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2022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

时间:2022-12-03 20:20:2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

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5篇

【篇一】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

四川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落实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要要求,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2018~2020年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阶段性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措施保障,统筹推进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建筑,倡导有条件的景区、农村建筑推广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支持市政工程建设中应用装配式部品部件。以试点城市和100万以上人口城市为依托,形成以试点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中心城区带动区县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成都、广安、乐山、眉山、西昌5个试点城市达到35%,泸州、绵阳、南充、宜宾等100万以上人口城市达到30%,其他城市达到20%。

到2020年,全省培育8个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培育5家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培育50个科研、生产、应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2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编制发展规划

2018年6月底前,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编制完成本地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年度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任务,细化阶段性工作安排,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发展规划要结合区域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发展情况及有效辐射半径,按照研发、生产、应用三类基地协调发展原则合理布局产业基地,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鼓励各区域间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对区域发展形成相互支撑,培育综合性产业基地和专业性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二)完善技术体系

鼓励相关产学研单位以及产业基地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组合结构等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确保结构安全。发挥省装配式建筑专家库专家作用,加大装配率较高的高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施工工艺工法的总结编写,推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突破钢结构中围护体系、楼面体系、节点连接以及钢结构抗裂隔音、露梁露柱等共性关键难题和技术瓶颈,尤其要结合我省高烈度地区特点建立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

(三)完善标准体系

加快装配式建筑标准制定,形成一套包括设计、生产、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住房城乡建设厅主导制定解决装配式建筑应用过程中通用性、基础性的地方标准和图集。支持企业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企业标准、专用图集和技术手册,鼓励社会组织编制团体标准。强化设计、部品部件生产、建筑材料与工程建设标准之间的衔接,实现工程设计、生产和施工装配标准规范化,监督管理标准规范化。

(四)提高设计和建造智慧化水平

按照系统集成思路,推行以建筑系统的模数化、标准化为基础,与结构系统、机电系统和装修系统的一体化集成设计。提升设计人员装配式建筑设计理论水平和全产业链统筹把握能力,发挥设计人员主导作用,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全过程指导。提倡装配式建筑在方案策划阶段进行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促进各参与主体形成协同合作机制。推动医院、学校及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为主的标准化设计。推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建立适合BIM技术应用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提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空间。

(五)提高施工能力

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水平,引导施工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部品部件吊装、运输与堆放、套筒灌浆、部品部件连接等施工技术,确保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整体安全性能。大力开展与装配式施工相配套的装备、机具的开发应用,提高施工企业技术工人与机械装配的配置水平和施工效率。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促进人、材、机相融合的施工管理模式。支持施工企业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能,实现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技能队伍的转变,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装配施工技术水平的骨干企业。

(六)规范部品部件生产应用

制定《四川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保能力评估管理办法》,规范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和应用,优先从成熟和适用的部品部件入手,建立全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目录,推行使用预制部品部件,促进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提升。规范生产企业部品部件技术标准、规格型号、产品种类,提高设计、施工、生产工作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有效控制部品部件质量。

(七)推进建筑全装修

各地要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成品交房,明确装配式建筑全装修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全装修成品交房和政策引导扶持。推行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和协同施工,并与主体结构交付验收同步。鼓励全装修提供大空间灵活分隔及不同档次和风格的菜单式装修方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进整体厨房卫生间、集成化设备管线、预制装配式轻质隔墙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

(八)促进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推广绿色多功能复合材料,发展环保型木质复合、金属复合、优质化学建材及新型建筑陶瓷等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要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相结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绿色建筑评价中逐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权重,鼓励建设综合示范工程。推动太阳能光热光伏、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应用。

(九)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研究制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明确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各方主体责任和监管措施。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总承包企业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企业行为监督,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和安全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实体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管,保障运输、吊装等重点环节和套筒灌浆、部品部件连接等重点部位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

三、保障措施

(十)加大政策扶持

各地要结合节能减排、环保治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政策,加大装配式建筑在财政、税费、土地、金融、招标投标等方面政策扶持,加强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支持力度。将装配式建筑产业纳入新兴产业范畴予以培育扶持,在评选优质工程、优秀工程设计和考核文明工地时,优先考虑装配式建筑。制定规范装配式建筑招标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完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市场价格信息发布机制,逐步形成装配式建筑计价体系。

(十一)创新管理机制

创新装配式建筑监管机制,在招标投标、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工程计价、工程监理、质量安全监督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监管机制。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全部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和深度融合。建立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信息追溯机制,把生产、施工、装修、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纳入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平台管理,实现数据即时上传、汇总、监测及电子归档管理等,增强行业监管能力。

(十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和引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急需的技术管理人才。支持省内高校、职业学校设置装配式建筑、BIM技术专业课程,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训模式,将装配式建筑政策、技术、标准等纳入建设工程注册执业人员考试和继续教育内容,加大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装配式建筑复合型人才培养,打造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和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十三)加强宣传推广

各地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宣传,利用网络等媒体手段,构筑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报道最新产业动向,广泛宣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全社会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度。引导消费者购买装配式建筑住宅,倡导低碳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营造社会共同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和市场协调发展。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篇二】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
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
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
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
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
在每年建筑用地供地面积率中,各地块均需要落实一定比例面积的装配式建筑。可见,建筑产业模式的转变已引起政府的重视,未来发展趋向于朝阳产业。
二、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状况
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的创建和起步期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经验,学习设计标准化、工业化、模数化的方针,在建筑业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件方面进行了很多关于工业化和标准化的讨论与实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较为典型的建筑体系有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建筑体系、装配式大板建筑体系等。六七十年代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国情,引进了南斯拉夫的预应力板柱体系,即后张预应力装配式结构体系,进一步改进了标准化方法,在施工工艺、施工速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三化一改”方针,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与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造,出现了用大型砌块装配式大板、大模板现浇等住宅建造形式,但由于当时产品单调、造价偏高和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未解决,建筑工业化综合效益不高。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在计划经济形式下政府所推动,以住宅结构建造为中心的时期。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探索期
20世纪80年代开始住房开始实行市场化的供给形式,住房建设规模空前迅猛,这个阶段我国工业化方向做了许多积极意义的探索,例如模数标准与工业化紧密相关,1987年我国制定了GBJ2—1986《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主要用于模数的统一和协调。部品与集成化也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的住宅领域中出现,这个时期相对主体的工业化,主体结构外的局部工业化较突出,同时伴随住房体制的改革,对住宅产业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以小康住宅体系研究为代表,但是这个时期住宅产业化与房地产建设的发展脱节。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
这个时期关于住宅产业化和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在政策方面,2006年原建设部颁布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大纲》,2008年开始探索SI住宅技术研发和“中日技术集成示范工程”;
在装修方面,进一步倡导了全装修的推进。近年来,地方政府关于住宅工业化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城市也专门制定了规范。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明确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在大力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背景下,北京、上海、沈阳、深圳、济南、合肥等城市地方政府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抓手,陆续出台支持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地方政策。国内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承包企业和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加大建筑工业化投入。从全国来看,以新型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快速发展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是我国住宅产业真正进入全面推进的时期,工业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推进,但是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随着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技术的逐渐进步,设计的内容也从最初单一的形式考虑转变成在形式、功能与环保等各方之间寻求平衡,而预制装配系统几乎可以满足多种类型的建筑。实际上,装配式建筑早在几十年前便已初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双重需求压力的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形式再次被提出并应用。目前,上海已有一些企业在住宅类工程中采用了装配式建筑。
三、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行业基础和现状,对我国未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并总结如:
1形成领军的龙头企业
根据日本的产业化发展经验,在发展初期,在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才能使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逐步成熟,发挥各种大型专业企业的领军作用,才能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2确立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模式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从设计、建造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因此,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协作化的建筑工业化工程总承包队伍尤为重要。采用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模式,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形成成熟的、多样化的技术体系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逐步完善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发展高强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技术,进一步研发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和预制/预应力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形成系列化、多样化的技术体系支撑,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形成通用体系
通用体系是采用定型构件的方法,以部品构件及连接技术的标准化、通用性为基础,一个构件厂生产的构件能在各种类型的房屋之间互换通用。通用体系适合组织构配件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是更有利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工艺,是一种完美的工业化形式,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
5形成成熟的SI体系
SI体系是将主体结构体系(skeleton)与户内装修及设备填充体系(infill)体系完全分离,在主体结构体系强调耐久与安全性能的同时,装修与设备则注重灵活性与更新改造的方便。这种理念是指通过将住宅骨架和基本设备与住户内的装修和设备等明确分离,从而延长住宅的可使用寿命。因为骨架寿命一般较长,而装修和住宅用设备老化较快,如不能改装设备与更新装修,建筑将不能再继续使用。我国及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SI体系的研发和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形成适合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成熟的SI体系住宅。
6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领域拓展
随着高强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的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向大跨、重载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领域拓展,更能充分发挥结构的经济效益,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7全面应用BIM信息化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期中的应用BIM技术,以敏捷供应链理论、精益建造思想为指导,建立以BIM模型为基础,集成虚拟建造技术、RFID质量追踪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服务技术、远程监控技术、高端辅助工程设备(RTK/智能机器人放样/3D打印机/3D扫描等)等的数字化精益建造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建筑供应链(勘察设计/生产/物流/施工/运行维护)的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鼓励各方积极参与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升级换代的发展方向。相关设计、施工、监理在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装配式建筑投入门槛较高,要有较强技术、人才、资金投入,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如继续强行发展可能会产生市场竞争垄断操作,对市场发展十分不利。为此,在装配式起步阶段,应采取“政府引导,政策鼓励”,使先发展起来的施工单位有领先产业发展利益分享,同时鞭策后续企业提升能力,在适应市场发展生存条件下紧紧跟上,适者生存,从而形成建筑业各企业能有良性发展空间。

【篇三】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

系统分析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和设计程序的基础上以装配率为目标导向,应用BIM参数化设计方法,实现装配式建筑与装配率目标导向的有机结合,并通过统计分析提出不同装配率下预制构件应用比例的选择参考,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进行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优化的可行性。

01基于《标准》设计

原则和预制构件选择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标准》规定: “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采用全装修、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 分、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 分”的建筑为装配式建筑。并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可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三级评价(见表1) 。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程序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程序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装配式建筑设计程序

预制构件设计优先次序

鉴于剪力墙结构在我国的普及性,本文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11项代表性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统计分析,得出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的外部权重和内部权重,以及评级标准规定的单项构件预制率的最低要求,结合《标准》评分表,剪力墙结构预制构件率最低要求和相应权重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知,主体结构部分占比较大,其中 梁、叠合板以及预制非承重外围护墙对装配率的贡献程度最高,承重墙次之,其余次要结构受力构件贡献率最小。根据现有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经验,在构件选择时,除考虑构件占比外,还需结合预制构架的制作、施工工艺和安装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预制构件的选择顺序如图2所示。

图2 预制构件选择顺序

此外,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不同评价等级对应的构件应用比例(如表3) ,因预制构件中梁、板对装配率影响最大,所以装配率的变化主要以调整梁、板应用比例为主。

构件拆分原则

装配式建筑构件拆分是设计的关键环节,根据《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224-2010和相关文献中的规定,对构件的拆分一般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具体规定见表4。

02基于BIM的参数化设计

基于装配率的BIM参数化方案优选设计流程

根据拆分原则,预先确定及预制构件,结合BIM参数化平台,进行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

基本思路是: 首先确定和选中构件图元,利用BIM提取模型构件参数信息,然后根据各评价项应用比例公式对各项评分( 评分标准见表1) ,利用评分值进行装配率计算,最后根据装配率进行等级评价。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BIM参数化设计流程图

03应用实例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程序

本工程为两层剪力墙结构住宅,共计4户,二类建筑,采用65㎡标准化户型模块,建筑总面积570.16㎡,共两层,采用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目标装配率为78%,AA级装配式建筑,工程全装修。图4为本工程的BIM三维图。

图4 BIM三维图

标准化设计

1.户型标准化设计

通过归纳整理住宅户型设计及组合形式,本文户型设计主要有35㎡、50㎡、65㎡三种标准化户型,图5为基于标准化设计的基本户型平面布置图。

图5 标准层平面图

2.预制构件设计原则

本项目结构设计执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相关规定以及上述的构件拆分原则,其中主体部分结构采用预制剪力墙、叠合板、预制楼梯等预制部品。

3.预制构件选择顺序

本项目预制构件选择顺序为楼梯、女儿墙、叠合板、内墙、剪力墙。

装配率计算及方案优选

1.装配率计算

利用BIM对构件进行拆分,拆分界面和拆分部分结果分别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 拆分界面

图7 板、墙拆分示意图

当楼梯、内墙、剪力墙、叠合板、女儿墙等构件分别采用预制构件的情况下,利用BIM通过计算规则计算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其应用比例计算结果见表6。

最后通过编写python评分公式对相关项评分,得出装配率为58.8%,程序运行的工作空间如图8所示。

图8 程序运行空间

2.方案优化

上文计算出的装配率未达到目标,可将装配率调整为78%,BIM会按照构件权重比例更改构件应用比例,从而根据应用比例的变化,更改方案设计。项目修改装配率后,各构件应用比例如表7所示。

【篇四】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

关于装配式建筑

近年以来,装配式建筑一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正式把推广装配式建筑上升到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并将全国分为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河北为重点推进地区。

一、科学认识装配式建筑

(1)厘清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概念。

严格来说,装配式建筑并不是新生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曾出现过“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相关描述。2015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装配式建筑”这一概念,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确认了这一提法。

《指导意见》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特征为标准化设计(即模数标准化,这是大工业生产的前提)、工厂化生产(高空的事情地面做,危险的事情的机器做,室外的事情室内做)、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建造方式。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和混凝土的出现,西欧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应用推广混凝土预制构件和钢结构。而装配式建筑的大量应用是从二战后逐步完善的,主要是解决当时住房严重短缺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装配式建筑的

初期,预制构件对桥梁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之后开始在居住建筑,学

校、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以及工业厂房中得到广泛应用,结构体系从单一

的装配式大板建筑发展为框架、剪力墙、框筒等多种结构体系。

部分发达国家发展情况介绍:

德国:德国是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充分融合,近年来被动式建筑采用装配式来实施,形成强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在水一方”开创了我国被动房的先河。

美国: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划标准,一直沿用至今。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美国除重视建筑质量外,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为主,在小城镇,以轻钢结构和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日本:日本于1968年提出了装配式住宅概念。1990年推出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内部结构可变的中高层住宅体系。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支持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立法来确保构件质量,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用广泛。

(三)回顾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推进建筑工业化,目的是为满足建国初期的大规模建设需求,主要侧重的是工业建筑,由于当时科学研究跟不上项目建设速度,许多技术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和分析,许多专用材料的性能尚不过关,使得这个时期建设的工业化建筑质量低劣,饱受诟病,再加上文革的原因,发展停滞。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再次提出建筑工业化。1978年原国家建委先后召开了香河和新乡会议,明确提出用大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目的是为满足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建设需求,主要侧重的是住宅建筑,搞的是苏联模式,建的多是“大板建筑”。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相关产业基础薄弱,工程标准不够完善、质量不过关,造成外墙渗漏、墙体冬季结露、结霜等导致渗水、透风等情况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建筑品质和使用功能。

同时大板建筑的结构抗震性也受到一些质疑,特别是在唐山大地震中,相当比重的死亡人数是由楼板砸下造成的。从此人们对搞装配式建筑都不寒而栗,装配式一度成为了建筑的“禁区”,成了业内人士的心结。1991年以后,大板住宅彻底停建。正如原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所说:“一场不正确的实践,毁掉了一个新的建造方式的”诞生“。现在看来,大板建筑骤然止步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随着农民工大量进城,现浇方式显现出了成本优势。二是大板住宅平面布置过于呆板,难以满足住房商品化后消费者对户型多样化的需求。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72号文件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当时的主要举措是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进入21世纪,以万科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全面提升大板体系。2007年全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上海万科“新里程”住宅小区完工,标志着装配式建筑的重新回归。

(四)认识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建筑材料生产、建筑过程大约消耗社会总能量的一半左右,同时,资源消耗量大,仅建筑模板就每年消耗木材超过1200万立方米,相当于我国商品木材产量的1/6。

发展装配式建筑减少资源能源消耗,节水、节材、节能环保效果明显,据沧州富康家园测算,项目节能85%,节省混凝土49%,木材67%,建筑使用面积增加5%-8%,几乎不产生建筑垃圾和施工污水。此外,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方式,可有效抑制施工扬尘的产生,在减少雾霾之苦的同时,增加有效施工时间,减少雾霾天气工地被迫停工的不利影响。

二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要。二战以后,装配式建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住宅建筑上很少采用。目前,我国建造的方式大多仍然停留在现场浇筑阶段,机械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

我国自2011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5年呈现下降趋势,“人口红利”逐渐消退。随着老一代农民工不断丧失劳动能力,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就业更倾向于工厂,建筑业用工“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人工费不断攀升,挤压着建筑业微薄的利润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让机器代替人工(手工)既是大势所趋。

三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需要。质量安全是建筑永恒的主题,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初心就是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工厂化生产能够让农民转为产业工人,解决农民工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建筑质量追溯体系的应用,能够让具体干的对自己的工作负终生责任。

装配式建筑部件和配套件是在工厂生产的,具有严格的标准,精度能够控制在毫米级,操作人员都变成了产业工人相对固定,辅助于信息化的手段,能够很明确的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因此,部件和配套件本身的质量是有保障的。同时装配式建筑在现场安装,规范操作、要求十分具体,整体质量和品质要高于现浇。

由于装配式建筑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和高空作业量,减少了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特别是预制叠合板的使用,减少了现浇建筑提前拆模引发的安全事故。

(五)坚定装配式建筑的信心。

一是装配式建筑不是“大板建筑”。“大板建筑”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产物,距现在近半个世纪。在这期间,我们的建筑业和工业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要远强于70、80年代的苏联。今天发展的装配式建筑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这些多不是“大板建筑”所能比拟的。已交付使用的装配式住宅也有力的证实了这一点。

二是装配式建筑并不呆板。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便于生产和安装,构件的规格有限,造成建筑风格和立面相对单一,给建筑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预制构件通过“少规格、多组合”的方式,同样能够丰富建筑的立面和形体。相反,对立面形体要求很高的建筑,由于现浇施工的精度满足不了相关要求,往往会选择装配式建筑。

二、我省装配式建筑工作发展的实践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步伐,在政策制定、标准规范、市场培育和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技术日趋成熟,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水平大体相当,钢结构建筑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指导思想: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典型示范、重点推进的原则,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建造方式创新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工作目标: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张家口、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沧州市和环京津县(市、区)要率先发展,其他市、县要加快发展。

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实施,在完善标准、提高设计能力、发展部品部件、提升施工水平、推进建筑全装修、推广绿色建筑建材、培育龙头企业、推行工程总承包、推动工程建设、确保质量安全、推动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任务要求,并在用地、财政、税费、金融、行业引导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 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 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2) 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 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 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 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6) 饮食水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7) 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3. 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

2) 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

3) 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4) 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

5) 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

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三、 检查及考核 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元/次。

【篇五】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

xx公司装配式建筑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
产业投资建设规划

目录
一、 坚持原则 ........................................................................................................ 2 二、 规划路线 ........................................................................................................ 3 三、 产业发展分析 ................................................................................................ 3 四、 区位环境分析 ................................................................................................ 5 五、 实施保障 ........................................................................................................ 9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 12 重点项目分析:xx有限责任公司xx项目 .......................................................... 17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 2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建筑业市场得以蓬勃发展。其中木材作为一种绿色天然的建筑材料,有着质量轻、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等性能,而且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木结构建筑优点也有很多,包括环保可再生、施工简便、工期短、成本低、隔热性能好、抗震性能优良等。随着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木材加工技术的日渐成熟,我国木结构建筑在未来的建造可能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产业和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由资本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坚持原则
1、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2、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
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二、规划路线
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信息链、人才链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区域国民经济新支柱。
三、产业发展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建筑业市场得以蓬勃发展。其中木材作为一种绿色天然的建筑材料,有着质量轻、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等性能,而且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木结构建筑优点也有很多,包括环保可再生、施工简便、工期短、成本低、隔热性能好、抗震性能优良等。随着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木材加工技术的日渐成熟,我国木结构建筑在未来的建造可能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以及国家利好政策的扶持,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向好。根据住建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4.18亿平方米,较2018年增长了44.6%,占新建建筑面积的13.4%。而在国办发《关于促进建筑业
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30%,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本年新开工房屋面积比例仍然较小,在未来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装配式建筑可以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三大类,而木结构建筑作为其细分市场之一,在近年来也同样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随着我国木结构建筑行业将业务从住宅逐渐拓展到文旅地产、会所、公建等领域,进而促使其销售规模得到持续增加,从2014年的127亿元发展到2019年已经增长至190亿元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4%,且在未来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我国木结构建筑行业的市场参与者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处于市场顶端的为全国知名木结构建筑企业,实力强劲、规模巨大、技术成熟、业务范围辐射全国,代表企业包括昆仑绿建、天津泰明加德、上海臻源等;
处于中间位置的主要为地方知名木结构建筑企业,大多集中于某一应用场景或者某一业务,代表企业包括北京禾缘圣东、河北优林等;
另外,还存在一大部分的中小型木结构建筑企业,受自身企业生产、施工技术水平的影响,业务拓展能力相对不强,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部分企业将会面临淘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装配式建筑行业得以蓬勃发展,而木结构建筑作为其细分领域之一,凭借其绿色生态、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健康宜居等优势,在我国也同样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总之,我国木结构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四、区位环境分析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连续三年保持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中部靠前。粮食再获丰收;
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上年、全国领先;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xx%左右。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同比加快。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xx%,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到xx%,呈现量增质优的良好态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总攻全面小康,深耕区域布局,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经济治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xx%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当前时期,国际国内环境显著变化。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理念,为适应引领新常态指明了方向。
当前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一些结构性矛盾、功能性缺陷、体制性障碍、周期性问题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并集中体现,呈现爬坡过坎、滚石上坡的阶段性特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等“城市病”加剧,城市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增多,社会治理方式亟待转变。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交通枢纽功能、产业带动功能、要素聚集功能和综合服务管理创新功能亟待增强。尚存在着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居民收入水
平不高的问题,公共服务和产品依然呈现结构性短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数量规模还较大,补短板、兜底线任务仍较繁重。
当前时期,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支撑条件没有变:一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利于强化体制创新和有效供给,加快改造传统增长引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超前布局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二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等国家战略推进实施,有利于发挥内需前沿阵地优势,拓展新的消费、投资空间,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
(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
(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
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
五、实施保障
(一搭建科技研发平台
鼓励各大院校、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合资、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重点扶持企业在核心技术、专有技术、高端新品等方面的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完善配套政策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区域产业体系,制定产业准入制度,强化重点引进企业、技术筛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集群发展、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协调统一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三扶持产业中小企业
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进一步减免或取消涉及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采购预算中面向小微企业的份额。健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各类特色融资超市建设。
(四研究制定配套政策
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设立行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行业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将行业评价标识信息纳入招投标、融资授信等环节的采信系统。研究制定行业专项财政补贴和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五强化规划指导
发挥规划指导作用。各级主管部门要遵循本地区功能区划定位,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制定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打破市场分割。切实加强项目监管,控制投资强度与节奏,促进本地区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六扩大国内外合作

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
(七加大管理支持力度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升部门服务管理效能,加快推动部门职能从项目管理向平台、生态和网络优化转变。创新部门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支持方式,重点支持要素市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创新环境建设,竞争类产业技术创新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
(八激活市场需求
选择部分重点领域,统筹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九加强培训宣传
鼓励高等院校开展相关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学习与沟通合作,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注重宣传引导,建立区域宣传示范基地,采取主题宣传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开展产业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十健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产业发展机构配置,进一步健全产业监督体系,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产业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项目,坚决予以查处。
(十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产业研究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开展产业专题培训,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产业理念的领军型战略企业家。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产业意识的职业经理人。鼓励企业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产业人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创新团队。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高等院校学科设置,实施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技工院校等,加快培养一批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一)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装配式建筑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332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
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有限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旧动力转换还未完成;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束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
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
力不足,“城市病”显现;
口老龄化压力增大,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
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较大。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使创新成为引领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型建设。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二)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创新高地,引领、示范和带动全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提升创新保障能力
以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为重点,加强创新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切实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快创新型人才队

推荐访问:五年 提升 质量 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 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 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2022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2022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方案》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