革开放三十一年风雨兼程,每当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也总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彩虹总在风雨后,经过一番思想的研讨,“改革不可动摇”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改革开放三十一年的辉煌成果,给人们带来实惠和胜利的喜悦,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我们正在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硕果,比较改革三十余年前后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想想三十年前,我们更应该好好工作,因为我国开放的脚步时刻没有停息过,我要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年民生巨变》 《穿越“时空隧道”看30年民生巨变》 《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年民生巨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历史的丰碑》 《五花八门各种票证 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30年:民生视角看巨变 从温饱到总体小康》 《论改革开放之社会民生利与弊》 《从自身衣食住行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 宋其华 《改善民生:改革开放30年的科学抉择》祝福恩 《改革开放30年:民生视角看巨变》周立民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的性质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家乡巨变论文 平陆吧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改革开放巨变平陆县》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改革开放巨变平陆县》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