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医学养生--读不生病智慧有感

杨汉卿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曾年少时就对中医情有独钟,曾买了多本有关书籍,浅有研究,但最终无缘深入钻研,弃之良久。然几近年过半百,常感不适,重拾其中一本细读,对中医养生的智慧佩羡不已。
对待健康,我们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病后就医问药,打针,吃药,动手术;一种是病前提早预防,尽量少生病,不生病。现代医药虽能治愈部分疾病,却不能使身体恢复到未生病时的健康状态,且是药三分毒,药物会产生很多副作用,甚至引发某些新的疾病。预防显然是一种更聪明,更明智的做法。让身体保持健康不生病,关键是养生。养生可不是治病,养生可不是锻炼身体,养生可不是吃点营养品。财富,名誉,地位,权势,可以让人觉得显贵,显赫一时,很对人为此拼搏一生。但生活的意义不是追求外物,而是回归本真。只有健康,快乐,长寿,智慧才会让人真正满足,这便是生活的真谛。
中里巴人,北京中医协会理事,当代著名的中医保健大师,关于养生谈到:很多人只关注疾病,不关注健康。对待身体要想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孩子淘气不听话时,我们不能采用暴力拳打脚踢,而是循循善诱,悉心教导。
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医的最高哲学。《黄帝内经》中说,人体是一个最无为,最自足的系统,如果偏离了自然规律,必然会生病。保持身心合一便可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处处体现了和谐养生的大智慧。
要健康养生,须自律。自律不是压抑情感,自律不是墨守成规,自律不是把自己装进套子。自律室节省精力,自律室排除纷扰,自律是心无旁骛的置心一处。一日三餐须自律。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和饮食健康不当有关。食物有其不同的营养功效和禁忌,如生吃白萝卜润肺,黑豆补肾,阴虚体质不宜吃大蒜,韭菜。药食同源,食物是最好的药材。生活方式须自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都是不良生活方式一起的。现代人熬夜加班,不吃早餐,不加节制地大补特补,无形中损害着自己的健康。中医则告诉我们,应该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和十二时辰的变化,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和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就不易得病。养生就是养心,养心就是自律,就是心无旁骛。
经络疗法。经络是中医的灵魂。经络可以说决生死,治百病。按摩,针灸,推拿,拔罐祛病致病技术之所以神奇,就是因为经络。《扁鹊心书》说得好:“学习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徒手便可操作。我校曾邀请一位中医硕士为各位老师答疑解惑诊疗并为我们分享了一张经络穴位和疾病的对症治疗,现分享给大家收藏。
精神调养。病由心生,很多病都是由于情绪和心态引起的。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惊恐伤肾,情绪波动过大就会伤害五脏,导致病变。因此养生不仅要重视身体的调养,还应重视调情志,身心合一。《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 真气从入,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不二法门。
中医是我国的瑰宝,它传授的是一种精气神五脏全面调养法,是一套身心共治的养生祛病护身大法。这些养生之道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只有将中医之道落实在一日三餐,落实在我们的日常起居至上,才能真正体会的“不治以病治未病的精妙”。养生这事,得早做,马上做。
推荐访问:跟着中医学养生--读不生病智慧有感